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16.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
调整 ――→ 产业结构 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
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崛起,使得支撑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 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石化、钢铁、汽车、造
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
产业升级 的__________
劳动密集型 ___________产业
高新技术 产业 ___________
第一阶段 在全 国的 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 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 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第二阶段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 产业产值占全国的 比重稳居各省级行 政区之首
(2015· 高考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城镇化进程与产 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 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回答 1~2 题。
答案:1.B 2.A
3.(2016· 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口的祖籍是福 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 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 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 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C.农贸批发业 B.高端金融业 D.房地产业 )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 35 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最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 考纲 解决措施。 1.以文字材料和模式图为背景, 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 命题 化的过程。 方向 2.结合区域图或景观图,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答案:1.A 2.A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2018· 盐城中学一模 )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 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甲、乙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 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 回答 1~2 题。
(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 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 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 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C.农贸批发业 B.高端金融业 D.房地产业 )
城市群 ;对外来人 ___________ 口加强管理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
制订城市发展规划,
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 加强规划 加强交通、通信、环 ――→ 与管理 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环境污染 问 放量大,___________ 环境污染 的治理 题日益显露出来 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1.(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解析注意纵坐标的变化,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先增强后减弱,选项A、B错误;都市圈的形成减弱了城市聚集效应,选项C正确。

逆城市化出现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选项D错误。

答案 C(2016·山东济南期末)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2~3题。

2.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3.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3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 2.B 3.C(经典题)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4~5题。

4.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5.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第4题,从Ⅲ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Ⅰ、Ⅱ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考点 2 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图 16-2-3
【典例 2】读我国甲、乙两个三角洲略图(图 16-2-4),回答 (1)~(2)题。
图 16-2-4 (1)下列与甲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形平坦,气候宜人
C.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较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提取信息:图中陆地轮廓和“黄海”“东海”等地理信息, 判断甲为长江三角洲。
提取信息:①甲地区:对外开放;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 思路整理:①甲地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沿海地区外
资驱动型→珠三角地区。
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带动乡镇企业发展→苏南地区典 型模式。 答案:A
(2013 年山东菏泽质检)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 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 1~2 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 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 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A.①②③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B.②③④
三、问题与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⑨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⑩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⑪____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⑭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⑬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
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 所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项目 时间 优势
劣势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劳动力丰富、地价 低廉、政策优势、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侨乡
工业基础薄弱,矿 产资源贫乏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 困境
_城__市__建__设___相 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 题日趋严重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 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 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_产__业__升__级___
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_大_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 城市群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 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 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 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7·山 西 大 同 模 拟 ) 读 “ 河 南 省 产 业 结 构 变 化 数 据”,回答 1~3 题。
答案:(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 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劳动密集 高新技术
思考探究 2: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比重有何变 化?
答案: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 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考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
加强_规__划__与__管__理___:加强交通、通信 、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 治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 占全 国比重/%
18
20
-17-
( 1 )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答案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
级体系完整。
第十七页,共29页。
-18-
知识(zhī shi)梳理
基础(jīchǔ) 反馈
能力 (nénglì)突

考点一
真题通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对外开放的前沿
( 1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a.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
b.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第2讲 区域(qūyù)工业化与城 市化
第一页,共29页。
-2-


考 情


网络
区域工 业化和 城市化 的推进 过程; 产生的 主要问 题及解 决措施

以我国主 要经济区 为载体,考 查区域发 展条件评 价、发展特 点、存在的 问题及可 持续发展 的对策
第二页,共29页。
-3-
知识(zhī shi)梳理
东北振兴战略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知识(zhī shi)梳理
基础 (jīchǔ)反

真题通关
2.长江经济带规划
-22-
( 1 )总体概况:覆盖上海、江苏、浙江(zhè jiānɡ)、安徽、江西、湖北、 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区,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 发展潜力巨大。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1.0
1.5
比重/%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8
20
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 占全
18
20
国比重/%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 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 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2015·高考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 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 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回答 1~2 题。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
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 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 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 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 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 经济活动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遍 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 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如下表所示:命题角度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分析 [经典例题](2015·某某高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区(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1)~(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区(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2)崇明区(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 休闲旅游业B. 高端金融业C. 农贸批发业D. 房地产业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图中反映了崇明区(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的变化。

