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 第10章 跨文化沟通

合集下载

管理沟通PPT课件-第10章跨文化沟通

管理沟通PPT课件-第10章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
第10章
10.家庭 劳动力群体中的女性
10.2 外来的文化挑战
新的世界秩序 外来的习惯和风俗
10.3 商业与文化
无论你是从事营销、管理、财务还是从事有关公司资产和 商业活动的具体会计事务,公司在境外的成败取决于你 的员工在一个全新环境下施展其技能的有效程度。这种 能力取决于他们与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以及其个人对新 的文化环境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10.7 种族优越感
我们想当然地看待我们自己的文化 我们视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是错误的 种族优越感可以在一个社会里提高群体凝聚力 种族优越感会导致偏见、蔑视、刻板印象和冲突
10.8 跨文化的沟通技巧
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观点的相对性的能力 不做判断的能力 容忍模糊的能力 还包括如下能力和素质:展示同理心、灵活性(尤其在 高度模糊或不确定的情况下),懂得忍让和谦卑
文化通过开发系统处理人类的问题和挑战 大多数成功的文化发展了经济系统、婚姻和家庭系统、 教育系统和超自然信仰系统
10.6 文化的作用
文化通过开发系统处理人类的问题和挑战,大多数成功的 文化发展了:
经济系统 婚姻和家庭系统 教育系统 超自然信仰系统
10.7 种族优越感
所有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种族优越感,或者显示 出这样一种趋势:用自己的文化标准衡量外国人的行为, 并且相信自己的文化比其他任何文化都要优秀 所有的文化都是种族优越的,一些文化表现得比其他文 化更明显
海外商业业务的失败通常是由于无法理解和适应外国的思 维和行为方式,而不是缺乏技术和专业能力。
10.4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拥有的、所想的以及所做的 一切事情。”
Business, 3e
加里·法贝罗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

第十章 沟通《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章 沟通《管理学》PPT课件
息的意思 • 提高信任度,即提高信息接受者对发送者的信任程度,缩短
“信任差距”,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
3.提高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技能
• 要有较强的信息解码技能,即能准确无误地把所传递的信息 译成自己能理解的信息
• 要了解沟通者可能使用的媒介,掌握多种媒介沟通技术 • 在信息反馈方面,在学会正确地反馈信息,使发送者知晓接
• (d) 单线沟通
(c)
(d)
非正式沟通的形态
• 对于非正式沟通应采取以下立场和对策
• 使组织内沟通系统较为开放或公开 • 正面提出相反的事实更为有效 • 不要使组织成员有过分闲散或过分单调枯燥的情
形发生 • 培养组织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和好感 • 使组织管理人员有比较正确的观念和处理方法
10.2 沟通的原则与途径
• 缺点:
• 因为依靠组织系统层层传递,所以很刻板,沟通速度较 慢,存在着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 正式沟通的形态
链式沟通
Y式沟通
环式沟通
轮式沟通 五种沟通形态
全通道式沟通
五种正式沟通形态的特点及优缺点比较
特、优缺 点沟通形 态
解决问题速 信息准确


