埃涅阿斯的幻梦与帝国的自由技艺

合集下载

维吉尔与《埃涅阿斯纪》

维吉尔与《埃涅阿斯纪》

维吉尔与《埃涅阿斯纪》奥古斯都时期是古罗马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而维吉尔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被看作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史诗。

不仅如此,它也为我们研究奥古斯都时代的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一、关于《埃涅阿斯纪》普布里乌斯·维吉尔·马罗(publius vergilius maro,约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波河(po)北岸曼图阿(mantua)附近的安德斯(andes)村。

自幼体弱多病,曾先后在克莱蒙那(cremona)、米兰和罗马学习哲学和修辞学,并师从希罗学习伊壁鸠鲁哲学,因此其早年思想深受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倾向于斯多噶派哲学。

主要作品有《牧歌》(the eclogues)十首(公元前42—前37年),《农事诗》(the georgics)四卷(公元前37—前30年),《埃涅阿斯纪》亦称为《伊尼德》(the aeneid)十二卷(公元前29年到其去世)。

维吉尔是古罗马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就如荷马象征着希腊的诗歌,维吉尔则代表了罗马的文学”。

但维吉尔并不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主要代表作有《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另外还有数篇短篇杂诗。

《埃涅阿斯纪》(又译为〈伊尼德〉)是维吉尔的代表作,也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是诗人历时11年的心血之作,但到诗人生命完结之时也只完成了初稿。

全诗共分为12卷,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描写的是特洛伊之战后,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亚灭亡后历经艰辛到意大利艰苦创建罗马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罗马民族光荣历史的史诗;是一部描写罗马民族建邦立业的伟大的民族史诗。

《埃涅阿斯纪》的故事最初来自荷马史诗,在荷马史诗中曾写到过特洛伊之战中,特洛伊城失陷后,希腊人对特洛伊放火焚烧和大肆屠杀,特洛伊王子爱涅阿斯因得到其母亲维纳斯的帮助幸免于难。

于是重建特洛伊——即罗马的重任就落在了埃涅阿斯的身上。

第12章 埃涅阿斯

第12章 埃涅阿斯

第十二章埃涅阿斯《埃涅伊德》(Aeneid)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一起,形成了西方世界史诗的基础:包括欧洲,甚至美洲,因为《埃涅伊德》是关于外邦人与本族人相遇、作战并最后与之融合的故事。

然而,维吉尔(Virgil)与荷马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

他能明确分清虚构的神话与历史事实,他知道要把这些完全不同的成分统一到诗歌中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维吉尔生活在历史中,他知道历史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生活情景。

没有一个人立于历史的中心。

然而,维吉尔知道自己站在其中的一个顶点。

罗马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权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奥古斯塔斯(Augustus)是国家的首领,是罗马有史以来最有力的统治者。

奥古斯塔斯让人知道他想丰富史诗的内容,提升自己的伟大形象,一如他所在城市的历史的伟大。

诗人多如牛毛,但是他们都在极力讨好这个赞助人,以期博取灿烂的前程。

他们双手发抖,颤抖的声音渐渐消失了。

在开始创作《埃涅伊德》的时候,维吉尔已经是个社会名人而且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他的能力。

他将这个任务推迟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他想确认他的工作范围,以及创作一首有生命的诗歌究竟还有多大的空间。

他知道首先得重新组合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罗马的伟大就在于在战场上征服希腊后,反过来又被希腊的文化征服。

罗马在艺术、文学以及其他创作表现形式方面都是基于希腊的传统,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开端的传统。

创作这首诗歌的另一个前提是尊重历史,尊重奥古斯塔斯的期望:城市的起源以及它的制度都应闪烁着高尚的光芒。

维吉尔还有自己的第三个条件:避免有失偏颇或歪曲事实,避免阿谀奉承。

他自己良好的品位与高度的敏感性杜绝了这些可能性,奥古斯塔斯也很聪明,他知道维吉尔的严格也是为他的最大利益着想。

这种不同寻常的组合——历史上罕见的,尤其是在2000多年前——最终导致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巨著的产生。

