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1《王维诗四首》其一《观猎》课件(共20张PPT)

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 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 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 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例子:《哀江头》的今昔对比;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氓》: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 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形成对比。
诗歌的形象
1、景物形象:风声、角弓声、、渭城、草、 鹰、雪、马、新丰市、细柳营、射雕处、 千里暮云。
——王昌龄《从军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 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 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例子:《哀江头》的今昔对比;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氓》: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 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形成对比。
诗歌的形象
1、景物形象:风声、角弓声、、渭城、草、 鹰、雪、马、新丰市、细柳营、射雕处、 千里暮云。
——王昌龄《从军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 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 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主题四敬鬼神而远之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鬼神问 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概述
《论语》中有关鬼神的论述
01
选取《论语》中涉及鬼神的章节进行研读和分析,如“敬鬼神
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等。
孔子对及其背后的思想基础,如理性主义、人
文主义等。
鬼神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 主题四敬鬼神而远之
汇报人:XX 20XX-01-23
目 录
• 引言 • 敬鬼神而远之的内涵 • 敬鬼神而远之在论语中的体现 • 敬鬼神而远之的历史影响 • 如何做到敬鬼神而远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
古代中国的鬼神观念
了解古代中国对鬼神的看法和态度, 以及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 影响。
《论语》中的鬼神思想
探究《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鬼神 的论述,理解他们的鬼神观念及其与 儒家思想的关系。
教学目的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论语》中有关鬼神 的论述,理解孔子的鬼神 观念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文本、小组讨论 、教师讲解等方式,深入 理解文本内涵,培养阅读 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表明孔子不主张过分 谈论和迷信鬼神等超自然力量。
《论语·先进》中孔子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句话强调了先做好人事再谈 鬼神的态度,体现了孔子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视。
04 敬鬼神而远之的 历史影响
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塑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 化,使人们对待鬼神保持敬畏和尊重 。
03 敬鬼神而远之在 论语中的体现
孔子对鬼神的看法
教学内容概述
《论语》中有关鬼神的论述
01
选取《论语》中涉及鬼神的章节进行研读和分析,如“敬鬼神
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等。
孔子对及其背后的思想基础,如理性主义、人
文主义等。
鬼神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 主题四敬鬼神而远之
汇报人:XX 20XX-01-23
目 录
• 引言 • 敬鬼神而远之的内涵 • 敬鬼神而远之在论语中的体现 • 敬鬼神而远之的历史影响 • 如何做到敬鬼神而远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
古代中国的鬼神观念
了解古代中国对鬼神的看法和态度, 以及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 影响。
《论语》中的鬼神思想
探究《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鬼神 的论述,理解他们的鬼神观念及其与 儒家思想的关系。
教学目的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论语》中有关鬼神 的论述,理解孔子的鬼神 观念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文本、小组讨论 、教师讲解等方式,深入 理解文本内涵,培养阅读 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表明孔子不主张过分 谈论和迷信鬼神等超自然力量。
《论语·先进》中孔子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句话强调了先做好人事再谈 鬼神的态度,体现了孔子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视。
04 敬鬼神而远之的 历史影响
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塑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 化,使人们对待鬼神保持敬畏和尊重 。
03 敬鬼神而远之在 论语中的体现
孔子对鬼神的看法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祭十二郎文》教学PPT课件

4. 重点实词、虚词的归纳总结。
5. 文章篇章结构及欣赏要点点拨。
3
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
“郡望昌黎”,故世称“韩 昌
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
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
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 文的发展
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
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
式美的骈俪文 章;语言要新颖流畅,
“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
“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
与柳宗 元齐名,并称“韩柳”,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
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4
人求言实, 火求心虚, 欲成大器, 必先退之。
5
6
唐
代
古
文
运
动
倡
导
者
韩
愈
7
8
闻汝丧 sàng 丞相薨 hōng
(
)
zhǎng
惟陈言之务去。 无迷其途,无绝 其源,终吾身而已。—— 选 自(答李翊书)
12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
13
第二课时
祭 十 二 韩郎 愈文
14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 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
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我有孤侄在海浦, 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
不远其还。
15
读此文后你有何评价?
