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新能源热管理控制

2018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汽车电动化浪潮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需求高增长;与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相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单车价值量更高。我们在本篇报告中深度研究了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热管理行业的变化,并结合分析推导出投资策略。 创新之处 (1)在本报告中,我们从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整体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的异同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对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进行了测算。 (2)本报告投资策略的标的选择范围更广,我们在A股和新三板两个市场中选择优质标的。 投资观点 汽车电动化趋势下,热管理行业迎来变革期。微观角度来看,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变化包括:(1)热管理模块新增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等;(2)空调系统动力源由发动机变为电能,系统复杂程度明显提升;(3)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需更加重视功能实现和能耗管理的平衡。以上变化反应在行业层面为:(1)热管理系统的单车价值量明显提升,行业空间也相应增加;(2)行业格局或将出现变化。 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全球电动车热管理系统需求约300亿元,CAGR约50%,其中,中国市场需求约125亿元(CAGR44%),海外市场需求约175亿元(CAGR59%)。 我们认为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中,既有的汽车热管理竞争格局已有松动迹象,国内企业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我们首次给予汽车热管理行业“买入”评级,建议关注: 1、A股:三花智控(002050.SZ,全球空调阀门龙头)、奥特佳(002239.SZ,汽车空调压缩机龙头)、松芝股份(002454.SZ,客车空调龙头)、银轮股份(002126.SZ,汽车热交换器龙头)、中鼎股份(000887.SZ,密封件龙头)等; 2、新三板:昊方机电(831710.OC)、瑞阳科技(834825.OC)等。风险因素 (1)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影响行业发展的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在早期发展阶段,政策会对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若监管部门发布相关政策,可能会冲击行业发展。 (2)技术路线更替风险:技术进步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新产品的产业化可能会对上一代产品产生冲击,进而替代原有的技术路线。 (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很大发展空间,有大量企业参与竞争,行业产能可能在短期内超过需求,从而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调研报告

1.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 1.1 市场情况 汽车热管理主要作用是为驾驶舱提供舒适温度环境,使汽车各部件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工作。而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包括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电子设备热管理和电机热管理,整体价值将达到整车的8%-10%左右。由于温度对电池安全、寿命、性能乃至整车续航里程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电池热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核心。 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为新增加的系统,为从0到1的增量市场。以乘用车为例,液冷模式下单车价值在1500元左右。液冷模式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子膨胀阀、冷却板、电池冷却器、电子水泵等价值量较大的部件,系统整体单车价值约为1500元。该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有望由传统汽车2000元左右提升至6000元,预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亿。 表1 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单车价值量拆分 冷却板150 4~6 600~900 电池冷却器200 1 200 电子水泵250~300 1 250~300 电子膨胀阀150 1 150 其他200 合计1400~1700 (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1.2 电池热管理技术 电池热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冷却,防止电池热失控; 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加热,确保电池低温下的充电性能和安全性; 3)对电池系统进行保温,提高电池热管理效率,减少热管理能耗。 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冷却,且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风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三种方式。目前已实现商用的是风冷和液冷,而相变材料冷却方案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尚未在汽车领域使用,短期内商业化可能性不大。 表1 不同电池冷却方案优劣势对比

新能源汽车学习总结

新能源汽车项目学习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发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日益发展的同时,却不知道自己伤害的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当今地球环境已接近满目疮痍,特别是资源匮乏问题,不少资源的日益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燃眉之急,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作为公民我们都应响应国家的号召, 在自身的岗位上做到节约能源消耗, 降低污染排放。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是很成熟,在我国也没得到广泛使用,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考虑,环境资源和节约理念将势在必行,在不就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代替其他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确保将来学生的就业与市场接轨,我们必须在教学上做好为学生打好基础。所以作为当代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必须对其积极地学习和研讨。 现将本次学习总结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述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EV)、电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

汽车等等。 本次主要以纯电动汽车(EV)为主,其结构上与传统的发动机汽车(ICE)性比较EV主要区别于以下系统:驱动系统、充电系统、暖风与空调系统、制动系统(制动能量回收)这四个方面,他们有60%以上的部件是相同的。下图为e6B整车工作原理示意图(前驱) 二、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使用了高压(360V)电源,故在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不得不让人们提心吊胆。故了解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知识尤为重要。其包括: 1、为什么需要了解高压知识? 电动汽车高压部件、电动汽车高压警示标记 2、高压对人体的危害、 高压电基础理论、高压对人体的危害、避免高压伤害及急救理论 3、电动汽车法规 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维修及车间要求、售后技术人员资质、高压