维吉尔所使用的冷静的语言等于仿效希腊,歌颂罗马的起源,因而调和了他准备创作这首诗歌的前两个条件:希腊的价值在于自制,在于对外邦的斗争,以及人类对神灵的谦卑。

《埃涅阿斯纪》名词解释

《埃涅阿斯纪》名词解释

《埃涅阿斯纪》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不?这可真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啊!啊,就好比是文学
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创作的史诗。

想象一下,它就像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缓缓在你眼前展开。

埃涅阿斯,那可是故事的主人公,他带着一群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艰
难前行。

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一样。

故事里有英雄的壮举,有情感的纠葛,有面对困难时的挣扎和不屈。

比如说,埃涅阿斯在寻找新家园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么多的挑战和阻碍,他不也没放弃嘛!这不就跟我们遇到困难时,咬咬牙坚持下去是
一样的嘛!
还有那些神祗的出现,给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就像我们生活中
偶尔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奇迹一样。

可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积,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思考。


让我们看到了古罗马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难道不神奇吗?
它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难道你不想知道,它到底
给后来的作品带来了怎样的启发和灵感吗?
在我看来,绝对是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它值得我们去深入研
究和品味,去感受它所带来的震撼和魅力呀!。

罗马帝国的文学家

罗马帝国的文学家

罗马帝国的文学家在罗马帝国兴起的同时,文学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从罗马帝国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思潮,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介绍几位罗马帝国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维吉尔(Virgil)维吉尔是罗马帝国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是拉丁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埃涅阿斯纪》,这是一部描述特洛伊战争后英勇航海者埃涅阿斯的故事史诗。

《埃涅阿斯纪》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罗马帝国建立的神话故事,也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命运。

二、奥维德(Ovid)奥维德是罗马帝国时期最富有创造力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灵动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受到赞誉。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变形记》,这是一部描述神话传说中人物和动物变形的诗歌集。

《变形记》深受罗马帝国时期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不仅呈现了各种形态的爱情故事,还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常。

三、塞涅卡(Seneca)塞涅卡是一位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文体。

他以哲学散文和戏剧作品而闻名,其戏剧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和拉丁语曲剧。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忏悔》和《哲理书信》,《哲理书信》是一系列给年轻人的信件,探讨了道德和理性的重要性。

四、普鲁塔克(Plutarch)普鲁塔克是一位同时代叙述文学家,他的作品以传记和对比的方式叙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英雄列传》,这是一部描写古代英雄事迹的作品,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等。

《英雄列传》不仅记录了历史,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挑战。

五、卢西安·安奈乌斯·塞内卡(Lucian of Samosata)卢西安·安奈乌斯·塞内卡是一位幽默的喜剧作家和评论家,他的作品以讽刺和幽默而著称。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真实历史》,这是一部讽刺文学作品,以虚构的方式描绘了众多奇特的冒险故事。

【Falcom】英雄传说5-海之槛歌详细攻略

【Falcom】英雄传说5-海之槛歌详细攻略

注意事项1.由于是传统的RPG游戏,因此探索精神是必备的;2.在野外的魔兽打过之后出现的机率很少,所以尽量将所有的路都走到,会发现宝物;3.每到一地务必多与人交谈,否则会进行不下去;4.在第六章之前,有新武器和防具要早买,打起来会轻松很多;第六章之后请按攻略购买,可以省钱;5.战斗危急时按鼠标右键可选择退出,以免死人。

