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材料的进展介绍

合集下载

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

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

研究成果和不足:吸附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首 先,针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废水,研究者们发现了多种高效、稳定的吸附剂,如 活性炭、树脂和生物质材料等。其次,通过改性技术,这些吸附剂的性能得到了 显著提升,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研究者们还研究了吸附剂的再 生和循环使用问题,为降低处理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
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 究进展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一、生物吸附法原理
04 二、影响因素
05
三、应用现状及未来 发展趋势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吸附法在处理重金属废水领域的研究进展。生物 吸附法利用微生物、植物、藻类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实现对废水中重 金属的有效去除。本次演示介绍了生物吸附法的原理、影响因素、应用现状及未 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现状:在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吸附剂的选取和改 性两个方面。目前,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树脂、生物质材料等。活性炭具 有高比表面积、发达孔结构和良好的吸附性能,是重金属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吸 附剂之一。树脂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生物质材料则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等优点,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二、影响因素
1、生物体种类: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例如, 某些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某些植物则对某些重金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生物体是提高生物吸附效果的关键。
2、重金属种类和浓度: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离子对生物体的吸附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对生物体的毒性较大,可能导致生物体死亡或降 低吸附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废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 适的生物体和处理条件。

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但当水中存在过多的金属离子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去除水中金属离子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一、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通过树脂与水中金属离子之间的吸附与释放来实现去除金属离子的目的。

离子交换法可以去除多种金属离子,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但需要定期更换树脂,并且生成的废水也需要进行处理。

二、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通过使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铝等。

沉淀法可以去除大部分重金属离子,但对于某些难处理的金属离子效果较差。

此外,沉淀法生成的沉淀物也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三、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的特性,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来实现去除金属离子的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法包括逆渗透法、超滤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操作简便、效果稳定,但需要定期清洗膜,并且对水质有一定要求。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常用的电化学法包括电析法、电吸附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并且可以实现连续操作,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电能支持。

五、生物吸附法生物吸附法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吸附金属离子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微生物等。

生物吸附法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但需要一定的条件来维持生物吸附材料的活性。

六、其他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去除水中金属离子,如氧化法、化学沉淀法、电解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结论:去除水中金属离子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离子交换法、沉淀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法、生物吸附法以及其他方法都是常用的去除金属离子的方法。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水质、成本、设备以及后续处理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的方法来保障水质的安全和健康。

污水处理中的重金属去除与回收

污水处理中的重金属去除与回收

污水处理中的重金属去除与回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污水处理中的重金属去除与回收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且有效的重金属去除与回收技术。

1. 活性吸附剂法活性吸附剂是一种高效的去除重金属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活性吸附剂的特殊结构和化学性质,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使其沉淀或附着于吸附剂表面。

常见的活性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这些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同时,吸附剂还可以通过热解或其他方法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2.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去除技术。

它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污水中的重金属形成沉淀,从而实现去除的目的。

常见的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钙、氢氧化铁和硫化氢等。

这些沉淀剂可以与重金属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将其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控制pH值和沉淀剂的浓度,可以实现对不同重金属的选择性去除。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重金属去除与回收方法。

膜分离技术基于膜的特殊结构和渗透性,通过逆渗透、超滤或纳滤等过程,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其他物质分离。

与传统的过滤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和更高的选择性。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通过逆渗透浓缩等方法实现重金属的回收与再利用。

4. 生物吸附法生物吸附法是一种环保、经济且高效的重金属去除技术。

该技术利用生物材料(如细菌、海藻等)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能力的特点,将重金属离子转移到生物体表面。

生物体通过吸附重金属,可以将其从污水中去除,并在适当条件下进行生物再利用或处理。

5. 水体循环利用技术水体循环利用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重金属回收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经过处理的污水经过一系列过滤、沉淀和反应等步骤后,使其回归环境中。

这种方法除去了重金属物质,同时还保留了水中其他有益元素。

三种离子交换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工艺介绍

三种离子交换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工艺介绍

三种离子交换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工艺介绍重金属废水来自矿山选矿、机械加工、钢铁冶炼、稀有贵金属和一些化工企业。

不可降解,排放不合格废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艾柯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是一种高效、稳定的废水处理设备,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一种环保、节能、经济的废水处理解决方案。

离子交换法工艺原理:离子交换法是利用重金属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降低废水中重金属浓度,达到净化废水的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为粒状材料,其结构单元由三部分组成,即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络骨架、与骨架相连的官能团和官能团所携带的电荷相反的可交换离子。

常见的离子交换树脂有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和腐殖酸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阳离子交换树脂分为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R-SO3-)和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R-COO-)。

