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吝啬鬼形象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今古齐观:吝啬鬼

今古齐观:吝啬鬼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历史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多吝啬鬼。
吝啬鬼的典型特征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而不用,与俗话的“忒抠门儿了”庶几同义。
我们的正史中,曹操的堂弟曹洪、“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等等,都是吝啬鬼。
王戎的吝啬众所周知,家里其实挺有钱的,“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但侄子结婚,只送了件单衣,完婚后还要了回来;出嫁的女儿借了他点钱,还慢了他都不高兴。
至于曹洪,《三国志》只说了句“洪家富而性吝啬”以及“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然据裴松之所引《魏略》,能窥其富及吝的大概。
东汉的时候征收家庭资产税,曹操为司空,“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
谯令以操、洪两家赀财等同来收,曹操说:“我家赀那得如子廉(洪字)耶!”至于后一件事,《魏略》说是曹丕“尝从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这个数目当然不算小,但对曹洪显然不算多。
因为这个梁子,后来曹丕找个“舍客犯法”的茬,差点把曹洪处死。
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更多了,元杂剧中就有不少,以余目之所及,尤无名氏《崔府君断冤案债主》中的张乞僧、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中的贾仁最为典型,读之喷饭不已。
先看《崔府君断冤案债主》。
张善友有两个儿子,老大叫乞僧,老二叫福僧。
乞僧病了,很严重,“觑天远,入地近,眼见的无那活的人也”。
怎么病的呢?他有一番自道,有天在自家的当铺门前,看见个卖烧羊肉的走过,“我见了这香喷喷的羊肉,待想一块儿吃,我问他多少钞一斤,他道两贯钞一斤。
我可怎生舍的那两贯钞买吃?我去那羊肉上将两只手捏了两把,我推嫌羊瘦,不曾买去了。
我却袖那两手肥油,到家里盛将饭来,我就那一只手上油舔几口,吃了一碗饭。
我一顿吃了五碗饭,吃得饱饱儿了,我便瞌睡去。
留着一只手上油,待吃晌午饭。
不想我睡着了,漏着这只手,却走将一个狗来,把我这只手上油都吮干净了。
则那一口气,就气成我这病”。
然后,乞僧就这样气死了。
更绝的是,福僧与狐朋狗友吊唁时顺手牵走了两个杯子,乞僧又活了,他爸爸说:“孩儿,你不死了来?”他说:“被那两个光棍抢了我台盏去,我死也怎么舍得?”这个故事在郑廷玉杂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中也出现了,不同的是,主人公换成了贾仁,烧羊肉换成了烧鸭儿,吃了四碗饭,咂了四个指头,其余的情节如出一辙。
中国历史上十分抠门的名人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十分抠门的名人都有谁?节俭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可一旦节俭过了头,斤斤计较起来,就变成了“抠门”。
而中国的历史上就从来不缺乏这样一群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们,今天我们就按吝啬程度,由弱到强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吝啬鬼”。
1、韦庄第一位便是唐末五代的诗人韦庄,他不仅写的一手漂亮的诗词,更是一位出了名的吝啬鬼,只不过韦庄的“抠门”有时候是生活所迫。
韦庄早年父母双亡,自己又郁郁不得志,家里穷的叮当响。
后来虽然受到王建赏识得以飞黄腾达,但早年落魄的经历还是养成其“抠门”的性格。
比如每次韦庄做饭,下多少米,烧多少柴,都会事先称好。
今天要是有肉吃,只要有人偷吃了一片肉,韦庄都能知道。
韦庄的“抠门”不仅在吃上,甚至连自己儿子的葬礼都抠。
韦庄一个儿子在八岁时夭折了,韦庄为了省钱将儿子入殓的衣服都剥了下来,只用儿子原来睡的旧草席随便包裹下就埋了。
而“抠门”的韦庄居然在埋完儿子后,还把草席带了回来,洗洗再用。
只是韦庄的“抠门”多受早年环境影响,自己幼年的不幸加上仕途的坎坷,最终造就了他的“抠门”,并非本性使然,相比后面两位就真是小巫见大巫。
2、王戎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除了作为魏晋名士外,还有另一个个身份,就是西晋富豪。
可就是这位名士加富豪,恰恰却是铁公鸡”中的战斗机,抠门中的极品。
他的“吝啬”甚至比他的才气还为世人所熟知,以至于《世说新语》中九篇“抠门”故事中就有四篇与王戎有关。
王戎的侄子结婚了,作为长辈王戎总该送些什么礼物吧,结果王戎就送给侄子一件“单衣”当做礼物。
“单衣”就“单衣”吧,说不定是礼轻情意重,结果“抠门”的王戎送完后后悔了,居然连夜把“单衣”给要了回来。
王戎不仅对自己侄子抠门,对自己女儿也没大方到哪去。
王戎把女儿嫁给裴頠时,王戎借了数万钱,可裴頠迟迟不还。
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脸上就不开心了,也不怎么待见女儿,直到裴頠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
