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临床应用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清除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

【 冉玉力
一 ,
发 生 明 显 变化 数 据 见表
、
组治疗
参 考文 献 指 标 变化 情 况
组
三 组治 疗前 后
组
胆
组
、
徐蓓 蓓
,
吴 艳春
,
等
不 同 血液 净化 方式 对 老 年 尿 巧 男
毒症 患者 生活 质量 的影 响
刀
中华 老 年 医 学杂 志
户
刀
,
岁
,
,
平 均 年龄
,
士
岁 旧 组男 组男
,
,
例 年龄
,
,
一
岁 平 均 年龄 岁
平 均年 龄 飞
名士
士
,
组 治疗 前
士 士 士 士
一
岁
三 组 患者 基
本 资 料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治疗 后
周 血 液 透析 治 疗
,
每 次 治疗 时 长
,
组在 滤过 系数 下 血液 灌流 每
组 治疗 前
士
士
士
士
每 周 次 常规血 液 透 析 治疗 的基 础 上 每 周 行 次 组实 行血 液透 析 联 合血 液灌 流
、 、
方法
为 便 于 研究 现将 我 院
, 、
一
年 结果
收治 的
例终 末期 肾衰 患者 随 机 分 为
甲状 旁 腺 素 久
。
三组
,
三 组分 别采 用 不 同 血液 净化 方式
,
将 三 组治 疗前 与治疗 后 各 项 情 况 比 较
,
。
组治 疗 后 各 项 指 标 差 异 显著 与推广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采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血液透析滤过(HDF)等不同血液净化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16例(HD)、B组17例(HDF)、C组17例(HD+HP),对比3组研究对象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B组、C组β2-MG、iPTH等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3组研究对象RLS评分均有所降低,C组研究对象降低情况最明显(P<0.05)。
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采用3种血液净化方式均可促进患者RLS症状得以改善,HD+HP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血液净化;尿毒症血液透析;不宁腿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73-02不宁腿综合征临床以腿部持续感觉不适等表现为主,在夜间不适症状更为明显,采用运动的方式可促进不适的症状有所缓解,对患者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病人出现抑郁的情况[1]。
目前,我国临床尚未明确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该疾病发病与蓄积中大分子毒素、体内微球蛋白升高等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采用不同血液净化进行治疗,获得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到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发生不宁腿综合征患者50例,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40例、10例,年龄为32~80岁,平均年龄为(53.31±7.1)岁,本组研究对象中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0.1~18ml。
每周透析治疗2~3次,每次4h;所有患者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时间超过3个月,在透析治疗1年~2年后发生不安腿综合征。
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对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的不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为了提升尿毒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常规护理和全面护理干预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6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护理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尿毒症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前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生活质量引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逐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当前尿毒症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尿毒症是肾衰竭终末期的表现。
患者一旦出现尿毒症,会导致其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毒性在患者的体内堆积,最终引发其他并发症。
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出现水肿、食欲下降和乏累等情况,且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会出现直线下降的趋势,针对尿毒症,临床通常采取血液净化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虽然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进行血液净化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会取得不同的净化效果。
本文就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1月和2022年1月分别是研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将68例尿毒症患者进行分组后比较其一般资料并将比较结果在表1进行显示。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n,%)组别例数年龄跨度(岁)平均年龄(岁)性别(例)平均病程(年)男女观察组3428~8049.85±3.2120(58.82)14(41.17)1.23±0.58对照组3427~8149.36±3.4519(55.88)15(44.11)1.46±0.65X2/t值0.55610.52690.6915P值>0.05>0.05>0.051.1.方法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即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相关护理规定开展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护理措施,详细护理措施如下:①制定护理计划。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心血管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I HG M N,J [ ay2 1 ,V 1 7 N . a l r 0 1 o 1 o 1 I i .
