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报告

热工基础报告
热工基础报告

热工基础在工业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 (1)

1、热力学发展 (1)

2、传热学发展 (1)

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3)

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与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3)

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3)

三、真空井式退火炉 (5)

型号简介 (5)

结构简介 (5)

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1

1、热力学发展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与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与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就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与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与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就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她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与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与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与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与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与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与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2、传热学发展

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

对流换热的真正发展就是19世纪末叶以后的事情。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与1915年努塞尔的因次分析,为从理论与实验上正确理解与定量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1929年,施密特指出了传质与传热的类同之处。在热传导方面,法国物理学家毕奥于1804年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就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热辐射方面的理论比较复杂。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1878年,斯忒藩由实验发现辐射率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事实,1884年又为玻耳兹曼在理论上所证明,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俗称四次方定律。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空腔黑体辐射时,得出了普朗克热辐射定律。这个定律不仅描述了黑体辐射与温度、频率的关系,还论证了维恩提出的黑体能量分布的位移定律。

20世纪以前,传热学就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

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与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与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

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与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1) 在铸造、焊接、金属热处理等常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非稳态导热、移动边界的固液相变传热以及各类对流换热问题。在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热应力与热变形量的预测、修正及控制也同样有赖于传热原理的指导。

(2) 在各类机械控制方面,即在强电或弱电方面的应用,元器件的有效冷却与设备的更新换代都与强化传热研究有关。例如大型发电机的转子、定子绕组与定子铁心的冷却就就是典型的对流传热问题。近百年来单机容量从几万干瓦扩大到百万千瓦,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冷却技术的不断改进得以实现的,从空冷、氢冷发展到水冷,冷却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电磁负荷强度与材料的利用率。

(3) 农业机械就是指在作物种植业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与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与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与农业运输机械等。各种机械的研发设计都离不开《热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这一门学科。

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1) 航空航天领域就是当今世界上各领域高技术、新材料研究最集中的体现。其中传热学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据美国航空与宇宙航行局(NASA)所作的技术分析,美国航天飞机的技术关键只有一个半,这半个就是大推力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其中自然与传热有密切的关系),而那一个关键则就是所谓“热防护系统”(TPS),即指以航天飞机外表面的防热瓦为主的整个热防护结构。

(2) 生物传热学就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传热学科分支。虽然远末达到完善的程度,却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它就是由生物学、临床医学与传热学多个学科领域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把传热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手段引入到生物与医学工程领域中,探讨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体内的传输规律,以便为诸多至今末解开的生物医学难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一领域产生了各种新兴的机械,而这些机械的研发设计都离不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3) 以化石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构成的常规能源终将耗尽,而且已经为期不远。以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包括海洋温差与波浪能)以及效率更高的发电方式,如氢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乃至可控核聚变为代表的新能源总要逐步走向前台,成为人类的主要消费能源。能源的短缺,促进各种耗能机械朝着节能或者新能源方向发展,每一类新能源的发现都促进某一类机械的出现迅速发展,而这些新能源机械的出现与发展都与传热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4) 以计算机芯片为代表的微电子元器件发展迅速,随着芯片体积微型化,线宽

迅速下降,芯片表面的热流密度已经超过l06w/m2,因此有“热障”之说,这对微型化高效冷却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近年用于高端服务器与桌面工作站的新型空气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也已经达到l05w/m2。

(5) 现代的机械加工工艺已经不限于传统的车、钳、铣、刨,像激光钻孔、激光切割这类高热流、超短时间的新型加工手段已经用于石油钻井管等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这类特殊加工方式所涉及的热量传递问题己不能再用传统的导热理论来分析,而必须加入对热量传输速度的考虑,这类问题被称为“非傅里叶导热”。这就是在机械生产设备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又如钛及其合金的加工,由于钛及其合金阴传热率低,在其切削加工过程中,由切屑的塑性变形、切屑与刀具之间的滑动摩擦等产生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集中在刀具刀刃上,造成刀具寿命降低,加工质量差等,其实不仅仅就是钛合金,像其她一些新材料都有不同的加工难题。因此正确选用加工条件,合理运用传热学的理论进行导热,显得极其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切削加工速率,延长刀具与设备寿命,还可提高加工件的加工质量。

(6) 军事领域里的机械用到的传热知识更就是数不胜数。从历史上瞧,相当多的传热技术就是从军事用途开始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与大规模应用的。例如战斗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参数一贯代表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再如红外摄像装置与传感器,最早也仅用于军事目的,像侦察用的夜视仪、导弹的红外跟踪寻的装置等。

(7) 各种材料的热处理,例如金属材料的锻造、铸造、淬火、退火、回火,还有一些工程塑料的注塑成型等都离不开温度的控制。机械零件的制造离不开以上的几种加工处理手段,而以上的加工方法离不开《热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三、真空井式退火炉