集中化程 度
领导预测 度
士气
工作变化弹 性
链式 Y式 轮式
三、组织沟通技能
• 1.会议沟通技能 • 2.谈判技能 • 3.危机沟通技能 • 4.跨文化沟通技能
3.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 4.沟通渠道的性质
• 速度 • 反馈 • 选择性 • 接收性 • 成本 • 责任建立
二、 有效沟通的原则
1.明确沟通的目标 2.具备科学的思维 3.管制信息流 4.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 5.讲究语言艺术 6.了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针对性 7.及时地运用反馈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第1章跨文化管理概述 (3)1.1 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3)1.2 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3)1.3 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理论 (3)第2章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概念 (4)2.1 沟通与跨文化沟通 (4)2.2 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4)2.3 跨文化沟通的有效策略 (5)第3章文化差异与沟通风格 (5)3.1 文化维度理论 (5)3.1.1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5)3.1.2霍尔文化维度理论 (5)3.1.3特朗皮纳斯文化维度理论 (6)3.2 东西方文化差异 (6)3.2.1价值观差异 (6)3.2.2沟通风格差异 (6)3.2.3时间观念差异 (6)3.3 沟通风格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体现 (6)3.3.1语言表达 (6)3.3.2非言语沟通 (6)3.3.3沟通节奏 (6)3.3.4沟通礼貌 (6)第4章跨文化团队管理 (7)4.1 跨文化团队的构成与挑战 (7)4.1.1 成员构成 (7)4.1.2 文化差异 (7)4.1.3 组织结构 (7)4.2 跨文化团队的建设与维护 (8)4.2.1 团队建设 (8)4.2.2 团队维护 (8)4.2.3 团队激励 (8)4.3 跨文化团队的沟通策略 (8)第5章跨文化谈判 (9)5.1 跨文化谈判的特点与挑战 (9)5.1.1 特点 (9)5.1.2 挑战 (9)5.2 跨文化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9)5.2.1 策略 (9)5.2.2 技巧 (10)5.3 跨文化谈判的案例分析 (10)第6章跨文化企业战略管理 (10)6.1.1 战略背景分析 (11)6.1.2 战略目标设定 (11)6.1.3 战略路径选择 (11)6.1.4 战略资源配置 (11)6.2 跨文化企业战略的实施与调整 (11)6.2.1 战略分解与落实 (11)6.2.2 组织结构优化 (11)6.2.3 人力资源管理 (11)6.2.4 风险管理与控制 (11)6.2.5 战略监测与调整 (11)6.3 跨文化企业战略的沟通与推广 (12)6.3.1 内部沟通 (12)6.3.2 外部沟通 (12)6.3.3 品牌推广 (12)6.3.4 跨文化培训 (12)6.3.5 信息传播 (12)第7章跨文化领导力 (12)7.1 跨文化领导力的特点与挑战 (12)7.1.1 特点 (12)7.1.2 挑战 (12)7.2 跨文化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13)7.2.1 培养跨文化意识 (13)7.2.2 增强领导风格适应性 (13)7.2.3 提高同理心和冲突解决能力 (13)7.3 跨文化领导力的案例分析 (13)第8章跨文化企业培训与教育 (13)8.1 跨文化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14)8.1.1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14)8.1.2 促进企业文化融合 (14)8.1.3 提高企业竞争力 (14)8.1.4 降低跨文化冲突风险 (14)8.2 跨文化企业培训的方法与内容 (14)8.2.1 培训方法 (14)8.2.2 培训内容 (14)8.3 跨文化企业教育的实践与评估 (15)8.3.1 实践方法 (15)8.3.2 评估方法 (15)第9章跨文化冲突管理 (15)9.1 跨文化冲突的类型与原因 (15)9.1.1 类型: (15)9.1.2 原因: (16)9.2 跨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 (16)9.2.1 增强跨文化意识: (16)9.2.3 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16)9.2.4 增进合作共识: (16)9.3 跨文化冲突的案例分析 (16)第10章跨文化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17)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企业挑战与机遇 (17)10.1.1 挑战 (17)10.1.2 机遇 (17)10.2 跨文化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17)10.2.1 增强跨文化意识 (17)10.2.2 构建跨文化团队 (17)10.2.3 制定灵活的人力资源政策 (17)10.2.4 优化供应链管理 (17)10.3 跨文化企业成功案例分析与实践展望 (18)10.3.1 成功案例分析 (18)10.3.2 实践展望 (18)第1章跨文化管理概述1.1 文化与跨文化管理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跨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跨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跨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与管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跨国企业的经营范围跨越国界,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法律制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跨国企业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本文将从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角度探讨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跨文化沟通的挑战跨国企业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语言障碍是最为明显的问题。

语言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信息的误解和沟通的失败。

此外,跨国企业还面临着价值观念差异、习俗差异、商务礼仪差异等多种文化差异问题。

这些文化差异会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话的语气、面对面谈话的方式、交换名片的方式、商务礼仪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差异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务合作和商业谈判的结果。

二、跨国企业实现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应对策略1. 建立跨文化团队建立一个跨文化团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问题。

这个团队由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组成。

这些员工可以提供一些文化背景信息和建议,并协助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

2. 文化教育和培训企业可以为其员工提供有关文化差异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这将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

3. 考虑使用翻译服务为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企业可以考虑使用翻译服务。

翻译服务可以协助企业消除语言障碍,更好地建立合作关系。

4. 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和规定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和规定非常重要。

企业必须遵守目标国家的法律和规定。

任何违法行为都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

5. 尊重不同文化企业应该尊重不同文化,并且适应目标国家的文化。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为当地社区提供支持,并适应当地的商业惯例和社交场合的礼仪。

