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第二学期

消化、呼吸、泌尿系统

、单项选择题

1.上消化道是指 ( C

A.从口腔到咽

2. 下消化道是指 ( D

3. 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4. 胆总管 ( D )

5. 不属于上呼吸道的器官是

6.

构成喉结的软骨是 (ABCD) 7. 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

8.气体交换时所必须通过的薄层结构是 (

二. 是非题

1.内脏器官一般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是)

C.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从口腔到空肠

.从口腔到胃 A.从十二指肠到盲肠 .从十二指肠到直肠 C.从小肠到直肠

.从空肠到肛管

A.大部分位于腹上区 借贲门与十二指肠相接 C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D. 借幽门与食管相接

A.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由左右胆囊管汇合而成 C ?肝总管和胰管汇合而成

.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

A. 鼻

B.

喉 C. 口腔 D.

A. 环状软骨

B. 甲状软骨

C. 会厌软骨

D. 杓状软骨

A. 肺小叶

B. 肺叶

C.

肺泡 D. 支气管树

A. 气 -- 血屏障

B. 滤过屏障

C. 肺泡

D. 肺泡表面毛细血管

2.咽是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3、由于咽的特殊结构,鼻咽部感染可继发中耳炎。

4.胃的左侧凸出称胃小弯,右侧凹陷称胃大弯。

5.溃疡病好发的部位是胃贲门部。

6.小肠上起自幽门,下接盲肠,借系膜固定于腹后壁。 解析:空肠与回肠完全被腹膜包绕, 其后借扇形的 小肠系膜连接于腹后壁, 故而

活动幅度较大。

10.幽门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都是由平滑肌增厚形成的环行肌。

11.喉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否 ) 解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和大肠等;呼吸道包括鼻、咽、喉、 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各级支气管。

12.当吞咽时,会厌软骨可遮盖喉口,以防食物落入喉腔。 ( 是 ) 三、填空题 否)

7.肝脏的下方有三条沟,呈“ H'形,称肝门。 否)

解析: 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脏面,脏面的中部有略成

H'形的3条沟,正中的

横沟又称肝门。

8.肝的功能性血管是门静脉、营养性血管是肝动脉。 9.胆囊管与肝总管合并形成胆总管。 是)

1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2.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

3、(牙)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4、空肠和回肠的形态和结构没有明显的界限,前者占空、回全长的(五分之二),

后者占(五分之三)。

5、(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体。(胰)是人体内第二大消化腺体。

6、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7.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肺小叶),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小

管)、

(肺泡小囊)和(分支末端肺泡)。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肝小叶)。肾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8.气血屏障包括(肺泡上皮)、(上皮基质)、(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

9.肺的营养性血管是(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肺的功能性血管是(肺动脉)和(肺静脉)。

10.肺循环中的(肺动脉)内含静脉血,(肺静脉)内含动脉血。

四、名词解释

1、McBurney点

一般常见阑尾根部的体表标志是投影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又称McBurney点

2、肺小叶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小官、肺泡小囊和分支末端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3、气血屏障

肺泡上皮外面和毛细血管壁外界各有一层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必须透过由肺泡上皮、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4 层结构所组成的薄膜层,此薄膜层称为气—血屏障,也称呼吸膜。

4、滤过屏障

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由于其内压力较高,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内皮细胞的小孔、基膜和足细胞突起间的裂孔膜滤过到肾小囊腔。小分子物质所通过的这层结构称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五、简答题

1、人在进食时和未进食时胆汁的排泄途径。

㈠当不消化食物时:胆汁-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T胆囊;

㈡当消化食物时:

①胆汁T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

②胆囊内的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

2、肝小叶的结构。

①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中轴贯穿一条静脉,称中央经脉;

②中央静脉的周围有略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板(又称肝板)

③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为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

④相邻肝细胞之间,由局部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微细的胆小管。

脉管系统

1.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哪些血管到达右手?

答:心脏T升主动脉T主动脉弓T头臂干T右锁骨下动脉T腋动脉T肱动脉T

桡动脉和尺动脉T掌浅和掌深弓。

2.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哪些血管到达右足?