1 选用 阴部 神经阻滞麻 醉与会 阴部浸润麻 醉相 结合 促进 切 口早 日愈合 的重要举 措 。助产 士还需 做 的方式 ,既减少 阻滞失败造成 的疼痛 ,同时保 好产 妇产褥期 健康教育 与指导 ,预 防感 染促进 愈 合 ,减 缓 术后疼 痛 。 证侧 切 与缝合 时 满意 的麻 醉效 果 。
cm l ao sltehe ru s uig iyi,a d aa yo om n ( F ) l m nn(A , o pi tn lh re op r a s ci i t g d n d l s n rl r dhr o e i H ,pa a e i R ) p h i F s r a g tni l (n I c ag s f r o ts fra n w r m ae . eut D r gda s , n i es A gl) h ne t m nh et t eec p rd R sl ui i yi o nI ae 6 o t me o s n l s
以免引起惊厥 、昏迷 、呼吸抑制 、心 跳骤停等严
重 的毒 性反应 。
200 8: l . 25
[I 王 灵直涪1 7 宫产术后 切u感染的高危 } 素分析及预防 性护理 l1 J护理 学报 ,2 0 ,1 2) 0 . 0 8 5( :1.
343 采取感 染 预防的措施 切 口感 染也是 引起 ..
否 ,因为阴部神经 阻滞需要一 定的经验 ,常 出现 产 后 的起坐 、下 地活 动 、大小便 及 哺乳等 活动 , 侧 或 双侧 阻滞 失 败 。在 阻滞 麻醉 经验 不 足 、 为产妇创造 _ 一个 良好愉 悦 的康 复条件 ,适合 在 r
综述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小分子清除影响(完整版)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毒素清除的影响随着透析器膜材料和透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尿毒症毒素、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血液净化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最初对CRF发病机理的研究将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70年代提出“中分子物质”学说,将毒素分为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两大类。
近年研究发现,ESRD患者除中分子肽类外,一些低分子量、甚至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也因清除或代谢障碍发生量或质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导致各种与尿毒症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目前通常将尿毒症毒素分为三大类: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中大分子类毒素和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
并认为中大分子毒素(如AGEs、β2-M、PTH等)与尿毒症患者的症状及一些透析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CVD)、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β2-MG-A)、感染、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等有关。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是体内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脂质和脂蛋白经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产生的终末产物。
不同的透析方式对毒素的清除不同,常规的低通量透析不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1,而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报道不一,本文就不同的透析方式(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和普通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做一综述。
糖化终末产物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
该反应早在1912年就被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故又称Maillard反应。
在反应早期,蛋白质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缩合成一不稳定的Schiff碱,该过程需时很短,而且是一可逆过程;然后由Schiff碱经过环化、异构化重排形成醛胺类产物,即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可以经过氧化、降解、脱水、重排产生醛类(aldehyde)、双碳化合物(dicarbonyl)、还原酮类(reductone)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聚合或再与氨基酸、核酸反应形成AGEs1,2。
CBP在ICU的应用

滤后血液
空心纤维 滤器
人工肾小管 辅助装置
血液
代 谢 废 物 排 泄
重吸收后回体内
RDA模式图
人工肝技术
人工肝脏(artificial liver)简称人工肝
人工器官的研制广泛应用于20世纪医学领 域中一项重要进步
1956年sorrention证明了新鲜肝组织匀浆 的解毒能力,首次提出人工肝概念
1980 年 Paganini 提出缓慢连续性超滤 (SCUF) ,主 要原理是以对流的方式清除溶质
1984年Geronemus等首先应用纤维膜中空透析器进 行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CAVHD),4年后又采用 高通量透析器进行CAVHD
1987 年 Uldall 提 出 连 续 性 静 脉 - 静 脉 血 液 透 析 (CVVHD),它能更多地清除小分子物质,与其他方法 相比每小时平衡液量减少。
1. CAVH
原理:
CAVH是直接利用人体动静脉间的压力差,驱动血液通过 一个小型高效能、低阻力的滤器; 机体平均动脉压为 8.0—12kPa(60-90 mmHg) 时,血 流量可达50~100 ml/min.; 以对流的方式清除体内大、中、小分子物质(包括电解质) 和水份;
根据原发病治疗的需要补充一部分置换液,通过超滤以降 低血中溶质的浓度以及调控机体容量平衡。
中分子溶质 (MW500~5000)
小分子蛋白 (MW 5000~50000) 大分子蛋白 (MW>50000)
vitB12、万古霉素
对流 炎性介质 白蛋白 对流 吸附 对流
各种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物质的范围
大 分 子 中 分 子 血脂(VLDL,LDL,HDL) 蛋白 免疫球蛋白(IgG/M/A ) 免疫复合物 白蛋白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 化学中毒 胆红素 Vit Bun Cr 糖 电解质 水分 血 浆 血 灌 流 置