6. 建立长期的关系建立长期的关系是实现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关键之一。

一旦建立了长期的关系,企业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并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

《管理沟通》课程标准

《管理沟通》课程标准

《管理沟通》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54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管理沟通是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对企业内部而言,要建立学习型的企业,企业必须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加强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需要掌握谈判合作等沟通技巧。

同时,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并服务社会,企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面的关系。

所以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的授课,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管理沟通意识;(二)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的系统讲解,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能;(三)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

(四)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管理、沟通的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管理沟通效果。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包括考试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管理沟通绪论了解管理沟通的含义、作用;掌握管理与沟通的关系、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因素;熟悉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

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沟通的内容第二节管理与沟通的关系第三节管理沟通的作用第四节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因素第五节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二章组织内部沟通了解组织内部沟通概述;掌握组织中的沟通网络、群体沟通、团队沟通与团队决策;熟悉组织内部的沟通实践。

管理沟通 第10章 跨文化沟通

管理沟通 第10章 跨文化沟通

• 这里有两个跨文化维度可以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 第一个维度是权力距离,美籍经理的心理权力距 离较小,他不认为主管就该发号施令,而应该平 等对待员工。相反,希腊籍员工的心理权力距离 较大,认为主管就该给指令,而自己只是执行。 第二个文化维度是对时间的看法。在美籍经理眼 里,时间是有明确起始的,终止的时候就应该终 止,不能拖延。这与美国人将时间量化物化的根 深蒂固的传统很有关系。在美国,时间就是金钱 (time is money),时间可以创造(make time),可 以储存(save time),可以花费(spend time),可以 浪费(waste time),可以消耗(kill time),可以延续 (take the time),可以得到(get time),可以失去 (lose time)。
高诧境文化中的人对讲话的言词本身会更加注意同时对该人说话的诧气表情当时在场的人的表情所处的物理环境人不人座位的安排等隐形的话诧环境都会兲注以准确读出讲话人的真实怃想和意图
第10章
跨文化沟通
什么是跨文化沟通
• 沟通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发送和接收信息 的过程。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换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是观点、意见,也可以是情 绪。因为信息是观点的承载体,所以,沟 通只有在人们对某些信息和环境享有共同 的知识背景时才能发生。 • 跨文化沟通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 此外,一个人的沉默在不同文化中的褒贬 意义也不同。比如说,在中国心直口快会 给人以急躁不牢靠的印象;而在美国则被 视为反应快、思维敏捷。在中国沉默寡言 让人觉得稳重、有城府、能成大器;在美 国却很可能被看成迟钝甚至愚木。在美国 的课堂上,老师经常提问,而且学生成绩 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上课发言的次数和质 量,这就难倒了来美国留学的亚洲学生。

跨文化沟通管理指南

跨文化沟通管理指南

跨文化沟通管理指南第1章跨文化沟通基础 (4)1.1 文化差异的理解 (4)1.2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5)1.3 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机遇 (5)第2章跨文化沟通理论 (6)2.1 跨文化沟通模型 (6)2.1.1 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模型 (6)2.1.2 雅各布森的沟通适应理论 (6)2.2 文化维度理论 (6)2.2.1 泰勒和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6)2.2.2 莫瑞和罗斯的文化维度理论 (6)2.3 跨文化适应理论 (7)2.3.1 班克和莫瑞的跨文化适应模型 (7)2.3.2 陈向明的跨文化适应理论 (7)第3章自我认知与跨文化沟通 (7)3.1 认识自己的文化背景 (7)3.1.1 文化价值观与信仰 (7)3.1.2 行为规范与沟通风格 (7)3.2 自我认知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 (7)3.2.1 自我认知与跨文化沟通的关系 (8)3.2.2 自我认知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应用 (8)3.3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8)3.3.1 反思与自我观察 (8)3.3.2 学习与研究 (8)3.3.3 咨询与反馈 (8)第4章语言与跨文化沟通 (8)4.1 语言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8)4.1.1 词汇差异 (8)4.1.2 语法结构差异 (9)4.1.3 语境差异 (9)4.2 非言语沟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应用 (9)4.2.1 身体语言 (9)4.2.2 空间距离 (9)4.2.3 时间观念 (9)4.3 跨文化语言沟通策略 (9)4.3.1 学习和了解对方语言 (9)4.3.2 培养跨文化意识 (9)4.3.3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10)4.3.4 借助翻译和口译 (10)4.3.5 耐心倾听,积极反馈 (10)第5章跨文化沟通技巧 (10)5.1 倾听与理解 (10)5.1.1 文化差异对倾听的影响 (10)5.1.2 提高跨文化倾听技巧 (10)5.1.3 非言语沟通在倾听中的作用 (10)5.1.4 倾听中的同理心培养 (10)5.2 表达与说服 (10)5.2.1 文化差异对表达方式的影响 (10)5.2.2 适应目标文化的表达策略 (10)5.2.3 说服技巧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应用 (10)5.2.4 非言语表达在说服过程中的作用 (10)5.3 谈判与协商 (10)5.3.1 文化差异对谈判策略的影响 (11)5.3.2 跨文化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11)5.3.3 谈判中的时间观念与决策速度 (11)5.3.4 建立信任与尊重的谈判氛围 (11)第6章跨文化团队管理 (11)6.1 跨文化团队的特征 (11)6.1.1 多元文化背景: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第十章 跨文化沟通PPT课件

