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依据是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与符号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去认识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后帮助学生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定量分析,推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联系(2)找出根据方程式计算的依据,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解决具体的化学反应中的定量问题,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步骤(2)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体会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建立物质间的定量关系[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 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 的汽车跑100km 。
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这一小桶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可供汽车跑多远?[学生]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来解决。
[引导探究]设置一系列问题:(1)在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各微粒的个数比;(2)在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各微粒的质量比;(3)在10个水分子分解时各微粒的质量比;(4)在100个水分子分解时各微粒的质量比;(5)在2n 个水分子分解时各微粒的质量比;(6)在1g 水分解时各微粒的质量比(7)在一定质量的水分解时各微粒的质量比引导:我们知道在水的分解反应中,每2个水分子分解,能产生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而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2、32,那么,在水的分解反应体系中,各种分子之间存在如下的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 2H 2O == 2H 2 ↑ + O 2 ↑2个水分子分解: (2×18)∶ (2×2)∶ (1×32)10个水分子分解:(10×18)∶ (10×2)∶ (5×32)100个水分子分解:(100×18)∶(100×2)∶(50×32)而以上比值均为:9∶1∶8,显然,反应中分解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的质量比恒等于9∶1∶8。
鲁教版九上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定量分析,推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联系,找出根据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2.通过分析解决具体的化学反应中的定量问题,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体会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未来的理想能源—氢能源的制取方法,培养学生的能源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热情。
2、认识化学方程式不仅反映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而且能反映出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建立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课件展示)由汽车尾气污染提问最清洁的能源——氢能源。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氢气可以通过那些方式制得。
[探查已知]:试一试:你能写出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你能说出这个方程式的意义吗?通电2H2O === 2H2↑+ O2↑可读作:(1)水在______ 的条件下,生成_____ 和______ 。
(2)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后生成____ 份质量的____和____份质量的氧气。
(3)每2个水分子通电的条件下,生成_______氢分子和______ 个氧分子。
[探究依据]: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即是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反应物)。
[探究步骤]:通过例题学习计算过程中的解题思路板书计算过程中的解题步骤:⑴设未知量;⑵写出反应方程式;⑶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⑷列比例式求解;⑸写出简明答案;⑹回顾检查。
明确解题思路: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并配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备课笔记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联系起来,应当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
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可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方面的知识,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十分熟悉。
在这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教材还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示范,在练习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运算要准确,以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K 2MnO 4+MnO 2158 6.3g 32x ⨯= 备课笔记小组问题讨论: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吗?(反应物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而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特别提醒:化学的计算是数量值的计算,已知量必须在计算中带单位;而未知量与数学中用到的未知数也不同,在化学中它是带有单位的未知数,所以在设完未知量后,在未知量后面就不要再带单位了。
要点提示: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上下对应。
易错提醒: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且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不能漏乘。
备课笔记技法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思路:(1)先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来源于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本节课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教学难点:含杂质的相关计算。
四、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馈与诊断、勇攀高峰五、设计思路将本节课主要划分为“2个活动元”,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视频引入教师设问:企鹅的生存状况是否严峻?学生感到事态严峻,并且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提出:科学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给予具体数据,引入今天的新课。
学生明白,需要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合作学习活动元一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110页倒数第二段,找到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并齐读。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正确的格式和步骤完成计算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三節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能通過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品質關系。
(2)理解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和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於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計算原理的探究,培養學生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學反應中分子之間的品質關系,使學生理解化學反應中各物質品質關系的實質,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瞭解未來的理想能源——氫能源的制取方法,培養學生的能源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係,激發其學習化學的熱情。
(2)認識化學方程式不僅反映了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質的變化,而且能反映出物質在化學反應中量的關係,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於生產和生活的實際意義。
教學起點分析:在上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品質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知道了化學方程式能夠表示化學變化,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的品質總和和生成物的品質總和相等。
但學生還不知道化學反應中具體物質之間在品質方面存在怎樣的定量關係。
引導學生從定量的角度認識化學方程式,明確化學反應中有關計算的依據是化學方程式,建立化學反應中宏觀物質、微觀粒子與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這些化學符號之間的聯繫,是本節教學的起點。
