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课件第二章 微藻
第02章海洋药用生物第2节海洋微藻PPT幻灯片

生态条件
• 盐度:原生长在碱性水中,被驯化培养在正常的海水中; • 温度:最适范围30-37℃; • 光照:最适光照强度30000-35000lux; • 酸碱度:最适范围 8.6-9.5。
量增加13%,乳酸杆菌增加327%,盲肠内维生素B1增加 43%。 • 螺旋藻没提供这额外的维生素B1,而是改善了整个维生素 B1的吸收。 • 食用螺旋藻使体内的乳酸杆菌增多,并使机体从饮食中吸 收维生素B1和其他维生素的效率提高。
9.对胃的保护作用
• 钝顶螺旋藻灌胃250-500mg/kg,对吲哚美辛(消炎痛)型、 无水乙醇型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模型有明显保护作用;
• 螺旋藻多糖对体内腹水型肝癌细胞有显着的抑制率,治疗 组54.0%,防治组91.4%,对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 的抑制作用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加强。
4.光敏作用
• 0.25mg/ml的藻蓝蛋白处理小鼠骨髓瘤细胞,514 nm 激光辐 照,癌细胞存活率仅15%;单纯采用激光辐照或藻蓝蛋白处 理,癌细胞存活率为69%和71%。
• 实验组体重高于阳性对照组,高于阴性对照组。 • 提示单纯性缺铁影响大鼠生长,致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螺
旋藻有加速大鼠体重增长的作用,对大鼠缺铁性贫血恢复 效果显着。
8.帮助建造健康的乳酸杆菌群
• 喂饲螺旋藻的老鼠,体内乳酸杆菌含量比对照组增加3倍。 • 在老鼠饮食中加5%的螺旋藻,饲喂100天,结果:盲肠重
• 体内外试验证实藻蓝蛋白有光敏作用,无毒副反应,是一种 理想的光敏剂。
5.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螺旋藻多糖使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提高39.5-98.0%,腹腔巨 噬细胞的吞噬率提高32.5-51.5%,吞噬指数提高0.9-1.8倍, T淋巴细胞数提高46.8-87.7%,脾脏白髓淋巴细胞排列密 集,红髓内巨噬细胞明显增多,酸性α-乙酸萘酯酯酶 (ANAE)阳性淋巴细胞增加7.3-12.8%。
2第2章 微藻与微藻生物技术

(4)微藻生物技术的成熟与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 至今):
现代微藻生物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微藻基础研究; 微藻产品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基因工程微藻研究; 微藻大规模培养技术; 微藻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的采收技术。
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可通过一定的诱导手段 ,高浓度的合成一些具有商业化生产价值的医药品、 保健品和化工原料。
每100克螺旋澡营养成分 一般成份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纤维 碳水化合物 天然色素类 类胡萝卜素 藻蓝类 天然矿物质 铁 锌 镁 锗 硒 天然维生素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维生素C 维生素E 尼克酸 叶酸 泛酸 其它 螺旋藻多糖 二十二碳六烯酸 超氧化歧化酶活性 辅酶Q10活性
二 微藻与微藻生物技术
2.1 微藻的主要特点
①单细胞;微藻细胞内具有叶绿素、藻胆蛋白等光合色素,
能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并通过光合作用将H2O、CO2和无机盐 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快速、高效的固定和利用CO2;
②一般以简单的分裂式繁殖,细胞周期较短,易于进行大
规模培养。无复杂生殖器官、有些缺少细胞壁,容易采收 和利用;
微藻常用采收方法(脱水)
离心法:几乎所有微藻都可用离心法来分离。 日本天然β技术公司采用离心法采收盐藻,其盐藻养殖生产过程全
部参数由计算机来显示和自动控制。当盐藻生长的生物量浓度达到 一定量时,计算机自动控制,以连续进料,稳定转速离心分离藻体 悬浮液,自动排出的盐藻乳液经喷雾干燥成藻粉产品,培养卤液循 环使用。 化学絮凝法:使其絮凝沉淀必须使用阳离子凝聚剂或絮凝剂. 常用 的阳离子凝聚剂(絮凝剂)包括金属盐类和高分子聚合物类。添加絮 凝剂或凝聚剂如硫酸铁和氯化铁、硫酸铝、壳聚糖等。 过滤法 喷雾干燥法
《微型藻类》课件

03
pH值
微型藻类对水质的pH值有 一定的适应范围,超出这 个范围会影响其生长和代 谢。
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也是微 型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 过低的溶解氧会影响其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污染物
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 农药、油脂等对微型藻类 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 用。
温度影响
适宜温度
