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高二化学选修教学案: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1]

合集下载

1.3.2《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1.3.2《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共二课时:反应热的计算)将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①-②,C 2H 4(g)—C 2H 5OH(l)===-H 2O(l) ΔH =-1 411.0 kJ ·mol -1+1 366.8 kJ ·mol -1=-44.2 kJ ·mol -1,整理得:C 2H 4(g)+H 2O(l)===C 2H 5OH(l) ΔH =-44.2 kJ ·mol -1,答案为A 。

【小结】1.运用盖斯定律解答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虚拟路径法:如C(s)+O 2(g)===CO 2(g),可设置如图:ΔH 1=ΔH 2+ΔH 3 (2)加合(或叠加)法:即运用所给方程式就可通过加减的方法得到新化学方程式。

2.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的步骤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由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 (含“+”“-”)相加或相减而得到。

其一般步骤是: ①确定待求的反应方程式;②找出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的什么位置;③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和位置的需要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或调整计量数,或调整反应方向;④实施叠加并检验上述分析的正确与否。

【变式3】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

已知:Cu(s)+2H +(aq)===Cu 2+(aq)+H 2(g) ΔH =+64.39 kJ·mol -12H 2O 2(l)===2H 2O(l)+O 2(g) ΔH =-196.46 kJ·mol -1H 2(g)+12O 2(g)===H 2O(l) ΔH =-285.84 kJ·mol -1在H 2SO 4溶液中,1 mol Cu 与1 mol H 2O 2完全反应生成Cu 2+(aq)和H 2O(l)的反应热ΔH 等于( ) A.-417.91 kJ·mol -1 B.-319.68 kJ·mol -1 B.+546.69 kJ·mol -1D.-448.46 kJ·mol -1A.A →F ,ΔH =-ΔH 6B.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1C.C →F ,|ΔH |=|ΔH 1+ΔH 2+ΔH 6|D.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 【答案】 B【解析】 A 项,F →A ,ΔH =ΔH 6,则A →F ,ΔH =-ΔH 6,A 项正确。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使用燃烧热和生成热计算反应热的方法;3.能够解答相关计算题目。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燃烧热和生成热的计算公式和原理;3.能够准确计算反应热。

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彩色粉笔;2.实验器材:如量热器、加热器、试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即热现象与能量转化。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化学反应热的概念:指单位量的反应物在常压下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a.燃烧热计算:燃烧热=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燃烧完全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数b.生成热计算:生成热=生成物所释放的热量/生成物的摩尔数三、例题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例题进行说明和解答,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题:已知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热为-790 kJ/mol,问1 mol硫磺燃烧生成多少焦耳的热量?解答:硫磺燃烧生成1 mol二氧化硫的反应热为-790 kJ,即燃烧热= -790 kJ/mol。

根据燃烧热的计算公式:燃烧热=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燃烧完全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数因此,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燃烧热×燃烧完全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数在本题中,燃烧完全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数为1 mol,所以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 -790 kJ/mol × 1 mol = -790 kJ。

由于焦耳和千焦耳的换算关系为1kJ=1000J,所以燃烧所释放的热量转化为焦耳为-790kJ×1000J/kJ=-790,000J。

因此,1 mol硫磺燃烧生成-790,000焦耳的热量。

四、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以量热器测量反应热为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现象和能量转化。

五、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检查并讨论。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强化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2.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反应热的正负判断,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反应热现象。

2. 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阐述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反应热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和实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动画,用于直观展示反应热现象。

2.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不同类型的反应热计算问题。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反应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反应热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反应热的应用领域,如石油化工、能源开发等。

2. 探讨反应热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如新材料合成、药物设计等。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人教版选修4)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进一步巩固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归纳,从能量守恒定律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C(s)+1/2O2(g)==CO(g) ΔH1=?”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1.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为什么?H2(g)+1/2O2(g)==H2O(g) △H1=-241.8kJ/mol已知: H2O(g)==H2O(l) △H2=-44kJ/mol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2.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ΔH1=?思考并回答: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①C(s)+1/2O2(g)==CO(g) ΔH1=?②CO(g)+1/2O2(g)== CO2(g) ΔH2=-283.0kJ/mol③C(s)+O2(g)==CO2(g) ΔH3=-393.5kJ/mol① + ② = ③,则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 =ΔH3-ΔH2 =-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应用了什么原理?二、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讲述盖斯的生平事迹。

三、对盖斯定律的理解与分析请观察思考: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ΔH=ΔH1+ΔH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四、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石墨能直接变成金刚石吗?例1: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时)说明:(1)可以在书中查找需要的数据.(2)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理由。

化学反应热教案

化学反应热教案

化学反应热教案【篇一:化学反应热教案】篇一: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

2.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反应热的计算【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前置作业】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 —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小结1】:热反应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但方向改变时,反应热数值,而符号。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若某化学反应从始态(s)到终态(l)其反应热为△h1,而从终态(l)到始态(s)的反应热为△h2,那么△h1与△h2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入】能量【小结2】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和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定义】一、盖斯定律(简单介绍盖斯)1、内容:【理解】a点到b点的位移,即山的高度与起点a和终点b的海拔有关,而与由a点到 b点的途径无关。

