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研究
孙继建 刘艳艳 郑 州,4 5 0 0 0 2 )
( 河南省 中医院,河南
中图分类号 :R6 9 3 +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4 )2 6 - 0 0 5 8 - 0 2
证型 :GDI
【 摘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药治疗泌尿 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 0 1 3 年1 月一 2 0 1 3 年l 0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泌尿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 统结石 ,发 病原因复杂【 】 ] 。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 肾绞痛 ,尿痛 ,血尿 ,并 伴有尿频 、尿 急等 临床症状 ,病 情严 重时结石梗 阻输尿管或者 。 肾盂肾盏造 成肾衰竭 ,给患者带来严 重的经济 负担 。西医学上
下午 4 h服用。在患者服药前可先饮用少 量姜 汁减少 呕吐发 生。 1 . 3疗效判定 治愈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x线检查示结石消 失;有效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 明显 改善 ,x线检查示结 石缩 小 5 0 %以上或者大部分排 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无变化,x线检查示结石仍在原来位置 。
e a s y t o o pe r a t e .
[ Ke y wo r d s ] U r i n a r y s t o n e s ; T C M; E ic f a c y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2 6 . 0 3 2
1 . 1~般资料 选择 2 0 1 3年 1 月一 2 0 1 3年 1 0月我 院泌尿科收治 的泌尿系 结石 4 5例患者进 行研 究,该研 究均与患者签署知情 同意书 。 4 5例患者 ,其 中男性患者 2 2例 ,女性患者 2 3例,年龄 2 2 ~

健脾益肾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4例论文

健脾益肾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4例论文

健脾益肾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4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以自拟健脾益肾排石汤治疗,对照组104例以排石冲剂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54例,有效4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9%;对照组治愈33例,有效5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50%;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疗法1.3.1治疗组用健脾益肾排石汤(药物组成为生黄芪30g、党参30g,炒山药20g,茯苓20g,砂仁15g,川牛膝30g,紫丹参30g,地龙15g,金钱草50g,海金沙30g,鸡内金15g,车前子20g,石韦15g,枳实20g,青皮15g,台乌15g,白芍20g,小蓟10g,白茅根15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3次共3000ml,分多次服用,30日为1疗程。

1.3.2对照组口服排石冲剂(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袋(20g),每日3次,30日为一疗程。

1.3.3适量运动两组均根据患者自身体质进行。

主要如扣击相关肾区,多做上下跳跃运动(双足同时落地跳绳、蹦跳等活动,以助结石下移排出),肾下盏结石者服药后同时尽可能多作倒立体位。

禁吸烟、饮酒及进食辛辣、香燥、刺激、油腻之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每日饮水1500ml,疗效更佳。

1.3.4两组基础治疗急性发作时伴尿路感染腰腹部绞痛剧烈者,给以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排石药物。

1.4治疗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

治愈:砂石排出,症状消失,b超或x线显示结石阴影消失,积水消失。

有效:肾结石进入输尿管,或输尿管结石下降一个椎体以上,或结石部分排出,肾积水减少,经b超或x 线证实,症状改善。

无效:结石、积水、临床症状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应用奇思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中医药在泌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泌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泌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综合疗法的需求增加,中医药在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日益受到关注。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药在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一、中医药在泌尿系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泌尿系感染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西药治疗常常使用抗生素,但存在滥用和耐药性的问题。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抗菌作用,并且能够改善泌尿系统的微环境,提高泌尿系统的抵抗力。

例如,柴胡疏肝汤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黄连素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消除泌尿系感染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还可以减少抗生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医药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传统的西药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或药物溶石,但存在复发率高和副作用明显的问题。

近年来,中医药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一些中药具有利尿、祛湿、消炎等作用,可以帮助尿路结石的排出。

例如,金钱草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促进结石的排出;决明子具有抗炎、解痉的作用,可以缓解结石引起的尿路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还可以调整尿液的pH 值,防止结石的形成。

三、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慢性肾脏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西药治疗通常以减轻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为主,但对病因治疗效果有限。

