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听颖师弹琴课件

听颖师弹琴
韩愈
相传在我国的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天 竺来到我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 琴十分出众,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 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 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 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躺在 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病已经 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当时著名的 诗人和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听完之后,韩愈把他听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 述说了当时听琴的感受。这首诗就是《听颖师 弹琴》。
知人论世
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 为右庶子以后。韩愈此时正处在人生的低 谷,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而 音乐中“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 一落千丈强”,这大起大落,正是诗人人 生的写照,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这与白 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 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 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 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 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艺术特色
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联想(以实写虚
)
通感(以形写声) 2、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形象 地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
扩展应用
表现抽象的音乐必得运用通感,比喻等手
法化虚为实,方易欣赏。艺术是相通的, 在诗词歌赋及其他艺术形式中还有没有类 似的作品。 如情感中的“喜”“愁”“伤心”,如味 觉中的“香”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韩愈
相传在我国的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天 竺来到我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 琴十分出众,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 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 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 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躺在 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病已经 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当时著名的 诗人和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听完之后,韩愈把他听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 述说了当时听琴的感受。这首诗就是《听颖师 弹琴》。
知人论世
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 为右庶子以后。韩愈此时正处在人生的低 谷,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而 音乐中“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 一落千丈强”,这大起大落,正是诗人人 生的写照,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这与白 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 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 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 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 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艺术特色
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联想(以实写虚
)
通感(以形写声) 2、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形象 地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
扩展应用
表现抽象的音乐必得运用通感,比喻等手
法化虚为实,方易欣赏。艺术是相通的, 在诗词歌赋及其他艺术形式中还有没有类 似的作品。 如情感中的“喜”“愁”“伤心”,如味 觉中的“香”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最新《听颖师弹琴》ppt教学文稿

听蜀僧濬(jun)弹琴
拓 展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应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用 不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山暮,秋云暗几重。
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 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 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 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 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 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
正面描写琴声
描摹环境 侧面烘托琴声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
明 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
湖 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
居 听
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
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
书 际。
·
刘 鹗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 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 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正面描写琴声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描摹听琴感受 侧面烘托琴声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艺
请你总结一下本诗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再也不能承受琴 声对感情的牵扯,赶紧伸手止住颖师不要再弹下去了。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颖师弹琴课件

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
高,“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 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 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在接近 最高峰顶的时候,已是“畏途巉岩 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 了。情景真是惊心动魄。
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
又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 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 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 深渊。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作者因受谗
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 “分寸”之升已极艰辛,而一旦失势, 即“一落千丈”,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正面描写有《听颖 师弹琴》中的前十句、《听蜀僧浚弹琴》 中的前四句、《李凭箜篌引》中的五六句。 侧面描写有《听颖师弹琴》中的后八句、 《听蜀僧浚弹琴》中的后四句、《李凭箜 篌引》中除了五六句都是侧面,《琵琶行》 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
②联想。《听颖师弹琴》和《听蜀僧浚弹琴》中 所有正面描写的部分都是诗人想象的,《李凭箜 篌引》中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都是诗人的联 想和想象,《琵琶行》中的“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③比喻。《听蜀僧浚弹琴》 中的“客心洗流水”,《琵琶行》中的“大弦嘈 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李凭箜篌引》 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④ 夸张。《李凭箜篌引》中的“空山凝云颓不流”, 《听颖师弹琴》中“失势一落千丈强”。)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听颖师弹琴课件(17张)

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几句表现 了什么思想感情?对比前面诗句,你 认为琴师的高超技巧是怎样体现的? 表现了听琴者听后的感同身受的思想 感情。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写自己听琴 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 美动听。
本诗前十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
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 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 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 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 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 比较直接、显豁罢了。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
2.《听颖师弹琴》诗中在造境或遣词造语上有什么 独到之处? 提示:这首诗无论造境或遣词造语都有独到之处。 以造境言,它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大的境界:一是 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 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自 己)身上得到的反响。两者亦分亦合,犹如影之 与形。从而使整个诗歌的意境显得深闳隽永,饶 有情致。以遣词造语论,不少诗句新奇妥帖,感 染力极强。例如开头两句押细声韵,其中的 “女”“语”和“尔”“汝”声音相近,读起来 有些绕口。这种奇特的音韵安排,恰恰适合于表 现小儿女之间那种缠绵纠结的情态。后面写昂扬 激越的琴声则改用洪声韵的 “昂”“场”“扬”“凰”等,这些都精确地表 现了弹者的情感和听者的印象。
合作讨论
1.《听颖师弹琴》一诗中在摹写声音方面有何妙 处? 提示: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 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 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 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 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 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 境,一一描摹出来。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 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 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 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听颖师弹琴 课件(29张)