微型藻类的生长有一定的适宜温度范 围,超出这个范围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和生物量。
的研究。
目前,已经发现了几十种微型藻 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鉴定。
微型藻类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 其生长、繁殖和代谢等方面的了
解也日益深入。
面临的挑战
微型藻类的培养和繁殖难度较 大,需要特定的环境和营养条 件。
微型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 到其他微生物的竞争和污染, 导致产量低下。
微型藻类的生态价值
总结词
微型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作为水 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详细描述
微型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食物 链中的初级生产者,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此外, 微型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 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微型藻类的作用和价值 认识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 研究和探索。
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微型藻类的认识不断 深入,其在环境保护、生物能源 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
广阔。
微型藻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资 源,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和市场
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 究的深入,微型藻类的应用领域 将进一步拓展,为人类的生产和
基因工程繁殖
微藻培养--微藻的生物学基础(精)

繁殖方式
• 一般为无性2分裂繁殖。环境条件 不良时形成特殊的内生孢子,环 境变好时,内生孢子分裂成16个 新的个体放出。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牟氏角毛藻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生态习性
• 1、盐度:牟氏角毛藻为沿岸性种类,适盐范 围为2.5--35‰,最适盐度为18--20‰左右。 纤细角毛藻最适盐度为15--35‰左右。
• 2、温度:适温范围为5---30℃之间,生长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达45度细胞死亡。最适 温度为25—30℃,纤细角毛藻最适温度为28— 30℃。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形态特征
如图1-5.亚心形扁藻(1.腹面观 2.侧面观 3-5. 休眠孢子)
E.眼点 C.色素体 P.蛋白核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繁殖方式
• 无性生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 个(少数情况4个)子细胞, 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生态条件
1、盐度:亚心形扁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 盐度为8—80‰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最适盐度 范围在30--40‰之间。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培养种类及生 物学
•扁 藻
• 分类地位:扁藻(Platymonus spp.)适应性强,生长 繁殖迅速,是许多贝类幼体(特别是后期幼体)的优 良饵料。扁藻隶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 扁藻属。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 青岛大扁藻体长在16~30微米,一般是20~24微米, 宽12~15微米,厚7~10微米,体形左右对称,在生活 条件正常分裂较速时,略有背腹之分,背部隆起,腹 部略凹入。尾部略窄或略尖。眼点2~3个,少数4个。
射。 • 4、酸碱度:适应范围很广,在pH7—10的环境下均能生
生物饵料课件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0822

一、微藻培养发展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 1.1910年,首先由Allen和Nelson利用单种硅藻饲养
各种无脊椎动物;1938年Parke分离获得球等鞭金藻 的单种培养,证实等鞭金藻是双壳类的优良饵料; 1942年,朱树屏在我国首次发表“培养液的无机成份 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1962年,Guillard和 Ryther发明“F”配方。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生物饵料的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 研究特定培养条件下种群的生理生态特征、生