2020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6月

目录 一、汽车热管理简述 (6) 1、汽车热管理系统概述 (6) (1)燃油车热管理系统构成 (7) (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构成 (7) (3)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构成 (8) 2、汽车热管理技术 (9) (1)燃油车热管理技术 (9) ①发动机热管理技术 (9) ②变速箱冷却系统技术 (10) ③乘用舱空调系统技术 (11) (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 (12) ①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 (12) A.空冷式散热系统 (12) B.液冷式散热系统 (12) C.相变材料式散热系统 (13) ②电机/电机控制器热管理技术 (14) ③DCDC热管理技术 (15) ④充电机热管理技术 (16) 二、热管理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16) 1、节能减排重要性倒逼汽车热管理 (16) (1)汽车热管理精准开发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16) (2)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17) 2、热管理对新能源汽车更加重要 (20) (1)热管理对新能源汽车有多重意义 (20) ①续航里程和电池成本问题,仍然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热管理有利于提 升电动车续航里程 (21)

②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仍然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强动力电池品控和整车 热管理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 (22) (2)各大车企加快投放新能源车型,热管理零部件需求大增 (24) ①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24) ②新能源汽车成长空间巨大,目前进入到1%-10%的成长期 (24) ③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门槛放宽:造车新势力迎利好,各个车企制定新能源汽车 战略 (25) 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应用技术主流 (26) 1、PTC加热损耗热能,热泵空调是主要应用方向 (26) 2、液冷是电池热管理主流方向 (30) 3、新能源整车热管理是必然的趋势 (32) 4、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单车配套价值高 (33) 四、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34) 1、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热管理单车配套价值量倍增 (34) (1)汽车销量增长及高效节能要求,带来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需求提升 (34) (2)复杂的热系统及高精度要求,带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升级及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 (35) 2、汽车热管理市场竞争格局 (37) (1)空调领域 (39) (2)压缩机领域 (40) (3)阀类、泵类领域 (41) 五、相关企业简析 (42) 1、三花智控 (42) (1)产品线种类丰富,配套优势明显 (43) (2)客户群体优质稳定,极具全球竞争力 (43) (3)传统叠加新能源下汽车热管理空间广阔,三花汽零业务增长可期 (44)

2019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9月

目录 一、热管理需求催生热管理系统 (4) 1、热管理对整车安全和用能经济性重要性强 (5) 2、热管理影响乘员舱温度和乘员舒适程度 (9) 二、热管理系统,各司其职 (10) 1、发动机热管理、三电热管理、空调系统按需配置 (10) 2、发动机及附属系统的热管理 (12) 3、三电系统的热管理 (14) 4、空调系统 (17) 5、全局热管理:统筹控温,精巧高效 (20) 三、新能源汽车提供价值增量,热管理待一飞冲天 (22) 1、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总体迅猛,纯电动乘用车主体地位确立 (22) 2、补贴逐步退坡“双积分”征求意见,新能源汽车长期规模有保证 (24) 3、纯电动乘用车长续航、高能量密度化进行时 (28) 4、热管理重要性提升,真增量市场待逐步开启 (29) 四、相关上市公司:面对国际巨头,自主待突破 (33) 1、国际巨头寡头垄断 (33) 2、自主企业待逐步突破 (34)

整车热管理需求催生热管理系统。 热管理的作用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热交换对整车的不同部分进行温域控制、形成合理温度场,以主导/协助满足整车安全性、经济性和乘员舒适性等需求。 对燃油汽车而言,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是核心产热部件,其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直接影响整车热效率和工作寿命;发动机附属系统、减排系统等也都有合理温度范围需求。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在较高的实际温度下使用或存放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安全性;在较低温度下使用也影响动力电池的输出能力、充电能力和安全性。 乘员舱的物理尺寸和温度分布严重影响驾驶、乘坐体验。通常情况下,不同季节时人对体感温度的可接受区间有合适范围。行车环境下增减衣物调节空间有限,通过空调等手段进行乘员舱热管理重要性进一步增加。 发动机及附属系统、三电系统、空调系统热管理各司其职。 热管理系统所采用的零部件包括各类泵、阀、工质容器、热交换器、压缩机、管路、散热器等,分别按需应用于发动机及附属系统、以动力电池为首的三电系统、空调系统。 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由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水泵、膨胀水箱、冷却液管路、等;三电热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电池冷却器、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等;汽车空调子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贮液干燥器、管路、空调箱及控制系统等。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与传统汽车的差异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与传统汽车的差异 对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整车的热管理更多的是集中与汽车发动机上的热管系统上,而新能源车上整车热管理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热管理概念有巨大的差异,一般电动汽车的热管理必须统筹规划整车上的“冷”与“热”,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整车续航。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纯电动汽车其续航里程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是客户选择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数据统计,一辆电动车在较恶劣工况下(尤其冬季)开空调情况下,其将影响整车续航能力的40%以上。所以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针对纯电动汽车,如何综合管理能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在热管理领域中主要区别点。 动力电池热管理为核心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要求高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复杂,不仅有空调系统,而且新增电池、驱动电机等部件都是具有冷却需求。 (1)过低或过高温度均会影响锂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因而必须拥有热管理系统。根据传热介质的不同,电池热管理系统可分为风冷、直冷与液冷,液冷相对直冷成本更低,冷却效果也优于风冷,具备主流应用趋势。 (2)由于动力类型的变化,电动汽车空调使用的电动涡旋压缩机价值量相比传统压缩机有明显提升。目前电动车主要采用PTC 加热器进行采暖,冬天时严重影响续航里程,未来有望逐步应用制热能效比更高的热泵空调系统。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要求高 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更多只需注重发动机的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需要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动力总成及整车之间的关