恩 怨 相 尔 如小儿女在谈情说爱。 敌
汝 。
①
划
然
轩 昂, 勇 士 赴 琴声变得慷慨雄壮,如同勇士奔赴战场。
场。
浮
云 柳 絮 无 根 蒂, 天 地 阔 远 随 飞 扬。 忽又转成悠悠浮云依依柳絮无根无蒂,天地广阔高远随风飞扬。 啾 百 鸟 群 , 忽 见 孤 凤 琴声忽然繁复如百鸟竞喧,忽然清亮如凤凰独鸣。 凰。
第2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5
韩愈
听颖师弹琴
第2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圆满配“对” 韩愈在广东潮州时,想将弊政改革一下,但感困难重 重,遂有辞官不做之意,便自撰半副对联:恶山恶水恶环 境,韩退之!退之!此联千年以来,无人能对,被视为“ 罕世绝联”。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人民政府内务部长的谢觉哉到了
潮州。当晚,他读《共产党宣言》,愈读愈感精妙。这时, 他手边刚好有这半副所谓“绝联”,顿生灵感,就奋笔写
二、通假字 “无”通“毋”,不要 无 以冰炭置我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栏目 导引
第2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三、一词多义
(1)强
形容词,有余 ①失势一落千丈强 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强壮 ②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弓有力 ③此所谓强 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 ,强大,强盛 ④强 秦之所以不能加兵于赵 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勉强 ⑤所谓强 颜耳,曷足贵乎 ________________ .
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 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
听颖师弹琴PPT4

听颖师弹琴
划分层次 第一层:前十句为,正面描写琴音; 第二层:后八句为,写诗人自己听琴 的感受,侧面烘托琴音的优美动听。
听颖师弹琴
品味
1、诗歌一开始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那么前十句表现 了
音细乐柔的什么激特昂点? 舒缓悠扬 喧闹 清亮高亢 一落千丈 2、韩愈在听琴时有哪些感受?诗人是怎样表述的? 3、联系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你认为“湿 衣泪滂滂”是否也包含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听《梁祝》
大家在听时脑海中闪现了什么画面?
nz 听颖师弹琴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摹写声音之至文”(清·方扶南)
听颖师弹琴
明确学习目标
1、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思考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将音乐描写的如此绝妙
听颖师弹琴
解题
颖师是一位天竺僧人,他演奏的古琴 琴音美妙,曲目丰富,在中唐很出 名。据说有个卧病在床的人听到他的 琴音竟坐了起来,不再服药。韩愈也 是慕名前来欣赏,并根据当时感受写 成了这首诗。
•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听颖师弹琴ppt课件

白香山江上琵琶(即《琵琶行》)韩退之颖 师琴(即《听颖师弹琴》)李长吉李凭箜篌 (即《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可编辑课件PPT
3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术 的艺术特色。
特
色
思考
直接描写:摹拟声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以声写声: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
物声音的写法 以形写声: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
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 现的写法 。
侧面烘托: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 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
喧啾(xuānjiū) 跻攀(jīpān) 未省(xǐng)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丝篁(huáng)
跻攀分寸不可上,
遽(jù)止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滂滂(pāng)
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 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 烘托琴声的波澜迭起,
可编辑课件PPT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听颖师弹琴
可编辑课件PPT
1
中国五千年悠远的文明是由诗 歌汇成的一条斑澜的河流,也是 由音乐汇成的河流。古人喜欢听 音乐,孟子就提到齐王好乐, 《论语》中载“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古代音乐也很 美妙,韩娥的歌声能绕梁三日, 余音不绝,秦青放歌能“声振林 木,响遏浮云。”真是令人心驰 神往。
《听颖师弹琴》ppt