6.所有需要用马克贝因的爆岩击打开的暗道均开口于北边,入口的石壁要么颜色有异要么有裂缝。

所有的隐藏暗道均开口于南面或东/西侧,玩家是看不到的,只能用鼠标试探。

本攻略文中对此均作了详细的说明。

7.第三章之前里尔(R)的兑换率为:1:3,进入第三章为1:4,进入第四章后一直为1:5。

因此在第四章之前不要急于兑换里尔;里尔的上限是9999,若达到上限则无论再打多少魔兽都不会再增加。

一般玩家大约在进入第五章后接近这一值,此时应兑换部分里尔。

8.本作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为防止离开的队员带走重要的装备,本攻略特地对每一次人员变动都作了详细说明。

同时鼓励玩家多存盘,以防不测(这一方面,新出的英雄传说4:朱红的泪做的比较好,每个队员离队时会自动归还所有武器、防具和道具)9.道具栏内图标为红色叶子的道具(如胶带、烤面包、大甜饼等)是消耗品,只限平时使用,战时不能使用。

道具栏内图标为绿色叶子的道具(如斗魂头巾等)是装备品。

10.最强武器介绍:a)剑类:1)雷索那刀(最强的剑。

第七章,异界王城遗址,在解除了雷欧涅的幻影结界后,遗址的两边尽头各有一个恢复点,雷索那刀在右边恢复点的上方宝箱里)2)苍骑士之剑(最终章,比欧拉留姆浮起后,若不前进,而是向下走,则会回到古拉巴德城,在城下町的酒场与艾西尔对话,若已收集完整22卷人偶骑士,可与艾西尔交换宝物,三件中任选一件。

其他两件是黑法师的手甲和红莲之爪)3)星屑之剑(最终章,古拉巴德城地下迷宫里)4)熟练者之剑(可购买的最好的剑。

第七章的船内武器店或最终章的古拉巴德城下町武器店)b)护手类:1)黑法师的手甲(最强的护手。

宗教学导论学习资料

宗教学导论学习资料
了罗马人珍视的自由
传统宗教受到威胁
城邦宗教之所以能起到作用,在于它是小规模的城邦共 同体的共同传统。这个宗教不需要理论多么严谨,对它 的服从就会促进德性
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还能否依靠这样的神话和宗教? 恺撒的悖谬:宣称自己是神的后裔,又当过大祭司,但
他根本不信神 从理论上检讨希腊罗马的宗教体系,在实践中维护它的
迷信,则是那些把人当作神来崇拜的人,崇 拜的对象是错的
奥古斯丁的语言学解释
奥古斯丁认为,religio来自eligo(选择), 即第二次选择
人曾经堕落,放弃了上帝,宗教就是重新选 择上帝
人以虔敬的方式服侍上帝,就是宗教
宗教与祭祀
Sacrificium,原意为“神圣之事”,是人的行为, 但是神圣的。
们生活在城邦政治里 而对共同认定的神话的信仰,是保障美好生活的习俗、传统 城邦的缺点:小。雅典在一次战争后就一蹶不振;战争的胜
利也腐蚀了斯巴达 亚历山大试图克服城邦的缺点,建立了大帝国。他没有成功,
真正克服这个缺点的,是罗马
罗马的建立与宗教设置
在特洛伊陷落后,维纳斯(阿佛洛狄特)与安奇塞斯的 儿子埃涅阿斯在维纳斯的保护下,来到了意大利
埃涅阿斯的儿子建立了阿尔巴城 罗慕洛的母亲是埃涅阿斯的后代,父亲据说是马尔斯;
罗慕洛与兄弟雷姆斯另建新城,在建成之际,罗慕洛杀 死雷姆斯,成为国王;新建的城以罗慕洛的名字命名, 称为罗马 第二任国王奴马认为,罗马除了需要武力之外,还要有 系统的宗教,为罗马设立了基本的宗教典礼和制度 奴马在位期间,罗马是最和平的时代,雅努斯庙门得以 关闭
宗教学导论
罗马的宗教与奥古斯丁的批评
城邦及其宗教
为什么神话传说能够成为城邦公认的宗教? 希腊城邦是小型的政治单位(典型的城邦不超过一万人),

