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合集下载

巧妙运用提问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妙运用提问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妙运用提问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场所。

而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法,通过巧妙运用提问艺术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妙运用提问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开动脑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阅读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作文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写作话题、构思文章结构和深化作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上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语法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语法成分和词语用法,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文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情感描写和主题内涵,加深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回顾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思想交流。

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学习互助。

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相互交流,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的有效途径。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提 问呢 ?

五 、 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 提 化难为易 , 化大为小
上好一节语文课 , 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 、 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 设 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 的系统化的提 问,这样的提 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 。 循序渐进 , 层层深入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 学生 的思维 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 以根据教材 教师设计课堂提 问要能激 发学生积极思维。 要难 易适度 。 过大 、 过深、 过 度 , 学生的实际水平 , 把疑难 问题分解 成易理解、 更有趣 的小 问题, 或者把 难的问题 , 学生难 于回答 , 失去提问的意义; 过小、 过浅、 过易 的问题 , 学生不 特 点, 层层 深入 , 一环扣 一环 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 向思 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 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意义 , 还会使学生养成浅 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 问题 , 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那么, 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 问的“ 呢? 度” 有位教育家 维的纵深发展。
抓住 契机 , 富于艺术 技巧的提问, 激发了兴趣 , 会让学生学 术, 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 的。 语文教学全在于如何恰 当地提 问和巧妙 引 教学难 点。可见,
积极。 导学生作答。 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 在语文 得主动、
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 掌握课堂提 问的技巧, 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 自
二、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价学生、 检查教学、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 为此 , 教师 设计课堂提 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 的针对性。 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 其

掌握布局谋篇 、 遣词造句的技巧。 课堂提问的 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 出了课堂提 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 生有充分的 自由思维去理解各种 问题,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
0 0 67- 01
用于复习课 , 有利于新 旧知识 的衔接 。例 如 ,在初 中阶段教授鲁 迅的 《 藤野先生 》 时, 可联 系学生学过 的《 从 百草 园到 三味 书屋》 和《 阿长 与 ( 山海经 ) 》 来 提问 , 而在 高中阶段教授《 祝福》 时, 可联系初 中的课 文《 故 乡》 的环 境描写——《 祝福》 是用 环 境描写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 《 故乡》 则

课 堂提 问在 教 学 中的 重 要 作 用
带出孑 L 乙己没有人格地位 , 也没有尊严。
3 . 运 用 矛盾 提 问 法 。这 个 方 法 在 中
1 . 它 是 催 化 剂 。 艺术 的 提 问是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 促 使 学 生 主动 学 习 、 快 乐 学 习 的催 化剂 。学 问学 问 ,要 学 就 要 问 , 只 有 问 才 能认 真地 学 , 将 迫 切 想 知 道 的问 题提 出来 , 问 题 提 得好 能起 催 化 作 用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提 问艺术
口 南 宁 市 第二 十 四 中 吴 映 红
【 关 键词 】 中学语 文 课 堂教 学
问艺 术

二、 课 堂提 问的 五 种 方 法 1 . 以 故 引 新 。这 种 方 法 是 从 学 生 已 有 的知 识 基 础 出 发 , 提 出新 的 问 题 , 往 往
2 . 它 是 导 火 线 。 艺 术 的提 问 是 点 燃
学语文教学 中经常使用。 如《 孔 乙已》 一文
向思维 , 尽量 避免答案 的单 一性 , 而应 提 倡答案 的多样化 , 然后求 同存 异( 某些 问
题 答 案 较 明 确 的 例外 ) 。 课
发 现新 的 问题 , 引 发更 深 入 的探 讨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问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讲解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提问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比较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讲解一篇古文时,教师可以提问:“这篇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有没有现实意义?”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问艺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讲解一首诗歌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首诗歌还可以怎么写?”“你能不能创作一首关于这个主题的诗歌?”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以更加独特和创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提问艺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问题的难度应该适当。

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学生的思考。

提问应该改变形式,避免单一的提问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反问、综合性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问的时间也需要把握好。

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提问,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问题。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改造, 充分体 现教 师的能 动性 、 创造性 。 问题应 是学生在课 文 中找不到现成答案 而又与课文、与以前学过的知识密切相
考 , 与课 堂活动 , 参 提高教学效 率的重要 环节。教学中, 师的提问必须恰 当运用 教 语言 , 以解决问题 为 目标 , 通过对 问题的 讨论、 迅速答问, l 弓 发创造性。因此 , 提问 作为解疑析难的教学手段 ,必须体现教 师 在语 言文 字运 用上 的教 学 技巧 和 方 法 ,其本身便是一种运用语言 的课 堂艺
的机会 ,允许学生在不打乱课 堂正常教 学秩序的前提下随时提 问 ,与教 师适度 辩论 ,甚至可围绕某一疑难 问题进行短
关的, 力避 与课本后 的练 习、 参考书上 的
思考题重复。 这就是 适度新颖的原则。 瑞
士心理 学家皮亚杰在 《 力起源 > 智 一书 中
说过 :可以看到 ,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 “ 悉 的东 西 , 因为 司空见惯 了; 他也不注意 太 不熟悉 的东西 , 因为和他 的 ‘ 图式 ’ 中 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 围绕教材 、 紧扣教材进行提 问, 是教