型号简介

RZJ-60-4型预抽真空井式退火炉系非标周期作业炉。主要用于铜包铝线材、铜包铝镁线材等产品在额定350℃以下真空状态中进行无氧退火热处理加热。

1、炉罐有效装料区尺寸: Φ1300X1300mm;

2、炉罐最大有效装料重量: 2000㎏;

3、额定温度: 350℃ ;

4、额定功率: 60kw±10﹪;

5、控温区数: 3区控温;3区监测

6、控温精度: ±1℃;(以炉罐为主控)

7、炉罐温度均匀性: ±5℃;

8、升温速度:(至350℃) 空炉 150min;实炉200min;

9、炉罐极限真空度: ≤10Pa;

10、炉罐压升率: ≤10Pa/h

11、炉体表面温升: ≤40℃:

12、控温方式: PID+可编程

结构简介

本系列真空退火炉主要由炉体、加热元件、炉盖总成、炉罐、料架、导流筒、冷却桶、预抽真空系统、充放氮气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1、炉体:

1)、炉壳:炉壳采用Q235A钢板与型钢焊接成圆筒形结构,保证足够的刚度与强度能承重炉罐而不影响炉衬的稳固,侧面钢板厚度≥6mm。

2)、炉衬:

炉衬炉体部分采用优质砖纤维复合结构形式砌筑而成。炉膛采用高强度轻质节能型耐火砖砌筑,炉膛与炉壳之间的保温层填充硅酸铝纤维棉作为保温材料,保温节能绝缘性好,炉壳的表面温升不超过38℃,炉底面采用重质砖砌筑。该结构型式炉衬低密度低热容量,大大减少了该炉衬蓄热量,意味着炉衬吸收热量少,同功率炉升温快,节能显著等优点,炉体外表温升≤45℃。

整台炉子的砌筑严格按照国家筑炉标准执行。

3)、防护圈:在炉口处采用耐热钢护圈,以保护炉衬及加热元件不被频繁吊出吊入的炉罐撞坏。

2、加热元件:

加热元件采用高温电热合金丝(材质:0Cr25Al5),绕制成螺旋管状,置于炉膛周围搁砖上,用小钩定位,低表面负荷 (≤1、4w/cm2)长寿命设计。

电热元件引出棒局部集中引出,并设防护罩;

加热元件绕制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纹与划伤;

3、炉盖总成:

主要由厚板法兰、耐热钢绝热箱、进气装置、转子流量计、排气装置、真空充排气阀、抽空管路、真空压力表、恒压装置、电热偶、安全阀、密封的均温用强对流风机、耐热风扇、导风板等组成。炉盖上的真空管路、充排气管路等连接,全部采用真空卡箍连接,方便拆卸与检修。

1)、厚板法兰盖板:采用优质Q235A钢板制成(厚度25mm),具有高的强度,防止使用时间长后盖板变形,导致炉子密封性能降低。在靠近密封圈处加水冷套。为提高冷却效果,降低炉盖表面升温,上下同时加水冷套。

2)、隔热包:采用Q345耐热钢板焊接制成(厚度5mm),内置硅酸铝纤维毯塞紧。隔热性能好、隔热包密封安全可靠。

3)、炉盖风机:风机用电机采用水冷真空密封炉用电机,主轴及叶轮均采用Q345耐热钢制成,风扇为大风量离心式风扇。

该风机风量大、使用寿命长、转动平稳、无噪音。

4)、导风板:采用Q345耐热钢钢板焊接制成,厚度6mm,耐高温、不变形,与导风筒配合能较好实现热风循环。

5)、在炉盖上装有水源分配器与电力分配器。

4、炉罐:

采用Q345耐热钢板密封焊接制成,厚度10mm,炉口采用水冷橡胶密封,连接螺钉采用跌倒式螺钉。在罐身发兰下部设置高度为100mm的冷却水套。内有料架托盘、导流桶。

5、料架料盘、导流筒:

采用Q345耐热钢钢板焊接制成,导流筒厚度5mm并压制波纹。炉盖下端导风板与导流筒配合使用,使炉内形成热风循环,要求对流循环流畅、加热与冷却均匀、耐

高温、不变形。

6、冷却桶:

采用Q235A钢板与型钢焊接制成,保证高的强度。桶底配有风机,具有风冷功能,采用两台风机螺旋式吹风冷却、冷却均匀。风机选用2、2kw,4-68型离心风机,具有较高风压579pa,每台风机风量最大可达7245m3/h,具有足够风冷却量,能确保冷却速度的要求,并且风力可调。

装料架:(参照甲方提供的装料尺寸制造,材料选用Q345,料盘钢板厚度(8mm)保证使用寿命2年以上不变形)

2套(共2个吊架、20个料盘)

7、预抽真空系统:

1)、真空泵:采用2X-70A旋片式真空泵,抽空软管采用真空胶管。

2)、真空度检测仪:采用数显式电阻真空计;