16
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代茅坤
17
悲家族之凋落,
哀己身之未老先衰,
苦自身宦海沉浮,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黄州快哉亭记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此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认为只要保持坦荡 的胸怀,不被外物所伤,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感受到 快乐。
文学艺术手法探讨
比喻手法的运用
文章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如“变化倏忽,动心骇目”、“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 木行列”等,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和谐共处
面对社会矛盾和冲突,应借鉴 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顺应自然 的观念,追求和谐共处和可持 续发展。
精神追求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容易 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潭,应学习 道家超脱物欲的思想,关注精 神世界的追求和成长。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相关历史知识补充
唐朝与宋朝的历史背景
黄州快哉亭的历史与文化
简要介绍唐朝和宋朝的政治、经济、 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 环境和文化氛围。
小组代表分享交流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进行 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阅 读和鉴赏能力。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进行总结,强调 重点和难点。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 余时间多读书、多思 考、多写作,提升语 文素养。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 包括阅读理解、文本 分析、写作练习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而乐”的政治抱负。
02
《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以醉翁亭的秀丽景色为
背景,描绘了滁州百姓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
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03
《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辞赋,通过游览赤壁的所见所感,
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无穷等深刻问题,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
文学艺术手法探讨
比喻手法的运用
文章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如“变化倏忽,动心骇目”、“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 木行列”等,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和谐共处
面对社会矛盾和冲突,应借鉴 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顺应自然 的观念,追求和谐共处和可持 续发展。
精神追求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容易 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潭,应学习 道家超脱物欲的思想,关注精 神世界的追求和成长。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相关历史知识补充
唐朝与宋朝的历史背景
黄州快哉亭的历史与文化
简要介绍唐朝和宋朝的政治、经济、 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 环境和文化氛围。
小组代表分享交流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进行 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阅 读和鉴赏能力。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进行总结,强调 重点和难点。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 余时间多读书、多思 考、多写作,提升语 文素养。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 包括阅读理解、文本 分析、写作练习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而乐”的政治抱负。
02
《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以醉翁亭的秀丽景色为
背景,描绘了滁州百姓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
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03
《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辞赋,通过游览赤壁的所见所感,
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无穷等深刻问题,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狱中杂记(共40张PPT

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思考回答
作者被关押的监狱里面爆发了疫情,有很多人因此死去。
2.造成瘟疫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牢房阴暗闭塞(室内无牖可通明——没有阳光);
二是空气污浊,(屋顶无窗可“达气”,夜晚更甚,“下管 键”“矢溺”臭气与“饮食之气相薄”);
三是拥挤不堪(一室“系囚常二百余”)
学习文言知识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 在刑部狱①,见死而由窦②出 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 者,作而言曰:“此疫作③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 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 以④。 杜君曰:“是疾易传 染,遘⑤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禁卒居中央,牗⑥其前以通明, 屋极有窗以达气。
1.被动句,余(被关押)在刑部狱,刑部 狱:清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刑部,明清 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2.窦:洞
3.疫作:瘟疫流行
4.叩所以:询问原因。
5.遘(ɡòu):遭遇,指染病。
6.名作动,开窗户
文段翻译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亲 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每 天有三、四个,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 站起来对我说:“这是发生了瘟疫。现在天时 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要死十几 个。”我向他询问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 非常容易传染,得了瘟疫的人,即使是他的亲 属也不敢陪伴他同起同卧。而狱中设立了四个 老监,每监分五个牢房。看管犯人的狱卒住在 正中那间。他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照明,屋 顶开一个天窗通气。
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 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 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 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 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 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 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 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 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 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 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二十八首(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知人论世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公元249年,司马懿 杀曹爽,专国政。死 后其子司马师、司马 昭相继专权。
文学成就
向秀
文学成就上, 向秀的《思旧赋》 为悼念好友嵇康和 吕安所作,十分感 人,但无诗流传;
刘伶
刘伶只有 一首五言诗传 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 诗歌传世。
阮籍、嵇康
七贤中真 正能代表当时 文学最高成就 的只有阮籍和 嵇康。
六朝文学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 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 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 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 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 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人教版语文Leabharlann 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总结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 起来弹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最后 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三、四、五、六句借景抒情,借“明月、清 风、孤鸿、翔鸟”这些景物,来抒写内心的 孤单和优思。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主题: 这首诗写诗 人深夜弹琴和孤 独不安的忧思。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将进酒(共24张PPT)

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
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
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将 进 酒
李 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作 者 简 介
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 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三单元 将进酒(共24张PPT)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的发生?