前者离解性强,适应于在强碱和强酸条件下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可以交换所有金属离子;后者的离子性质不太明显,在酸碱值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离解和离子交换相对比较困难,只有处理碱性,中性或微酸性溶液效果较好。

仅可交换弱碱性中的阳离子如Ca2+、Mg2+,对于强碱中的离子如Na+、K+等无法进行交换。

阳离子交换树脂几乎适用于所有重金属阳离子的去除,如Cu2+、Pb2+、Zn2+等。

阴离子交换树脂法:重金属阴离子交换树脂分为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NR3OH)和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NH2、-NHR、NR2)。

同样地,前者离解性强,适应于在强碱和强酸条件下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可以交换所有阴离子;后者离子性较弱,只能在中性或酸性条件(如pH1~9)下工作。

阴离子交换树脂可适用于金属络合阴离子的吸附交换,如金属氰化络合阴离子、金属氯化络合阴离子、铬酸根等的去除。

螯合离子树脂法:螯合离子树脂法区别于上述所述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其离子交换作用是通过化学键力,而不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力。

螯合离子交换树脂是借助具有螯合能力的基团,通过螯合作用能对特定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并进行离子交换的树脂。

海绵吸附材料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海绵吸附材料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海绵吸附材料在水体重金属离子去除方面已受 到广泛关注,但关于其制备方法、吸附性能、与重金 属离子的作用机理以及连续流下利用固定床处理含 重金属水体的应用探讨的综述相对较少。基于此, 本文将简明介绍海绵吸附材料的制备和类型,归纳 其去除水体重金属离子的性能,总结不同环境条件 对其去除重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揭示海绵吸附材 料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作用关系,评价其应用于连 续流状态下处理水体重金属离子的效果,探讨现有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海绵吸附材料的制备
海绵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本文主要论述 了模板法、发泡法、冷冻干燥法以及表面功能化 /负 载法的特点(图 1,表 1),以期为开发出具有优异重 金属离子去除性能的海绵吸附材料提供一些制备方 法参考。 1.1 模板法
模板法是合成海绵吸附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主要是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填充模板剂,待材料骨架 形成后通过高温煅烧或催化,除去模板剂而留下孔 洞形成多孔结构的吸附材料,其是基于模板的空间 限制作用,对合成材料的大小和结构进行控制。所 采用的模板可分为硬模板和软模板。这两种模板法 的差异主要在于软模板法合成的材料比表面积和孔
·54·
2021年第 3期
环 保 科 技
Vol.27 No.3
力强但易团聚不易分离或机械性能差的颗粒材料, 以解决难以投入实际应用的问题。藻酸钠重金属吸 附性 能 良 好[36],但 膨 胀 性 与 机 械 强 度 差,Feng等 人 [37]则通过原 位 凝 胶 法 将 藻 酸 钠 负 载 到 三 聚 氰 胺 海绵上,提高 Cu(II)的吸附容量并解决藻酸钠盐珠 团聚 问 题。 类 似 的,Kede等 人[38]用 聚 氨 酯 海 绵 负 载纳米级羟基磷灰石,Liu等人 对 [39] 聚二甲基硅氧 烷海绵进行表面改性和 GO负载,均用以提高材料

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摘要:水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

重金属离子是常见的水污染物之一,其具有毒性和蓄积性,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

纳米零价铁(nZVI)因其卓越的还原性能和高效的去除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材料。

本文综述了纳米零价铁在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合成方法、去除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

1. 引言水是维持生命和支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重金属离子是水污染中的重要成分,常见的包括铅、铬、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经过生物积累,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可行的去除方法变得迫切。

2. 纳米零价铁的合成方法纳米零价铁是一种由纳米级铁粒子组成的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

目前,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还原法、凝胶法、气相法等。

还原法将铁盐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纳米零价铁,可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温度、pH值等)和添加助剂来控制纳米零价铁的尺寸和形貌。

3. 纳米零价铁的去除机理纳米零价铁能够与重金属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可沉淀的金属颗粒或生成难溶的金属化合物,从而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此外,纳米零价铁还具有表面吸附能力,可以通过静电作用或络合反应吸附重金属离子。

4. 影响因素纳米零价铁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纳米零价铁的粒径、溶液pH值、溶液温度、重金属离子浓度等。

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影响重金属离子与纳米零价铁的接触面积、还原速率和吸附能力,从而影响去除效果。

5. 应用前景纳米零价铁作为一种高效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纳米零价铁已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饮用水和废水处理领域。