3)、真空管路:抽真空接管安装在炉罐盖上,高出盖顶300mm以上,管外设置冷水套。

4)、抽空阀:采用国产名优真空电磁阀,能承受正压而不泄漏,阀的使用寿命保证在两年以上,且不漏气。具有真空泵出现故障时,自动关闭真空阀,以防止真空泵油返回罐内的功能。

8、充放氮器系统:

包括氮气软管(耐高温且在频繁使用中不会开裂)、转子流量计、安全阀、氮气充放气阀、管路、数显压力控制表等构成;

真空与保护气氛控制流程:在冷炉状态(或炉温低于200℃),打开自动运行开关,真空泵运行,抽空电磁阀将自动关闭,同时自动打开大流量进气阀充氮气,当压力达到工艺设定值时,大流量进气阀自动关闭,小流量进气阀自动打开进气,此时压力由数显压力控制表控制,达到设定最大压力值时,放气阀自动放气,放气至设定的最小压力值时,放气阀关闭,小流量进气阀自动打开进气,如此反复。此过程自动控制,也可手动控制。

1)、氮气进、排气管:材料采用0Cr18Ni9不锈钢管,高出盖顶300mm以上,管外设置冷水套。氮气软管与管路之间采用快换接头连接。

2)、数显压力控制表:采用日本导电

3)、充放气阀:采用进口电磁阀,寿命保证在两年以上。

9、温度控制系统:

由具有编程功能的温控仪控制,采用PID编程控制方式,采用罐内3区控温(采用铠装热电偶精确测温),炉膛3区检测温度,以保证罐内的均温性,不采用可控硅调功器而采用移相控制。温控仪具有故障查询及报警系统;

1)、温控表:温控仪表均采用日本导电SRS13型PID智能程序温控仪;

2)、记录仪:采用重庆横河川仪AX110-4-3/A1/Z型无纸记录仪记录各种工艺参数、电器参数,对全过程进行记录与监控,能适时显示、记录一个炉罐加热与另一个炉罐冷却的温度曲线,并可储存、打印;

3)、热电偶:热电偶采用双芯“K”分度热电偶。热电偶线采用有隔热层的多芯电偶线。电偶插件采用专用电偶插头、插座。

4)、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由PLC、继电器等组成,PLC将来自现场的位置信号、停启信号、抽空指示信号、通气信号、降温速率指示信号、泄压信号等处理并发出指令完成系统的可编程自动远行控制。

5)、控制电缆:控制电缆采用隔热、机械防护的进口专用电缆线。

第一种装置就是填砂微观模型。

这种装置可以在普通的显微镜下进行微观渗流的研究,可以无数次使用。把它设计成可以自由拆装的灵活形式,可以任意更换填砂的类型及任意改变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可以用于类似性质的任何微观实验研究。图2一1就是其结构图,该装置由十四个不同的部件组成,它们分别就是:1一下底座,2一固定螺母,3一注入液导管,4一下载玻璃片,5一上载玻璃片,6一密封环,7一下压紧环,8一上压紧环,9一端盖,10一调整垫片,11一压紧螺钉,12一上底座,13一微观特性实验室,14一观察

窗。

第二种装置就是光刻玻璃微观模型。

这种装置就是在光刻显微观察仪器下进行微观实验。由于一般的光刻玻璃模型中的孔隙太大,满足不了观察乳状液渗流机理目的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填砂光刻玻璃模型。光刻玻璃模型由两片玻璃烧结而成。其中一片为光刻玻璃,上面刻有许多模拟孔隙介质孔隙结构的凹槽,由于光刻凹槽的孔隙尺寸过大,不能满足实验目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光刻凹槽内填入一定量的石英砂,根据欲形成孔隙的大小,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石英砂,按照一定的比例填撒在光刻玻璃的凹槽内。另一块玻璃则盖在光刻玻璃的上面,在特定压力作用下,将其放在恒温箱中在特定温度下烧制而成光刻填砂微观模型。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

第一章 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得概念? 答:平衡状态就是在不受外界影响得条件下,系统得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得状态.而稳定状态则就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得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得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得概念,就是为了能对系统得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得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得 压力表或真空计得读数就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就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得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得压力表或真空计得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得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得实际压力愈大还就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得实际压力愈小。 4、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得准平衡过程才就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就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就是可逆过程. 5、不可逆过程就是无法回复到初态得过程,这种说法就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就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得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得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就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没有盛满水得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就是什幺原因? 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得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得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用U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得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得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 答:严格说来,就是有影响得,因为U型管越粗,就有越多得被测工质进入U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得准确性影响越大。 习题 1-1解: 1. 2. 3. 4. 1-2图1-8表示常用得斜管式微压计得工作原理。由于有引风机得抽吸,锅炉设备得烟道中得压力将略低于大气压力。如果微压机得斜管倾斜角,管内水 解:根据微压计原理,烟道中得压力应等于环境压力与水柱压力之差