古罗马神话传说

古罗马神话传说

古罗马神话传说神话是信仰的源头,深蕴着民族文化的精神之根和意识之芽。

哈萨克族神话作为哈萨克族璀璨夺目的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其丰满、多姿、神奇的特点历来受到各类读者的青睐。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古罗马神话传说,希望对您有帮助!古罗马神话传说篇一: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在经过乡村城市,旷野荒山的长久流亡以后,一天黄昏,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来到大树林包围着的一个和平的小村子里。

夜莺在树林中飞动,空中飘扬着它们的悦耳的歌声。

正在开花的葡萄藤放散着沁人的芳香,灰色的岩石半为桂枝和橄榄树所荫蔽。

即使俄狄浦斯双目不见,他的其他的感官也使他感到这里风景的美丽和可爱,而由于他的女儿的叙述,他更知道他们必是来到了圣境。

远处可以看见一座城池的城堡,经安提戈涅询问,才知道这是属于雅典的地方。

因为走了一整天路,感到疲乏,俄狄浦斯就坐在石头上休息。

但一个过路的村人却要他站起来,告诉他这是圣地,不能为人们的足迹所玷污。

他说他们如今是在科罗诺斯,并已来到明察一切的复仇女神们的圣林,复仇女神们乃是雅典人尊敬复仇女神的另一称号。

现在俄狄浦斯知道他已到达流亡的终点,他的困恼的命运即将解除。

他的风采使村人转念,决定让外乡人仍然留在这里,只是将这事报告给国王去。

“你们的国王是谁呢?”俄狄浦斯询问,因他流浪了这样久,早已不知世界上的事情。

“你听说过忒修斯——我们的高贵而威严的国王么?”村人回问。

“他的声名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假使你们的国王真的这么高贵,请将我的口信带给他,请他到这地方来。

告诉他我以最大的报酬祈请他一点微末的好意!”“一个瞎眼睛的人有什么可以报酬国王的呢?”这农人微笑着,半可怜半嘲弄这个外乡人。

“但是,”他又沉思地说,“假使你不是双目失明,你的高大的身躯和庄严的脸面还是会引起我尊敬的。

所以我将如你所说地将你的要求告诉国王和我们本国人。

请留在这里,听我的回信。

让别人来评判你是否可以留下或必须离开。

”当俄狄浦斯又独自和安提戈涅在一起时,他站起来,俯伏在地上,虔心地祈祷复仇女神,这黑暗与地母的三个女儿,她们选择了这幽静的地方作为她们的住所。

维吉尔

维吉尔

维吉尔,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据一个关键地位。

他生活在欧洲古代文明的结尾、基督教即将对欧洲开始其统治的时期,他的历史地位颇象生活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的但丁的历史地位。

他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史诗,在他手里,史诗脱离了在宫廷或民间集会上说唱的口头文学传统和集体性。

他给诗歌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它新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具有历史感和思想的成熟性。

他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

维吉尔的诞生,有一个传说,:“当他母亲怀他的时候,梦见生了一株月桂树1,落地之后立即长成一株大树,结了许多果实和花朵。

”维吉尔幼年在他父亲田庄上过着农家生活,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修辞学,希腊文,伊壁鸠鲁哲学,医学、算学和法律,并出庭作过一次辩护,但由于口拙,象个没有文化的人,而放弃法律。

据说,“维吉尔身材修长,面色黧黑,象个庄家汉。

他体质不佳,时患喉疾、胃病和头痛症,还常吐血。

他饮食不多。

”维吉尔每到罗马,一旦人们认出他来,他即急忙就近躲进人家,其羞涩如此。

在罗马他结识了屋大维2,并成为屋大维亲信麦克那斯幕中成员。

维吉尔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创作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26与25年,屋大维在西班牙出巡时两次投书索阅已成部分,维吉尔都未首肯。

