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与残疾人交流的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第一节如何正确看待视障人的特殊面容及盲态1. 正确认识视障人士的特殊面容和盲态很多视障人在面容上与明眼人有很大不同,我们经常可以从外观就能看出这个人是否有视力残疾。

例如,无眼球、小眼球、角膜浑浊、虹膜缺损、白内障、青光眼、眼球震颤等各种眼疾都有一定的外观表现。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视障人士都经常戴眼镜来掩饰眼睛,不想让人们看到他们与常人不同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还有盲态。

形成盲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为视力上的原因,视障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在行动时会有意无意之间作出一些保护性动作,这是客观上无法避免的;另一方面,因为视力障碍,对自身言行的关注在客观上也是有所欠缺的。

所以,当视力不好的时候,他们让自己做出一些感觉舒服的动作,但又没有意识到这个动作是不雅观的。

盲态可能会使一些明眼人感觉不舒服,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进而对盲态显著的视障人士采取拒绝或回避的态度。

这样就使视障人士丧失一些交往的机会,降低了视障者对自身的认同和自尊自信感,降低他们与明眼人交往的愿望。

不论是特殊的面容或者盲态,可能都会使明眼人在初次见到视障人时,心理感觉有些奇怪,甚至害怕。

我们应该理解这些现象,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残疾人本来就“奇怪”或者“丑陋”。

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关注视障人士,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认同,要通过眼神。

视障人士由于视力上的残疾,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可能会让明眼人觉得有所欠缺。

作为明眼人,我们应该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机会尊重视障人士,和他们实现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还有就是视障人士由于缺乏视觉信息,对于面部表情的理解不够深入。

例如,明眼人在笑的时候有笑声,慢慢没有笑声了之后,脸上的笑容有一个慢慢消失的过程。

但是视障人士由于缺少这种视觉经验,他们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笑声一停止,脸上立刻恢复一般状态。

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刚才杨理事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表示完全赞同,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残疾人工作,再讲三点意见:一、要真正尊重残疾人一个人身有残疾,是一种不幸.残疾人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的人格与健全人是平等的。

关爱、理解、尊重残疾人是最起码的做人道理。

一要平等相待.获得公平和平等的待遇是每个普通人的追求,这更是每个残疾人朋友的期待.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看待残疾人眼光是异样的,对待残疾人情感上是疏远的,很多领域对残疾人设置的门槛很高,歧视残疾人,根源在于不能平等对待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就是平等对待残疾人。

二要真情相助。

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

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学习、求职、工作、生活上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比健全人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关心和帮助残疾人,那么残疾人的生活就能变得好一些,就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感受到这个社会很美好。

我们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净化,一种提升、一种宽慰.三要和谐相融。

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现在,公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深刻的变化,尊重、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需要全社会向遭遇不幸、处境不利、渴望平等、数量较大的残疾人伸出友爱之手。

各级党委、政府更要承担起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二、要真正重视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是党和政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没有残疾人参与、共享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群体的幸福安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从残疾人最迫切期待的愿望出发,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语文》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语文》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语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关爱身边人》,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关爱残疾人,尊重和帮助残疾儿童的主题。

通过故事《送教上门的小老师》,让学生了解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关爱残疾儿童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学会尊重和帮助残疾儿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残疾儿童的生活困境,并产生关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残疾儿童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残疾儿童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认读生字词。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关爱残疾儿童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2. 主要内容:a. 故事梗概:送教上门的小老师关爱残疾儿童b. 关爱残疾儿童的措施:尊重、帮助、关心c. 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关爱残疾儿童的作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关爱残疾儿童”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关爱残疾儿童的志愿者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残疾儿童的生活困境,并产生关爱之情。

2.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

残疾人心理咨询方案讲座

残疾人心理咨询方案讲座

残疾人心理咨询方案讲座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解有关残疾人心理咨询方案的内容。

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心理健康的问题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此讲座,我们将深入探讨残疾人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方案。

我们要明确残疾人心理咨询的目标。

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残疾状况密切相关,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残疾,树立积极的心态。

