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果蝇的观察

合集下载

果蝇的饲养与观察-PPT课件

果蝇的饲养与观察-PPT课件
实验一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原理和目的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 ,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 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 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 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 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 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 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 花粉为其食物。
果蝇的生活史
图1 果蝇的生活史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营养需求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 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的情况下,果蝇 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 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之食物,雌 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其体重等重 之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醣类, 而蛹期果蝇则可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背景资料

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 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 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 提供我们对今日的遗传学的知识有其不可磨灭 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 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 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 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 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果蝇操作方法

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 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 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 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 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 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 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 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 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果蝇实验报告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因其短寿命、易于繁殖和基因组的简单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和遗传特征,探索其在遗传学和行为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一:果蝇的繁殖与生命周期果蝇的繁殖能力强,每只雌蝇可产下数百个卵。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对野生型果蝇,将其放置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果蝇卵孵化后,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整个生命周期约为10天。

这一发现表明果蝇是一种适合进行短期实验的模式生物。

实验二:果蝇的觅食行为果蝇对于食物的敏感性极高,能够迅速定位到食物的存在。

在实验中,我们将果蝇放置在一个圆形培养皿中,将一块成熟的水果放置在圆心位置。

果蝇会通过触角和视觉来感知食物的存在,并迅速飞向食物。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果蝇在觅食行为中运用了多种感知方式。

实验三:果蝇的遗传特征果蝇的遗传特征是其成为模式生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交配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观察后代的表型变化。

例如,我们将一只长翅果蝇(Ww)与一只短翅果蝇(ww)交配,得到了一代杂合子(Ww)和纯合子(ww)的后代。

纯合子表现出短翅的特征,而杂合子表现出中等长度的翅膀。

这一实验结果展示了果蝇的遗传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

实验四:果蝇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果蝇在学习和记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将一种特定的气味与电击刺激同时呈现给果蝇,经过多次重复后果蝇会形成条件反射,即当闻到该气味时会表现出避开的行为。

这一实验结果显示果蝇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为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机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型。

结论: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果蝇是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和行为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其短寿命、易于繁殖和遗传特征的简单性使得果蝇成为科学家们研究基因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性梳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染色体号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方法。 果蝇辨别雌雄的方法。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 红糖 干燥酵母粉 20克 18 克 4克
琼脂(洋菜) 2克 水 200毫升
添加丙酸(1ml)作为防腐剂
配制方法 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 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 很粘稠为度。
关掉火后再加入 丙酸,充分搅拌后加 酵母粉,再分装培养 瓶,灭菌120摄氏度, 30分钟。分装时,勿 使饲料粘附瓶壁。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不能飞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步骤和方法
每组配置500ml培养基,倒15-20个瓶(今晚)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5对白眼果蝇和5对残翅果蝇放 到到空瓶中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 实验者姓名(下周一)。培养在25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饲养供下次实验使用。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观察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果蝇若干只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显微镜物镜5. 显微镜目镜6. 滴管7. 玻片8. 载玻片9. 尼龙网10.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将果蝇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其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果蝇头部较大,触角细长,胸部发达,腹部较细,翅膀薄膜状,有翅脉分布。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果蝇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孵化时间约为12小时,幼虫发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蛹化时间约为4天,成虫羽化时间约为2天。

六、实验结论1. 果蝇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触角、翅膀等器官。

2. 果蝇内部结构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变态发育特点。

七、实验讨论1. 果蝇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便于观察和研究。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生命历程和遗传特征,了解果蝇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原理:果蝇是一种重要的实验生物,它具有生命周期短、培养容易、繁殖能力强等优点,因此成为遗传学的经典模型生物。

这里介绍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1、制作培养基:将50g玉米粉、25g酵母粉、75g糖和1.5g琼脂混合均匀后加入800ml蒸馏水中煮沸,煮沸后加入10g麦芽糖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ml5%酸性苏打溶液,再加入1.5ml甲基对羟基苯甲酸(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均匀后煮沸5min。

2、制作接种用液体:将20只成年果蝇挑选出来放入一个小玻璃瓶中,加入3ml20%甲醇溶液。

3、取出培养基,晾凉后将培养基先倒入瓶底1cm处,然后加入接种用液体,再用润滑油封瓶口。

4、将装有接种液的瓶子放入恒温器内,设定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70%,24h-48h后开启显微镜。

实验结果:观察果蝇约经过2周的时间后,开始产卵。

果蝇的卵是白色小圆球状的,直径约0.8mm。

果蝇的卵在经过1-2天的时间孵化出小型幼虫。

小型幼虫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进入成长期,变成有脚的大幼虫。

成长期大约持续5天。

成长期结束后大幼虫停止进食,脱离食料后,挖掘地洞,变成蛹。

蛹的表面覆盖有一层硬壳,颜色为棕黄色。

蛹期持续6-7天。

成虫期发生在蛹孵化之后。

成虫首先从头部和胸部破壳而出,身体尚未展开,翅膀和颜色尚未发育。

成虫经过4-5天后颜色最浅,紫色的队形在翅膀中形成。

再过2-3天,成蝇翅膀干燥并膨胀到正常大小。

到第10天,成蝇已完全成熟,可以进行交配和产卵。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果蝇的生命周期。

我们还发现了果蝇的遗传特征,比如说果蝇红眼与白眼间的遗传规律是隐性缺失。

这意味着前代中有一个显性基因,因而两种不同染色体中都含有这种基因的果蝇就显示为红眼或白眼;否则,果蝇将拥有两个隐性基因,它就表现为白眼果蝇。

通过对果蝇这一模型生物的观察和遗传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比如说:果蝇的生命周期短,容易培养、繁殖等特点,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生物之一;在果蝇遗传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基因的遗传规律,如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这些规律对了解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非常有帮助。

实验一-果蝇的观察和饲养培训课件

实验一-果蝇的观察和饲养培训课件
实验一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原理和目的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 ,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 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
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 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 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 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 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 花粉为其食物。

4
果蝇的生活史
图1 果精蝇的生活史
5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营养需求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 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的情况下,果蝇 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 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之食物,雌 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其体重等重 之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醣类, 而蛹期果蝇则可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6
果蝇培养基配制
取三角瓶以适当大小之棉塞密闭开口, 置入高温高压灭菌釜内,以121℃,1.5 大气压消毒12至15分钟。消毒完成后, 待灭菌釜内压力降至常压后开启釜门使 其半开,再以灭菌釜干燥培养瓶之棉塞 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其冷却备用。

7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粒粉
50克
红糖
20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19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20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21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22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是由于细胞融合, 或一系列不完全细胞 分裂周期(核发生分 裂,但细胞却没有分 裂)所致。
实验目的
了解微核测定的 方法和意义。
实验材料
蚕豆根尖
实验步骤
材料准备 解离
制片
预处理 水洗 镜检
固定 染色
作业及思考题
绘制蚕豆根尖微核细胞图,并计算微核 千分率.
微核测试为什么能够作为环境污染的指 示?
主要内容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作业及思考题 评分标准
实验原理
微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 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 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 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 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 在主核1/3以下。
电镀厂污水
微波Βιβλιοθήκη 与合胞体的区分合胞体:1个细胞中 含有多个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