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儿坪矿
杜儿坪矿2 #煤层托夹石开采技术可行性研究

1 顶 板 情 况 老 顶 : K6砂 岩 . 度 1 1 ) 为 厚 . 8m, 灰 白色 , 砂 岩 ; 细 直 接 顶 : 岩 、 质 页 岩 , 度 4 4 灰 色 砂 砂 厚 . 3m, 性 脆 , 冒落 ; 易 伪 顶 : 岩 , 度 0 2m, 板 破 碎 , 易 冒 泥 厚 . 顶 极 落; 2 )底 板 情 况 ,直 接 底 : 质 页 岩 、 岩 , 度 砂 砂 厚 2 8m , 褐 色 , 质 页 岩 灰 砂 老 底 : K5粉 砂 岩 , 度 5 2 1泥 质 胶 结 , 为 厚 . 6n . 2 托 夹 石 开 采 顶 板 下 沉 量 及 顶 板 压 力 的 估 算 2 1 顶 板 下 沉 量 的 估 算 .
这 里 上 述 关 系式 中 … K K 及 均 为 常 数 ,
因 此可 令 :
=
止套
[ 等 ]去 。 ×
其 含 义 即 为每 米 采 高 每 米推 进 的顶 板 下 沉
量 . 而 1可 称 为 下 沉 系 数 , 样 可 将 顶 板 下 沉 量 因 这
16 9 6年 Ⅲ
I8 9 8年 毕 业 予 一 旧 矿 学 院 I ]
程帅 太 娘 o o 2 3n2
维普资讯
l 4・
西
山
科
技
20 0 2年 第 2 期
作面 顶 板下 沉 也 将 基本 上符 合此 规 律 , 1即表 圉
示 了这 种 关 系 。 老 顶 的 结 构 变 化 见 图 2 。
维普资讯
第 2期
20 0 2年 {月
No .2 Ap 3 02 r. 0
杜儿坪矿 2 煤层托夹石开采技术可行性研究 #
杜儿坪矿综合自动化改造技术的应用

关键 词 工业 以太 网 ; 自动 化 改造 ; 监 测监控
中图分类 号 : T D 6 7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6 7 2— 0 6 5 2 ( 2 0 1 3 ) 1 0—0 0 4 9— 0 3
西 山煤 电集 团公 司杜儿 坪矿 是一 个有 着 5 0多 年
历 史 的老矿 , 经 过几 次 改 扩 建 , 已成 为 一 个 年 产 5 0 0
张宏 进
( 西 山煤 电 集 团公 司 杜 儿 坪 矿 , 山 西 太 原 0 3 0 0 2 2 )
摘
要
随着现 代科 技 的发展 , 矿 井信 息化 、 数 字化 的要 求 不 断提 高 , 杜 儿 坪矿 在 综 合 自动 化 矿
井改造方面进行 了一些探 索, 在原有工业以太网和子系统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第1 0期 2 0 1 3年 l 0月
・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S h a n x i Co k i n g Co a l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No. 1 O Oc t . 2 O1 3
技术 经验 ・
杜儿坪矿综合 自 动化改造技术的应用
站等 ) 功能相 同 , 可 用 于 对 各 子 系 统 进 行 监 测 与 控 制, 实 际使 用时 可互 为备用 。系统能 实 时显示 各胶 带 输 送机 、 压风机 、 通风机 、 提 升机 、 泵房 、 变 电所 、 变 电 站、 工作 面 等相关 设 施 及所 有 信 息 状 况 ; 当被 测 参 数 超限 、 保 护 动作及 设备 运行 状态 改变 后 , 发 出语 音 、 文 字告 警 提示 。具 有远程 启 动 、 停止、 复位 和测试 功 能 , 并 可进行 地 面 远 程 编 程 、 故 障( 保护) 屏 蔽 及 控 制 方 式转 换 等功 能控 制 。可准 确判 断故 障类 型 、 位 置并 能
浅谈杜儿坪矿“八大系统”安全管理的运用