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1.若已知工质的绝对压力P=,环境压力Pa=,则测得的压差为(B)A.真空pv= B.表压力pg=.真空pv= D.表压力p g= 2.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的准平衡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A) A.技术功为正 B.技术功为负 C.体积功为正 D.体积功为负 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的特点是(B)=0 =>W s>s′>s″>s′s>s″ 16.可逆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气流焓的变化与压力变化的关系为(B) ====pdv 17、饱和湿空气的相对湿度(B)A.>1B.=1C.<<<1 18.湿空气的焓h为(D)湿空气的焓湿空气的焓干空气与1kg水蒸汽焓之和干空气的焓与1kg干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焓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单位物量的理想气体的热容与_____有关。(ACDE)A.温度B.压力C.气体种类D.物量单位E.过程性质 2.卡诺循环是__AD___的循环。 A.理想化 B.两个定压、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C.效率最高 D.可逆 3.水蒸汽h-s图上的定压线(AD)A.在湿蒸汽区为直线B.在过热蒸汽区为直线C.在湿蒸汽区为曲线 D.在过热蒸汽区为曲线 E.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是斜率不同的直线 4.理想气体经绝热节流后,前后稳定截面上的__BD___相等。 5.A.压力B.温度C.比体积D.焓E.熵

最新热工基础第十章-张学学-思考题答案

热工基础第十章思考题答案 1 何谓表面传热系数?写出其定义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q=h(t w-t f),牛顿冷却公式中的h为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 2 用实例简要说明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流动起因室内暖气片周围空气的流动是自然对流。而风机中的流体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属于强迫对流。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2)流动的状态流动状态有层流和湍流,层流和湍流的对流换热强度不同,输水管路,水流速度不同,会导致水的流动状态由层流到湍流,那么这两种流动状态对流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3)流体有无相变水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加热变成水蒸气,蒸气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冷却变成水,这个过程会吸收和放出汽化潜热,两个换热过程的换热量不同。 (4)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物理性质对对流换热影响很大,对流换热是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导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比如水和油,金属和非金属对流换热效果不同。 (5)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换热器管路叉排和顺排换热效果不同,换热管线直径大小对换热效果也有影响。 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组成,各自到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 连续性微分方程 (2) 热量平衡方程 (1)动量平衡方程 连续性微分程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导出的 热量平衡方程是根据能量守恒导出的 动量平衡方程是根据动量守恒导出的 4 何谓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它们的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流动边界层是由于流体粘度造成速度变化的区域,即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流体薄层。速度达到0.99u∞处的y值作为边界层的厚度,用表示。 当温度均匀的流体与它所流过的固体壁面温度不同时,在壁面附近会形成一层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层,称为热边界层。过于温度t-=0.99(t∞-)处到壁面的距离为热边界层的厚度。 5 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边界层的厚度与壁面特征长度L相比是很小的量。 (2)流场划分为边界层区和主流区。流动边界层内存在较大的速度梯度,是发生动量扩散的主要区域。在流动边界层之外的主流区,流体可近似为理想流体。热边界层内存在

《热工基础》试卷A

2011-2012硅酸盐专业《热工基础》期末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30分) 1、流体的密度—— 2、静压强—— 3、体积流量—— 4、发热量—— 5、相对湿度—— 6、黑体—— 7、干燥—— 8、完全燃烧—— 9、高温系数—— 10、干球温度—— 二、填空:(25分) 1.煤的工业分析法组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2.空气过剩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3.表示固体和液体燃料组成的基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在燃烧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而在干燥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不完全燃烧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表示湿度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为了测定方便; ______表示空气的相对干燥能力;________便于干燥计算。 三、简答题:(25分) 1、燃烧计算的内容有哪些? 2、如何对煤进行工业分析? 3、如何根据雷诺准数的大小来判断流体的流态? 4、冬天用手接触相同温度的铁块和木块时感到铁块比木块凉,这是为什么?

5、流态有几种?表现形式有何不同?如何判定? 五、计算题(20分) 1、水从三段串联管路流过,管路直径分别为:d1=100mm, d2=50mm, d3=25mm, ω3=10m/s,求ω1和ω2. 2、已知标态下CO2的密度为1.96kg/m3, O2的密度为1.43kg/m3,CO 的密度为1.25kg/m3, N2的密度为1.25kg/m3。今测得某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的体积百分比:CO2 =28.8% ,O2=1.0% ,CO =0.2%,N2=70%,求此废气标态时的密度。 3、一炉壁由耐火砖砌成,厚度δ=250mm,耐火砖内表面温度t1=1000℃, 外表面温度t2=100℃, 耐火砖平均导热系数为λ=1.28W/(m.℃)。求通过炉壁的热流量。

热工基础_期末总复习_重点(张学学)