答:心脏T主动脉升部T主动脉弓T胸主动脉T腹主动脉T右髂总动脉T髂外

动脉T股动脉T腘动脉T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T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

3.氧气由体外进入小腿三头肌的途径如何?小腿三头肌内的CO2 经过哪些途径排

出体外?答:(1)氧气由体外7鼻7咽7喉7气管7支气管7肺泡7气血屏障

7肺内毛细血管7肺静脉f左心房f左心室f主动脉升部7主动脉弓7主动脉胸部7主动脉腹部7髂总动脉7髂外动脉7股动脉7腘动脉7胫后动脉7小腿三头肌。

(2) 小腿三头肌的二氧化碳7胫后静脉7腘静脉7股静脉7髂外静脉7髂总静脉

7下腔静脉7右心房7右心室7肺动脉7肺内毛细血管7气血屏障7肺泡7

支气管7气管7喉7咽7鼻7排出体外。

4.葡萄糖经饮用进入肱二头肌的途径如何?

答:葡萄糖7口腔7咽7食管7胃7小肠绒毛7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端7

肠静脉7门静脉7肝7肝静脉7下腔静脉7右心房7右心室7肺动脉7

肺内毛细血管7肺静脉7左心房7左心室7主动脉升部7主动脉弓7头臂

干7锁骨下动脉7腋动脉7肱动脉7肱二头肌。

5.食物中脂肪从体外摄入的途径如何?(到右小腿三头肌 )

答:食物中脂肪7口腔7咽7食管7胃7小肠绒毛7中央乳糜管7淋巴管7肠淋巴干7乳糜池7胸导管7左静脉角7头臂静脉7上腔静脉7右心房。

右心室7肺动脉7肺部毛细血管7肺静脉7左心房7左心室7升主动脉7

主动脉弓7胸主动脉7腹主动脉7右髂总动脉7髂外动脉7股动脉7腘动

脉7胫后动脉7小腿三头肌。 )

6.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简答)

①长期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或训练,可使心脏的重量和体积增大。

②运动员心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其中,运动性心脏肥大是

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形态改变特征,可发生在左、右心室或| 和左、右心房,其

肥大程度与运动项目类型、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③不同项目运动员心脏肥大程度不同,不同项目运动员心脏肥大类型各异,一般

耐力项目运动员心脏为离心性肥大,以心腔扩大为主并伴有心壁增厚;力量项

目运动员心脏为向心性肥大并以心壁增厚为主。

④运动员心脏肥大而导致其功能改变的主要表现为:安静时运动员心率减慢; 运动时心力储

备充分动员,心率加快; 停止运动后,运动员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

应性改变逐渐消失。

7.动脉的分布规律:

①器官外动脉大多数两侧对称;

②动脉常与静脉、神经伴行,形成血管神经束;

③动脉多走在身体的屈侧、深部或安全隐蔽处;

④动脉常以最短距离到达所营养的器官;

⑤动脉的管径及分布形式多与器官的形态、大小和功能有关。

8.①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入动脉,经各级分支进入肺泡周围的毛

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排出二

氧化碳、吸入氧气),最后经肺静脉出肺,进入左心房。

②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最后送到身体各部的毛细血

管。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其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

后,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填空题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脑)

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根据连结情况,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机体执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

础。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枢)(运动神经元)和(效应

器)。

3、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 )腰

椎体下缘。

4、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位于上部的称为(颈膨大),与(上

肢)的活动有关。位于下部的称为(腰骶膨大),与(下肢)的

活动有关。

5、脊髓由(31 )个节段,即(8 )个颈节,(12 )个胸节,(5 )个腰节,(5 )

个骶节,(1 )个尾节。

6、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延髓)、(脑桥)、(中脑)、(小脑)、(间脑)

和(大脑)六部分。通常把(延髓)、(脑桥)和(中脑)合

称为脑干。

7、(延髓)内有调节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生命中枢” 。

8、(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

9、(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10、(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是皮质下调解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11、大脑又称端脑,是脑的最大部分和最高级部位,两侧大脑半球由(胝体)相连。

12、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5 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

13、(迷走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最为广泛的脑神经。

14、(绕神经)是上肢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脊神经。

15、视器俗称眼,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16、眼球由(眼球壁)和(折光装置)两部分组成。