血液净化的方法有哪些

血液净化的方法有哪些血液净化是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将其中的某些致病物质(毒素)除去,使血液净化,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以达到疾病治疗目的的治疗技术。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血液净化可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方法有哪些?1.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血液净化技术,也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吸附、超滤、对流等将患者体内各种有害物质、多余的电解质及代谢废物移出体外,以达到净化血液,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等目的。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可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能将患者血液中的致病物质(毒素)清除掉,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最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血液透析又可细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血液透析两种类型,两种血液透析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间歇性血液透析每天透析时间较短,且隔天进行,既往,临床多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技术对患者治疗,但是,随着这项血液透析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临床发现其在清除患者体内小分子毒素过程中,速度过快,易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故现代临床多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技术对患者治疗,连续性血液透析持续时间较长,置管液量较大,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小分子毒素,且基本不会影响患者内稳态。
2.血液灌流血液灌流也被称为血液吸附,其主要是采用具有固定特异性配体或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剂装置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物质,来发挥血液净化治疗作用,吸附剂装置可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灌流器中的吸附剂由醋酸纤维包裹活性炭、白蛋白火棉胶包裹活性炭、丙烯酸水凝胶包裹活性炭等组成,可吸附血液内中分子物质、肌酐、尿酸、胍类、酚类、吲哚、有机酸等多种物质,从而能促进血液净化。
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以尿毒症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12月,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结果对比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
对于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标,研究组更高,P<0.05。
结论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改善肾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尿毒症是因肾脏疾病引起的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肾脏排毒、排水功能障碍,机体中积累大量毒素,久而久之将损害多个组织或器官。
尿毒症患者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但长期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尿毒症性皮肤瘙痒、血压升高等,给患者带来痛苦[1]。
有学者提出,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改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以近年来(2019年5月-2020年12月)6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尿毒症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12月,30例是参照组,30例是研究组。
参照组,18例是男,12例是女;年龄范围为38-67(50.76±3.67)岁。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范围为39-68(50.71±3.96)岁。
纳入标准:以《内科学》中关于尿毒症有关诊断标准为依据,确诊疾病;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急性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依从性差。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在入院后纠正贫血、降压、调节代谢紊乱等治疗,若患者伴随糖尿病,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流量透析()
• 采用高效透析器,血流量300~460 ,透析液流量600~800 ,可以缩短透析时间,中小分子毒 素均可清除。
• 需要高血流量,适用于心功能良好的血透病人。
血液滤过
• 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质,如细胞因子、炎 症介质。
• 血液、置换液都在膜内运行。
血液滤过对流
• 在跨膜压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 一侧通过半透膜向压力低的一侧移 动称为超滤,液体中的溶质也随之 通过半透膜,这种方式即为对流。
慢性肾功衰竭血透目的
• 维持生命,恢复工作,回归社会。 • 对有可逆性急性加剧因素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治疗可帮助其渡过危险期。 • 配合肾移植。
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指征
• >707 • <10 • >28.6 • K>6 • 2<13
心包炎 对利尿剂无反应的肺水肿 严重的容量性高血压心衰 尿毒症性脑病 重度贫血 持续性恶心呕吐