通过考核机制 的运行 , 真正触及 了责任 者的票子、 帽子 、 面
子, 真正使每位 职工 既感 到有 盼头 , 又感到有压力 , 调动了全员 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
主要是强化单位整体 的安全管理效果。 07 20 年以来 , 我矿以
素质工程千分制管理 考核为载体 , 在全矿实行 了目标管理考核,
1 职 工个 人 安 全 账户 考 核 . 4
2】 4
限、 定责任人 , 并组织 复查及时将问题解决 。 “ 会诊” 就是对不 能在现 场马上“ 治愈 ” 疑难杂症” 特别 的“ ,
是本单位没能力处理 的 A、 B级隐患 , 通过矿每天碰头会 、 逢九安
李卯玄
浅谈杜儿坪矿“ 八大 系统 ” 安全管理的运用
统 ” 阐述 了“ 大 系统 ” , 八 的运 用 , 以期 为其 他 煤矿 安 全 生 产提 供 借鉴 。
关 键 词 : 儿 坪矿 ; 大 系统 ; 全 管理 杜 八 安 中图 分类 号 : 9 X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杜儿坪矿( 以下简称我矿 ) 建矿 5 0多年 , 经过几代人 的不断 探索和建章立制 , 安全生产逐步走上正轨 , 安全管理步入 了法制
人机工程学 、 行为科学等原理 , 从人 、 、 机 环方 面入手 , 归纳设计
出安全生产的系统工程管理 , 建立 了安全考核系统 、 隐患排查 系
分别注入 20元 、0 元作为安全奖励资金 , 0 10 实行月考核 , 季度兑
现, 把账户资金兑现到个人的工资卡中。
1 “ . 5 三员 两 长” 考核
程跟踪检查都 门及考核验 收部 门依据考核标 准进行全过程监督
检查与考核 , 然后 由矿根据各单位 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 量化评价 , 上局域 网通报全矿 。 1 安全精细化管理考核 . 2
杜儿坪煤矿综采工作面托夹石开采技术的应用

2 长期下去在割拉石头过程中 , ) 将对采煤机 ,
运输 机 、 载机 等 设 备 造 成极 大 的损 坏 , 转 并且 在 割 石头 过 程 中 , 损耗 大量 的截齿 、 套 , 将 齿 综合 投人 严
重增加 。
3 安全 生产方 面也 会带来 巨大隐患 。在 割落石 ) 头后 , 高 升高 造 成滚 帮大 , 加 了空 顶面 积 , 顶 采 增 对
山西煤炭 S NX HA I COAL
第3 卷 第1 期 0 O
文 章 编 号 :6 2 5 5 (0 0 1 — 04 0 17 — 0 02 1 )0 0 5 — 2
杜儿坪煤矿综采工作 面托夹石开采技术 的应用
范建 民 1 , 2
(. 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 山西 摘 太原 0 0 2 ;. 30 4 2忻州市人民政府 , 山西 忻州 04 0 ) 30 0 要: 杜儿坪煤矿 6 49综采工作面采用托 夹石开采技 术 , 30 不仅有效地提 高了煤炭质量 , 加快 了推进速度 ,
1 概述
杜 儿 坪煤 矿 64 9工 作 面 的 3号 煤 层 开 采 接 30 近尖 灭 带 , 层 结 构 极不 稳 定 , 须 根 据煤 层 结 构 煤 必
及 夹石厚 度 、 度 , 硬 及时调 整开 采工 艺 。经 过多方 论
石情 况 , 采用 了分 段 托 夹 石 开采 技 术 , 效地 提 高 有
了工作 面 煤 质 , 快 了工 作 面 的 回采 速 度 , 减 少 加 还
了工作 面机 电设 备 的磨 损破 坏 。关键是 解决好 相关 的 问题 , 具体 表 现如下 : 1在采煤 机 前 面 的大石 头及 炭 割落 下来 后 , ) 无
法及 时破碎 运走 , 长期 下去将 严重 影 响正常生 产 。
杜儿坪矿瓦斯抽采水封巷道技术研究

万 m 。0 0 2 0 2 0 - 0 5年 瓦斯 抽 采量 见表 1 。
1 2 工作 面 瓦斯抽 采 率 .