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听颖师弹琴》将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开创了音乐与文学相互融 合的先河,对后世的音乐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听颖师弹琴》的现代解 读
音乐与心灵的对话
音乐与心灵对话
这首诗通过描绘琴声的美妙,展现了 音乐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在现 代社会中,音乐成为人们表达情感、 舒缓压力的重要方式,与诗中所表达 的意境相呼应。
VS
跨界艺术的魅力
跨界艺术是指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 创新。《听颖师弹琴》作为一首诗歌,通 过描绘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了跨界艺 术的魅力,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启示。
06 《听颖师弹琴》的实践应 用
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音乐审美
01
通过《听颖师弹琴》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理解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音乐疗愈的力量
音乐具有疗愈心灵的力量,能够带给 人们愉悦、宁静或激情。这种力量在 当今心理健康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与 诗歌中对音乐功能的描述相契合。
诗歌中的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琴声带来的情感波动,引发读者共鸣。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情感表达 和共鸣的需求更为强烈,这首诗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颖师的演奏技艺
颖师作为一位西域乐师,其演奏技艺高超,风格独特。他的琴声能够引人入胜, 深入人心。韩愈在听颖师弹琴后,深受感动,创作了这首传世之作《听颖师弹琴 》。
02 《听颖师弹琴》的诗意解 析
琴声之美
01
02
03
琴声悠扬
诗人通过描绘琴声的悠扬, 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妙的 音乐之中。
音乐元素
诗人巧妙地将音乐元素融入诗歌中,通过描绘音乐的节奏、 旋律、音色等,使诗歌具有了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听颖师弹琴》将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开创了音乐与文学相互融 合的先河,对后世的音乐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听颖师弹琴》的现代解 读
音乐与心灵的对话
音乐与心灵对话
这首诗通过描绘琴声的美妙,展现了 音乐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在现 代社会中,音乐成为人们表达情感、 舒缓压力的重要方式,与诗中所表达 的意境相呼应。
VS
跨界艺术的魅力
跨界艺术是指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 创新。《听颖师弹琴》作为一首诗歌,通 过描绘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了跨界艺 术的魅力,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启示。
06 《听颖师弹琴》的实践应 用
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音乐审美
01
通过《听颖师弹琴》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理解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音乐疗愈的力量
音乐具有疗愈心灵的力量,能够带给 人们愉悦、宁静或激情。这种力量在 当今心理健康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与 诗歌中对音乐功能的描述相契合。
诗歌中的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琴声带来的情感波动,引发读者共鸣。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情感表达 和共鸣的需求更为强烈,这首诗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颖师的演奏技艺
颖师作为一位西域乐师,其演奏技艺高超,风格独特。他的琴声能够引人入胜, 深入人心。韩愈在听颖师弹琴后,深受感动,创作了这首传世之作《听颖师弹琴 》。
02 《听颖师弹琴》的诗意解 析
琴声之美
01
02
03
琴声悠扬
诗人通过描绘琴声的悠扬, 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妙的 音乐之中。
音乐元素
诗人巧妙地将音乐元素融入诗歌中,通过描绘音乐的节奏、 旋律、音色等,使诗歌具有了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颖师弹琴
1
白香山江上琵琶(即《琵琶行》)韩退之 颖师琴(即《听颖师弹琴》)李长吉李凭 箜篌(即《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 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 移人。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2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2、学习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
感。
3
了解作者
• 说说你所了解的韩愈,他有怎样坎坷的遭遇。
韩愈(768 —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所以世称韩
昌黎。幼年丧父,由哥嫂抚养,哥哥去世,叔嫂回到老家。不幸
的遭遇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刻苦学习,发奋读书,苦读深思,终
成一代文坛大家。
少时多难。
唐德宗时,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被贬到阳山(今广东阳
山县)。宪宗时,升任刑部侍郎 ,因上疏反对迎佛骨,险被处死,
12
诗歌赏析: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如何描写琴声的?
运用比喻、通感,正面描写琴声,把富于变 化的音乐写得形象生动。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比喻,写出琴声缠绵婉转。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通感,写出琴声高亢激越。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通感,琴声悠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比喻,忽然繁复,忽然清亮。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通感,抑扬顿挫。
• 一会儿,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 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 也为之神游四方。
10
• 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 ,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 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
• 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如同一个登山的 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 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 。 情景真是惊心动魄。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xuānjiū) 跻攀(jīpān) 未省(xǐng)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丝篁(huáng)
跻攀分寸不可上,
遽(jù)止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第一层: 描写琴声。【前5行】 第二层: 听琴感受。【后4行】
9
• 前十句为第一段,正面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 声。 开始的时候 ,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 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 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
• 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 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战场,气势磅礴,威 武雄壮。
样子。 • 无以冰炭置我肠 冰炭:形容极端相反的两
种感情。 • 恩怨相尔汝 尔汝:表示亲密。
7
•
熟语释义
•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如“只见诸葛亮气宇轩昂,舌 战群儒,从而赢得了东吴的信任”。
• 高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侧面烘托,写作者听琴感受。烘托了琴声美 妙,颖师技艺的高超。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说不懂实则听懂。衬托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坐立不安。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泪洒衣衫。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情感激荡。
13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 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 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 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一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通感,化虚为实, 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 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 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正面描写琴声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侧面烘托琴声 描摹听琴感受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4
• 作者听了颖师的琴声,为什么“湿衣泪 滂滂”?
音乐的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联系写 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 降职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经 极为艰辛, 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 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伤身世,因而泪 落湿衣。
滂滂(pāng)
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 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 烘托琴声的波澜迭起。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6
• 文言实词 • 昵昵儿女语 昵昵:亲近。 • 划然变轩昂 划然:突然。 • 未省听丝篁 丝篁:丝竹乐器,这里指音乐。 • 湿衣泪滂滂 滂滂:流泪的样子。 • 起坐在一旁 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
被贬到潮州(今广东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故称其为韩吏
部。
仕途坎坷。
死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苏轼赞其
“文起八代之衰” 。
文坛大家
4
写作背景