1.系统: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2.系统内部各处的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3.状态参数:用于描述系统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体积等。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其中可以直接测量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变化,这样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的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5.绝对压力p 、大气压力p b 、表压力p e 、真空度p v 只有绝对压力p 才是状态参数 1.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变化和核反应时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的位能之和(热能)。热力学能符号:U ,单位:J 或kJ 。 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热力学能 储存能:E ,单位为J 或 kJ 2.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可表述为:a.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b.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c.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 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3.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系统的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也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对于微元过程 对于可逆过程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的可逆过程 4.开口系统稳定流动实现条件 1)系统和外界交换的能量(功量和热量)与质量不随时间而变; 2)进、出口截面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 g 为气体常数,单位为J/(kg·K) 2.比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 (或1℃)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热容量,简称热容 比热容(质量热容):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c ,J/(kg·K) 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元分压力之和(仅适用于理想气体) d q u w δ=+ δ2f s 1 2 Q H m c mg z W =?+?+?+g pv R T =pV nRT =d d q q c T t δδ==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课程编号:ENPO330103 学时:48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4 课外学时:58)学分:2.5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学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傅秦生赵小明唐桂华.热工基础(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5 参考教材 [1]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 性质:基础理论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包括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两方面的热工理论知识,获得有 关热科学的基本分析计算训练和解决有关热工工程问题的 基本能力。同时还应为学生对热学科的建模和问题的处理 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热工基础是研究热现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以提高热能利用完善程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学科、材料学科、航空航天和建筑等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将来解决热工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第一、第二定律),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能量分析计算和不可逆分析计算; 2.掌握包括理想气体、蒸气和湿空气在内的常用工质的物性特点,能熟练应用常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物性计算; 3.掌握不同工质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工质的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计算,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热能转换的能量分析和计算能力; 4.掌握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机理,进而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 5.能对较简单的工程传热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具有解决较简单的传热问题,尤其解决是与力学分析有关的传热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0绪论(能源概述) 1、内容:能源和热能利用的基本知识:本学科研究对象,主要研究

热工基础答案

热工答案 3.3 题略 解:(1)泄漏的气体量为 kmol 541.0kg 81.23)27327(44/3.83143 10 3.0) 27347(44/3.83143 10 8.06 6 2 221 1121==+???- +???= -= -=?T R V p T R V p m m m g g (2)泄漏的气体在1bar 及17℃时占有的容积为 3 5 m 05.1310 ) 27317(44 3.831481.23=+??= = p T mR V g 3.6 题略 解:由题意:△U = 0 → T 2 = T 1 = 600 K 由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 有: MPa 2.0Pa 10 0.23 135 121 1 22 221 11=?== ==p p T V p T V p T V p △U =△H = 0 J/K 1426.1kJ/K 10 1426.13 ln 208.0005.0ln ln 3 1 21 2=?=??=-==?=?-p p mR V V mR s m S g g 3.7 题略 解:(1)混合后的质量分数: ωCO2 = 5.6 %, ωO2 =16.32 %, ωH2O =2 %, ωN2 =76.08 % (2) 折合摩尔质量: M eq = 28.856 kg/kmol (3) 折合气体常数: R eq = 288.124 J/(kg ·K ) (4) 体积分数: φCO2 = 3.67 %, φO2 =14.72 %, φH2O =3.21 %, φN2 =78.42 % (5)各组分气体分压力: p CO2 = 0.01101 MPa , p O2 =0.04416 MPa , p H2O =0.00963 MPa , p N2 =0.2353 MPa 3.8题略 解:由题意,H 2的摩尔成分 1%52%12%35%12H =---=x 由教材公式(3.35),求混合气体的当量摩尔质量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卷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适用 (闭卷,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什么是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热力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称为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驱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且无耗散。 2. 温度为500°C 的热源向热机工质放出500 kJ 的热量,设环境温度为30°C,试问这部分热量的火用(yong )值(最大可用能)为多少? 答: = ??? ? ? ++-?=15.27350015.273301500,q x E 303.95kJ 3. 两个不同温度(T 1,T 2)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T 1吸收热量Q 1向低温热源T 2放出热量Q 2,证明:由高温热源、低温热源、热机和功源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 。假设功源的熵变△S W =0。 证明: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为 (1分) 对热机循环子系统: 1分 1分 根据卡诺定理及推论: 1 4. 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右图所示。若将隔板抽去,试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状态参数(T 、P 、u 、s 、v )如何变化,并简述为什么。 答:u 、T 不变,P 减小,v 增大,s 增大。 自由膨胀 12iso T T R S S S S S ?=?+?+?+?W 1212 00ISO Q Q S T T -?= +++R 0S ?=iso 0 S ?=

