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专题六 近义词语辨析:虚实并行准确选用

第一部分

考前自修专题

真实情境下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是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保证学生能准确理解作品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同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的积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通过丰富的知识的积累,在运用能力方面才能有质的飞跃。

[考情速览]

卷别题型

2020全国

Ⅰ卷近义成语辨析、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用法、语句连

贯衔接、新闻压缩

2020全国

Ⅱ卷近义虚词辨析、语句连贯衔接(选择)、病句修改、语句连贯衔接(主观)、新闻压缩

2020全国

Ⅲ卷语句连贯衔接(选择)、近义成语辨析、病句修改、语句连贯衔接(主观)、新闻压缩

专题六近义词语辨析:虚实并行,准确选用

角度1|适用对象和范围

有些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适用对象不同,要注意辨析。如“交流”与“交换”,“交流”一般是思想、经验等抽象的事物;“交换”可以是意见,也可以是物品。再如“敲诈勒索”“巧取豪夺”都有“强力抢占财物”的意思,但“敲诈勒索”指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其对象是钱物;“巧取豪夺”指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其对象可以是钱财、物品,也可以是权力、职位等。

1.[2020·全国Ⅰ卷]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十分独特/别具匠心)的门类。

答案:1.十分独特 2.薪火相传 3.矢志不移 4.青春年华 5.

湮灭 6.率先 7.相得益彰 8.混搭 9.波澜壮阔

拓展速记

1.近义词语的适用主体不同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前者用于物,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常用来形容人。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前者用于人;后者用于人或物。

[不一而足/不能自已]前者用于物;后者用于人。

[声名鹊起/风生水起]前者指人的名声;后者用于事情的发展。

2.近义词语同用于物,但形容的对象不同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前者用于形容思想感情的界限;后者用于形容是非的界限。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用于形容消息;后者多用于形容消息、言论或东西等。

[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前者用于形容风格、方法;后者多用于形容产品的新。

[相激相荡/相辅相庇]前者多用于形容战争;后者用于形容相互配合的两个事物。

[肆无忌惮/汪洋恣肆]前者多指人的行事;后者用于形容文笔、言谈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不计其数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能出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科技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流浪地球》不只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其中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叙述手法所传达出来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之处,即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A.折射一日千里别开生面融入

设者们是在(艰难竭蹶/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挺起了精神脊梁。

解析:

答案:1.无可非议 2.刻不容缓 3.艰苦卓绝

特别提醒

成语选用如何避免轻重不当

考生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准确把握语境描述的轻重程度;二是准确把握成语语意的轻重程度;三是归类整理常见易错的、轻重有别的成语,并经常温习。

常见的轻重不当的成语有(前轻后重):

求之不得—梦寐以求拭目以待—翘首以待不可或缺—至

答案:1.奉若神明 2.费尽心机 3.深思熟虑 4.试图

积累速记

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有:惨淡经营、侃侃而谈、洋洋大观、盛极一时、目无全牛、不刊之论等。

易贬词褒用的成语有:推波助澜、沐猴而冠、越俎代庖、瓦釜雷鸣、孤芳自赏、溢美之词、舞文弄墨、徒子徒孙、巧言令色、一哄而上、昭然若揭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有偿阅读类手机APP,其撒手锏无外乎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来用户阅读平台上的内容和广告。还别说,如此运作模式颇受拥趸,尤其相关APP运营者采取鼓励用户签到、邀请好友、好友阅读奖励等方式,使之,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事件。

如果说,此类APP所推出的阅读内容货真价实,受众花费时间、精心阅读后的确能有所收获,倒不失为美事一桩。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有偿阅读类APP运营过程中重“流量”轻“质量”,被受众指责传播内容低俗、低质,甚至有些已经触碰法律底线。……有偿阅读类APP以现金补贴等方式拓展其市场领地固然没错,然而绝不能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责任,不能在这个咨询泛滥的时代地炮制文化垃圾,干扰甚至戕害人们正常的阅读生活。

A.勾引异军突起以至无以复加

B.吸引异军突起以致变本加厉

C.勾引风生水起以致无以复加

D.吸引风生水起以至变本加厉

解析:第一组,吸引: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勾引:勾结某种势力,或引诱人做不好的事(含贬义)。语境“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来”并没有批评之意,应选“吸引”。第二组,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结合下文“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事件”,应选“异军突起”。第三组,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根据下文语境为不好的结果,应选“以致”。第