但23年他曾向屋大维和屋大维的妹妹屋大维娅朗诵过一部分。

经过十年多的经营,《埃涅阿斯纪》初稿基本完成,他还准备三年时间修改。

为此,他在19年起身去希腊、小亚细亚,去学习和实地观察。

到雅典后,他会见了屋大维,屋大维正在这一带出巡,准备回国,劝其同归。

他回国前到科林斯,罹热病,五十一岁去世,葬在那不勒斯。

维吉尔终身未娶,他把一半产业留给了异父弟,四分之一献给了屋大维,十二分之一献给了麦克那斯,其余留给了他的朋友,并在遗嘱中要求他们把史诗稿焚毁。

他们在处理他的遗稿时,并没按照他的遗嘱做,屋大维命令他们整理编辑这部史诗,公之于世。

维吉尔生活的时代正值共和国末期、帝国初期。

在漫长的共和国时期,战争从未间断。

对外,罗马由防御转向侵略扩张;内部,民族之间、代表着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利益的派系之间,以及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武装斗争,十分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涅阿斯的幻梦与帝国的自由技艺——利奥.施特劳斯“德意志虚无主义”(1941)讲稿简注题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这项“注释”的意图在于间接地讨论英国人的政治智慧并触及它可能的——如果不是致命的——限度。

让我从利奥.施特劳斯开始。

1941年美国纽约的“犹太流亡大学”(即“社会研究新学院”)开设“二战经验”系列研讨课程,已入中年的施特劳斯提交的议题是“德意志虚无主义”,时值战火正烈,战局仍然不明。

纵观施特劳斯的整体著述,这次研讨课当是他最公开地谈论时局尤其是“战争”主题的场合。

从早年对吉尔松尼德(Gersonides)[1]的讨论到中年对帕多亚的马西里乌斯(Marsilius)[2]的导读直至晚年对修西底德的几近迷恋,[3]“战争”主题支配了施特劳斯一生。

施特劳斯在其讲稿前附加了两份提纲,一简一繁,繁者为手书。

后者把讲稿分为4项主题,举凡囊括14项分题,颇精审,我全文抄译如下(重点为施特劳斯所加)。

[4]I 引言(1)问题:什麽是虚无主义?在怎麽样的程度上可以说虚无主义是特属德意志的现象?(2)德意志虚无主义是“种”,国家社会主义是其“属”。

II 德意志虚无主义的终极的、非虚无主义的动机。

(3)道德与封闭社会(closed society)的不可分的关联:对现代文明的原则的道德抗议。

III 上述非虚无主义动机籍以导向虚无主义的境况。

(4)德意志虚无主义是某一类青年无神论者对共产主义理想或预言的反动。

(5)论青年人与虚无主义的亲源,以及青年解放的虚无主义后果。

(6)论激进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亲源:激进主义没有定义其目的;所以它据守不确定的“不”以抵制确定的秩序。

VI 什麽是虚无主义?在怎麽样的程度上可以说虚无主义是特属德意志的?(7)虚无主义是对文明原则本身的拒绝。

文明(civilization)是人类理性有意识的文化(culture),亦即科学(science)和道德风习(morals)。

(8)依上述意义所界定的虚无主义是当前德国的特性,而不属任何其他国家。

(9)德意志虚无主义拒绝文明的原则本身,而偏爱战争和诸种战争德性(warlike virtues)。

(10)德意志虚无主义因此与德意志军国主义(German Militarism)具有亲缘关系。

(11)德意志虚无主义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极端化样态,此极端化的来源是关于现代整体(whole)进程的浪漫派意见的胜利。

(12)德意志虚无主义所关联的对现代理想的反动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特性:自我牺牲与自我否定的道德vs.自私自利的道德;勇敢作为唯一黑白分明的非功利德性。