急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迅速恶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 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
各学科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病因
• 外科 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术后、重度感染、败血症等 • 内科 严重呕吐或腹泻、消化道大出血、循环功能不良(休克)、重度感染、败血症、中毒等
免疫吸附疗法不同于一般非特异的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疗法是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技术,其优点是对血浆中致病因子清除的选择性高,而血浆中有用成分的丢失范围及数量更 小,同时避免了血浆输入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免疫吸附适应症
• ① 多种风湿免疫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血管炎等。 • ②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 ③ 肾脏疾病,及免疫相关的肾炎,包括紫癜肾、肾病等。 • ④ 消化系统疾病,如暴发性肝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梗阻性黄疸等。 • ⑤ 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和脱髓鞘多发神经病等。 • ⑥ 血液系统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 ⑦ 内分泌代谢病,如高脂血症、甲亢危象、肥胖症及Ⅰ型糖尿病等。 • ⑧ 中毒,如有机磷中毒等。
然后弃去含致病物质的血浆,而将 等量的血浆置换液及血细胞一起回 输患者体内。
血浆置换
• 适用于各种原因的中毒、自身免疫 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急慢性肝 脏疾病。
• 置换液为新鲜冰冻血浆,后稀释补 充
免疫吸附
• 免疫吸附(,)疗法是近15年发展而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 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及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的 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
概念的更新 不再局限于代替肾脏功能,在严重感染、创伤、中毒、等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名为。
血液透析
清除血液中的水分及小分子物质 (肌酐、尿素氮、钾等) 血液在膜内,透析液膜外
血液透析弥散
• 溶质的运动是依照半透膜两侧的各溶 质的浓度差,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 低的一侧运动,清除床评价
• 全身一般情况和营养状态良好,体力恢复。 • 较高的生活质量,有生活、工作能力,一定的社交能力。 • 使用或不使用降压药,血压维持正常。 • 贫血程度能够耐受。 •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接近正常。 • 无严重的钙磷代谢障碍。 • 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病变。 • 住院率、死亡率低。
急性肾功能衰竭(高分解代谢型)透析指征
• 每日 • 血尿毒氮上升≥14.3 • 肌酐上升超过或等于≥177μ • 钾上升≥1—2 • 3—下降≥2)
。 • 妇产科 产后大出血、妇科术后
急性肾功能衰竭(非高分解代谢型)透析指征
• 符合下述第一项并有其他任何一项者即可进行透析; • 无尿48小时以上 • ≥21(60) • ≥442μ(5) • 血钾≥6.5 • 血 2结合力<13.4(35) • 有明显水肿、肺水肿、恶心、呕吐、嗜睡、躁动或意识障碍 • 误输血或溶血、游离血红蛋白高于12.4。
血球 血脂 免疫球蛋白 免疫复合物 白蛋白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性介质
化学药物 胆红素 维生素
尿素氮 糖 肌酐 电解质 水
血液净化清除物质范围
• 血液透析 • 血液滤过 • 血液灌流 • 血浆置换
血球 血脂 免疫球蛋白 免疫复合物 白蛋白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性介质
化学药物 胆红素 维生素
尿素氮 糖 肌酐 电解质 水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 临床应用
血液净化的定义
血液净化指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透析机),去除其中某些 治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液透析() 高流量透析()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是指任何一种旨在替代受损的肾脏概念而进行的持续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技术。
血液净化清除物质范围
• 血液透析 • 血液滤过 • 血液灌流 • 血浆置换
血球 血脂 免疫球蛋白 免疫复合物 白蛋白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性介质
化学药物 胆红素 维生素
尿素氮 糖 肌酐 电解质 水
血液净化的适应症
•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 急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 其它非肾科适应证
血液灌流
• 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的血液灌流器中,以清除某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毒素、药物、 代谢废产物)。
血流
活性炭
血流
血液灌流吸附
• 溶质吸附在滤器膜的表面、或滤 器中的活性炭及吸附树脂上,从 而达到清除的效果。易饱和,具 有时间性。
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 可清除大中小分子物质 • 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血液净化清除物质范围
• 血液透析 • 血液滤过 • 血液灌流 • 血浆置换
• 血球 • 血脂 • 免疫球蛋白 • 免疫复合物 • 白蛋白 • 内毒素 • 细胞因子 • 炎性介质
• 化学药物 • 胆红素 • 维生素
• 尿素氮 •糖 • 肌酐 • 电解质 •水
血液净化清除物质范围
• 血液透析 • 血液滤过 • 血液灌流 • 血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