因此,教材首先引導學生從微觀本質上去認識化學反應中物質的品質比與物質的相對分子品質之間的關係,然後運用建立數學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係,最後歸納出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
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
教學準備:多媒體演示臺、課件等。
教學反思這節課沒有像傳統的授課方式那樣先介紹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然後讓學生根據步驟進行計算。
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從微觀層面上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品質關系,探究計算原理,構建計算模型,歸納總結得出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一般步驟,然後進行鞏固練習。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_1

鲁教版课题3《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格式。
(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提升审题水平。
(4)逐步养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结合亲自体会,培养严谨求实、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难点: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质量比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回顾反思,温故知新—→自主合作,探究例题—→交流共享,总结方法—→实际应用,巩固提升”。
媒体选择:使用多媒体展示台展演、练习,课件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引入新课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能够增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实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下面请同学们帮忙。
国际油价持续飙升,未来理想的车用燃料--氢气。
制取氢气最广泛的原料是水,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消耗的电能比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还要高很多,不划算。
如果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太阳光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这是很有前途的一种制取氢气的方法。
投影:光解制氢系统、光能汽车、氢能燃料罐。
如果找到催化剂,司机只要在车里放一桶水就能够了,1kg氢气可供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100km。
这个小桶18kg的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可使汽车跑多远?1.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的质量比2.根据水、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水分子的质量变成360,分解生成多少份质量的氢气和氧气?3.根据水、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水分子的质量变成3600,分解生成多少份质量的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且成正比例是我们计算的依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化学反应中计算的思路和步骤1. 小组活动:自学,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1)在水分解过程中哪几种物质与计算相关?这些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2)请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补充完整①设;②写出反应的;③写出的质量比④列出;⑤求解⑥简明的写出。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鲁教版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了解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更深刻的理解化学方程式在量的方面所表示的意义。
即参加反应及生成的各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比为定值这一客观事实。
主要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分析题;怎样解题。
【重点难点】1计算题解题的一般思路;2.从微观粒子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教学策略】1.如何分析题:①读题:找出习题中的关键词,如:告诉了什么;需要干什么;②分析:确定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即关系是怎样产生的;③模拟练习:将已知和待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形成关联。
(该部分可通过讨论或互教的方法达成。
务求学生掌握,理解能力强或已有相关能力的学生亦要求进行认识的强化。
)2.怎样解题:①原理探求,联系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关注其表示的量的含义;②分析例题,参考并进行解题练习和规范书写格式;③讨论交流,分析对于过程的认识和解题的关键;④归纳反思,检查存在的问题,整理解题思路。
(联系旧有的知识并通过对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量的关系的进一步认识,确定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依据。
通过自我学习和模仿练习,结合讨论交流、评价反思,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认识,体会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学习中不断修正认识的偏差或重建认识。
对于书写格式的规范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电解水的实验探究1.观看课件展示电解水过程2.讨论问题:根据数据分析生成氢气的质量联系实际并通过观看实验课件,产生问题,形成动力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引发问题探究: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氢气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创新教案】2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有关化学计算的练习,培养学生解答化学计算题的技能,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
(三)情感目标通过规范计算格式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
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
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克二氧化硫。
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克。
讨论完成:S + O2 SO232 32 64每32份硫与32 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64克1.6克 3.2克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
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 克,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 克。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投影:例2 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板书:解: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投影: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练习3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投影:例三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能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计算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的质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未来的理想能源——氢能源的制取方法,培养学生的能源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热情。
(2)认识化学方程式不仅反映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而且能反映出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教学起点分析:
在上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本节教学的起点。
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台、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没有像传统的授课方式那样先介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然后让学生根据步骤进行计算。
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上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探究计算原理,构建计算模型,归纳总结得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然后
进行巩固练习。
整堂课创设了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质,明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建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模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