未来,随着合成方法和性能的不断改进,纳米零价铁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6. 结论纳米零价铁是一种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强化混凝沉淀去除水中三种二价重金属离子的试验研究

强化混凝沉淀去除水中三种二价重金属离子的试验研究
即 可将 受 污 染 水 处理 达标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 水源水 ; 镉 ; ; 铅; 镍 混凝 ;H值 p
中图 分 类 号 : 7 31 X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Expe i e a t e e o alo hr e dialnthe v m e a on t e rm nt lsudisofr m v ft e v e a y t li s wih nha e oa ul ton nc d c g a i ZHAO e 一, Yu HA N Xue , CUICh n we o g— i ( . r i n ttt fTe h oo yHabn 1 0 3 ,h n ;. iaAvain Pa nn n o sr cin De eo me tC . t. 1Habn Isi eo c n lg , ri 0 0C ia2Chn ito ln iga d C n tu to v lp n o, d, u 5 L
S m 8 u l 9No6 .
环。 董 臻 程




师 2 1 年 第 6期 01
C e ia E gne h mcl nier
文章编号:0 2 12 ( 0 10 — 0 10 10 — 4 2 1 )6 0 5 - 3 1
● ■●
-__——■
强化混凝沉淀去除水 中 种 二 价 重金 属 离子 的试验研 究
赵 越 , 韩 雪 , 崇威 崔
( . 滨 工 业 大 学 。 龙江 哈 尔 滨 1 0 3 2中 国航 空规 划 建 设 发展 有 限公 司 。 京 1 0 2 1哈尔 黑 5 0 0;. 北 0 1 0)

要 : 研 究模 拟 水 源 水 分 别 受 到 5 超标 的铅 、 、 3 重 金属 的污 染 , 察 了 常 规混 凝 工 艺 的去 本 倍 镍 镉 种 考

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根据废水的水质分析和参照国内有色行业的废水处理站运行经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常采用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以及铁基活性药剂捕集法。

中和沉淀法中和沉淀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碱性物质,使氢氧根离子与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进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效果的方法。

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与废水的pH值密切相关。

水中残余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对数与pH值呈线性关系,随pH值增加而降低。

对于同一价数的金属氢氧化物,斜率相等,为一组平行直线;对于不同价数的金属氢氧化物,价数愈高,直线愈陡,表明其离子浓度随着pH值变化差异越大。

在单一金属离子溶液中,Ni2+,Co2+和Cu2+的最佳沉淀pH值分别为9. 1、9. 0、6. 8。

但对于Zn2+、Pb2+这种两性金属离子,pH过高时,会形成络合物而使沉淀又溶解,因此要严格控制废水的pH值。

由于废水处理站收集的废水水量波动较大,且水质不均匀,pH值很难达到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沉淀效果所需的最佳值。

硫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是指向废水中加入硫化氢、硫酸铵或碱金属硫化物,与处理物质反应生成难溶硫化物沉淀,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硫化物沉淀法可以用于处理大多数含重金属的废水,而且硫化物沉淀的溶解度一般比氢氧化物小很多,可以使重金属得到更完全的去除。

用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时,废水中残余金属离子浓度也与pH值有关,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

硫化物沉淀法的优点是硫化物的溶度积较低,金属离子去除率高,污泥中金属品位高,便于回收利用;缺点是硫化物常有臭味,对装置密闭性要求较高,其沉淀物粒度较细,需要加絮凝剂进行共沉淀。

在废水处理系统工艺中,硫化物沉淀法可以作为氢氧化物沉淀法的补充方法使用。

铁基活性药剂捕集法铁基活性药剂捕集法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在低温条件下絮凝效果好,但对构筑物具有腐蚀作用。