发 展 ; 采 系统 路线 长 、 抽 阻力 大 , 经计 算 管路 阻力损 失
达 到 4 . 9 k a 矿 井 、 作 面抽 采 率 低 于 6 % 。2 3 8 P ; 工 0 )
(. 1 山西焦煤 集 团有限责任公 司 , 山西 太原 0 02 ;. 3 0 4 2 中国矿 业大 学,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结合 杜 儿坪矿 瓦斯 抽 采 的基 本 情 况 , 对 目前抽 采 工作 中存在 的一 些 问题 , 针 对水封 巷道
抽 采技 术进 行 了实施和研 究 。 实施 结果表 明 , 从预 抽 采效 果 的各 项考 察指 标 来看 , 水封 巷道 技 术起 到
m /。为 了保证 矿井 安全 生产 , 高 瓦 斯 抽 采 率 , t 提 减
轻 矿井通 风 压力 , 高 瓦 斯 矿井 变 为低 瓦斯 矿 井 , 使 在
~
未采 区试 验 区域进 行 了水 封巷 道 的瓦斯 预抽 采 试验 。
1 杜 儿坪 矿 井瓦斯 抽 采概况 1 1 矿 井 瓦斯抽采 概 况 .
抽采混合量 年 度
/n / i I rn a
2 . 2 1 2 3 . 3 5 7 3 .9 0 3 49 9 . 5 7 0. 2 8 6 O. 9
累 计
/Y1 T 1 1
51 3 17 2 6 15 2 6 22 5 5 3 14 6 33 4 0
杜儿 坪矿 隶属 于 山西焦 煤 西 山煤 电集 团公 司 , 于 15 9 6年建 矿 , 生 产发展 过 程 历 经 6次 矿井 改 扩 建 , 在
杜儿坪矿中部风井风排瓦斯氧化处理项目设计

万 t / 年, 减排 大量 温室 气体 , 是 一个 典 型 的节 能 环保
项 目, 具有较 好 的社会 环境 效益 和经 济效 益 。
项 目依 托 现 有 中部 风 井 空 闲场 地 、 供水 、 供 电 等
( E—ma i l ) l u o s g 8 2 6 1 @1 6 3 . t o m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2 0 1 3年 第 9期
0 . 3 5 % ~ 0 . 7 %波 动 。N 3 0 0 0 , V: 9 . 9 1 m / s ) , 两 座 扩散 塔 靠 通 风 机 一
示, 中部 风井 的排 风量 约为 1 2 6 6 8 m / a r i n , 风排 瓦斯 纯量 为 7 2 m / a r i n , 典 型 风 排 瓦 斯浓 度 为 0 . 5 7 %, 温 度典 型值 为 l 5 q C, 湿度为 1 0 0 %, 连 续 监 测 其 浓 度 在
并论 述 了避 免 对矿 井通 风安 全 造成 影响 的措 施 。
关键 词 风 排 瓦斯 ; 氧化 机 组 ; 工 艺 系统 ; 设 计 中图分 类号 : T D 7 1 2 . 6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7 2— 0 6 5 2 【 2 0 1 3 ) 0 9— 0 0 1 7—0 3
的8 0 % 左右 , 直 接 排 放 造 成 了 巨 大 的 环 境 污 染 和 能
煤炭 工业 太原 设计 研 究 院先 后 承 担 了该 项 目的 可研 报告 编制 、 初 步设 计 和 施 工 图设 计 工 作 , 可 研 报
告 和初 步设 计 均 已通过 山西 省 发 改 委 组织 的专 家 评 审 。该 项 目 2 0 1 1年 4月 开工 建 设 , 现 已基 本 安 装 完 毕, 进 入调试 运 营 阶段 。
浅析杜儿坪矿南九3号煤盘区的优化设计

() 1渗漏损失。 因本工程采用水平防渗 , 其防渗效果 比较好 , 其
法进行计算 , 估算年费用为 2 万元 。 O
56 年 运行 费 用 .
损失水量很少 , 根据同类工程进行类比, 年损失水量约为 6 m 。 万 ( ) 发损失 。 由水文 计算 可知 : 2蒸 多年 平均水 面蒸 发量为
补水水价按照 1 . 瑚 计, 0元,s 年补水费用为 l . 万元。考虑河道 71 9
沿途水量损失, 取年补水费用约为 1 万元 。 1
54 工 程 维 护 费用 .
