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1)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1)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晓雾将歇(hé)B. 沉鳞竞跃(yào)C. 参差(cī)披拂D. 佁(tái)然不动(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②四时俱备________③青树翠蔓________④俶尔远逝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C(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忽然(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⑴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A 晓雾将歇xiē ;B沉鳞竞跃 yuè ;D 佁yǐ 然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 交辉:动词,交相辉映;② 四时:名词,四季;③ 翠蔓: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 俶尔:忽然。

⑶①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1)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A文段明天,11月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

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

日本本土就在离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

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八点钟。

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

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

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

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

全体船员,爬在缆素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了的天边。

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

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B文段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

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

“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

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

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

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

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

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

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

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

可是我错了。

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

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

也许白天跑得累了。

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

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

他发出命令。

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

”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家僮说:“可以做栋。

”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

”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

”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

我说:“炭太少了。

”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

”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

岂只是火呢!”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中书院学程①(节选)(清)李颙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钢目》。

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

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

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

昔有一士自课,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商务印书馆)【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

②讫:终止、完毕。

③跽:长跪。

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

⑤课:督促。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________②即意念无差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3)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答案】(1)查验,检讨;差错,错误(2)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3)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这句话的大意是:默默地检讨今日思想是否端正,故“检”的意思是查验,检讨。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思想没有差错。

故“差”的意思是差错、错误。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人:每个人;苟:假如,如果;患:担心。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3)因为作者每晚都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这样做的结果是:日消月汰,久自成德。

即使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如果长久这样做,就不患不及古人也。

据此理解概括答题为: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故答案为:⑴查验,检讨;差错,错误⑵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⑶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

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②咨诹善道________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________④锋棱顿减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 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 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 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答案】(1)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怠慢;询问;只;立刻(或忽然)(3)①(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②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4)B(5)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

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解析】【分析】⑴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译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⑵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慢”:怠慢。

“但”: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诹”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效”:效果,成功。

“告”:祭告。

“植”:立。

“并”:连……都。

“胜”:胜过,超过。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⑷B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也”之意。

A前者介词“把”,后者目的连词“来”。

C前者“的”,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

D前者“言论”,后者“说话”。

⑸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分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等句,即可分析出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不能尸位素餐,碌碌无为。

故答案为:⑴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⑵① 怠慢;② 询问;③ 只;④ 立刻(或忽然)。

⑶①(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②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⑷B⑸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

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