(13)德国唯心主义在抵制西方(即英国)哲学时声称自己综合了现代理想和前现代理想;这个综合是失败的;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使得对现代理想的接受成为不可能;德国人不得不退守在前现代的理想中,也就是说,[他们]不得不退守到经由德国唯心主义所解释过了的前现代理想中;这种“解释”出于德国唯心主义针对启蒙的论战意图;因此,他们所退守的是一种被扭曲的前现代理想。

(14)现代理想的源头是英国式的:德意志传统是对现代理想的批判传统。

英国人发现了现代理想和古代理想的有效结合,而德意志人由于过分强调二者的断裂以至于他们从对现代文明的拒绝被引领到了对文明的原则本身的拒绝,后者就是虚无主义。

作为帝国民族的英国绅士vs.作为怀着怨恨的乡土民族的德国主子(Herren)。

以上文字以学院笔调安静述出,构成了“讲稿”的整体论证目标和似乎淡然的叙述风格,在其中,我们相信我们似乎能够读到施特劳斯对德意志思想气质的不喜和他对现代英式文明理性的维护。

然而,“讲稿”最后一段,文字略显反讽。

我全文抄译:尼采说德国传统是对出身于英国的现代文明的激烈批判,我相信他在根本上是正确的。

但是,他忘记了加上一点,那就是,英国人永远具有一种不会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非德意志式的通达(prudence)和节制(moderation),即一种把现代理想理解为与古代的乃至永恒的“正派”(decency)、法制、自由——而不是放纵——等理想的一种合乎理性的和解和通融,并以此去适应环境[的变迁]。

这种游刃有余的和事佬风格固然有损英国思想中的极端主义品质,但对于英国人的生活,它却是一种赐福。

英国人永远不会放纵于与传统的断裂之中,而这种放纵在大陆上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管现代理想的具体细部出现什麽毛病,英国人——这些现代理想的创制者们但同时又具有古典传统教养[的绅士们]——永远都握有必要的药方。

在英国人创始了现代理想的同时,前现代的或者说是古典的理想在牛津和剑桥得到了比任何地方都要周全的保护。

施特劳斯以这段略显反讽的文字结束了这份公开的大学演讲。

然而,在这段文字后面,施特劳斯以手书附加了另外一段文字。

据“讲稿”编辑证实,这段文字是作者事后添加的:我们有理由猜测作者是不是希望这段文字只适于在私下里去阅读呢?然而,可以确定的至少有一点,即这段文字的叙述风格明确清晰,文意断然几近陈说公理,与施特劳斯惯有的谦冲抑郁的文风大相径庭。

施特劳斯置这段没有公开宣读的文字于“讲稿”最后,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段文字或许正是施特劳斯的点睛之笔,亦即其真正结论。

我抄译如下:当前的盎格鲁——德意志战争因此具有象征意义。

在抵制德意志虚无主义并守护现代文明的同时,英国人也守护了文明的原则本身。

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言这场战争的结局,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且不容置疑的:德国人在一个关键时刻……选择希特勒作为他们的领袖的同时,他们已然不再拥有统治超出一个[狭隘]的乡土民族的正当的政治资格;是英国人,而不是德国人,值得并持续成为一个帝国民族:因为只有英国人,而不是德国人,才懂得为了值得成为一个行使帝国统治(regere imperio populos)的民族,必须花上很长时间去学会[帝国统治的技艺]:施恩于被征服的人民,并摧毁高傲者——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

这段附加的文字表明,施特劳斯演讲的用意与其说是回答所谓“战争的正当性”(jures belli)问题,还不如说是“统治的正当性”(jures regni)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帝国统治的正当性问题。

——正如施密特(Carl Schmitt)早在1920年代所提醒的,格劳修斯(Hugo Grotius)以降,战争的正当性已经不再是一个政治理论的真问题。

在认取(claim)其帝国统治的正当性资格时,与野蛮的德国人不同,英国绅士们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统治需佐以打造完好的统治技艺;帝国统治更是如此。

