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

合集下载

韩愈《听颖师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韩愈《听颖师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韩愈?听颖师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听颖师弹琴①【唐】韩愈听颖师弹琴⑴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

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注释】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

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②昵昵:亲热而细柔。

尔汝:好朋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

③划然:突然。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④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⑤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上下抑扬,起伏变化。

⑥未省:不懂得。

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⑦起坐:忽起忽坐,冲动不已的样子。

⑧遽:急忙。

⑨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翻译】琴声袅袅升起,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

突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接着又转成风和日丽,远处飘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飘柳絮,它们漂浮不定,假设有假设无。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它一心向上,结果还是一落千丈。

惭愧呀,我空有一双耳朵,不会欣赏音乐。

但是听了颖师的琴声之后,我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

颖师你高超的琴艺,一会儿把我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我置入悲苦的地狱,就好似同时把冰火投入了我的胸膛。

【赏析】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

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仿佛小儿女切切私语,谈情说怨。

三、四句写琴声骤变昂扬,有如勇士冲锋陷阵,杀声震宇。

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怡似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凰朗吟。

九、十句摹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再也无法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

以上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并且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情境。

《听颖师弹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听颖师弹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听颖师弹琴》原文及翻译赏析听颖师弹琴: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

全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

诗人首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然后,诗人又写了音乐效果,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

形象的刻画为效果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而效果的描写又反证了形象的刻画的真实可信,二者各尽其妙,交互为用,相得益彰。

亲亲昵昵学一对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多豪放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

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

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

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

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⑴此篇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

韩愈《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可知颖师是当时一位善弹琴的和尚。

颖师:颖师是当时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做诗表扬。

⑵昵昵:亲热。

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

这里表示亲近。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⑶划然:突然。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⑷“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⑸“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⑹未省(xǐng):不懂得。

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⑺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⑻遽(jù):急忙。

⑼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

《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师说》素材韩愈听颖师弹琴

《师说》素材韩愈听颖师弹琴

《师说》素材韩愈听颖师弹琴一千多年前,在我国的唐朝,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我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

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

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

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开始的时候,琴音柔和细弱,婉转轻盈,像一对年轻的少男少女在静悄悄地温柔细语,倾诉彼此心里的爱慕之情。

韩愈听得十分愉悦,像是听到了一首美丽的情诗。

突然,琴声激昂高亢,像是万马奔腾,勇士们奔赴沙场,刹时间刀剑齐鸣,悲壮惨烈。

韩愈为之精神震奋不已,好像自己也在战场厮杀。

一会儿,琴声又悠扬飘逸,像柳絮轻场,随风飘忽,在蓝天白云下自由飞舞。

韩愈也如醉如痴,仿佛自己也飘上了太空。

很快地,琴声又热闹起来,到处是莺歌燕舞,百鸟齐鸣,又见有一只凤凰引领高歌。

此时百鸟围着凤凰飞舞,一片乐观升平气象。

接着,琴音激越地往上攀升,越攀越高,仿佛在攀登峭壁悬崖,一寸一寸地艰难前进。

不料,琴声从最高处忽然下滑到最低音,好像是攀登者忽然失足,从千丈高峰一下子掉落到无底的深渊。

把韩愈骇得心惊胆跳……韩愈听到这里,激动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泪如雨下,把衣襟也湿透了。