• 一千多年前,在我国的唐朝,相传有一 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我国,人们 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 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 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 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 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 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 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 前来欣赏颖师弹琴。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5
• 高情远韵: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同“高情远致”。如“小李很注意加 强自身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高情远韵的人”。
•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 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如“他的棋艺精 深,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每一层次写的什么内容?
11
•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 • 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
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 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 • 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 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 了。 • 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 又戛然而止。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 时也侧面烘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1
白香山江上琵琶(即《琵琶行》)韩退之 颖师琴(即《听颖师弹琴》)李长吉李凭 箜篌(即《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 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 移人。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2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2、学习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
感。
3
了解作者
• 说说你所了解的韩愈,他有怎样坎坷的遭遇。
韩愈(768 —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所以世称韩
昌黎。幼年丧父,由哥嫂抚养,哥哥去世,叔嫂回到老家。不幸
的遭遇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刻苦学习,发奋读书,苦读深思,终
成一代文坛大家。
少时多难。
唐德宗时,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被贬到阳山(今广东阳
山县)。宪宗时,升任刑部侍郎 ,因上疏反对迎佛骨,险被处死,
12
诗歌赏析: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如何描写琴声的?
运用比喻、通感,正面描写琴声,把富于变 化的音乐写得形象生动。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比喻,写出琴声缠绵婉转。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通感,写出琴声高亢激越。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通感,琴声悠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比喻,忽然繁复,忽然清亮。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通感,抑扬顿挫。
• 一会儿,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 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 也为之神游四方。
10
• 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 ,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 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
• 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如同一个登山的 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 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 。 情景真是惊心动魄。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xuānjiū) 跻攀(jīpān) 未省(xǐng)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丝篁(huáng)
跻攀分寸不可上,
遽(jù)止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第一层: 描写琴声。【前5行】 第二层: 听琴感受。【后4行】
9
• 前十句为第一段,正面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 声。 开始的时候 ,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 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 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
• 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 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战场,气势磅礴,威 武雄壮。
样子。 • 无以冰炭置我肠 冰炭:形容极端相反的两
种感情。 • 恩怨相尔汝 尔汝:表示亲密。
7
•
熟语释义
•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如“只见诸葛亮气宇轩昂,舌 战群儒,从而赢得了东吴的信任”。
• 高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侧面烘托,写作者听琴感受。烘托了琴声美 妙,颖师技艺的高超。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说不懂实则听懂。衬托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坐立不安。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泪洒衣衫。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情感激荡。
13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 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 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 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一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通感,化虚为实, 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 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 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正面描写琴声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侧面烘托琴声 描摹听琴感受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4
• 作者听了颖师的琴声,为什么“湿衣泪 滂滂”?
音乐的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联系写 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 降职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经 极为艰辛, 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 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伤身世,因而泪 落湿衣。
滂滂(pāng)
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 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 烘托琴声的波澜迭起。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6
• 文言实词 • 昵昵儿女语 昵昵:亲近。 • 划然变轩昂 划然:突然。 • 未省听丝篁 丝篁:丝竹乐器,这里指音乐。 • 湿衣泪滂滂 滂滂:流泪的样子。 • 起坐在一旁 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
被贬到潮州(今广东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故称其为韩吏
部。
仕途坎坷。
死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苏轼赞其
“文起八代之衰” 。
文坛大家
4
写作背景
• 一千多年前,在我国的唐朝,相传有一 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我国,人们 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 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 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 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 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 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 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 前来欣赏颖师弹琴。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5
• 高情远韵: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同“高情远致”。如“小李很注意加 强自身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高情远韵的人”。
•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 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如“他的棋艺精 深,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每一层次写的什么内容?
11
•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 • 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
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 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 • 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 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 了。 • 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 又戛然而止。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 时也侧面烘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