1.[2020·南京4月模拟考试]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审美的民族之一,凡是看过中国园林的人,是不会对这一点提出(质疑/异议)的。

2.[2020·郑州一中4月模拟考试]客观地讲,大学语文教育无法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也不可能立刻对就业产生(立竿见影/显著)的效果。

3.科学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依然承担着(任重道远/义不容辞)的重任。

解析:

词语/成

词义语境分析

1 质疑提出疑问。语境中已有“提出”,应用“异议”。

2 立竿见

比喻立见功效。

语境中已有“立刻”,与

“立见”重复。

3 任重道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

艰苦奋斗。

与语境中的“重任”语

意重复。

答案:1.异议 2.显著 3.义不容辞

拓展速记

常见的语意重复:涉及到、付诸于、来自于、实属是、并非

是、约……左右、过分……溢美之词、非常悬殊、差距悬殊、您的令爱、再次复发、第一部处女作、独自孑然一身、更加弥足珍贵、人为地蓄意破坏、被人贻笑大方、各自分道扬镳、破天荒第一次、真知灼见的意见、正方兴未艾、人民生灵涂炭、看得眼花缭乱、目前的当务之急、共同协商,特殊嗜好、越来越历久弥新、—天天日臻完善、责无旁贷的责任、还记忆犹新、各种形形色色的、三令五申地强调、没料到会受到不虞之誉、一览无余地看到等。

误区3不合语法

1.[2020·湖北黄冈4月模拟]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中国画就会少很多(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脱离人民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

2.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

解析:

答案:1.矫揉造作 2.一针见血

拓展速记

判断不合语法的角度

1.词性误用。现代汉语中,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有些词语不能加宾语,有的则可以;副词,只能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不能修饰名词。

2.否定误用。有些词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则属于误用。

3.功能混乱。词语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往往还受其意义、使用对象、结构构成方式等的影响。考生要结合句子实际情况及上述各要素展开分析,看是否存在语法功能混乱的情况。

新趋势近义虚词选用

1.[2020·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D.既然惊觉尽管而

解析:

答案:D

拓展速记

常见近义虚词的区别

1.及、以及/及其:“及、以及”都可以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而“及其”是两个词,意思是“和他(她/它)的”“和他(她/它)们的”。

2.为了/因为:“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因为”是连词,表原因,常和“所以”连用。

3.而且、进而、而况/因而、从而、故而/反而/而后/幸而:“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仅”“不但”连用;“因而、从而,故而”表因果;“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而后”表承接;“幸而”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4.尚且/而且/况且/暂且、姑且:“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而且”通常与“不仅”“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他内容;“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由;“暂且,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

1.[2020·全国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时尚领域,服饰文化是一种极具流行感的文化体系,具有很强的。时尚践行者的努力让人间处处存在和谐的色彩交响,每个人都是演奏者,都是一个的声部元素。人们通过创造、变革服饰来表现个性的解放和自由的愿望,表现对美的追求。现代着装观和服饰形象清晰体现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生活观念的解放过程中,人们相信多元化的服饰使社会变得更加活跃,也让思想观念更加解放。改革开放让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范围扩大化,让服饰时尚的历史洪流强劲流淌。这个色彩历史的滚滚长河,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由单调到多彩的心路,同时也展现了由中国色彩引领的中国新风尚。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传播性无可挑剔更加里程

B.直观性不可或缺更加里程

C.传播性不可或缺日益历程

D.直观性无可挑剔日益历程

解析:传播性:强调传递、扩散的特点。直观性:强调直接接触获得的感性认识。依据前面的“流行感”和后面的“让人间处处存在”推知,应选“传播性”。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形容十分完美。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语境中“每个人都是”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应选“不可或缺”。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语境中“改革开放”的影响是随着时间一天天扩

结果,应用“不免”。实效:实际的效果。成效:指功效;效果。“实效”与“形式”相对应,更符合语境。规训:规诫教训。规整:合乎一定的规格;规矩整齐。“规训”与后面的“激励”相对应,更符合语境。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