第十章 跨文化沟通PPT课件
❖ 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 “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 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 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论结束后, 副总忍不住向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
❖ “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 到压力的员工也向甲诉苦。
❖ 根据“情景”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可将文化分 为高情景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情景 文化(low-context culture)。
❖ 高情景文化的特征是:在沟通过程中,只有很少的 信息是经过编码后被清晰传递出来的,人们在交往 过程中重视“情景”而非“内容”,注重建立社会 信任,高度评价关系和友谊,关系的维持比较长久。 沟通是含蓄的,人们对含蓄的信息非常敏感,个体 从早期就学会了准确解释这些含蓄的信息。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征婚广告
❖ 中国人的征婚广告,重视身高几丈、芳龄几 何、脸而俊丑、工作性质、家庭背景及肚子 里有几瓶墨水、收获多少钞票、住多大房子、 事业发展得怎样,还有性格问题。
❖ 一些中国人找婚姻伴侣既是为自己过得舒服 也是让别人看着顺眼。我们的择偶标准,不 少都围绕着这些个人感情之外的物质条件弥 漫开来。很多人相信结婚是浪漫旅程的终点 站,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凡生活的,而且这 种生活要一直绵延到白头偕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里有两个跨文化维度可以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 第一个维度是权力距离,美籍经理的心理权力距 离较小,他不认为主管就该发号施令,而应该平 等对待员工。相反,希腊籍员工的心理权力距离 较大,认为主管就该给指令,而自己只是执行。 第二个文化维度是对时间的看法。在美籍经理眼 里,时间是有明确起始的,终止的时候就应该终 止,不能拖延。这与美国人将时间量化物化的根 深蒂固的传统很有关系。在美国,时间就是金钱 (time is money),时间可以创造(make time),可 以储存(save time),可以花费(spend time),可以 浪费(waste time),可以消耗(kill time),可以延续 (take the time),可以得到(get time),可以失去 (lose time)。
• • • • • • • • • •
李女士:这就是我们公司创建者的部分远见。 霍特先生:我知道了,贵公司有一段悠久有趣的历史。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我们或许该谈谈我们该怎样合作。 李女士:你没有要补充的吗? 霍特先生:关于我们?没有了。你是知道的,我们是个年轻的公司,和贵公 司不一样。 李女士:好,那么我们可以谈谈业务上的事情了。有了你的承诺,我们从描 绘我们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始吧,然后再说说这样的组织结构是怎样影响到我 们公司的行事原则的。然后,你也说说你们的公司。 霍特先生:我知道了,然后我们谈谈具体条款? 李女士:条款? 霍特先生:你知道的,就是一些基本事项。 李女士:我们不是正在谈基本事项吗? 显然,李女士与霍特先生对所谓“基本事项”的理解很不相同:一个认为公 司的基本背景才是基本事宜,而另一个认为具体的生意条目才是基本事宜。 误解由此产生。
• • • • • • • •
• • • •
玛沙:谈判进行得怎样? 珍妮特:不是很好,我们位于下风。 玛沙:出什么事了? 珍妮特:哎,我提了我方的起价,Maruoka先生什么也没说。 玛沙:什么也没说? 珍妮特:他就坐在那里,看上去很严肃的样子。所以,我就把价格放 低了。 玛沙:后来呢? 珍妮特:他还是没说话。但是有点惊讶的样子。所以我就把我方的价 格降到了底线,再等他的反应。我已经不能再降了。 玛沙:他怎么说? 珍妮特:他沉默了一会,就答应了。 玛沙:我们最后还是成交了。你应该开心才是。 珍妮特:我也这样想的。但后来我得知Maruoka先生认为我们的起价 就太优惠了。