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其可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证被冷却对象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从而优化整车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同时改善汽车运行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等,同时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冷却和温度控制,包括乘客舱热管理(空调系统)、动力总成冷却等。因此相对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会显得更为复杂、价值量更大。 多部件热管理需求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汽车,一般新增了动力电池、电机及电子部件等多部件多领域的冷却需求。 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新能源汽车由于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和减速器,其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部分:电池热管理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减速器冷却系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按冷却介质分类主要包括液冷回路(电池及电机等冷却系统)、油冷回路(减速器等冷却系统)及冷媒回路(空调系统),涉及零部件包括控制部件(电子膨胀阀、水阀等)、换热部件(冷却板、冷却器、油冷器等)与驱动部件(电子水泵与油泵等)。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高价值量 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结构简单,依靠发动机带动空调压缩机制冷,依靠发动机热源制热;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需要依靠电动压缩机制冷,依靠PTC 加热器制热,结构复杂,且电池热管理系统不仅要防止电池过热,还要在电池过冷时进行保温。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由于其热管理系统比较复杂,对部件需求有所增加,形成新的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冷却板、PTC 加热器等部件的需求。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一般在2000

201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专题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热管理系统将迎变革,行业重要性提升 新能源热管理与传统车热管理相比,空调系统与热管理系统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相连,并且新增了电池、电机、电子设备冷却的热管理系统,代替了传统对发动机、变速箱的却冷。其中,电池不仅需要传统的冷却功能,还需要具有制热的功能,新能源车电池的重要性使得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另外,电动汽车空调必须从自身解决低效供暖的问题,热泵型空调技术正好解决了电动汽车采暖能耗高及对发动机余热的依赖问题。 ?单车价值显著提升,电动车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相比传统汽车更为复杂,部分零部件数量及种类均有增加,新增零部件包括电子膨胀阀、带电磁阀的膨胀阀和电池冷却器、冷却板、电子水泵和电子水阀。在补贴逐步退坡的情况下,双积分制有望接过补贴政策,从供给端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明确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提升。我们初步测算,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价值相比传统汽车提高超过4000元,且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升空间仍然巨大,我们认为热管理系统的各项驱动因素的环比情况仍然能够进一步提升。 ?与国际主流一级供应商站在同一起跑线 目前,电装公司、法雷奥、汉拿、马勒贝洱四家国际公司四家合计占据超过50%的全球市场份额。国内的热管理系统制造企业在传统车上落后于国际主流企业,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技术上国内企业与国际主流一级供应商站都仍在起步阶段。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面的大力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领先全球,利好国内零部件企业,有望在热管理的细分行业弯道超车。 ?投资建议 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近十五年的快速发展,部分优秀零部件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不仅进入国内自主品牌的供应链体系,也进入国际主流主机厂商的供应链配套。我们建议持续关注拥有核心技术,成本优势明显,客户资源丰富以及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优质企业。重点推荐:三花智控(阀类产品进入壁垒高,积极布局热管理系统,拥有特斯拉等国际客户背书,未来有望加速切入自主品牌供应链体系),银轮股份(由商转乘成功,进入大众供应链体系,与国际龙头企业站在同一竞争平台)。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 汽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538323.X (22)申请日 2017.06.29 (71)申请人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地址 315600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 储家山路1号 (72)发明人 尹湘林 鲍文光 王红梅 闫优胜  樊晓浒 何志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51)Int.Cl. B60H 1/00(2006.01) B60H 1/32(2006.01) B60H 1/22(2006.01) B60L 11/18(2006.01) (54)发明名称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 括乘员舱热管理模块和动力系统热管理模块,乘 员舱热管理模块包括电动压缩机、冷凝器、冷凝 风扇、膨胀阀、HVAC系统、第一水泵、水PTC加热器 和连接管路,动力系统热管理模块包括动力电池 包、水壶、第二水泵、散热器、散热器风扇、第三水 泵、控制器、逆变器、电机、热电板式换热器和连 接管路。动力系统热管理模块采用热电板式换热 器来实现。热电板式换热器根据珀耳帖效应,具 有加热和制冷功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 性好,控温精确,热利用率高,能有效提高电动汽 车电池使用效率和延长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特 点。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07310344 A 2017.11.03 C N 107310344 A