( 责任编辑: 李
敏)
第一作者简 介: 李瑞 萍 , ,9 3年 l 月生 ,05年毕业于 女 16 1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工程师 , 太谷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 山西
省 太谷 县 ,3 80 0 0 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已建工程 的统计资料 ,工程维护费用
一
般按工程总投资的 05 . %计 , 工程投资为 1 5 .1 53 5 万元 , 0 工程
Dic si n o eM a a e e t a a i gi gn e i g Op r t n S a e s u so n t n g m n n M k n En i e rn e a i t g h Pl n o
d tr n t n o n a e n c p ,te a p ia in o n g me tf cl y n h e e mi ai n o n u lo e a ig e emi a o fma g me ts o e h p l t fma a e n a i t,a d t e d tr n t f a n a p r t i c o i o n e p n e ec , hsp p r x o n s h n g me t l k n n i e r go e ai nsa e x e s , t. t i a e p u d ema a e n a ma ig i e gn e i p r t g . e t pn n n o t KEY ORDS W :ma a e n l n ma i g n g me t p a k n ;ma a e n g n y n g me t a e c ;ma a e n c p ;ma a e n a i t ;o e ai g n g me t s o e n g me t f c i l y p rt n
杜儿坪矿风排瓦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探

浓度在 07 %以下的瓦斯” 《 .5 (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 ,
矿 井 总 回风 巷 中 的瓦 斯 浓 度 不得 高 于 0 7 % ) .5 。长 期 以来 , 由于风排 瓦 斯 的浓 度 较 低 , 接 利用 的技 术 直 难 度较 大 。因此 , 矿井 的绝 大多数 风排 瓦斯 都被直 接
排 放 到大气 中 , 不 仅严 重 地 污 染 了 大气 环 境 , 白 这 也
杜儿 坪 矿 目前 共 有 4个 回风 井 , 别 是 新 华 风 分 井、 北石 沟风井 、 中部 风井 和南 岳 2号 风井 , 通风 量分
别 为 69 0 m / i、 4 mi、 12 0 m / i 6 r n 7 10 m / n 1 8 m n和 a 40 0m / n 经 2 0 2 mi; 0 7年 7月 对 各 风 井 排 风 中瓦 斯
量 的提升 , 全省 矿井 瓦斯排 放量 和风 排瓦斯 量也 在逐 渐增 加 , 经测算 , 当年 全省 矿 井 风 排 瓦斯 量 达 到 了 约
6 2亿 m , 排瓦斯 量 占到 该 省煤 矿 瓦斯 排 放 总量 的 风
6 4 m /mi n和 2 i。 因 9m /m n
此, 根据 4个 风井排 风量 、 风排 瓦斯浓 度 和场地情 况 , 决 定在 中部风 井安 装 4台风排 瓦斯 氧化 机组 , 目分 项
1 杜儿坪 矿风 排 瓦斯示 范项 目概述
项 目由西 山煤 电 ( 团 ) 限 责 任公 司投 资 , 集 有 申 报 C M项 目, D 地址 由辛 迪 克碳 资金 有 限公 司 ( C S C)
20 0 8年 , 西焦 煤 西 山煤 电集 团公 司 与英 国辛 山 迪 克碳 资金 有 限公 司 ( C ) 成 风排 瓦斯 项 目的合 SC 达 作意向, 在西 山煤 电集 团杜儿 坪矿建 设风 排瓦 斯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杜儿坪矿井田位于太原西山煤田东部边缘,井田内山顶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基岩则主要出露于沟谷地段。
所揭露的地层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
详细目录论文摘要 (Ⅰ)目录 (Ⅱ)前言 (1)一、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2)㈠矿井概况 (2)1地理位置与交通 (2)2地形、河流、气象与自然地震 (3)㈡井田地质特征 (4)1 地质特征 (4)2 构造特征 (4)3 井田构造 (4)4 煤层特征 (5)5 煤质特征 (6)6 开采技术条件 (6)二、井田开拓 (7)㈠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7)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分析 (7)2工业广场及井筒位置确定的原则 (8)3 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的确 (8)4开采水平的确定 (8)㈡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 (9)1 方案说明 (9)2开拓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9)三、矿井通风及安全 (10)㈠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10)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0)2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11)3主扇工作方法的确定 (12)4盘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12)5回采工作面进回风道的布置 (13)参考文献[1] 