他不得不伸手拦阻,请颖师中止弹奏,对颖师说:〝我虽然长着两只耳朵,但是不懂音乐。

不过这次听到你的弹奏,却把我激动得控制不了自己。

你的演奏实在太高明了,好像是把冰和炭火放在我的心窝似的,你要是再弹下去,我可真的受不了了。

韩愈后来把他听颖师弹琴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

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天。

上面所说的就是他在诗中所述当时听琴时的感受。

听颖师弹琴内容情感表现手法

听颖师弹琴内容情感表现手法

听颖师弹琴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哎,韩愈写的《听颖师弹琴》那可太有意思了。

这诗里的内容啊,就像是把一场超级精彩的音乐会给咱描述出来了呢。

诗里描绘的琴音那是千变万化的。

一会儿像勇士赴敌场,那气势,就感觉有千军万马在奔腾,马蹄子“哒哒哒”的,好像就在眼前。

这时候啊,那情感就是一种激昂、振奋的,就好像自己也被拉到了战场上,热血沸腾的。

这表现手法可真绝,用勇士赴敌这么个画面,一下子就把琴音里那种充满力量、勇往直前的感觉给咱呈现出来了。

然后呢,琴音又一转,变得轻柔起来了,就像呢,小花朵在微风里轻轻摇曳。

这时候的情感啊,就变得特别的温柔、细腻。

就像你在春天的花园里,看着那些娇嫩的花儿,心里满是怜惜和喜爱。

诗人啊,他就特别聪明地用小花这个画面来表现琴音的轻柔,咱一读就好像能听到那轻柔的音符在耳边飘啊飘的。

再说说这里面的情感变化。

那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呢。

从那种激昂一下子就转到了轻柔,又从轻柔可能又会转到别的情绪上去。

这种情感的大起大落,就和咱的生活似的,有时候兴奋得不行,有时候又安静得像一潭湖水。

诗人把这种情感的变化通过对琴音的描写表现得特别到位,咱就感觉自己在跟着琴音一起喜怒哀乐。

而且啊,诗里对琴音的描写还特别有节奏感。

就像那琴音是有脚的,在诗人的笔下蹦蹦跳跳的。

该快的时候像一阵疾风,该慢的时候像蜗牛在爬。

这种节奏感也带动了咱们读诗的时候的情绪,让咱们的心也跟着琴音的节奏一起跳动。

总的来说呢,韩愈在《听颖师弹琴》里把琴音的内容、情感还有表现手法都玩得特别溜。

他用各种生动的画面,像勇士、小花之类的,把琴音的不同状态和带来的不同情感都展现出来了。

他让咱们这些没听过颖师弹琴的人,都能通过他的诗,在脑海里想象出一场超级精彩的音乐会呢。

这诗啊,就像是一个魔法盒,打开来里面全是琴音的奇妙世界,充满了惊喜和感动。

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成了那个坐在颖师面前听琴的幸运儿了呢。

《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

《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

《听颖师弹琴》经典课件演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听颖师弹琴》这篇经典课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听颖师弹琴》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魅力,体会作者对音乐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听颖师弹琴》这首诗,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领悟诗人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对古琴音乐的认识。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和词汇句式的掌握,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古琴音乐CD、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古琴的音色,引发学生对古琴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听颖师弹琴》的作者、背景,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声如金石,自然击撞”,解释其意义和表达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琴音乐,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听颖师弹琴》2. 诗歌全文3. 重点词汇和句式4. 诗歌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听颖师弹琴》的读后感。

答案:这句话意为琴声清脆悦耳,如同金石相互碰撞,给人以自然、和谐的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听颖师弹琴》的内容和意义?教学方法是否有效?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古琴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古琴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古琴文化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听颖师弹琴》的教学中,难点在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古琴音乐的认识。

鲁人版语文选修第5课《听颖师弹琴》ppt课件

鲁人版语文选修第5课《听颖师弹琴》ppt课件

听 颖 师 弹 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
韩 愈
艺 术 特 色
听蜀僧濬(jun)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描写音乐?
谢 谢!
请你总结一下本诗 的艺术特色。
拓 展 应 用
表现抽象的音乐必得运用通 感,比喻式中还有 没有类似的作品?
拓 展 应 用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贺铸)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高 考 链 接
听 颖 师 弹 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
韩 愈
研 读 诗 歌
听颖师弹琴
学 习 目 标
1、学习本诗以实写虚 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感伤身世、 缘琴而发的情感。
写 作 背 景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早 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 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 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 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 弄琴。琴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 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颖师 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

听颖师弹琴 句法

听颖师弹琴 句法

听颖师弹琴句法
《听颖师弹琴》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一首描写音乐的古诗,其句法特色如下:
1. 骈散结合:全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既有骈体文的工整对仗,如“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部分诗句又采用散文的自由流畅风格,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韵律。

2. 形象描绘:韩愈运用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琴音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如“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通过具象化的语言展现琴声的千变万化。

3. 情感表达:诗歌中的句法不仅描绘了音乐的变化,还表现了作者听琴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通过句式的抑扬顿挫来映射情感的起伏波动。

4. 跳跃与连贯:虽然各句在内容上跳跃性强,但整体诗意却具有高度的内在逻辑性和连贯性,展现了诗人对颖师高超琴艺的赞美以及自己深深沉浸于音乐之中的情绪体验。

总结来说,《听颖师弹琴》的句法特点在于它能将音乐无形之美转化为有形之诗,既体现了古诗的传统韵味,又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语文25《听颖师弹琴》课件

语文25《听颖师弹琴》课件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好本事啊!你弹琴给我听,简直就是:一会儿放块冰在 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
语文25《听颖师弹琴》课件
•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 1、体会比喻写声的方法 • 2、通过侧面感受烘托的方法
语文25《听颖师弹琴》课件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相应的题目。

