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集体备课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选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高二化学教案

一、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涵义的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方法】比喻、交流、练习巩固【教学用品】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盖斯定律〖教学流程〗情景设疑→引出课题→阅读了解概念→自主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练习巩固→归纳总结(问题情景)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计算间接获得。
例如我们可以让碳全部氧化成CO2,却很难控制碳的氧化只生成CO而不继续生成CO2,C(s)+1/2 O2 (g) = CO(g)的反应热确定呢?〖板书〗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阅读)1840年,盖斯(G .H .Hess ,瑞士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板书〗一、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探究)如何正确理解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盖斯定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H=△H1+△H2
B
登山的高度与上山的
途径无关,只与起点
和终点的相对高度有
A
关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 可分,但以物质为主。如果没有物质的变化,就不能引发能 量的变化。
思考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① C(s)+1/2O2(g)==CO(g) ΔH1=?
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已知:
①P4(s、白磷)+5O2(g)=P4O10(s)△H1=-2983.2
k②JP/m(s、ol红磷)+5/4O2(g)=1/4P4O10(s) △H2= -738.5
k试J/写m出ol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①-4×②:
P4(s、白磷)=4 P(s、红磷) △=-29.2kJ/mol
④=②+③-① △H=178.2
解题策略: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
例4:已知
① CO(g)+1/2O2(g)=CO2(g) ΔH1= -283.0 kJ/mol ② H2(g)+1/2O2(g)=H2O(l)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3O2(g)=2CO2(g)+3H2O(l) ΔH3=-1370 kJ/mol 试计算④2CO(g)+4H2(g)=H2O(l)+C2H5OH(l)的ΔH
高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优秀课件

A.ΔH2>ΔH1 C.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D.ΔH1<ΔH3
D
(二)“叠加减〞法--正向思维 消掉目标方程中没有的物质
C(s)+O2(g)=CO2(g)
△H1=-393.5 kJ/mol
-) CO(g)+1/2O2(g)=CO2(g) △H2=-283.0 kJ/mol
第三节 化学反响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化学反响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响热 总是相同的。
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只与反响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反响的途径无关。
态:物质种类、物质的量、物质的状态及环境条件
A
ΔH
B
ΔH1
ΔH2
C
ΔH=ΔH1+ΔH2
阅读教材P11~12
2H2(g) +O2(g) =2H2O(l) △H1 < 0
5、反响热的大小比较 (江苏)以下热化学方程式程中△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C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状态:s→l→g 变化时,会吸热; 反之会放热。
②S(s)+O2(g)=SO2(g) △H3 S(g)+O2(g)=SO2(g) △H4
(2)“叠加减〞法 ①P4(白磷,s)+5O2(g)===P4O10(s) ΔH1=-2 983.2 kJ·mol-1 ②P(红磷, s)+5/4O2(g)=1/4P4O10(s) △H2= -738.5 kJ/mol ③P4(白磷,s)===4P(红磷,s) ΔH= ? 。 ③ = ① - 4×②
k〔J/2m〕oCl O(g)+1/2O2(g)=CO2(g) △H2=-283.0 kJ/mol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3)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必修相关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结归纳,分析作图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 为放热反应∆H 为“+”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环节三盖斯定律的应用讲评练习: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强化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2.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反应热的正负判断,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反应热现象。
2. 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阐述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反应热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和实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动画,用于直观展示反应热现象。
2.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不同类型的反应热计算问题。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反应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反应热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反应热的应用领域,如石油化工、能源开发等。
2. 探讨反应热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如新材料合成、药物设计等。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1.1 反应热的定义1.2 反应热的单位1.3 反应热的类型1.4 反应热的测量方法第二章:反应热的计算方法2.1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2.2 反应热的计算步骤2.3 反应热的计算实例2.4 反应热的计算注意事项第三章: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1 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2 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3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3.4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例分析第四章:中和反应热的计算4.1 中和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4.2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公式4.3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步骤4.4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5.1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5.2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公式5.3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步骤5.4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六章:燃烧反应热的计算6.1 燃烧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6.2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公式6.3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步骤6.4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七章:沉淀反应热的计算7.1 沉淀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7.2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公式7.3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步骤7.4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八章: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8.1 复分解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8.2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公式8.3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步骤8.4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九章:化学反应热的实际应用9.1 化学反应热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9.2 化学反应热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9.3 化学反应热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4 化学反应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1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重要性和意义10.2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比较和选择10.3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难点和解决策略10.4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进一步研究和拓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反应热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理解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掌握不同类型反应热的概念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苏教版选修(一 )授课班级课时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盖斯定律难点盖斯定律的涵义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讲1840 年,盖斯( G H 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活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科学探究对于反应:C( s) + O2( g) =CO( g)因为 C 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 CO,总有一部分 CO2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 H 无法直接测得,请同学们自己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方案反应的 H。