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通过调整机体的内环境,改善肾脏的功能。

例如,阿胶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保护肾脏功能;丹参可以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蛋白尿;茯苓可以去湿和利尿,减轻肾脏负担。

四、中医药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肾功能衰竭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透析和移植,但受到种种限制。

中医药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减少氧自由基的损伤等途径来保护肾脏功能。

中药制剂在泌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与西医诊疗结合

中药制剂在泌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与西医诊疗结合

中药制剂在泌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与西医诊疗结合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困扰。

传统的西医诊疗方法在结石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近年来,中药制剂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并且与西医诊疗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功效。

本文将探讨中药制剂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与西医诊疗的结合方式。

一、中药制剂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中药制剂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大黄、秦艽、茯苓等。

这些中药制剂具有消肿、通淋、利尿等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结石,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中药制剂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灌肠等方式使用。

口服是最常见的用药方式,患者可以按照医嘱进行服用,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见到疗效。

外用和灌肠可以直接作用于泌尿系统,更加直接和迅速地缓解症状。

3. 中药制剂的优势与西药相比,中药制剂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药制剂作为天然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高。

其次,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配,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较多,可以综合作用于疾病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药制剂与西医诊疗的结合方式1. 中药制剂作为辅助治疗在西医诊疗中,中药制剂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其他西药或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中药制剂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2. 西医诊疗指导下的中药制剂应用在一些医院中,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由西医医师指导下选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在这种方式下,中药制剂的使用更加规范和科学,避免了“乱用中药”的情况发生,也能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

3. 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具体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根据其病情、身体状况和个人差异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中医治疗预防论文

泌尿系结石中医治疗预防论文

浅谈泌尿系结石的中医治疗与预防摘要:论述泌尿系结石的病因机制及中医治疗以及预防。

泌尿系结石大多数都有肾气比较虚弱,肾阳受损严重,下焦湿热蕴结的症状,大多因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病因机制只要是湿热、气虚、肝气郁滞、脾肾虚弱等。

治疗为通淋排石、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健脾补肾。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治疗;预防;排石;调理【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25-02泌尿系结石现属于中医的范畴,像“腰痛”“血淋”“石淋”等。

其经常会导致像腰痛、少腹部绞痛阵性发作、血尿,还会有小便中含大小不等的砂石的现象,甚至会引起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

以后还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等泌尿系统多发疾病。

最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类似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消息越来越多,疗效也有了保证。

无论是在病因、病机、药品选用等方面都有进步。

1 病因病机中医理论指出肾主水,主膀胱气化,这也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原因所在,正是因为肾气开始亏虚,膀胱气化失常,积湿蓄水,湿蕴而生热;湿热郁积,煎熬尿液,尿中沉积物结聚而成砂石或肝郁气滞;气正好又是水液运行的动力源泉,气机郁滞就会直接导致水液停留聚集,进而生湿化浊,湿浊郁而化热,尿液也就因热所灼久而化火;也可能是日常饮食厚味,导致积滞生热;或者外感之邪,入里化热。

热结下焦,尿中杂质受其热结影响,于是聚为砂石。

砂石久存在体,与湿热之气结合后就会出现瘀结不散,使气滞难行。

湿热胶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气滞则血行受阻,血不循经,或热盛伤络,脉络损伤血溢脉外则尿血。

通常砂石形成之后,会瘀结于体内,嵌顿梗阻,气机失其通降,水道失其疏通,气机不利,则小便淋漓滞涩;病久湿热羁留不解,若治疗时又恰好用了利尿清热类药物,肾气就会更虚,甚至会伤及阴气,所以,石淋在发病后期经常出现虚症或者虚实结合的现象。

2 辨证论治2.1 赖氏将本病分为6型论治2.1.1 气滞湿热型:治以清热理气化湿,利尿排石。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缘起“尿石病相似于中医的石淋”,这几乎是一种共识,我也长期附和此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中医何绍奇先生(已故)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一反惯例,全部采用西医病名,并命我写“泌尿系结石”一节。