1.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乘员舱热管理模块和动力系统热管理模块,乘员舱热管理模块包括制冷循环密闭系统和采暖循环密闭系统,制冷循环密闭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1)、冷凝器(2)、冷凝风扇(3)、膨胀阀(4)、HVAC系统(5)和连接管路,采暖循环密闭系统包括第一水泵(6)、水PTC加热器(7)和连接管路,动力系统热管理模块包括第一流体循环密闭系统和第二流体循环密闭系统,第一流体循环密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包(8)、水壶(9)、第二水泵(10)、热电板式换热器(17)和连接管路,第二流体循环密闭系统包括散热器(11)、散热器风扇(12)、第三水泵(13)、控制器(14)、逆变器(15)、电机(16)、热电板式换热器(17)和连接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动力系统热管理模块中的热电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流体进口(21)、第一流体出口(22)、第二流体进口(23)和第二流体出口(24),第一流体进口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二水泵出口连接,第一流体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动力电池包进口连接,第二流体进口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三水泵出口连接,第二流体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控制器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热电板式换热器和散热器对动力系统热管理模块进行热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同时经过热电板式换热器进行加热或制冷,第一流体从热电板式换热器流出时的温度与第二流体从热电板式换热器流出时的温度差可以通过热电板式换热器工作电流大小进行调节,温度差调节在5℃-10℃比较合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当动力电池包不需要制冷或加热时,热电板式换热器停止工作,仅作流通通道,控制器、逆变器和电机依靠散热器和散热风扇进行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HVAC系统包括蒸发器(18)、鼓风机(19)、暖风芯体(20)和连接管路,蒸发器进口通过连接管路与膨胀阀出口连接,蒸发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电动压缩机进口连接,暖风芯体进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水PTC加热器出口连接,暖风芯体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水泵进口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7310344 A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研究报告

电动化浪潮来临,热管理系统行业迎变革 汽车热管理系统简介汽车热管理系统是调节汽车座舱环境(温度、湿度等)以及汽车零部件工作环境的重要部件。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车内热量传递和利用的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座舱环境(空调系统)和保障车辆各部件(驱动系统:发动机或电池系统等)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通过制冷、制热和热量内部传导综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对于目前的燃油车,最主要的两个热管理系统分别是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 我国汽车热管理发展史:电动化带来热管理行业进入变革期行业导入期(20 世纪60~80 年代末):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20 世纪70 年代初仍是空白。1969 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成功研制了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开创了中国自行设计、独立制造汽车空调装置的先河。自此,我国汽车空调行业开启导入期,这一阶段汽车空调主要依赖CKD 组装。行业成长期(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80 年代末期,国内企业看到了汽车空调的发展

前景,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争上汽车空调项目。国内掀起了汽车空调热,大规模重组由此出现。1999 年,全国汽车空调年产量约70 万台,已形成门类齐全的汽车空调生产体系,基本能够满足汽车工业生产的要求,汽车空调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行业成熟期(21 世纪初~2015 年):新世纪以来,随着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的提高,国内汽车空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5 年中国汽车空调产量为3100 万台,市场规模为182亿元,相比2011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4.64%和13.94%。由于铜、铝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汽车空调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同时,整车厂商对汽车空调公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批竞争力低的企业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提高,进入成熟阶段。行业变革期(2016 年以来):根据工信部2016 年9 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到2020 年、2025 年、2030 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达到7%、15%、以及40%,预计到2020 年、2025 年、2030 年,销量有望超过200 万辆、500 万辆、1500万辆。该规划必然会推动与之相关的汽车热管理生产配套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对技术要求更高,单车价值量更大。汽车空调行业既面临机遇,又需要面对挑战。新能源汽车vs 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组成变化显著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同。由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动力部件不同,两者热管理系统也存在差异。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1)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2)汽车空调系统,调节乘员的驾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