殖性能(生殖力)和抗逆性能(盐度、温度、 饥饿等变化)。研究大量培养的技术指标,如 合理的培养条件(水质条件、食物条件、生态 结构)和合理的培养密度等。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体摄食;
• 5.一般培育的水产动物幼体均喜欢摄食
生物饵料,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
蓝细菌
紫色细菌
一、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定义
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 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物。 微粒饲料:为满足水产动物幼体的发需要,将不同的 营养物质加工、配合,制成相应生物饵料大小的颗粒 饲料产品,称为微粒饲料(MD)。微粒饲料的作用 与生物饵料相同,但它不是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
• 轮虫的利用历史:日本学者Ito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发现和开发了褶皱臂尾轮虫作为海水鱼幼体的生物饵 料;1967年Hirata&Mori利用面包酵母大量培养轮虫, 奠定褶皱臂尾轮虫作为鱼虾蟹饵料的重要地位。
• 轮虫的应用:已报道轮虫可作为60种海水鱼苗和18种
甲壳动物的生物饵料。
• 研究方向:筛选能抗高环境胁迫品系,筛选出超大和
• 枝角类:俗称鱼虫或红虫,是金鱼和淡水鱼类夏花
水产养殖微藻及动物性生物饵料应用

关键词:微藻;动物性;生物饵料;水产养殖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动物幼体通常是以活体生物饵料为专门食用饵料,此种饵料对比配合饲料来说更适合养殖动物幼体发育。
目前在深入探究微藻培养和具体应用的情况下,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要想为水产动物幼体的成功发育提供保障,必须引入动物性生物饵料。
微藻体积微小,但光合能力强,脂质含量高,是当今最具开发前途的能源之一[1]。
1微藻及动物性生物饵料的营养成分1.1微藻等生物饵料的营养成分一般来说,牛奶及肉类含有30%~40%的蛋白质,而微藻则具有高达40%以上的蛋白质含量。
对比鱼粉来说,微藻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往往较高,如一般鱼粉中仅含有5%~9%的天冬氨酸及谷氨酸,而微藻中却含有高达7%~13%的天冬氨酸及谷氨酸。
水产动物生长过程中,幼体发育阶段必需的营养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关研究表明,此种营养物质的真正生产者不是鱼类而是微藻,此外,微藻中的虾青素及β-胡萝卜素等对水产动物生长也十分有利。
1.2动物性生物饵料的营养成分研究发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仅单独投喂微藻饵料,则很难为水产生态种类的良好维持提供保障,要想保障水产动物能够成功发育,就需要引入动物性饵料。
作为重要浮游动物之一的轮虫,具有大小适中及缓慢运动等特点,加之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而目前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2]。
有学者认为,针对淡水鱼类养殖,最好的食物来源当属轮虫,主要原因在于轮虫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能够充分满足鱼类在营养方面的需求。
2微藻及动物性生物饵料的应用2.1微藻等生物饵料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对于鱼、虾、蟹幼体发育阶段来说,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微藻饵料,特别是在虾类育苗幼体变态这一过程中,微藻饵料的作用十分显著。
虾、蟹等在发育和蜕皮变态时,起到稳定及维持作用的微藻饵料是金藻及硅藻;将硅藻细胞内含物应用到鲍浮游幼体发育生长阶段,能够为发育进程的加快提供促进作用,确保幼体向快速生长阶段逐步过渡;微藻中的小球藻,能够保障杂色蛤仔浮游幼虫发育进程逐步加快[3]。
《细胞藻类培养》PPT课件

精选ppt
(二)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
1、开放式培养:是把藻类培养在敞开的广口玻璃瓶,水族 箱等容器中进行培养,设备简单,为目前主要的培养单细 胞藻类的形式。
特点:充足的光照和通风,繁殖迅速。 容易受敌害生物的污染。 2、封闭式培养: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培养,仅有充气管,培
养液加入管和藻液抽出管与外界有接触,其余不与外界接 触。 特点:减少敌害生物污染,成功率高。 生长速度较慢。
精选ppt
5、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繁殖为主。 可将培养过程分为:延缓期、对数(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Biblioteka 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精选ppt
二、藻种的分离