既然对自己的亲人都这么“抠”,王戎对外人自然是更“抠门”。
中外文学名著里的吝啬鬼

中外文学名著里的吝啬鬼外国四大吝啬鬼01 夏洛克出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原文】巴萨尼奥: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夏洛克: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
我只要照约处罚公爵:你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夏洛克: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
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
”所以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让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 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评注:夏洛克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
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
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
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02 阿巴贡【出处】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原文】阿巴贡:捉贼!……我可怜的钱,我可怜的钱,我的好朋友!人家把你活生生从我这边抢走啦;既然你被抢走了,我也就没有了依靠,没有了安慰,没有了欢乐。
我是什么都完啦,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思啦。
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难道没有一个人愿意把我救活过来,把我的宝贝钱还我,要不然也告诉我,是谁把它拿走的?哦?你说什么?没有人。
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四吝啬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四吝啬鬼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一般认为有着名的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这四大吝啬鬼所作所为令人啼笑皆非,但又有所不同,现作简要分析如下:1.夏洛克他是贪婪、残忍的高利贷者的形象,贪婪吝啬、冷酷自私、凶狠残忍。
可是夏洛克又是一个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受到基督徒的歧视和欺侮。
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出发,又同情夏洛克所受的种族和宗教歧视。
这样,莎士比亚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而是塑造成一个鲜明的典型形象。
2.阿巴贡他也是靠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
剧本中有他许多嗜钱如命近乎荒诞的情节,如在女儿、儿子都有意中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嫁妆和婚礼,要女儿嫁给有钱的爵爷老头,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自己想不花钱娶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正是儿子的情人。
他放债心狠手辣,不仅要收极高的利息,还要搭部分破铜烂铁的实物充当现款等等。
莫里哀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不仅揭露了高利贷者的丑恶本质,而且突出地反映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它启示人们:当对金钱的贪求成为极端的欲望时,人们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会受到多幺可怕的危害。
莫里哀对他的揭露,比起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批判,程度上要深得多。
3.葛朗台他千方百计地聚敛钱财,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商。
在发财致富方面要比夏洛克、阿巴贡这些高利贷者要“高明”一些。
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是他的主要手段,他还参加证券交易,已懂得在流通中求得资本的增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四大吝啬鬼分别出自:夏洛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葛朗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两个戏剧文学形象,两个小说主人公。