在这里a点相当于反应体系的始态,b点相当于反应体系的终态,山的高度相当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小试牛刀】1、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h2(g)+1/2o2(g)==h2o(g)△h1=-241.8kj/mol 已知h2o(g)==h2o(l)△h2=-44kj/mol那么,h2的燃烧热△h究竟是多少?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1/2 o2(g)=zno(s)△h1;hg(l)+ 1/2 o2(g)=hgo(s)△h2;则zn(s)+ hgo(s)= hg(l)+ zno(s),△h值为=a、△h2-△h1b、△h2+△h1c、△h1-△h2d、-△h1-△h2 【过渡】2、盖斯定律的应用【思考与回答】石墨和金刚石,哪一个才是更稳定的碳单质?请在课本p7表1—1中查找-1 -1能量h2(g)+1o2(g) 2-【小结3】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总结】【作业】完成本节课后的习题p141-6题。

山东临清四所高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选修4

山东临清四所高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教案 选修4

【教学设计】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一、教材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

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②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③初步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盖斯定律四、学情分析:注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视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探究式相结合六、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学填写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热的概念,理解吸热和放热的本质。

2. 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3. 能够运用反应热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盖斯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如何运用反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反应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化学反应热的理论知识,熟悉盖斯定律的应用。

2. 学生准备: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概念,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提问:什么是化学反应热?为什么反应过程中会吸热或放热?2. 知识讲解(1)讲解化学反应热的定义,介绍吸热和放热的本质。

(2)阐述盖斯定律的内容,解释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如烧水、制冰等。

(2)引导学生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反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反应热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材料科学等。

2. 探讨反应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举例说明反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八、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九、课后自主学习任务1. 深入学习反应热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关公式及运用。

2. 收集反应热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热。

3.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意义,并举例说明化学反应热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

第二步:实验操作1.选择一种适合的化学反应,如醋和小苏打溶液反应。

2.准备实验器材,包括量筒、烧杯、温度计等。

3.预先测量和记录反应物和溶液的质量、体积和初始温度。

第三步:实验操作1.将溶液A倒入烧杯中,记录其体积和温度。

2.将溶液B倒入烧杯中,记录其体积和温度,并立即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

3.在反应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直至温度不再上升。

第四步: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

2.根据热容量公式,计算反应物的热容量。

3.计算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量。

4.计算化学反应热,通过公式化学反应热=吸热量/摩尔数计算。

第五步:结果分析1.对比不同实验组的计算结果,分析误差的原因。

2.结合实验情况,讨论化学反应热对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影响。

第六步: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回顾化学反应热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步骤,强调化学反应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是否能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是否能熟练操作实验操作,并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3.是否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热,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1.可以设置其他化学反应的实验,如氨和盐酸反应。

2.可以探索其他计算化学反应的方法,如通过爆炸反应的产物质量计算化学反应热。

通过以上教学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化学编写人:李宁审稿人:李丽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一、教材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

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初步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盖斯定律
四、学情分析:注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视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探究式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学填写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思考: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归纳总结: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
1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
2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
如下图所示:
则有△H=△H1+△H2+△H3
[过渡]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2、应用: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例:已知:1C(s)+O2(g)= CO2(g)△H1=—393.5kJ/mol
2CO(g)+1/2O2(g)= CO2(g)△H2=—283.0kJ/mol 求:C(s)+1/2O2(g)= CO (g)的反应热△H3
解法一:虚拟路径法
△H1=△H2+△H3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解法二:加减法
1—2= 3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已知:H2(g)+1/2O2(g)= H2O (g)△H1=—241.8kJ/mol H2O(g)= H2O (l)△H2=—44kJ/mol
则:H2(g)+1/2O2(g)= H2O (l)△H==kJ/mol 【分析】:
根据盖斯定律,则
△H=△H1+△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 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CuSO4(s)+5H2O(l)△H=+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A )
A.Q1>Q2B.Q1=Q2
C.Q1<Q2D.无法确定
3.已知1CO(g)+ 1/2O2(g)= CO2(g);
ΔH1= —283.0 kJ/mol
2H2(g)+ 1/2O2(g)= H2O(l);
ΔH2= —285.8 kJ/mol
3C2H5OH(l)+ 3O2(g)= 2CO2(g)+ 3H2O(l);
ΔH3=—1370 kJ/mol
试计算:
42CO(g)+4H2(g)= H2O(l)+C2H5OH (l)的ΔH
【分析】:1×2+ 2×4—3= 4
ΔH=ΔH1×2+ΔH2×4—ΔH3
=—283.2×2—285.8×4+1370 =—339.2kJ/mol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好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其余环节2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参考答案:见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