2. 图像信息获取3. 推理分析解答过程中应结合图中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和某某城镇率的变化趋势具体分析回答,需特别注意产业产值比重与该产业总产值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城市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和不同产业活动对城市化的影响。

[小试牛刀](1)________(2)________[方法归纳]拓展性归纳(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经济区 优 势
劣 势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邻近港澳,毗邻
珠江 三角洲
东盟;著名侨 乡;改革开放前 沿,外向型经济
发达
能源、原材 料短缺,用 地紧张,生 态环境严峻
IT 制造、 电子、轻 工制造、 农业、轻 纺
内地与香港 CEPA(内地与香 港关于建立更紧 密经贸关系的安 排)、泛珠江三角 洲合作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纲
考 情
区域工业
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
过程;产生 — 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
措施
考向
知识网络
以我国主要经 济区为载体,考 查区域发展条 件评价、发展特 点、存在的问题 及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基础梳理 1.对外开放的前沿 ( 1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a.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 升。 b.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产业转移情况。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D.丁地区
关闭
1.A 2.C
解析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2江苏卷,13~14)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 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 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 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990 年以后
优 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 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
势 贫乏
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和 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
出路
主导产 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关闭
第C.1第题三,读产图业可比知重,第变一化产最业大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产2.业促在进1该99市0年产时业并结不构占进主一导;步从升产业级结的构措的施变是化(看,第三) 产业的比重呈上 升①趋逐势渐,第将一纺产织业、的服比装重企呈业下向降内趋势地,转这移些都说②明农产林业牧结渔构业在全逐面渐发优化展。 第③2大题量,从引产进业国结外构化看,工促、进机该市械产项业目结构④进加一快步发升展级第就是三要产继业续增大第三 产A.业①的②比重B.,①因④此应把劳C动.②密③集型D.的②产④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 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 间
1979—1990 年
完成第1~2题。
关闭
第1题,四个地区中,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经济发
1.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 展是水( 平最)高,故对应珠江三角洲地区。A项正确。第2题,四个地区中,丙地
区A.第甲一产业B.比乙重最C.大丙,第D二.丁产业比重最小,农业最有可能释放更多劳动力,
承2.接近劳年动来密,珠集型江产三业角的洲转地入区。劳故动选密C项集。型产业最适宜转移到图中的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理联实,析因究理: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图示产业结构的变化, 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趋势做出分析判断。如第1~2题,该市形 成了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为促 进产业升级,可将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为大 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腾出空间。
问题
对策
产业升级面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
临困境
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 构建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 ,构建以香港、广
对落后
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 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市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交通、 题日趋严重 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二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构建
我国主要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区 优 势
劣 势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长江 三角洲
沿海、沿江交 汇处;工业基础 好;交通发达, 腹地广阔;科技 发达
能源、矿产 短缺;产业 结构趋同; 缺核心技术
服务、金 融 造 钢、、 铁石、 IT化轻制、浦 自东 由开 贸发 易区 区、上海 纺
在全国 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 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 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Hale Waihona Puke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 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 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 政区域之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2014年
广东省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据此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的区位。
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问题与对策
( 1 )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
力正在下降。
②缺乏合理的规划 与管理。
( 2 )问题与对策。
力发展第三产业。 关闭
1.D 2.B
解析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能力提升 区域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1)读图,确定主题:读图名锁定表达主题;读图例,分清三大产 业;弄清坐标的数值、单位。 (2)看变化,归纳特点:产业结构的变化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 各产业比重的升降数值,二是看其变化速度的大小。根据三大产 业构成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找出该区域的主导产 业。如第1~2题图中该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 升,2010年第二产业占主导,比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