这四个吝啬鬼形象虽然由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创造,却都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而表现了内在精神世界方面的极度相似——惊人的贪婪和吝啬。
追求物质财富成为吝啬鬼们的绝对欲念,是他们生活的惟一目标,主宰了他们的一切意识和行为。
除了受共同的本性支配外,四大吝啬鬼都以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行事。
●凶狠刻毒的夏洛克。
夏洛克出现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初期,是一个属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旧式高利贷资产者。
掠夺金钱,聚敛财富,是他生活的惟目的。
为此,他的个性表现为最残忍的凶狠刻毒,完全丧失了“人性”,与友谊、慈爱无关,成为魔鬼的化身。
他虽然拥有大量财宝,但不仅自己拒绝一切享受,还不给仆人饱饭吃,迫使仆人不得不另找主人;他从来不给女儿任何享乐,反叫她死守家门,不得外出一步,逼得女儿离家出走后,他想到的只是“我的银钱”,恶毒地诅咒亲生女儿:“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
”安东尼奥为成全朋友巴萨尼奧的婚事,向夏洛克暂借三千块钱。
夏洛克居心回测地与安东尼奥签订份到期不还钱就从借者身上割取一磅肉的血腥“借约”。
谁知借期已满,安东尼奥因故未能还钱。
凶狠狡猾的夏洛克告到法庭,并拒绝公爵与众人“慈悲为怀”的劝告,表示“把整个威尼斯给我,我都不能答应”,立即宣判,照约割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聪明果断的鲍西娅粉碎了他的阴谋诡计,他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
他想谋害别人性命,却“活活要了他的命”。
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活画了夏洛克凶狠刻毒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对现实邪恶力量的胜利。
●贪婪狡猾的阿巴公。
17世纪法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剥削仍是发财致富的一大捷径,阿巴公恰好看中了这一点。
初中生写人作文:吝啬鬼——王戎_写古人的作文

吝啬鬼——王戎——写古人的作文世上有这么一个人是矛盾体。
为人抠门儿俗气,却位列竹林七贤之间。
可真是让人摸不着脑筋。
谁啊?可不就是王戎嘛!王戎他有一个本领,就是眼珠子一直盯着太阳看,但是不眼花晕眩。
仔细一寻思。
呵!哪有那么玄乎。
用我们现在话说,就是散光。
但当时人可惊讶极了,裴楷看了看,这孩子命中不凡啊,眼睛中的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
这一下子,王戎变得小有名气了。
而王戎真正的以正面形象出名,缘于一颗枣树和猛兽。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观戏。
笼子中的猛兽不知为啥突然振奋了,冲天怒吼,震天撼地。
照这架势,可能下一秒就会当成猛兽的佳肴。
大家都在那里跑,保命呀!唯独一位小少年站在那里,神色自若,浑然不动。
没错,就是王戎。
魏明帝听说了这件事,召见他,赞扬道:“小伙子,不错,不错!”王戎晃晃脑袋,淡然一笑,谢了礼。
沉着冷静的人一般也有一个灵活的大脑,这句话映在王戎身上,也丝毫不差。
曾经一次和小伙伴一起玩,发现道路旁有一颗李树,上面结满了果实。
大家伙发现了,一拥而上。
可王戎没有。
别人问他为啥,他撇了人家一眼,过往人眼也不瞎,便宜谁不想占啊?所以既然有这么多果子,一定是苦的。
后来果真如此。
都说王戎为人俗气吝啬,与葛朗台相媲美。
王戎的侄子结婚的时候,按例他这个当大爷的是要送礼的。
不说重礼,面上也要过得去吧。
王戎好了,送给他亲侄子一件单衣。
单衣就单衣吧,礼轻情意重嘛!可这王戎在家里难受极了。
过了几日后,亲自登门拜访,裂牙嘿嘿一笑,那个,侄儿啊。
你婚礼我送你的那件衣服,你穿完了就给我吧?侄儿不好说什么,也就给他了。
王戎过后几天没少受街坊邻居的冷嘲热讽,指指点点。
但王戎依旧我行我素,喜滋滋的。
那这样看,王戎应该挺穷的啊,但我们猜错了。
《世说新语》上是这样记载的:“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礁之属,洛下无比。
”可以说,王戎就是洛阳首富。
是不是很让人奇怪?可王戎不仅是对亲侄子那样,就连对亲生儿子、女儿,也相当吝啬。
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的形象

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
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对利益的追逐,是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
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