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可以测得 C 与 O2反应生成 CO2以及 CO 与 O2反应生成 CO2 的反应热:C( s) O2( g) =CO2( g); H=3935 kJ mol CO( g)+ O2( g) =CO2( g); H=283 0 kJ mol 投影讲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很容易求算出 C( s) + O2( g) =CO( g)的 H。
H1= H2+ H3 H2= H1 H3=3935kJ/mol(283 0kJ/mol)1105 kJ mol 即:C( s) + O2( g) =CO( g)的 H=1105 kJ mol 投影点击试题例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上图表:已知:H2( g) + O2( g) =H2O( g); H1241、8kJ/mol H2O(g)H2O(l); H2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则 H H1 H2241、8kJ/mol (44、0kJ/mol)285、8kJ/mol 点击试题例2、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 H,但可测出 CH4燃烧反应的 H1,根据盖斯定律求 H4 CH4(g)+2O2(g) CO2(g)+2H2O(l); H1=-890、3kJ mol-1 (1)C(石墨 )+O2(g)CO2(g); H2=-3935kJ mol-1 (2)H2( g) + O2( g) =H2O( l); H3=-285、8kJ mol-1 (3)C(石墨 )+2H2(g)CH4(g); H4 (4)投影讲利用盖斯定律时,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所求反应,以此来算得所求反应的热效应。
也可以设计一个途径,使反应物经过一些中间步骤最后回复到产物:因为反应式 (1), (2), (3)和 (4)之间有以下关系:(2)+(3)2-(1)=(4)所以 H4= H2+2 H3- H1=-393、5 kJ mol-1+2(-285、8)kJ mol-1-(-890、3)kJ mol-1=-74、8kJ mol-1 小结可间接计算求得某些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如 C 与 O2 生成 CO 的 H。
点击试题例3、物质的生成热可定义为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 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如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热就是 )g(CO)g(O)s(C22 的反应热已知下列几种物质的生成热:葡萄糖 (C6H12O6):1259kJ/mol H2O (1):285、8kJ/mol CO2:393、5kJ/mol 试计算1kg 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最多可提供的能量先求出1 mol6126 OHC 氧化时放出的热量即:)1(6)(6)(6)(2226126 OHgCOgOsOHC ; H?根据已知条件得知 m olkJHOHgCOgOsOHC m olkJHgCOgOsC m olkJHOHgOgH m olkJHgHgOsCsOHC /8、2816)1(6)(6)(6)( /2361)(6)(6)(6 )/8、1714)1(6)(3)(6 /1259)(6)(3)(6)(222612622222226126 kJ15649m o l/kJ8、2816m o l/g180 g1000 随堂练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g(CO3)s(Fe2)g(CO3)s(OFe232 ;H25kJ/mol )g(CO)s(OFe2)g(CO)s(OFe324332 ;H47kJ/mol )g(CO)s(F e O3)g(CO)s(OFe243 ; H +19kJ/mol 写出 FeO(s)与 CO 反应生成 Fe(s)和2C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回顾:教案课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二)-典型题专题授课班级课时1 教学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应热2、了解反应热的计算目的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知识解决能量变化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某些物质燃烧时的 H 数值,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重点反应热的计算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题型一: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1、将 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 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 g) =H2O( l); H2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_____kJ。
解析:0、3mol 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则1mol 乙硼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因此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由于1mol 水汽化需吸热44kJ,则3mol 液态水全部汽化应吸热:,所以1mol 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热:,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放出热量是:。
随堂练习已知充分燃烧 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H2O(l); H2b kJ / molB、 C2H2(g)5/2O2(g)2CO2(g)H2O(l); H2b kJ / mol (xx 全国理综13)解析:以上各式中化学计量数及物质状态标注都正确;该反应放热, H 应为负值;生C、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 / molD、2C2H2(g)5O2(g)4CO2(g)2H2O(l); H b kJ / mol 题型二: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例2、科学家盖斯曾提出:“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 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1) P4 ( s,白磷) +52410O g P O s( )( )H kJ m ol129832 、 / (2 ) P s O g P O s( )( )( ),红磷54142410 H kJ m ol27385 、 /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相同的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 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___________(填“ 高” 或“ 低” )。
解析:依题意求:P s P s44( ),白磷(,红磷); H?可设计如下反应过程:P s P O P s44104(,白磷)(,红磷);据盖斯定律有 H H H124( )= (29、2kJ/mol ,即 P s P s44( ),白磷(,红磷); H kJ mol292、 /。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稳定性比红磷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随堂练习由金红石 TiO2制取单质 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2 TiCl4 ArC /800/ 0镁 Ti 已知:Cs O2g CO2g; H3935 kJ mol12COg O2g2CO2g; H566 kJ mol1 TiO2s2Cl2g TiCl4s O2g; H +141 kJ mol1 则TiO2s2Cl2g2Cs TiCl4s2COg 的 H 。
题型三: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或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
例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H2 (g)+1/2 O2(g)== H2O (l)H285、8 kJ mol1 C3H8(g)+5O2(g)==3 CO2(g)+4H2O (l)H2220、0 kJ mol1 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bkJ,则又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4bkJ 。
答案:A。
全文结束》》广东224 答案:80 kJmol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_______,两者放出的热量之比约为_____A、1:3B、3:1C、1:4D、5:13 解法一:字交叉法解法二:估算排除法答案:BD 随堂练习已知:)()()(22 gCOgOsC ; molkJH /5、393 )()(21)(222 lOHgOgH ; molkJH /8、241 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A、2:3、25B、12:3、25C、1:1D、393、5:241、8 解析:由题意可列得方程 m o lkJHnm o lkJCn /8、241)(/5、393)(25、3938、241)( )(2 Hn Cn25、31225、393128、241)( )(2 Hm Cm 答案:B 题型四:反应热大小比较例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12 QQ 的是A、 )(2)()(2222 gOHgOgH molkJQH /1 )(2)()(2222 lOHgOgH molkJQH /2B、 )()()(22 gSOgOgS molkJQH /1 )()()(22 gSOgOsS molkJQH /2C、 )()(21)(2 gCOgOsC molkJQH /1 )()()(22 gCOgOsC molkJQH /2D、 )(2)()(22 gH C lgClgH molkJQH /1 )()(21)(2122 gH C lgClgH molkJQH /2 解析:反应热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关,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还与反应时的外界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