同时,我们还要帮助他们应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歧视,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在咨询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起与残疾人的信任和共鸣,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我们要注重残疾人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的身体状况可能存在一些局限,因此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咨询,例如口头交流、书面交流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倾听和理解,给予他们足够的表达空间,并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残疾人的意愿和选择,将他们视作平等的个体。

我们要关注残疾人心理咨询的具体内容。

在咨询中,我们可以帮助残疾人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提供情绪管理和应对策略的指导。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的方式,帮助残疾人调适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我们要关注残疾人心理咨询的长期效果。

残疾人心理咨询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持久的咨询关系,与残疾人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变化和进展,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以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在这个讲座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残疾人心理咨询方案的重要性和有效的方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第六章含解析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第六章含解析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第六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老刘一家三口,平时生活比较拮据,主要靠老刘的工资收入过日子。

最近,老刘因车祸失去了左腿,无法正常工作,家庭陷入困境。

老刘整天待在家里,觉得自己无用,情绪低落。

针对老刘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为其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其申请低保B.促进其社会交往C.促进其身体康复D.减轻其心理压力2.社会工作者小郑向督导者老张询问如何与残疾人建立专业关系。

老张提供的下列建议中,符合与残疾人建立专业关系指导原则的是()。

A.同情残疾人的处境B.避免当面谈论残疾问题C.为残疾人提供建议D.设身处地理解残疾人感受3.社会工作者小燕在前期需求评估中发现,社区内的部分残疾人有就业和融入社会的需求。

为此,小燕拟采用职业康复方法满足其需求,她开展该项服务的步骤应是()A.评估--咨询--培训--就业指导B.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C.咨询--培训--评估--就业指导D.评估--培训--咨询--就业指导4.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劝导居民将机动车和自行车停放在规定车位上,不乱停,不占用盲道。

上述宣传活动旨在保护残疾人的()A.康复权B.文化生活权C.社会福利权D.环境友好权5.社会工作者小刘在为脑瘫儿童小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整合了教育、护理、康复等不同专业的服务与资源,回应了小强的多重需要,增强了小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小刘所运用的方法属于()。

A.社区康复B.个案管理C.教育康复D.需求评估6.某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为了满足残障人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机构开辟了一个工作区,请专人指导服务对象加工制作包装盒,产品由当地一家礼品公司收购销售,并以计件工资方式给付服务对象劳动报酬。

该机构的这项工作旨在促进残障人士的()。

A.庇护性就业B.福利企业就业C.按比例分散就业D.自主经营就业7.社会工作者小于在为阳光社区的残障人士服务时,发现残障人士因出行不方便,很少参与社区生活。

大班社会领域关爱残疾人教案

大班社会领域关爱残疾人教案

大班社会领域关爱残疾人教案大班社会领域关爱残疾人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班社会领域关爱残疾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领域关爱残疾人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残疾人,了解并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2、培养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愿意帮助他们。

活动重点:培养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愿意帮助他们。

活动难点: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活动准备:1、课件2、蒙眼睛的布条、玩具熊、玉米糖等。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跳《幸福拍手歌》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

他们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行走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二、观看课件,了解什么是残疾人。

提问: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得人,我们叫他残疾人。

三、观看课件,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提问: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小结:这些残疾人,有的靠卖艺为生,有的生活需要别人照顾,还有的外出、过马路、坐公交车都需要别人帮助。

四、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1、请一位幼儿扮盲人上来拿玩具。

请小朋友说说盲孩子走路和拿玩具的样子。

小结:是啊!拿玩具这么容易的事,盲人做起来却那么难,那么的不容易。

2、单手剥糖。

师: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这么不容易,如果失去了手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大家都来当一回断了手臂的残疾人,请将一只手背到身后,用另一只手来剥糖。

师:今天有些小朋友为什麽剥不下糖纸呢(原来一只手不好剪)小结:拿玩具、剥糖这么简单的事,对于盲人、和失去手的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的困难,非常的不容易。

五、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

提问:残疾人这么可怜,他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点什么呢?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他们,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关心帮助残疾人,设计师也为他们设计了许多方便他们生活的用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残障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