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于是,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他宁可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阴险凶残,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独特个性。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
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
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
谁是最抠门的?盘点中国古代10个吝啬鬼

谁是最抠门的?盘点中国古代10个吝啬鬼吝啬,方言“抠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古时候有一位财主,视财如命,去寺庙进香的时候看到庙门上刷的金粉,他就想抠下来带走,就有了抠门这个词。
二是,说有个人就连门把手都舍不得装,开门的时候不得不用手去抠门缝,于是就有了抠门一词。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古代的10个吝啬鬼:一、王戎王戎,魏晋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的家里面有长得很好的李子树,他想要拿李子去卖,但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将核钻坏了再卖。
王戎的侄子要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只是送了一件单薄的衣服作为贺礼,等到结完婚之后,居然又给要了回来!王戎就是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是如此,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借给亲家几万钱,很久没有还,等到女儿回来省亲的时候,王戎就很不高兴,直到还了钱之后才高兴起来。
王戎喜欢在夜里和自己的夫人在床上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每天都是如此。
这四件事都让当时的人认为王戎的吝啬之症已经无药可救了。
二、曹洪曹洪,曹操的堂弟,曹魏名将。
在曹操征伐天下过程中屡立战功,被封为都护将军。
曹洪凭借着宗亲的身份,聚敛了大笔财富而且极其吝啬,曹操都曾说过,我的财富都比不上曹洪的。
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向曹洪借一百匹绢,但是却被吝啬的曹洪百般推辞了,所以曹丕一直怀恨在心。
等到曹丕登基,正好赶上曹洪的门客犯了事,曹丕就借机将曹洪下狱,想要杀了他,最后要不是太后求情,曹洪就要为他的吝啬拿性命来买单了。
三、元宗逵元宗逵,唐朝人,官至果州司马。
元宗逵家中有一个婢女死了,于是吩咐管家说:“我家的这位婢女已经在家里做很长时间了,应该为她找一口棺材入殓出殡才对。
但是我刚刚来到这里不久,家里还很穷,买不起新的棺材,你去买一口能用的就行。
你也没必要说是给我家买的,只说是你们家里要买的就是了。
”后来人们都在笑话这个司马也太抠了。
四、郑仁凯郑仁凯,郑州荥阳人,唐朝大臣,官至密、毫二州刺史。
郑仁凯在做刺史的时候,有一天家中的小厮央求他给买一双鞋,郑仁凯答应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吝啬鬼形象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大唐帝国繁华的两个峰值,除此之外,唐朝并非全是歌舞升平和雍荣华贵,也非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奢华,而是在危机四伏中生息延续。
唐朝社会百味杂陈,世象浮生,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如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下的吝啬和贪婪之人亦不遑多让,这些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世俗中人,被唐代文人刻划的入木三分,读来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尔。
唐朝时有一个叫做夏侯处信的人,做官做到了荆州地区的副长官。
有一天,家里来客了,夏侯长官命令仆人准备饭菜,仆人素知主人秉性,不敢擅自做主,就趴在主人耳边请示需要和多少面,夏侯处信说,两个人两升面就可以了。
仆人进去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客人眼见宴请无着落,于是借口有事先走了,夏侯先生急忙喊仆人住手。
仆人屁颠屁颠的从厨房里跑出来,说面已经和好了,夏候先生指着仆人的鼻子骂到,你就不会慢点吗?机灵劲都跑哪去了?敢情这位夏侯爷只说不练,玩空手道。
还没完,夏侯老爷沉思片刻,对仆人说,你把它全都烤成饼吧,等老爷我下班后回来吃。
仆人噘着嘴面红耳赤的下去了。
还是这位夏侯老爷,平时非常吝啬,但老小子有个特殊嗜好,爱吃醋,莫非小家子气的人都爱吃醋?但这位爷吃醋也喜欢吃独食,平日里总用一只瓶子装上一升醋,专门留着自己吃,家人连一滴都别想吃到。
有一天,仆人告诉他,老爷,醋没了。
夏侯老爷将瓶子倒转过来,使劲控,勉强控出几滴,然后用嘴吸进去了。
夏侯老爷在钱财上从不相信任何人,凡是上街买东西,都必须亲自付帐,别人想从他那儿抠出一个大子儿,门儿都没有。
瞧瞧这位,象不象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笔下爱财如命,吝啬成癖的阿巴贡?