以教 师 为 主 导— — 课 堂提 问 的
教 师 “ 导 论” 主
以教师为主导, 巧妙激活学生思维 ,
有 效 创 设 课 堂 情 景 , 以达 到 引 人入 胜 的
课堂效果 , 即课 堂提问的教师 “ 主导论” 。
提 问是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启 发 学 生 深入 思
太浅了 , 不能 激发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 就 因此教 师提 出的问题 ,设计的练 习思考 题, 不能 照本宣科 , 而应有所 创新 , 有所
音、 异读 到字 的形体 、 笔顺 笔 画, 的构 词 成、 含意 , 句子 的构 造及 其表达效 果 , 句 段 间衔 接照应 , 者思路 、 图、 作 意 感情倾 向、 语言风格等 都可 提问。但 要有选择、 有难点和重点。问题过 难或过易 , 就失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如何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我认为与教师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有密切的关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

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

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下面就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略陈意见如下: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识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

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教师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

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但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作者:闫莉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16期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

优质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推动教学进程的顺利向前拓展,并能实现课堂调控的科学化、合理化。

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诱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启迪智慧,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提问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的重大作用在于开启学习者的智慧。

无数成功者的历程表明,智力的获得甚至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

要实现智力的开发,必须让学生多做思维运动的体操。

教师艺术地提问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是课堂调控,另一方面是投石激浪,有示范作用、工具作用。

一、平中问奇语文教学之所以是高难度的教学,就是因为学习母语,教材明白如话,似乎不学也懂。

教学中就要针对这种心理,独具慧眼,去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挖掘语文课的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第一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浅显易懂,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不易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一位老师独辟蹊径,采用独特的视角设问:“文章在哪些情况下使用了省略号,这十三个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在本文中,省略号和短句的使用有什么异同,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经过一番阅读、思索和讨论,它涉及文章的中心、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等许多重要问题。

二、迂回设问就是不按惯常思维正面设问,而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去思考问题。

学习《项链》,主题的揭示是个要点,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思索的深度。

请看下面的例子:(1)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2)造成路瓦栽夫妇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路瓦栽夫妇的悲剧是路瓦栽先生一手造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以上三问,(1)过于平实、直露,剔除了作品的审美成分,理性化的设问,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堂提问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思考中获得启示和认识。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提出合适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去。

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从浅层次到深层次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深度。

通过合理设置问题的层次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表层的信息和现象,逐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和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第四,提问要具有多样性。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问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定义题、分析题等,以及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展开思考、独立思考和合作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问要具有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而提问的艺术则在于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引导性的结合,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精彩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内容。

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呢?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笔者把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提问片断经过收集整理,总结,略举一二展现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依次设置,化大为小
这种提问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语文一般是按事件的发生,人物出现的顺序,论点论据提出的先后来设计的。

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它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特别是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们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高,如果问题提得过于宽泛,学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对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课堂中,教师能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尤其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当注意化大为小,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难及易。

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中心问题,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因为文章内容庞杂,有些问题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我们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第一: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第二: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第三: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第四: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读后对他有什么印象?第五:我问“怪哉”,先生为什么生气?第六: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第七:先生与“我们”读书的内容苦涩难懂,引出来有什么作用呢?第八: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给予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当然,问题设置也不能事无具细,问题提问小,太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课堂提问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提问,要让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让全体学生享有煅练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住重点,综合设问
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

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和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例如:在教学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时,不按循序提问:为什么于勒本来是全家的“恐怖”,后来却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写了怎样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说些什么?等等,而是采用综合法提问:于勒耗尽了家产,是个花花公子,为什么若瑟夫会对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学生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在掌握全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给菲力浦两封信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于勒在船上当水手时的服装、神情、动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发生的变化,从而认识莫泊桑谴责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推理、分析、综合,需要速读和“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阅读本领。

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为了达到教学上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

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
题就解决了。

例如:在教学契诃夫的著名小说《变色龙》时,可设计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第一个问题:根据课文的叙述,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在学生准确回答是“善变”后,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从课文中你们知道他“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怎样表现出来?学生讨论后回答:首先是变得快(顷刻间他对狗的态度“变”了5 次),其次是变得蠢(他“变”的理由是愚蠢的,逻辑是荒谬的)。

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由此我们知道奥楚蔑洛夫是“变色龙”式的走狗,“变色龙”的色虽然变来变去,骨子里却隐藏着一个不变的性格内核,你们知道他的性格内核是什么吗?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得出结论:奥楚蔑洛夫狗仗人势、媚上压下玩忽法律的奴才本性始终没有变。

于是提出了第四个问题:什么原因促使这个执法者一变再变,左变右变?学生基本能回答:这主要是将军的威势促使他一变再变。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最后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这样坏,为什么没有人嘲笑他?而赫留金的手指被咬伤,是受害者,为什么反而遭到人们的嘲笑?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就让学生反复讨论。

有的学生说,奥楚蔑洛夫是警官,有权有势,没人敢嘲笑他。

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奥楚蔑洛夫出场时,“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狗咬了人后,“木柴厂四周很快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这些描写说明“那
群人”是些穷极无聊的庸俗市民,他们没有正义感,所以不嘲笑执法者,反而嘲笑受害者,这是当时那个畸形社会的真实写照。

以上的提问步步诱导,环环相扣,使学生不仅清楚地认识到了主人翁的性格特点,而且深入了解到,“变色龙”这个文学形象的讽刺锋芒不只指向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灵魂,而且直指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