施特劳斯以寥寥数语向我们断然表明,只有“英国人”有资格获得并拥有帝国的统治头衔,因为只有英国人知道辅佐帝国的真正技艺,即“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

而这——施特劳斯的“讲稿”告诉我们——正是自由或和平的技艺。

自由,对于英国人而言,似乎首先并不是在其自在独立的本质意义上来理解,而首先是被理解成一种技艺,一种政治的技艺,一种审慎的、几近与谦卑的、有时又是狡猾的辅佐帝国秩序的有效手段。

[5]在此,我们面对着一个似是而非的悖论:在本性(nature)上貌似“无政治的”自由经由某种技艺(art)的锻造之后恰恰可以具有最高的政治性。

自由是一种帝国的技艺。

这门技艺保存在罗马人那里。

维吉尔(Virgil)以史诗语言记载了这一罗马的政治遗产。

在《埃涅阿斯》卷6,我们看到,第一个讲授这门技艺的正是埃涅阿斯的父亲安奇塞斯(Anchises)的亡灵,而第一个聆受这门技艺的正是埃涅阿斯(Aeneas)——特罗伊的将领、爱神维娜斯的儿子、罗马的国父和帝国的立法者。

特洛伊被阿加门农的希腊大军攻陷之后,埃涅阿斯为了给自己的子民寻得一处栖息的土地,被迫浪迹天涯。

逃脱了迦太基王后蒂多(Dido)的疯狂爱情,这位特罗伊英雄祈求巫师导引他进入地狱去面见父亲的亡灵,因为父亲在生前许诺死后将向流亡中的儿子预言其后代的辉煌和荣耀。

巫师答应了埃涅阿斯并指给他地狱的道路。

当埃涅阿斯进入地狱,父亲的亡灵已等候多时。

亡灵带着埃涅阿斯漫游并解释了地狱。

最后,他向埃涅阿斯——罗马城未来的创立者——讲述了这样一段话:[T]u regere imperio populos, Romane, memento(hae tibi erunt artes) pacique imponere morem,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6](你将以帝国统治万民,罗马人,你要记住——这是你的技艺——,以法为和平的王冠,施恩于被征服的人民,并摧毁高傲者。

)“以法为和平的王冠”[7]在安奇塞斯亡灵的训谕中正是以“自由”辅佐帝国的深意。

[8] 在“和平”一词之后,我们可以看到“debellare”一词,意指“摧毁”、“破坏”,它当然暗示了“征服”,而“征服”意味着“战争”,正如“debellare”中的字根“bellum”(战争)所表明的。

反过来看,“战争”正是“统治万民”(regere populos)的必要的道路,而这条路正是“以帝国”(imperio)的方式而得以成就。

作为一位昔日特洛伊城的政治元老,安奇塞斯当然明白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和平与战争必须并重,自由与专制必须同施。

在此,我们可以回忆起《联邦党人文集》中的第1、6、10、11、16、26、34、37、38、41篇,尤其是第11和34篇,并以此为背景来比较一下安奇塞斯亡灵的训谕和西塞罗的政治智慧:Civitas bellum sine causa bona aut propter iram gerere non debet. Si fortunas et agros vitasque populi nostri sine bello defendere poterimus, tum pacem conservare debebimus; si, autem, non poterimus, servare patriam libertatemque nostram sine bello, bellum erit necessarium. Semper debemus demonstrare, tamen, magnum officium in bello, et magnam clementiam post victoriam.[9](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理由或者单纯是出于愤怒,一个国家是不应该从事战争的。

如果不通过战争我们就能够保护我们的财富、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子民,那麽我们就应该保留和平。

但是,如果没有战争我们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和自由,战争则成为必要。

然而,我们永远要[记住一点]:在战争中[为祖国]尽心尽责,在胜利后[向被征服者]展示宽怀和恩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