• 此外,一个人的沉默在不同文化中的褒贬 意义也不同。比如说,在中国心直口快会 给人以急躁不牢靠的印象;而在美国则被 视为反应快、思维敏捷。在中国沉默寡言 让人觉得稳重、有城府、能成大器;在美 国却很可能被看成迟钝甚至愚木。在美国 的课堂上,老师经常提问,而且学生成绩 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上课发言的次数和质 量,这就难倒了来美国留学的亚洲学生。
语言沟通中的跨文化差异
• • • • 直接与婉转, 插嘴与沉默, 高语境与低语境, 联想与抽象
直接与婉转
• 美国人说话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 人则喜欢拐弯抹角,犹抱琵琶半遮面。在 谈生意的时候也常常见到这样的风格差别。 中国人谈具体的生意之前总要把自己公司 的背景、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组成等情 况详细介绍清楚,一两个小时后也许才谈 及真正要谈的生意;而美国人很可能一上 来就直奔主题,所以常常会产生误解。
• • • • • • • • • •
大臣:成功来自两个方面,要么是你自己的实力,要么是对方的弱点。 如此这般的对话进行了很久,最后这样结束: 大臣:巴黎的奶油就像巴黎一样。 参赞:有味道? 大臣:透明。 参赞:太淡? 大臣:丰富。 参赞:完整? 大臣:必要。 然后外交大臣就把参赞送到大门口,临别前他说:“请将我们刚才的 谈话保密。” •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大臣显然用了联想沟通,以为参赞自己会发 挥联想而理解他的意思;而参赞则更偏向于抽象沟通,他显然不明白 大臣在说什么,要求他对每一句话都做出解释。
• 对盎格鲁-萨克森人来说,A先说,说完时B接上,然后B 开始说,说完停下时A再接着说,一来一往,有问有答, 顺序清楚,是良好的对话方式。如果一个人在别人还没说 完话就插进来,会被视为不礼貌,遭到白眼。 • 对拉美人,他们的对话方式是,A开始说话,但在A尚未 停下时,B就应该插嘴,打断对方,并自己接着往下说。 然后B在还未结束时,A插进来继续。打断对方被看成是 对对方的谈话感兴趣,而且自己也有很多感受要分享。 • 东方人。A先开始说,B在接A的话之前两段线有一丝小小 的非重合区间,这段空白表示沉默。也就是说,在回答或 接另一个人的话题时,应该有一个小小的停顿。这个停顿 可能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显示的是你在思索对方的话,思 考之后再回答。因此,沉默是对对方尊重的表现,同时也 表现自己的深思熟虑。
• 日本人从不愿直接说“不”字,所以要表达“不”的意思就要借助各 种有创意的手法。 • 大卫:请买一张从东京去大阪的机票。 • 满脸笑容的服务员:嗯,去大阪的飞机票……请稍等。 • 大卫:多少钱? • 服务员:从东京坐火车去大阪挺不错的,沿途可以看风景。是不是要 买一张火车票? • 大卫:不要。请给我买一张飞机票。 • 服务员:那……其实,坐长途巴士也很好,上面设备齐全,豪华舒适。 要不要来一张巴士票? • 大卫:不要。请给我买一张飞机票。 • …… • 这样来来去去了好几个回合,大卫才搞清楚原来机票早已售罄,而服 务员又不好意思直接告诉他
• 来自不同语境文化中的人对日常事务的关注行为 也不同。高语境文化中的人对讲话的言词本身会 更加注意,同时对该人说话的语气、表情,当时 在场的人的表情,所处的物理环境,人与人座位 的安排等隐形的话语环境都会关注,以准确读出 讲话人的真实思想和意图。 • 相反,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一般只关注明确编码的 文字语言信息,因为基本上所有的意思都在那里 说明白了,所以不必花太多的脑筋去揣测别人言 词后面的意思。在这个层面简单地将全世界的人分成3大类:盎格鲁-萨克森 人、拉美人和东方人,他们在说话的语音语调上有相当鲜 明的不同。 • 盎格鲁-萨克森人说话抑扬顿挫,有起有伏,跌宕有致; 拉美人说话语调很高,而且保持亢奋状态,情绪激昂。东 方人呢?语调平缓单一,很少起伏,不紧不慢。这种表现 通常可以从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作演讲、报告时看出。来自 东方国家的领导人作报告时一般都表情中性,语调平稳, 常常看着稿子读,使人昏昏欲睡。拉美国家的领导人包括 意大利人讲话的语调变化多端,以激起听众的兴趣,有点 像演戏。欧美国家的则处于两极中间。