5. 试由开口系能量方程一般表达式出发,证明绝热节流过程中,节流前后工质的焓值不变。(绝热节流过程可看作稳态稳流过程,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答:开口系一般能量方程表达式为 绝热节流过程是稳态稳流过程,因此有如下简化条件 , 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根据质量守恒,有 代入能量方程,有 6. 什么是理想混合气体中某组元的分压力?试按分压力给出第i 组元的状态方程。 答:在混合气体的温度之下,当i 组元单独占有整个混合气体的容积(中容积)时对容器壁面所形成的压力,称为该组元的分压力;若表为P i ,则该组元的状态方程可写成:P i V = m i R i T 。 7. 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是否就愈大,愈有利?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否,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愈小,耗功越大。(2分) 证明:T T w q T T T R ?==-= 2 2212ε,当 2q 不变,T ?↑时,↑w 、↓R ε。即在同样2q 下(说明 得到的收益相同),温差愈大,需耗费更多的外界有用功量,制冷系数下降。(3分) 8. 一个控制质量由初始状态A 分别经可逆与不可逆等温吸热过程到达状态B ,若两过程中热源温度均为 r T 。试证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多,对外做出的膨胀功也大。

对我国热工基础课程发展的一些思考

对我国热工基础课程发展的一些思考 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热工课程教学的历史后,着重介绍和分析了工业发达国家近十年热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教材编著情况,最后提出对该类课程发展的一些思考和意见。认为,热工基础类课程作为介绍热能的有效合理利用及转换与传递规律的课程,应当成为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公共技术基础课。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课程历史与发展;思考和建议 热工课程以研究热能的有效利用及转换与传递规律为其基本内容,在工科许多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热工基础课程一般指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两门课程,内容主要由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组成的“热工学”或“热工基础”也属于热工基础课程的范畴。本文的讨论主要针对这三类课程来进行。 至上世纪末,我国热工课程开设的情况是:有150余所高等工业学校开设热工类课程,分布在除台湾、西藏、青海三省区以外的境内高校。全国热工课程教学的一般情况是:(1)热工课程的设置主要在能源动力类、石油化工类、航天航空类、土建类、交通运输、轻纺食品等大类专业;(2)热工教学实验以验证性为主,测试手段比较落后,设备比较陈旧:(3)已经出版了一批由我国作者自行编写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与热工学教材。 6年多来,经过“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持,我国热工实验教学情况有了较大改观,开课的大类专业面有所扩大,机械类专业目前大多开出了少学时的热工学课程。同时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实践,出版了一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使我国热工课程教材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更新,编著水平也明显提高。在近十年中,国际上工业先进国家也同时在进行着类似的改革,并出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新教材。与这些先进国家的热工课程教学和新教材相比较,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某些方面差距还比较大。 本文在简要回顾了热工课程教学的历史后,着重介绍和分析了工业发达国家近十年中热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教材编著情况,最后提出作者的意见,以求教于国内同行专家和教师。 一、国外、境外热工课程教学发展情况 1.热工课程教学的历史

热工基础 期末总复习 重点(张学学)

热工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 1.系统: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2.系统内部各处的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3.状态参数:用于描述系统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体积等。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其中可以直接测量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变化,这样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的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5.绝对压力p、大气压力p b、表压力p e、真空度p v 只有绝对压力p 才是状态参数 第二章 1.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变化和核反应时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的位能之和(热能)。热力学能符号:U,单位:J 或kJ 。 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热力学能 储存能:E,单位为J或kJ 2.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可表述为: a.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b.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c.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3.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系统的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也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对于微元过程 对于可逆过程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的可逆过程

4.开口系统稳定流动实现条件 1)系统和外界交换的能量(功量和热量)与质量不随时间而变; 2)进、出口截面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 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对于微元过程 5.技术功:在工程热力学中,将工程技术上可以直接利用的动能差、位能差及轴 功三项之和称为技术功,用W t 表示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6.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的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的压力降低的现象称为节流。工程上由于气体经过阀门等流阻元件时,流速大时间短, 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地作为绝热过程来处理,称为绝热节流。 注意:绝热节流过程不是定焓过程 第三章 1.理想气体是一种经过科学抽象的假想气体,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 (1)理想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 (2)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作用力; (3)理想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g为气体常数,单位为J/(kg·K) 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张学学)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 (张学学)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章 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2.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3.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 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4.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 没有盛满水的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是什幺原因?