(一)采样 个体较大的浮游藻类,可用密浮游生物网在水中捞取。 但在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中所需要的饵料微藻,一般个体
很小,往往在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用浮游生物网无法采集 到,需要把水样采回实验室处理。 水样采回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有需要分离的藻 种,而这种藻种的数量较多时,可立即进行分离,若数量 少,必须先经过预备培养,待数量增多后再分离。
精选ppt
②调节光照
人工光照: 自然光:极端易变是太阳光源的特点,必须根据天气情况,
不断调节光照度。 室内尽可能利用近窗口的漫射光,防止直射光照射,光照
过强时可用竹帘或布帘遮光调节。 室外一般应有棚室顶架,用活动白帆布或彩条布蓬调节光
照,阴雨天,可短期利用人工光照。
精选ppt
③调节温度
一般单胞藻培养不须控温设备,冬季培养应加取暖设备来 提高温度。
精选ppt
2、清除、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的方法
①使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 饵料微藻都很小,对污染的大型敌害生物(如轮虫等)可
第二章微藻的培养(1)

2、我国的微藻的培养历史
• 最早报道在1942年(朱树屏) • 1957年后,开始单细胞藻类的分离、筛选和培养研 究 • 1966年后,单细胞藻类正式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在 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中应用,开始了单胞藻的实 际生产和应用时期 • 目前,我国已培养并有应用的单胞藻有30多种
3、微藻利用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3、开展微藻培养的优势及劣势 • 整个生物体都可被利用,没有废弃物 • 营养丰富,富含蛋白,维生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 相比农作物,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高
• 生长周期短,繁殖快,适宜条件下指数增长
• 可利用海水培养,是开发海洋的有效途径 • 可进行自动化生产
2)劣势
• 藻细胞的采收,耗能 • 培养条件相对高
4、微藻的应用情况
A
B C D E F G
作为食品及食品的添加剂
饵料或饲料添加剂 提取活性物质(DHA、EPA、类胡萝卜素等) 水处理 生物学研究 水产养殖上生态防病 生产新能源 Biofuel
微藻在海水养殖中的作用
第二节、主要培养种类及其生物学
• 绿藻门:小球藻、扁藻、微绿球藻、雨生红球藻 • 硅藻门: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
开放式培养
单胞藻的敞池增殖
单胞藻的敞池增殖
封闭式培养
• 指单胞藻在一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培养,主要用于藻 种保藏,也用于生产性培养中藻种级培养,也有在 工厂化生产中应用。培养体系一般在100L以下
• 光生物反应器:管道式、平板式、光纤、发酵罐等
• 共同特点:具有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有效的光源 系统,光能传递到微藻的光程短,具有有效的混合 循环系统
• 应用:甲壳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幼体饵料
11、牟氏角毛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开展微藻培养的优势及劣势
• 优势
– A 整个生物体都可被利用,没有废弃物 – B 营养丰富,富含蛋白,维生素和高不饱和脂肪酸 – C 相比农作物,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高 – D 生长周期短,繁殖快,适宜条件下指数增长 – E 可利用海水培养,是开发海洋的有效途径 – F 可进行自动化生产
Species protein(g/m2/year) fat energy carbohydrate
绿色的色素体,11~14um × 7~9um × 3.5~5um
• 繁殖方式:细胞纵分裂,可形成 盐度: 30~40 – 光强5000~10000 lx – 最适pH 7.5~8.5
• 应用:贝类育苗,轮虫培养
4、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 温度10~35℃ – 盐度:可驯化 – 最适光强10000lx – 最适pH 6~8
• 应用: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 水色及水质的调控
2、微绿球藻 (眼点拟微球藻)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形态:球形,2~4um,色素体一个,淡绿色,淀粉核1~3个,细胞壁极 薄
The central role of micro-algae in mariculture
第一节、常用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生态及应用 第二节、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及培养设施 第三节、单细胞藻类的繁殖特性及影响藻类繁殖的因子 第四节、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第五节、单细胞藻类生产中的敌害防治 第六节、单细胞藻种的分离和保存 第七节、单细胞藻类培养的新进展与展望