17、虹膜的颜色因人种而不同,可有黑、棕、蓝和灰色等,黄种人大都呈(棕色)色。

18、眼球壁分为3 层:外膜为(纤维膜),中膜为(血管膜),内膜为(视网膜)。

19、眼球壁的中膜由前向后依次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20、眼球壁的外膜可分为(角膜)、(巩膜)两部分

21、视网膜主要由4 层细胞组成,自外向内依次为:(色素上皮细胞)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

22、房水循环发生障碍可引起眼内压升高,视力受损,临床上称其为(光眼)。

23、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

24、前庭蜗器俗称耳,按其位置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 部分。

25、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 部分。

26、骨迷路由致密骨质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3 部分。

27、肌梭是一种肌肉(长度)感受器,腱梭是一种肌肉(张力)感受器。

29、根据发生、结构和功能特点,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30、(甲状腺)位于颈前部,是成年人最大的内分泌腺。

二、名词解释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树突集中在一起的部位,其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和长树突集中在一起的部位,其色泽亮白,称为白质。

3、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亦称感觉器或感官,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官组成,如

眼、耳、鼻、舌、皮肤等。

4、感受器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能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并借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如肌梭、腱梭。

5、本体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是指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囊等处的感受器,其功能是感受机体运动和平衡中产生的刺激,如肌梭、腱梭。

6、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偏下方有一浅黄色小区称黄斑。

7、盲点在视神经盘处无视细胞,因此无感光作用,称盲点。

8、听骨链

鼓室中的听小骨有3 块,从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3 块听小骨彼此以关节相联,组成一个曲折的杠杆系统,称为听骨链。

三、简答题

1、简述视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1 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中枢突与节细胞形成突触。

第2 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节细胞,其轴突组成视神经。鼻侧纤维交叉,颞侧纤维不交叉。第3 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其轴突形成视辐射,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枕叶的距状沟两侧。

2、简述听觉传导路。听觉传导路由4 级神经元组成

第1 级神经元为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与螺旋器毛细胞相接触,中枢突组成蜗神经。终止于脑桥的蜗神经核。

第2 级神经元胞体在蜗神经核,其轴突大部分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形成外侧丘系。

第3 级神经元胞体由下丘核发出纤维终止于内侧膝状体,也有部分纤维直接终止于内侧膝状体。

第4 级神经元胞体在内侧膝状体,其轴突形成听辐射,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的颞横回。

3、请依次写出脑神经的名称。

脑神经是指与脑相连的神经,共12 对。

即:i嗅神经、n视神经、m动眼神经、w滑车神经、V三叉神经、w展神经%面神经、毗前庭蜗神经、K舌咽神经、X迷走神经、幻副神经、刘舌下神经。

记忆口诀:i嗅、n视、m动眼;w滑、V叉、W外展;%面、毗庭、K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4、简述锥体系。

锥体系是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路,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其发出的轴突组成锥体束,可分为下行至脊髓的皮质脊髓束和下行至脑干的皮质脑干束。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或脊髓内。

5、简述光信息在眼内的传导途径。

光线通过角膜、前房水、瞳孔、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后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成像,由视细胞感光并发出神经冲动,经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出眼球,通过视神经到达

外侧膝状体,并在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再传到大脑皮质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四、论述题试述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的区别。

①支配对象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受意志的直接控制;而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

②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而内脏运动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并且多数内脏器官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的共同支配。

③中枢部分躯体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脑干的运动核和脊髓全长的灰质前角;而内脏运动神经元的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在脑干的副交感核、脊髓胸腰部的侧角和骶部灰质的副交感核。

④传出途径躯体运动神经从中枢出发后直接到达效应器;其间不需要换神经元;而内脏

运动神经从中枢出发后,在到达效应器之前,需要外围神经节处换神经元。

⑤分布形式

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于效应器,而内脏运动神经的节后纤维通常是先在效应器周围形成神经丛,再由神经丛发出分支到达效应器。

⑥纤维类型

躯体运动神经一般是较粗的有髓纤维;而内脏运动神经节前纤维常为薄髓鞘的细纤维,节后纤维则为无髓鞘的细纤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