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的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 用U 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的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的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 答:严格说来,是有影响的,因为U 型管越粗,就有越多的被测工质进入U 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的准确性影响越大。 习 题 1-1 解: kPa bar p b 100.61.00610133.37555==??=- 1. kPa p p p g b 6.137********.100=+=+= 2. kPa bar p p p b g 4.149494.1006.15.2==-=-= 3. kPa mmHg p p p v b 3315.755700755==-=-= 4. kPa bar p p p b v 6.50506.0 5.000 6.1==-==- 1-2 图1-8表示常用的斜管式微压计的工作原理。由于有引风机的抽吸,锅 炉设 备的烟道中的压力将略低于大气压力。如果微压机的斜管倾斜角?=30α, 管内水 解:根据微压计原理,烟道中的压力应等于环境压力和水柱压力之差 mmHg Pa gh p 35.79805.0102008.91000sin 3==????=-αρ=水柱 mmHg p p p b 65.74835.7756=-=-=水柱 1-3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热工基础课后题答案

二零一七年,秋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用水银压力计测量容器中的压力,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若水柱高1020mm ,水银柱高900mm ,当时大气压力计上的度数为b 755mmHg p =。求容器中气体的压力。 解:查表可知:21mmH O=9.80665Pa 1mmHg=133.3224Pa 由题中条件可知 2H O Hg b 1020 mm 9.80665 Pa 900mm 133.3224Pa 755mm 133.3224Pa 230.651 KPa 0.231MPa p p p p =++=?+?+?=≈容器 即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0.231MPa 。 1-2容器中的真空度为600mmHg v p =,气压计上的高度是b 755mmHg p =,求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用Pa 表示)。如果容器中的绝对压力不变,而气压计上高度为 b 770mmHg p =,求此时真空表的度数(以mmHg 表示). 解:因为 600mmHg=600mm 133.3224Pa=79993.4Pa v p =? b 755mmHg=755mm 133.3224Pa=100658.4Pa p =? 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 b v 100658.479993.420665Pa p p p =-=-= 若以mmHg 表示真空度,则 20665 20665Pa= mmHg 155mmHg 133.3224 p == 则当气压计高度为b 770mmHg p =时,真空表的读数为 770mmHg 155mmHg 615mmHg v b p p p '=-=-= 1-3用斜管压力计测量锅炉烟道气的真空度,管子倾斜角30α=?,压力计使用密度 30.8g/cm ρ=的煤油,斜管中液柱长200mm l =,当地大气压力b 745mmHg p =。求烟气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

一、判断题: 1. 平衡状态一定稳定状态。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3.公式d u = c v d t 适用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 4.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不变则压力表的读数也绝对不会改变。 5.在T —S 图上,任意二条可逆绝热过程线不能相交。 6.膨胀功与流动功都是过程的函数。 7.当把一定量的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压缩到相同的终状态时,以可逆定温压缩过程最为省功。 8.可逆过程是指工质有可能沿原过程逆向进行,并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9.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 T q d d c ,可知理想气体的p c 为一过程量; 10. 自发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 11.在管道作定熵流动时,各点的滞止参数都相同。 12.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 13.闭口绝热系的熵不可能减少。 14.闭口系统进行了一个过程,如果熵增加了,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5.理想气体的比焓、比熵和比定压热容都仅仅取决与温度。 16.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一定下降。 17.任何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任何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 18.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19.混合气体中质量成分较大的组分,其摩尔成分也一定大。 20.热力学恒等式du=Tds-pdv 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 21.当热源和冷源温度一定,热机工质能够做出的最大功就是在两热源间可逆热机对外输出的功。 22.从饱和液体状态汽化成饱和蒸汽状态,因为气化过程温度未变,所以焓的变化量Δh=c p ΔT=0。 23.定压过程的换热量q p =∫c p dT 仅适用于理想气体,不能用于实际气体。 24.在p -v 图上,通过同一状态点的定熵过程的斜率大于定温过程的斜率。

热工基础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 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 没有盛满水的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是什幺原因? 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的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 用U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的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的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 答:严格说来,是有影响的,因为U型管越粗,就有越多的被测工质进入U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的准确性影响越大。 第二章

热工基础复习考试复习题

试卷一 一、选择(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某系统经过一个任意不可逆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表达式()正确。 (a) ds > dq/T ( b ) ds < dq/T ( c ) ds=dq/T 2.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ρ为密度 ) 。 (a)F=F(ρ,v,T) ( b ) F=F(ρ,v,P) ( c ) F=F(ρ,P,T) 3.用压力表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压力,压力表读数为 25bar 。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 1bar ,则氧气的真实压力为() bar 。 (a) 26 ( b ) 25 ( c ) 24 4.在 p - v 图上,经过同一状态点的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比绝热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 (a) 大( b )小( c )相等( d )可能大,也可能小 5.理想气体 1kg 经历一不可逆过程,对外做功 20kJ 放热 20kJ ,则气体温度变化为()。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6.同一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多变压缩( 1