• 应用:甲壳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幼体饵料
5、小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分类地位:硅藻门,羽纹纲,双菱形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属 形态:直或月牙形的纺锤形,12~23um×2~3um 繁殖方式:纵分裂
适宜培养条件
– 温度15~20 ℃ – 盐度: 25~32 – 光强3000~8000 lx – 最适pH 7.5~8.5
• 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可形成休眠孢子或增大孢子 • 适宜培养条件
– 最适温度30 ℃ – 盐度: 10~15 – 光强10000~15000 lx – 最适pH 8.0~8.9
• 应用:斑节对虾、泥蚶育苗
7、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按营养方式分类
微藻
陆生微藻 水生微藻 气生微藻
海水微藻 淡水微藻
微藻
浮游微藻 底栖微藻
微藻
光自养微藻 异养微藻 兼性营养微藻
2、人类培养单细胞藻类的历史
• 19世纪末,开始培养栅藻和小球藻,用于植物生理学 研究
• 20世纪初,开始培养单细胞硅藻用于水产无脊椎动物 的饵料
• 二次大战后,因缺粮,小球藻开始作为粮食和饲料的 替代品进行培养研究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单细胞藻类作为水产动物饵 料而进行培养,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我国的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历史
• 最早报道在1924年(朱树屏) • 1957年后,开始单细胞藻类的分离、筛选和培养研究 • 1966年后,单细胞藻类正式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在马
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中应用,开始了单胞藻的实际生 产和应用时期 • 目前,我国已培养并有应用的单胞藻有30多种
应用:甲壳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幼体饵料
6、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
• 分类地位: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角毛藻属 • 形态:单细胞或2~3细胞组成的群体,壳面椭圆或圆形,壳环面长方
形,四角长有细而长的角毛,两端角毛以细胞体为中心而略呈S形,
细胞体环面大小3.45~4.6um × 4.6~9.2um
生物饵料培养课件第二章 微藻
第二章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什么是单细胞藻类?其特点? !!人类培养单细胞藻类的历史? !!!开展单细胞藻类培养的优势和劣势? !!!!单细胞藻类的应用现状?
1、单细胞藻类的概念与特点
• 单细胞藻类,unicellular algae, 也叫微藻microalgae,通 常指单个细胞或数个细胞组成的微小藻类 按生长环境分类 按生活方式分类
分类地位:硅藻门,羽纹纲,褐指藻目,褐指藻科,褐指藻属
形 态 : 卵 形 ( 8 × 3um ) 、 梭 形 ( 20um ) 或 三 出 放 射 形
(10~18um),随环境条件而变 繁殖方式:平行分裂,藻体不会缩小 适宜培养条件
– 温度10~15 ℃ – 盐度: 25~32 – 光强3000~5000 lx – 最适pH 7.5~8.5
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 适宜培养条件
– 温度25~30 ℃ – 盐度: 4~36 – 最适光强10000lx – 最适pH 7.5~8.5
应用:贝类育苗,河蟹幼体及动物性 生物饵料,水色及水质的调控
3、亚心形四爿藻 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
• 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四爿藻属) • 形态:扁平的广卵形,前端中央有凹陷,鞭毛四条,有一大型杯状
Chlorella 2300
1113 25900
1315
Rice/wheat 43
11
19
285
Soybean
58
23
19
186
• 劣势
– 最大的问题,藻细胞的采收,耗能 – 其次是培养条件相对高
4、单细胞藻类的应用情况
• A 作为食品及食品的添加剂 • B 饵料或饲料添加剂 • C 提取活性物质 • D 水处理 • E 生物学研究 • F 水产养殖上生态防病 • G 生产新能源 Biofuel
第一节、常用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生态及应用
• 绿藻门:小球藻、扁藻、微绿球藻 • 硅藻门: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
中肋骨条藻、舟形藻 • 金藻门:等鞭金藻3011、湛江等鞭金藻、巴夫藻 • 蓝藻门:螺旋藻
1、小球藻 Chlorella spp.
• 分类地位: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 • 形态:球形或广椭圆形,有杯状或边缘生板状色素体,3~5um •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以似亲孢子的方式进行 • 适宜培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