• 此外,语境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高语境文化多 产生直觉型思考者,而低语境文化多产生分析型 思考者。这两类思考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 (1) 直觉型思考者依靠直觉作判断和决策,不讲求 理性;而分析型思考者依靠过去学过的知识作判 断,追求理性。 • (2) 直觉型思考者表达含蓄,以语境为导向,讲求 顿悟;而分析型思考者表达直白,以计划/理论为 导向,讲求推理。 • (3) 直觉型思考者注意整体,喜欢通盘考虑;而分 析型思考者对局部细节关注,注重探讨具体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
高语境与低语境
• 语境是指两个人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所需 要了解和共享的背景知识,所需要具备的 共同点。这种共享的背景知识越多,具备 的共同点越多,语境就越高,反之,语境 越低。具体而言,高语境沟通指的是在沟 通中,绝大部分的信息或存在于物理环境 中,或内化在个体身上,而很少存在于所 传递的编码清晰的讯息之中。低语境沟通 正好相反,大量的信息存在于编码清晰的 外在语言之中。
• 此外,在中国人们追求沟通的最高境界通常是 “意会”,而不是“言传”;相反,美国人追求 的是尽可能用语言表达一切。意会就是高语境, 爱人之间、朋友之间不用语言表达爱情或友情, 用了语言好像就显得浅薄;而能说会道用语言表 达一切就是低语境,爱人之间“甜心蜜糖”、 “我爱你”挂在嘴边,朋友之间也经常彼此称赞。 • 如果一个中国女子有勇气去问丈夫是否爱她,丈 夫会感到极度窘迫,他会说:“难道我还需要这 样说出来才能表示吗?”
对话二:写报告
• • • • • • • • • 经理(美籍):你需要多长时间写这个报告? 员工(希腊籍):我不知道。应该要多长时间? 经理:你应该最有能力判断需要多长时间。 员工:10天吧。 经理:给你15天时间。你同意了? 15天之后: 经理:报告呢? 员工:明天就应该行了。 经理:什么?我们不是说好15天完成吗?
• 直接婉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 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会去主动寻找别人言词 背后的间接含义;另一方面则是一个人自 己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拐弯抹角地说话。如 果你在这两方面得分都高,那么你的婉转 程度就非常之高,别人要听懂你说话的真 实含义就相当困难。
插嘴与沉默
• 在语言沟通中,另一个文化差异表现在讲 话的合理程式上。是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紊 地讲话,还是大家彼此打断、七嘴八舌? 是一问一答,你说完一句我说下一句,还 是你说完我想一想再往下说,或者你没说 完我就插话?什么样的说话程式在某一文 化中被视为平常合理?不同民族、文化的 人在这一点上有明显的不同。
联想与抽象
• 在用语言沟通时,同质文化中的人由于共 享的背景很多,所以常常能让倾听者通过 联想来了解自己所说的意思。这样的文化 可以称为“联想型文化”。但在异质文化 中,很难假设倾听者与你有相似的联想, 所以就需要用更抽象的语言沟通,并在沟 通中不断进行解释。
• 当来自同质文化与来自异质文化的两个人进行沟通时,会 经历挫折感。请看下面这段对话(《洛杉矶时报》,1977 年2月12日),发生在前埃及外交参赞(受过西方教育)与他 的外交大臣(未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之间,内容涉及当时的 埃及副总统对法国官员的访问。 • 参赞:有什么新闻? • 大臣:机器正常运转,正常运转。 • 参赞:我是指副总统在巴黎的访问。 • 大臣:重要的不是前言而是书中的内容。 • 参赞:你是指访问的序幕吗? • 大臣:我是说本质应该和表面一样清楚,否则就没有意义 了。 • 参赞:你是指访问的本质和表象吗? • 大臣:我是说我们不应该在礼节中迷失自己,基本的东西 不必太看重。 • 参赞:你希望副总统在这次访问中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