徐永圻:《采矿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2] 陈昌荣:《地质学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3] 冯昌荣:《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4] 黄元平:《矿井通风》,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致谢在近一个月的毕业设计过程中,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薛老师,本设计是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设计的每一部分都透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机敏的思维方式使我受益匪浅。
在本设计完成之际,谨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还要感谢我公单位的同事,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本设计的顺利也有他们的热心帮助。
再次感谢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所有老师、同学和亲人!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1.1 矿井概况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杜儿坪煤矿位于西山煤田东部边缘,太原市西部,北与西铭矿相邻,南部以杜儿坪断层为界,与官地矿接壤,南东部以鸦崖底断层为界与白家庄矿相邻,西部与东曲矿相邻,东部以9#煤层露头为界。
矿区(以下简称井田)内多为沟谷山梁,地形切割剧烈,且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
位于太原市区西部边山,地处大虎峪、小虎峪的山涧,纵贯整个杜儿坪街道办事处和杜儿坪矿区,是一条长达12华里,沿山涧而由东向西深入山里的重要街巷。
它是整个杜儿坪矿区的交通大动脉,交通便利。
矿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井田内交通除太—宁公路从矿区北部通过,太—古战备公路从矿区南部穿过,矿区距太原五一广场19.8km。
铁路、公路均可经太原市通往全国各地,自太原市北站建筑有铁路线伸入矿区,至玉门设有集中编组站,煤炭可直接由支线装车外运。
1.1.2 地形、河流、气象与自然地震1) 地势西山矿区位于吕梁山区,井田区域内一般标高高出汾河平原580M以上,矿区东南为汾河平原,在太原市汾河迎泽大桥附近标高为781M,向西地势逐渐升高,至杜儿坪坑口处标高为1115M,坑口高出迎泽桥附近334M。
2) 水文井田内沟谷纵横,在本井田西面的最高峰为石千峰之苗尖山,是本区之分水岭,许多山岭沟谷均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
井田内最大沟谷有南峪沟和虎峪沟两条,其中后者常年有水,夏季沟水较大,每当雨后,山洪汇集,水流激增,该沟全长12公里,源出于石千峰东坡。
1995年在虎峪桥测得最大流量为20.4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06立方米/秒。
3) 气象该矿区年降雨量400.4~528.4厘米,9月份降雨量最大达2136厘米。
冬季最大积雪厚度为13.2厘米,最大年蒸发量208厘米;最小年蒸发量177厘米。
年最大绝对湿度26.1厘米;最小绝对湿度0.1厘米。
最低气温-29.5℃(在1月份);最高气温41.4℃(7月份),全年平均气温10.1℃,每年十月起结冰至次年4月解冻,冻结深度最大达1.0米。
本区主要风向为北西,峪山沟方向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为14.7米/秒。
4) 地震本区无地震记录。
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之太原地区震烈度鉴定意见,确定为7级震区。
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地质特征杜儿坪矿井田位于太原西山煤田东部边缘,井田内山顶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基岩则主要出露于沟谷地段。
所揭露的地层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
1.2.2 构造特征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按断块构造说的划分方案,本区位于吕梁太行断块五台山块隆古交向斜的南部,俗称太原西山向斜。
其西部为吕梁山复式背斜,东部为山西断陷盆地系中部的太原~晋中盆地。
本井田位于太原西山向斜的北部边缘,构造上主要受NE、NEE向的断裂影响。
井田构造杜儿坪井田位于太原西山煤田北缘,地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3~15°,一斜构造,井田内的主要构造为断层和陷落柱,其次为宽缓的褶皱。
井田内的断层主要为走向NE的高角度正断层,并呈平行排列,断层往往组合成长条形的地堑或地垒。
落差小于5m的小断层多达150条,大断层见井田开拓图。
1.2.3 煤层特征1) 含煤性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总厚159.79m,含煤14层,煤层总厚15.38m,含煤系数为9.63%。
山西组厚42.66m,含煤8层,编号依次为01、02、03、1、2、3、4、4中、4下,煤层总厚8.03 m,含煤系数为18.82 %。
其中01号、02号、1号煤层不可采,03号、4中、4下号煤层局部可采,4号煤层局部不可采,只有2、3号煤层为较稳定可采煤层。
本组可采煤层平均厚6.88 m,可采含煤系数16.13%。
太原组厚117.13m,含煤6层,编号依次为:6、7、8、9、10、11,煤层总厚7.35m,含煤系数为6.28%。