《残障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

《残障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1.1课程性质残障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以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为指导,以残障人士为主要工作对象,为残障人士提供帮助,补偿残障人士自身的缺陷,克服环境障碍,让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1.2课程任务《残障社会工作实务》是一门内容丰富、专业技巧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上要求既要给学生以理论知识技巧指导,又要辅之以实际介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理论提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了解残障社会工作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联系实际工作,推动残障社会工作的发展。

2.课程要求与目标2.1 课程要求本课程共3学分,48个学时。

通过对本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了课程设计思路为: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残障社会工作相关实践技能为重点,依托现有的教学实践条件,培养学生对相关能力的掌握。

2.2 课程目标2.2.1知识目标:(1)对残障人士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涵义,类别,成因等);(2)了解针对不同类别的残障人士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3)了解我国残障社会工作发展基本情况,残障社会工作的工作理论、工作内容、工作模式、方法技巧等。

2.2.2能力目标:(1)方法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理论提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了解残障社会工作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联系实际工作。

(2)社会能力:了解并认识我国残障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概况,为从事残障社会工作奠定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基础。

(3)专业能力:应用以往学习过的个案、小组和社区等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残障人士服务中。

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对的社会工作理念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能力。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健康心理讲座姜敏残疾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或是生来有疾,或是后天不幸,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对社会有一些恐惧和躲避。

因此,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一些心理特征和护理技巧,帮助他们摆脱孤独和抑郁。

一、残疾人共有的心理特征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

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有行动障碍),活动的场所太少,交流的对象有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2、自卑感这也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

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果他们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受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在婚恋、家庭等问题上遇到的不顺心会加重其自卑情感的体验。

3、过于敏感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当事人过多的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尤其是计较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的称呼。

如称他们为“残废”,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如果有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们为“残废”,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如果有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

4、富有同情心残疾人对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与其他人却很少交流,这主要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由此可见,残疾人心理健康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需要我们的体谅和关心。

我们应该做到平等真诚地与他们相处和沟通,不歧视残疾人,更不要把他们视为另类。

同时,要多给他们一些学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好。

二、如何与残疾人相处残疾人的自卑感比较强,正常人在与他们交往时,首先在语言、行为方面要尊重他们,不要伤害其自尊心,不要把他们看成是家庭的包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把握与残疾人交流的方法
我到残联工作几年,接待许多各类残疾人。

残疾人由于肢体或身体某些功能的缺陷和丧失,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阴影,对人对环境都比较敏感。

所以在与残疾人交流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和分寸。

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在与残疾人交往时,能否通过利用必要的沟通技巧来达到融洽关系、消除隔阂、减少疑虑、缓解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残疾人属于特殊的人群,他们比健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敏感性,因此,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态度要礼貌、谦和,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注重他们心理需求,一定要给其一个认真、诚恳、亲切和负责任的感觉。

对他们的唠叨和不雅的行为不要厌烦,不能嫌弃,要特别予以关照和体贴,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依赖,才能构建起心理沟通的桥梁。

如果我们残疾人工作者与他们沟通时态度粗暴,随心所欲或心不在焉,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形成隔阂和矛盾。

在倾听他们叙说时,尽量用“对、好、是”等词或点头、微笑等表示对他们的注意、理解,不能用不屑一顾的态度。

在与残疾人谈话时,尽量避免用一些语言和文字。

比如:与视力残疾人沟通时,要对盲人避讳用“瞎说”、“瞎想”、“瞎猜”等词;与肢残、脑瘫者沟通时,不能用“跛子”、“瘸子”、“瘫子”等词;与耳聋听力语言残疾者沟通时不能用“聋子”、“哑巴”等词;与精神残疾人沟通时,不能用“疯子”、“大脑不正常”等词;与智障残疾人沟通时,不能用“呆子”、“傻子”、等词,要特别注意回避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和内容,对他们要依据年龄、性别、职业、职务不同进行称呼,如:“同志”“师傅”“朋友”等。

所以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在与残疾人进行交往时,最主要的事是要注重平等与尊重,虽然他们都是残疾人,但他们都不希望被当作残疾人来看待。

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有自尊心,而且非常要强,虽然在生活上他们有一些不便,但相信他们同正常人一样,也有做人的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