铁基活性药剂腐蚀性小,生成絮体的速度快,而且大而密实,同时所需的用量小。

铁基活性药剂在水温10~50℃、pH值5. 0~8. 5的条件下可以使用,而且在pH值为4. 0~11. 0时仍可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K. F. Lam, K. L. Yeung, et al. J. Phys. Chem. B, 2006, 110: 2187 – 2194.
Figure 2.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icture and (b)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MCM41 powder. (c) A high-magnification TEM picture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 hexagonal pore structure of MCM-41
产物相均匀
优 点
反应温度低
制备过程简单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Y. Zhao, S. R. Zhai, et al. J. Sol-Gel. Sci. Technol., 2012, 62: 177 – 185.
Figure 5. TEM image of triamino-functionalized gel of NNN-0.2
concentration of each metal ion was 100 mg L-1.
Figure 7. Temporal evolution of Pb(II) concentration after adsorption
on NNN-0.2 for two initial concentrations
B. J. Pan, H. Qiu, et al. Water Research, 2010, 44: 815 – 824.
Figure 8.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ybrid sorbent HFO-001 prepared in the study.
(a) TEM micrograph. (b)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HFO-001 spherical beads.
《污染控制材料》课程报告PPT
三种用于去除污水中重金属离子 的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报告内容
1
• 研究背景
• 三种材料研究进展 • 结论与展望
2
3
研究背景
论文汇报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合成思路与过程
实验结果 结论与展望
研究背景
机械加工 矿山开采业 重金属离子来源
Fe、Mn、Cu、 Zn、Cd、Hg、 Ni、Co 等 迁移转化
生物体内浓缩
食 物 链
钢铁及有色金属的冶炼 部分化工企业
危害人体健康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研究背景
常用污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方法
化 学 法
反 渗 透 法
吸 附 法
蒸 发 浓 缩 法
电 解 法
电 渗 析
便宜、高效吸附剂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研究背景
物理吸附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三种材料研究进展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有机功能化的介孔硅材料
介孔硅材料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其由于其特殊 的性质,极高的比表面积、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狭 窄的孔径分布、孔径大小连续可调等特点一直以来都 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有机功能化的介孔硅材料在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方 面,具有不溶胀、热力学稳定、吸附能力、动力学快、 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紧密等优点。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B. J. Pan, H. Qiu, et al. Water Research, 2010, 44: 815 – 824.
Figure 9. Effect of calcium
cation levels on heavy metal ions uptake by HFO-001 and D-001 at pH 5.0 and 303 K.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each heavy metal ion was 0.15 mM, and the sorbent dosage was 0.50 g L-1 .
能与重金属离子产生强的相互作用和很高的结合能力。基于对污水中重
金属离子处理的需要,今后的研究应更多放在研究更高效、快速、经济、 可再生的新材料。此外,可以将传统材料与生物物质如木质素、壳聚糖 等物质结合,使其性能更高效。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谢谢大家!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Y. Zhao, S. R. Zhai, et al. J. Sol-Gel. Sci. Technol., 2012, 62: 177 – 185.
Table 3. Adsorp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25℃ and the initial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杂化纳米材料
无机纳米吸附剂在用作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过程中,难以避 免其他金属离子的阻碍作用,为了消除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研 究人员将无机纳米材料进行功能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调整其吸 附能力,得到更加有效地吸附过程。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0.51(100)
1.16(229) 0.4-6.5(79-1280) 2.53(500) 0.11(22) 1.23(243) 2.2(433)
Table 1.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gold of different common adsorbents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K. F. Lam, K. L. Yeung, et al. J. Phys. Chem. B, 2006, 110: 2187 – 2194.
absorbent NH2-MCM-41 max absorption capacity, mmol/g(mg/g) 1.40(275)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Z. Q. Wang, M. Wang, et al. Dalton Trans., 2014, 43: 8461 – 8468.
Figure 4.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Cu2+
adsorption onto SBA-TPED(2 mL of 0.5 mM of Cu2+ ions solution, 5 mg of adsorbent).
NRH-MCM-41
NR2-MCM-41 activated carbon Degusorb C25
0.33(65)
0.20(40) 0.18(35) 0.5(100)
commercial carbon
Bagasse polymers with sulfer-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anionic Purolite A-100 rice husk ash cationic exchange resin difiirerent resins with amine, thiol, and amine-mercaptan functionalities
新型有机介孔硅材料的吸附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
Table 2. Competitive loading of metal ions by the SBA-TPED sorb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溶胶-凝胶制备的杂化材料
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 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 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 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 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化学吸附 吸附法去除污水中重金属离子 生物吸附法
离子交换吸附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研究背景
杂化材料
有 机 功 能 化 的 介 孔 硅 材 料 溶 胶 凝 胶 制 备 的 杂 化 材 料
单一有机或无机材料
杂 化 纳 米 材 料 结合力弱,选择性差, 再生能力差等特点
-
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
研究背景
三种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结论与展望
Y. Zhao, S. R. Zhai, et al. J. Sol-Gel. Sci. Technol., 2012, 62: 177 – 185.
Figure 6. Removal percentage of Ni(II), Zn(II), Cu(II), Cd(II) and Pb(II) by aminofunctionalized adsorbents of N-0.2, NNN-0.05, NNN-0.1, NNN-0.2 and NNN-0.4 (50 mg of adsorbents and 50 mL of 200 mg L-1 aqueous metal solutions were employed in the experiments)
Figure 3. Effect of contact time on Cu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