探 析
悲
欢
情
感
愤
狂
为人生 为朋友
为怀才 为释放
短促而悲 相聚而乐 不遇而愤 情感而狂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三单元 将进酒(共24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三单元 将进酒(共24张PPT)
正是因为人生短促,所以抓住时机,及时行乐,不 要浪费良辰美景。 这里显示了浪漫诗人李白,在遭遇仕途不幸之后, 乐天旷达的一面。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三单元 将进酒(”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一种情感?
这是诗人自我价值的宣言,展示了诗人深藏着的一颗
读 本 诗
愁裘钱乐寞贵请生乐用欢雪镜回水 。,,,,,君,,,,。悲。天
呼径斗惟但为将会千莫 白 上 儿须酒有愿我进须金使 发 来
将沽十饮长倾酒一散金 , ,
出取千者醉耳,饮尽樽
换对恣留不听杯三还空
美君欢其复。莫百复对
酒酌谑名醒 停杯来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三单元 将进酒(共24张PPT)
语文版高二语文选修第3课《待价而沽》ppt课件1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是不是 “待贾而沽”就够了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 还应该“毛遂自荐”
大胆地有创意地进行自我推销。 岳飞的《满江红》唱得好:“莫等闲,白了少 年头,空悲切!”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 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 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 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 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中国古人向来有“比德于玉”的传统,文人怀瑾 握瑜,既是品格的写照,又是才能的隐寓,更是德才兼 备者的自况。但遗憾的是买家只有一个,学而优则仕,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每一个中国人生来就是 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而要实现这一伟 大理想,只有出仕才能带领百姓谋幸福,才是文人体现 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 魋其如予何?”Fra bibliotek【背景】
据《史记• 孔 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 子在逃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 过宋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桓魋听说以后,带 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 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而且扬言要杀孔子。于 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护孔子离开了。孔子不 慌不 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于是他就说,别着 急,老天把道德给了我,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呢?— —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简 直一模一样。
【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 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 曰: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阅读思考】请大家朗读这一则,明确这里的 “美玉”指的是什么?把美玉卖出去表明什么?
“美玉”的指代意义:
(提示: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美人”自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节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第(23)节 简陋的居住环境 第(24)节 书房就是卧室 第(25) (26)节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第(27)节 鲁迅先生病了 第(28)节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第(29)节 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第(30)节 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第(31)节 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第(32)节 病中先生的饮食 第(33)节 病情不断恶化 第(34)节 病中的困顿 第(35)节 海婴的药瓶“玩具” 第(36)节 病稍好转就会客 第(37)节 时刻伴随的小画 第(38)(39)节 最后的时刻
2.语言细节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 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第21节)
分析细节 ➢细节描写示例
3.语言+动作
这时候周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 说:
“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是的。”我说。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 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 神上的……”(第8节)
性格特点(二) ✓一个热情好客,
朋友众多的主人
交
友 会
✓一个温和宽厚, 风趣睿智的长者
客
✓一个要求严格,
教诲耐心的导师
个性习惯