南阳有一个人,家里非常有钱,但是却非常吝啬。
冬至那一天,他的女婿提着礼品回来看望老丈人,他只准备了一瓶酒,几片獐子肉。
女婿恨老丈人准备的食物太少,举起酒瓶一口就喝干了。
老头非常惊讶,不得已又打开了一瓶酒,女婿负气又干了,如此添了好几瓶酒,老头心疼的不得了,就生气的对女儿说,瞧瞧你丈夫这德性,简直就是一个浪荡子,因为好喝酒,所以你们家贫穷,可千万别在我这里打什么主意。
结果等他死后,几个儿子争夺财产,长子被杀,钱财里生出祸端来。
当时还有个大官叫做裴璩,做官都做到了宰相一级,却非常吝啬,能从别人遗弃的骨头缝里榨出油来,他在江西做地方官的时候,家庭应用的各种器具,全都是新做的,他都放在屋里存放起来,舍不得用。
每次请人吃饭,他舍近求远,舍新求旧,从不用自己的餐具桌椅,而是专门到别的官员家里去借,上官登门谁又敢不借?瞧瞧这两位,活生生的守财奴,与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里处心积虑的吝啬鬼泼留希金有什么区别?
说起狡诈凶残的守财奴和吝啬鬼,唐人张鷟在《朝野佥载》中有着这样详细而传神的记载,有个名叫夏侯彪的人,是个食肉动物,素喜荤腥,但是他吃肉,别人连汤也别想喝,有一次他吃的肉食生了虫子,但他舍不得丢掉,因为送客人出门,仆人就偷吃了一块肉,他回来发觉后大发雷霆,想了一个非常恶毒的歹招儿,捉来了一大堆苍蝇让仆人当他的面吃下去,仆人不堪忍受这种污秽,恶心难耐,就把吃的肉全吐了出来,你不是想吃肉吗?吃苍蝇吧,至于我的肉,你得一点不剩的给我全吐出来。
无独有偶,当时安南的驻军司令邓祐是韶州人,家里非常富有,有奴婢上千人。
家里面好吃的东西他都留着自己吃,独食吃惯了,接待客人时也不肯拿出来。
他的孙子贪嘴,偷吃了一只鸭子,邓祐煞费苦心的安了个擅自破坏家产的罪名严加处置。
他下令仆人打了他孙子二十鞭子。
广州还有一个中级军官叫做柳庆的,他自己单独住一个房间,所用的东西和吃的食物都放在卧室里,有个仆人私自拿了一小撮盐,柳庆将他用鞭子抽得浑身是血。
上述这些狡黠、凶残的贪财者与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夏洛克其贪婪本质别无二致。
唐末著名诗人韦庄其吝啬程度也让人叹为观止,虽然书读得多,诗写得好,但是却吝啬到了数米下锅、称柴烧火的地步,如果家里烤熟的肉少了一片,他立即就能觉察出来。
他八岁的儿子死了,妻子准备让儿子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韦庄却说,死人何需盛装,太可惜了。
于是将衣服剥了下来。
然后用一领旧席子将儿子的尸体裹了出去,掩埋完儿子,他又将席子拿了回来,做父亲的薄情寡恩
到这种地步,实属少见。
如果说韦庄因为家境贫寒尚可以宽囿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位,贪婪吝啬的就让人捧腹了。
山东密州(诸城)有个军政长官叫做郑仁凯,有一次,他的仆人来告诉他鞋子磨破了,央求他给置办一双。
郑仁凯却说:别急,我替你找一双鞋。
一会儿,看门人穿着新鞋走过来。
郑仁凯厅前的树上有一窝啄木鸟,郑仁凯灵机一动,叫看门人上树去掏小啄木鸟。
看门人脱鞋光着脚爬上树去,郑仁凯使个脸色,让小仆人穿上看门人的鞋赶紧溜掉。
看门人下来以后只好光着脚走路,郑仁凯却露出了有恩于别人的得意神态。
上述之人这种对吝啬的执着和疯狂,堪比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典型吝啬鬼葛朗台。
唐代文人用自己的笔记体小说为我们记载了许多贪婪吝啬者的可鄙形象,唐朝虽然物华天宝,开放程度极高,但同样也是一个社会万花筒,小人物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历史远比现实丰富,社会也远比闭门造车而生动,世界名著中的著名吝啬鬼形象更是无一不能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号入座,只是后世那些玩笔杆子的却不能写下一部世界范围流传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今人之汗颜是否有些愧对先人?而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与中国作家失之交臂,文学界又反思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