我遍查古今文献,结合自己治尿石病之得失,方确知西医的尿石病不能与中医的石淋画等号。

有人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

又有人说:要弄懂一个问题,就得写一篇文章。

信哉!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愈尿石病的临床报道,虽非“屡见不鲜”,亦非“凤毛麟角”。

这无疑是在通淋排石和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鉴古察今且另辟蹊径,因而具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

然迄未获得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堪称一桩憾事。

逝者如斯,何须“对号入座”近代中医治疗尿石病,首先继承和借鉴的,自然是古代医家治疗石(砂)淋的临床经验。

这本来是顺理成章而无可厚非的。

但若唯事鉴古而疏于察今,则难免于“对号入座”或对不上号也欣然入座之嫌。

补肾法之长期“马放南山”,可能导源于此。

唐代以前的医家便已观察到,石淋作为淋证之一,除了具备淋证的一般性症状——小便频数,淋沥涩痛,痛引少腹及脐中之外,尚具有一种特异性症状——尿出砂石。

如汉·张仲景便观察到“小便如粟状”;《中藏经》的作者则不仅观察到“小便中下如砂石”,并将其发病归结为“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积聚而成砂”,且形象地譬喻为“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至于形成结的“虚”与“热”,隋·巢元方认定为“肾虚而膀胱热”。

至此,石淋之主要病位与基本病机便已“一锤定音”。

千载以来,并无异议。

既然如此,石淋的基本治法就应当是补肾之虚,清膀胱之热。

然而首载于唐代《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中的治疗石淋的方药,却约皆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品。

如此遂开石淋之病机同治法及方药互相脱节的先河。

后世宗之者众,亦不太顾念肾虚,而将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奉为治疗石淋的基本法则。

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其间变化因心,超凡脱俗者亦不乏其人。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
学 研究所 人 员在新 一期 美 国《国家 组和 提 取 液 组 。 肾中草 酸钙 晶 体 形 组 可见 双 。 肾表面 粗糙 , 许 多 白色 有 科 学 院学 报 》 表报 告 称 : 来 几 成程 度 比成石 组 明显 减轻 m N
1 1 金 钱草 .
13 泽 泻 .
王沙 燕 等 探讨 泽 泻 行 实 验研 究 。结 果 A 组 大 鼠 血清 抑制 肾结石 形 成 的作 用机 制 研 究 : 氮 、 酐 明 显 低 于 其 他 各 组 , 别 肌 差
肾结 有 显 著 性 ( <0 0 , 组 问 血 王 涌泉 等 用 广 金 将 大 鼠随机分 为正 常 对 照组 、 P . 5) 各 钱 草注 射 液 和提 取 液对 草 酸 钙 肾 石对 照 组 和 泽 泻 治 疗 组 。肾 结 石 钙 、 浓 度 则 无 明 显 差 异 ;4 磷 2 h尿 石模 型大 鼠进 行 了实 验 研究 显 示 : 组 和 泽泻 组 采 用 乙醛 酸 溶 液 制 作 草 酸 、 钙分泌 量 夏 枯 草实 验 组 与 B 泽 广 金钱 草 能 减 轻 肾小 管 细 胞 在 乙 大 鼠肾结石 模 型 , 泻 组腹 腔 注 射 组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 . 5 ; D P 0 0 ) C、 泽 泻 液 , 常组 和 肾结 石组 注 射 生 组 肾组织 钙 含量 明显低 于 B组 , 正 二 醇 诱 石 过 程 中 的崩 解 、 死 , 坏 肾 差 用 小 管腔 内一 些 空 泡 状 膜 性 囊 和 致 理 盐 水 , 反 转 录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异有 显 著 性 ( <0 0 ) P . 5 。A组 肾
疗需求 , 中药价廉 、 使用 方 便 、 作 肾结石 小 鼠尿 液 及 。 织 中草 酸 草不 同 提 取 物 对 大 鼠 乙二 醇 和 氯 副 组 用少 、 创 伤 及 有 利 于推 广 使 用 , 和 钙含量 , 少草 酸钙 结 晶在 肾组 化铵诱 导 的 肾草酸 钙结 石 模 型组 , 无 减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结 石 患 者 , 用 排 石 汤 、 液 、 注 黄 体 酮 等 中 西 医 结 合 疗 法 , 采 补 肌 7d为 一 个 疗 程 , 继 续 服 中 药 7d观 察 疗 效 。 结 果 治 愈 4 后 2例
Hale Waihona Puke ( 67 ) 好转 1 , 6.% , 3例 无效 8例 , 总有效率 8 . %。结论 中西医综合 疗法治疗泌尿 系结石 , 73 各种措施相互协 同, 能达到提 高排 石率的
泌尿系结石包 括肾 、 输尿 管 、 膀胱和尿 道 内形 成 的结 石。临
床 以血 尿 或 尿 中有 时 挟 有 砂 石 , 排 尿 有 时 中 断 , 部 酸 痛 或 突 或 腰
然发生肾绞痛等为主症 。属于祖国医学“ 石淋” “ 、 血淋” “ 、 腰痛”
等 范 畴 。 中医 认 为 , 肾盂 、 尿 管 、 胱 和 尿 道 结 石 多 由 湿 热 蕴 结 输 膀 下 注 , 至 尿 中夹 杂石 块 , 碍气 机 、 液 流 通 , 腹 部 疼 痛 , 尿 以 阻 水 故 排 困难 … 。 石 淋 治 疗 分 为 攻 、 两 法 。 一 般 湿 热 型 以 利 湿 通 淋 为 补
1 资 料 与 方 法
辅 以通 淋 、 血 。 活