1912 年 鲁 迅 自 己 设 计 的服装,有点像中山 装,更像今天的夹克
。
*笑声明朗走路轻捷 *品评衣着 *喜欢吃北方饭,包饺子 *外出装束 *不随便放东西 *不在意自己的手稿 *吃茶的习惯 *瞪摩登女郎 *包书 *带病工作 *枕边的木刻
2. 他对青年人热情关心爱护,平易近人, 性格直率耿直,对萧红的衣着服饰直言 不讳;
3. 待客热情,笑声明朗,这与人们印象中 严肃的怒目金刚式的鲁迅形象不一样;
4. 鲁迅一家人愉快相处其乐融融,对孩子 充分尊重,体现了鲁迅为人夫为人父的 亲切平和的一面。
品味细节
细节描写的方法
细节,指人物、景物、 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 色的细枝末节。
性格特点(三)
个 性 习 惯
✓生活简朴 富有 情趣 宽厚仁爱
✓幽默风趣 热情 好客 善解人意
✓细致耐心 勤奋 认真 坚强执着
小结:
整篇文章写了这么多的事情,涵 盖了生活中鲁迅先生的衣、食、住、 行,待人接物等方面。
➢ 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 是一个热情、幽默、平和、睿智而又深 刻的形象;
性格特点(一)
✓一个美满幸福家
活家
庭的一家之主
Hale Waihona Puke 庭✓一个尊重体贴妻
生
子的好丈夫
✓一个疼爱、了解 儿子的好父亲
交友会客
*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车并
为其付钱
*和萧红开玩笑 *先生的特殊客人 *看青年人的信 *谈苏联纪念五一节的红场
,珂勒惠支的画史沫特莱
*谈电影,谈公园 *盛待客人 *陪客人至深夜 *谈踢鬼 *病中请客
形散神聚
温故知新 ➢ 回忆录与一般传记比较
一般传记: 是一
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 事迹,依据各种书面 的、口述的回忆、调 查等相关材料,加以 选择性的编排、描写 与说明而成。传记一 般不虚构,纪实性是 传记的基本要求。
回忆录:是用来追记 本人和他人经历以及重要 事件的一种文体。回忆录 和一般传记的不同在于它 不是以某个特定人物为叙 述中心,不见得有连贯和 完整的情节,但作者常常 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 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 呈现更加生动、亲切。
问题探究
➢ 这篇文章写了很多件事情,说一说这些事 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生活中的鲁迅的?
三个方面
1.家庭生活 2.交友会客 3.个人习惯
问题探究
➢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时写了这么多 细碎的生活小事,你从这些生活小 事中感受到了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家庭生活
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 尝鱼丸 与保姆相处 家中各处 病中家事 房间布置
分析细节 ➢细节描写示例
4. 心理细节描写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一本别人的著作 ,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 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 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 怎么都忘记了吗?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 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 、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动作细节 语言细节 心理细节 场景细节 肖像细节
分析细节 ➢细节描写示例
1.动作描写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 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 去。(第2节)
第⑴节 鲁迅的“笑” 第⑵节 鲁迅的步伐 第⑶节 品评衣着 第⑷节 夜谈和待人吃饭 第⑸节 招呼来客 第⑹节 久雨偶晴的造访 第⑺节 和海婴嬉戏 第⑻节 冯雪峰来访 第⑼节 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第⑽⑾节 指导青年看电影 第⑿节 不游公园却勤出门 第⒀节 不请男佣却热待客 第⒁节 不吝校样纸及坐车 第⒂⒃节 喝茶和抽烟 第⒄⒅节 昼陪客人夜加班 第⒆节 对“时髦”的厌恶 第⒇节 对鬼神的不相信 第(21)节 品尝海婴的鱼丸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 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
(第三课时)
贵州省赫章县第一中学:黄银
2015年5月28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2、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 3、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导入
这篇回忆录有近两万字,作者并没有完整 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也没有选取其生活中 那些伟大的部分,而是捕捉了鲁迅先生零碎的 、平淡的、亲切的日常生活。随意写来,就像 一些印象的片段回放,但正是这些印象的组合 ,凸显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平和的鲁 迅。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 着玩笑。(第5节)
分析细节 ➢细节描写示例
5. 场景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是新剪的头发,还能记得桌 上有一碗黄花鱼,大概是顺着鲁迅先生 的口味,是用油煎的。鲁迅先生前面摆 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 饭的饭碗。那位商人先生也能喝酒,酒 瓶手就站在他的旁边。(第8节)
分析细节 ➢细节描写示例
6.对比展示
来了客人,许先生没有不下厨房的,菜 食很丰富,鱼,肉……都是用大碗装着,起 码四五碗,多则七八碗。可是平常就只三 碗菜:一碗素炒碗豆苗,一碗笋炒咸菜, 再一碗黄花鱼。
(第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