其中7号、8号、9号煤层稳定可采;其余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的煤线或薄煤层。
可采煤层总厚6.82m,可采含煤系数为5.82 %。
2) 可采煤层设计可采煤层为8#煤。
8#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庙沟灰岩(L1)之下,上距K2灰岩约10m,距7号煤层14m左右。
煤层厚度3.46~4.5m,平均3.8m。
煤层结构复杂,含1层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厚度变异系数为23%,可采性指数为100%,属稳定的厚煤层。
顶板为L1灰岩,有时有炭质泥岩伪顶。
抗压强度为1048.36kg/cm2,软化系数为1.42,普氏硬度系数10.56,抗拉强度137.92 kg/cm2。
底板主要为泥岩。
抗压强度为570.34kg/cm2,软化系数为0.6,普氏硬度系数5.72,抗拉强度111.40 kg/cm2。
1.2.4 煤质特征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划分煤种,杜儿坪矿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以焦煤为主,其次为肥煤和瘦煤。
经统计,各煤层不同煤种分布情况如下:8#煤层主要为焦煤,东南部有少量瘦煤,焦煤占70.99%。
1.2.5 开采技术条件1) 地温地温较稳定,年平均温度约为16.40。
2) 瓦斯、煤尘及自然发火(1)瓦斯本井田煤层埋藏浅,瓦斯含量小,瓦斯压力小,瓦斯突出危险亦小。
(2)煤尘杜儿坪矿所采8#煤层的煤尘具爆炸性,经鉴定,爆炸性指数为14.7%。
(3)煤的自燃经过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8#煤层自燃倾向性属Ⅲ类4井田开拓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本井田开拓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煤层赋存稳定,倾角为40到80,平均为60 。
2)矿区位于吕梁山脉东麓,属中低山区。
区内沟谷纵横,切割剧烈,基岩裸露,山顶广为黄土覆盖,地形较为复杂。
最大海拔标高1349m(港立村山脊),最低海拔标高976m,一般高程约为1100m左右,最大高差373m,一般高差150~200m。
4.1.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分析1)根据矿区的地势条件可知,排除立井开拓。
2)与斜井和立井相比,平硐开拓的特点:(1) 优点为:运输环节和设备少、系统简单、费用低;地面工业设施较简单,不需要结构复杂的井架、绞车房和硐口车场;排水费用较低,对预防井下水灾较为有利;平硐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可加快矿井建设;不留或少留工业场地煤柱,煤柱损失少。
(2) 缺点为:受地形及埋藏条件限制,只有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或沟谷地区,且便于布置工业广场和引进铁路,上山部分的储量大致能满足同类井型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时,都应采用平硐开拓。
3)斜井开拓与立井相比的特点。
(1) 优点为:施工工艺、设备、工序简单;掘进快、井筒施工单价低、初期投资少;地面工业建筑简单;井筒延伸方便、对生产的干扰少;不易受地表含水的威胁;主提升能力大;安全性高。
(2) 缺点为:井筒长、辅助提升能力小、提升深度有限;通风线路长、阻力大;管线长度大;过表土层等特殊地层是施工技术复杂。
根据地形条件的限制和经济技术的比较:排除采用平硐和立井开拓的可能性,决定采用主、副斜井、立井回风的开拓方式。
4.1.2 工业广场及井筒位置确定的原则1)工业广场应尽量位于井田中央或走向煤炭运量的中心,以形成双翼井田,降低运输、通风、巷道维护费用,做到均衡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好;2)工业广场应不压煤或少压煤;3)工业广场有较好的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4)井筒应有利于第一水平的开采,并兼顾其他水平;有利于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的布置,石门的工程量要尽量少;5)有利于首采盘区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地段,以保证有良好的前期效益;6)井筒不宜穿过厚表土层、厚含水、断层破坏带、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软弱煤层;7)离水源、电源较近,矿井专用铁路线短,道路布置合理。
4.1.3 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的确定根据以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不同开拓的分析可知,本矿井采用两个斜井——主副斜井、一个立井风井的开拓方式,在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综合起来最合理。
工业广场位于井田的边界。
采用中央并列式的通风方式。
4.1.4 开采水平的确定本矿井煤层倾角小,煤层垂高小,从950米到1100米,但是倾向长度大,不宜布置较多的水平;另外东部的煤层标高从950米到1050米,高差为100m,西部的煤层标高从1030米到1100米,高差为70m,布置一个水平完全可以满足整个井田的开拓。
4.1.6 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1)方案的说明根据前述的比较分析决定,提出以下三种在技术上可行的方案。
如图4-1 所示。
(1) 方案一:主斜井——副平硐两水平盘区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