亦有学者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 , 同为水府 , 或水府失职 , 积湿
蓄 水 , 遇 内 因或 外 因 的 火 热 、 热 煎 蒸 , 熬 成 石 ; 有 肾 阴亏 再 湿 煎 兼
耗或肾阳不 足所导致 之结石 ; 气滞血瘀 , 使气 道不行 , 尿路 阻塞 ,
3 , Og 云苓 2 , 0g 炙甘草 8g怀牛膝 、 ; 车前 子各 1 。每 日 1 , 5g 剂 煎
两 次 口服 。 ( ) 感 染 者 适 当应 用抗 生 素 静 滴 , 痛 者 用 64—2 2有 疼 5 肌 注或 静 滴 。 ( ) 规 肌 注 黄 体 酮 2 g 1~ 3常 0m , 2次/ 。 ( 适 当 d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体会【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000-00
泌尿系结石是指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

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腰痛”、“血尿”等范畴。

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或腰痛如绞,牵引小腹、外阴,小便赤涩不畅,窘迫难解,如结石损伤血络则尿血。

其形成原因大都认为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多因过食辛辣甘肥之物,或饮酒过度或情志郁结,气滞血瘀,或长期从事户外劳动饮水量少等而致肾与膀胱气化功能不调,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逐渐凝结为砂石。

影响结石的因素除与结石大小、形状、位置有关外,与尿路本身是否畸形、狭窄、粘连关系结石在肾或输尿管中长期停留,使结石停留部位的管壁粘连、嵌顿,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出现尿液淤积,逐渐形成输尿管积水或肾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由于结石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以及纤维组织增生,且病程较长又附合中医的“久病入络为於”之说。

正如《丹溪心法·淋》所云,“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又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

”故在辩证上有虚实之殊。

实证多为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治则清利行气化瘀;虚证多责之于肾阴虚、肾阳虚抑或阴阳两虚,治则温补肾气,滋阴利湿。

根据结石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

虽然体外震冲碎石
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使尿结石患者在治疗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但消除残余结石和防止结石复发,仍是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所面临的.中医药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停于肾脏者,侧重益肾利尿化石;停于输尿管者,侧重于利尿通淋排石;停于膀胱者,侧重于化气利水,利尿排石;结石滞留日久,则注重益气补肾,化瘀排石。