•(1) 对这首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起调热烈,情感激越,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 作比,让人联想 到他们的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 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 •B.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 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像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 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 的境界中去。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像 那白云悠然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癫狂、飘荡,使人们也为之神游四方。 •D.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有“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是琴 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 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 一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
语文25《听颖师弹琴》课件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地比喻,描写音 • 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
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烘托音 乐之妙,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 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语文25《听颖师弹琴》课件
语文25《听颖师弹琴》 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色
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联想(以实写虚 ) 、正面描写:联想( 通感(以形写声) 通感(以形写声) 2、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形象地 、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 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 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
扩展应用
表现抽象的音乐必得运用通感, 表现抽象的音乐必得运用通感,比喻等手法 化虚为实,方易欣赏。艺术是相通的, 化虚为实,方易欣赏。艺术是相通的,在诗 词歌赋及其他艺术形式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作 品。 如情感中的“ ”“愁”“伤心 伤心” 如情感中的“喜”“愁”“伤心”,如味觉 中的“ 中的“香”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时雨。”
《听颖师弹琴》韩愈 听颖师弹琴》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与白居易的《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与白居易的《琵琶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同是“ 行》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同是“摹写声 音至文” 清方扶南语)。这首诗, )。这首诗 音至文”(清方扶南语)。这首诗,大约作 于元和十、十一年( 于元和十、十一年(815、816)间,韩愈因 、 ) 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 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
题目解析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代就 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 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 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 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 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 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 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 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琴师也 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 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 于世。 于世。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
整体感知
思考: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 每一层次 思考 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每一层次 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 写的什么内容? 写的什么内容 两个层次: 两个层次
第一层: 颖师琴声——正面摹写 第一层 颖师琴声——正面摹写 第二层: 听琴感受——侧面烘托 第二层 听琴感受——侧面烘托
诗歌鉴赏
诗歌第一部分,正面摹写琴声, 诗歌第一部分,正面摹写琴声,用了什么手 法? 这是运用了“通感” 这是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美 音乐本无形、无色、无味,瞬间即逝, 妙。音乐本无形、无色、无味,瞬间即逝, 难以把握,具有抽象的特点。诗人借助通感, 难以把握,具有抽象的特点。诗人借助通感, 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 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用场 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本来非常复杂、 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本来非常复杂、难 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 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
诗歌鉴赏
诗人听琴有什么样的举动?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 诗人听琴有什么样的举动?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 起坐在一旁”“挥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挥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起坐在一旁”“挥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诗人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坐在一旁” 诗人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坐在一旁”即在一旁起坐 不宁,这实际上是说音乐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不宁,这实际上是说音乐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诗人已进入到音乐的境界里去了。 诗人已进入到音乐的境界里去了。这表明了音乐的 魅力。而诗人“滂滂”落泪而“止之” 魅力。而诗人“滂滂”落泪而“止之”是因为颖师 的乐曲引发了他“冰炭”置肠的感受。 的乐曲引发了他“冰炭”置肠的感受。 冰炭”置肠实际上也是通感。 附: “冰炭”置肠实际上也是通感。是说明诗人内 心情感变化剧烈,一时火热,一时又冰凉, 心情感变化剧烈,一时火热,一时又冰凉,以至于 潸然落泪了。 潸然落泪了。

走近作者
韩愈( ),字退之 韩愈(768 —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 ),字退之,河内河阳( 祖籍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 ),每自称昌黎韩愈 县)人。祖籍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 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 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 )进士, 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 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 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 宪宗时, 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 因上疏反对迎佛骨, 平定淮西之乱 ,升任刑部侍郎 ,因上疏反对迎佛骨, 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 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 侍郎。 侍郎。 韩愈的诗歌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 韩愈的诗歌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 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 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 是其缺点。 响很大 。但有些诗流于险怪 ,是其缺点。有《昌黎 先生集》 先生集》。
诗歌鉴赏
这一部分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这一部分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场景有( ) 场景有(1)儿女私语 (2)勇士赴敌 ) (3)云絮飞扬 (4)众鸟喧啾 ) ) (5)凤凰高飞 (6)凤凰失势落千丈 ) ) 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 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轻柔细屑而骤然昂 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 扬、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 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 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 于这喧闹背景中, 于这喧闹背景中,有高音昂起至极高又迅速向低音滑 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 落,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而这变化由于有场景作 依托,而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依托,而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了勇士慨 然赴敌的豪迈,看到了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 然赴敌的豪迈,看到了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一心向 饱经跻攀之苦后,却还是跌落下来的不幸。 上,饱经跻攀之苦后,却还是跌落下来的不幸。
知人论世
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 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为 因受谗言被降为 右庶子以后。韩愈此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右庶子以后。韩愈此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而音乐中 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 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 “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 这大起大落,正是诗人人生的写照, 强”,这大起大落,正是诗人人生的写照, 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这与白居易的“ 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这与白居易的“江州 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诗歌鉴赏
第二部分中,诗人为何说自己“未省听丝篁” 第二部分中,诗人为何说自己“未省听丝篁”? 衬托手法的运用 这不是说诗人不懂得欣赏音乐, 这不是说诗人不懂得欣赏音乐,而是说自己从 未听到过如此美妙的音乐,叹为观止, 未听到过如此美妙的音乐,叹为观止,以此来 衬托出颖师技艺的高超,是自谦之辞。 衬托出颖师技艺的高超,是自谦之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