1.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在热力循环中,如果工质不向冷源放热,则该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达到 100% ()。 3.沸腾状态的水总是烫手的。 ( ) 4.蒸汽抽汽回热循环每级抽汽量越大,循环热效率越大。 ( ) 5.绝热过程一定是定熵过程。 ( ) 6.供热系数一定大于 1 ,制冷系数也一定大于 1 。 ( ) 7.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总不等于 1 。() 8.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是。 ( ) 三、填空(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应用于换热器时的简化形式 2、2kg 空气从 300K 定压加热到 700K 时的吸热量为 kJ (空气比定压热容 =1.004 kJ/ ( kg ·K )) 3、当湿蒸汽的干度 x = 0 时,工质全部为。 4、一不可逆热机在高温热源 T h 和低温热源 T l 之间工作。高温热源熵变–1.5kJ/K ;低温热源熵变2.5kJ/K ,热机在绝热压缩过程中熵变 0.2kJ/K ;绝热膨胀过程中熵变 0.7kJ/K ;取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和热机为系统,则完成循环后此系统的 熵变S 系 = ___ kJ/K 。 5、已知氧气在 250K时=0.913 kJ/(kg·K),=0.653 kJ/(kg·K)。则该气 体的气体常数R g =___kJ/(kg·K)。 6、一热泵工作时向高温热源传递热量 50kJ, 消耗掉的机械能 20 kJ, 供暖系数为。

热工基础期末总复习重点(张学学)

热工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 1?系统: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称之为 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2?系统内部各处的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3. 状态参数:用于描述系统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 体积等。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比热力学能、 比焓、比熵等,其中可以直接测量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称为基本 状态参数。 4. 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变化,这样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的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P 、大气压力 P b 、表压力 P e 、真空度P v p = p + p p 才是状态参数 b N e 第二章 1?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变化和核反应时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的位 能之和(热能)。 热力学能符号:U ,单位:J 或kJ 。 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热力学能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可表述为: a. 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b. 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c. 进入系统的能量一离开系统的能量 =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3. 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系统的质量始终保 持恒定,也称为控制 质量系统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 疋律表达式 Q U W 对于微元过程 Q dU W 对于可逆过程 Q dU pdV Q 2 U 1 pdV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 q du w q u w 5. 绝对压力 只有绝对压力 P = P b - P v 储存能:E ,单位为J 或kJ E k E p = dw + /;dv = Aw + j 2 /?dv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

热工基础读书报告 摘要:能源是提供能量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热工的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认识和掌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规律,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能源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热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总结。第一:说明这门课程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简单总结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体系;第三:从个人角度论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及意见。 关键词:能量热工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正文 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大部分能源是以热能的形式或者转换为热能的形式予以利用。因此,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的能源主要是热能。为了更好地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量的传递规律。 1 热工基础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的 热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前者如利用热能加热、蒸煮、冶炼、供暖等直接用热量为人们服务。后者如通过个证热机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是能量利用中的核心问题,而热工基础正是基于实际应用而用来研究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科学。 传热学就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能和其他能量形式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工程热力学就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方法的学科。由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共同构成的热工学理论基础就是主要研究热能在工程上有效利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作为一门基于实际应用而产生的学科,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的应用中,这样一来,就要加强对典型的热工设备的学习和掌握。 1.2研究方法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为基础,

工程热力学1期末试题+答案

图 1 图2 2012工程热力学Ⅰ考题(A ) 一、简答题(共30分) 1、图1中循环1-2-3-a -1和循环1-b -3-4-1都是不可逆 循环。有人判断循环1-2-3-a -1的热效率高于循环1-b -3-4-1的热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10分) 2、有一种热机,以水蒸气为工质,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1200 K ,低温热源温度为300 K ,循环的热效率t η。现将循环工质改成理想气体,则循环的热效率t'η与原循环热效率比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10分) 3、“水蒸气的朗肯循环中乏汽在冷凝器中凝结释放出大量热量,有人提出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直接送回锅炉可提高水蒸气循环的热效率。”请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评估这种观点。(10分) 二、计算题(共70分) 1、一种切割工具利用从喷嘴射出的高速水流切割材料,供水压力为200kPa 、温度20℃, 喷嘴内径为0.002m 时,射出水流温度20℃,压力100kPa ,流速1000m/s ,已知在200kPa 、20℃时,3 0.001002m /kg v =,假定可近似认为水的比体积不变,求水泵功率。(10分) 2、某太阳能供暖的房屋用5×8×0.3m 的大块混凝土板作为蓄热材料,该混凝土的密度为2300kg/m 3 ,比热容0.65kJ/(kg ·K)。若混凝土板在晚上从23℃冷却到18℃(室内温度),求此过程的熵产。(10分) 3、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2循环1-2-3-4-1),压缩比ε =10,压缩冲程的起点状态是t 1=35℃ 、p 1=100kPa 。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650kJ/kg 。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c p =1.004kJ/(kg·K),κ =1.4,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压力和循环热效率;(2)若循环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均不可逆,两过程的熵产分别为0.1kJ/(kg·K)和0.12 kJ/(kg·K),求工质 经循环后的熵变; (3) 若膨胀过程持续到5(p 5 = p 1),画出循环T-s 图,并分析循环热效率提高还是下降。(10+5+5分) 4、空气在轴流压缩机中被绝热压缩,压力比为4.2,初终态温度分别为30℃和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