近年来,笔者共诊治泌尿系结石300例,其中男性204例,女性96例,年龄为16~80岁之间。

以20~65岁的男性多见,病程为3天~20年。

本组300例,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所有病人均经“b 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或ct确诊,其中肾结石150例,输尿管结石101例,尿道结石49例,治疗天数为5~42天。

排除结石最大者为1.3cm×1.2cm。

结石排出205例,占68.33%,腰痛、血尿、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95例,占31.67%,总有效率为100%,以下介绍1例典型重症病例:
王某,女, 48岁,农民,2009年1月16日就诊。

突发性左侧腰腹痛4天,痛如刀割,并放射至大腿内侧,活动后腰痛加重,时有发热,尿血,时有小便不通,在家肌注止痛针无效,b超检查:左肾结石并在左侧输尿管中段探及约1.1cm×1.0cm 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

外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惧怕开刀,前来我科就诊,给予自拟排石汤:金钱草、内金、海金砂、滑石、车前子、石韦、牛膝、丹参、琥珀、桃仁、红花、威灵仙、大黄、白芍、生地、黄芪、甘草等。

随症加减前后服药一月余,诉排出结石有大有小,复查b超:左侧肾区及左侧输尿管未见
异常。

体会:中医药疗法以其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价格便宜和疗效显著等优点,被众多结石患者所采用,尤其是对一些单发或小颗粒结石,或经其它治疗方法效果欠佳的患者,中医药疗法成了他们的首选。

临床效速者1~2个疗程结石排出,效慢者需5~6个疗程才能将结石完全排出或推移下行。

故治疗结石病必须药量重、剂量大,辨证施治,才能取得疗效。

药理实验表明,金钱草含生物碱,黄酮类,具有抑制晶体聚集,溶解尿酸,防止草酸钙结石形成及利尿的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化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金钱草、海金砂均可引起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蠕动频率增。

滑石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内服能保护肠壁。

车前子具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钠的排泄。

石韦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的功效,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重用牛膝入肝肾二经,“走而能补,性善下行。

”行气活血化瘀,行而不伤正,利尿通淋,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

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输尿管平滑肌蠕动增强。

丹参、琥珀、桃仁、红花乃活血化瘀之品,能改善和促进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吸收,更主要的是使输尿管蠕动的频率和幅度增大,并出现新波,增强蠕动而引石下行。

威灵仙为祛风湿之物,但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其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故有扩张输尿管平滑肌之用,且有利尿作用,故可重用。

大黄清热利湿,通淋化石,使热清湿利,结石缩小易于下行,佐以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使输尿管松弛,为结
石下行开辟道路。

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制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体外实验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所以大量剂应用黄芪不但有补气利水作用,还有抗菌消炎作用。

使以生黄芪、生地黄益气养阴助膀胱气化,推动结石下移,增加尿量,取增水行舟之动力。

另外本方配伍黄芪、生地、白芍、甘草可防治服大剂化石,排石汤药,胃中漕杂不适之状。

对于实证患者,疼痛剧烈者,酌加元胡,川楝子、乌药等行气止痛之品,而达到行气疏理止痛之目的而畅通结石下行之道。

肾阳虚者,酌加附子、肉桂等温补肾气之品。

对于肾阴虚者,酌加清热利湿之品,加茯苓、猪苓滋阴淡渗利湿之物。

总之,立足于辨证,中医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中随症加减,定能收到更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叶艳军,滕淑玲,吴志民.西医体外碎石后服用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合临床体会[j].河北医学,2008,14(2):239
[2] 史维嘉.行气活络法治疗泌尿系结石87例[j]吉林中医院,2007,28(3)28
[3] 苗伟.石淋胶囊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7,29(10)896
[4] 陈治国.温阳通利治疗泌尿系结石引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3)159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1)
152
[6] 秦来昌,等.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疗效分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5
[7] 杨玲娟,狄留庆,方芸.中药防治泌尿系结石概述[j].中国医药学杂志,2006,26(11),1401-1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