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课程期末总复习要点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资料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资料艺术欣赏(一)一、填空题1.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产生的审美愉悦来自对艺术创造的美的发现,和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__________”。
2.重在______,而不仅是“悦目”,是建筑精神属性的最高层次要求。
3.如果说____________作品类于无标题音乐,给人以轻松、诗意的愉悦,那么,俄国___________及一大批描写现实的画家的作品,则以主题深刻、文学性强取胜。
4.当代杰出的画家______________,从写生、研究传统和吸收西洋绘画养料三个方面,不懈探索数十年,创造了山水画的新样式,把中国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峰。
5.如果在云岗石窟我们看到了________和中国的交融,那么通过麦积山的造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融合——就是______的交融。
6.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______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7.书法创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就是把空白作为一种表现因素, 它和点画具有同等美学价值。
8.《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他参观展览会得到的印象写成的一部独特的钢琴套曲。
9.舞台表演性舞蹈可分为________与_______两大类别。
10.戏剧演出的舞台法则,要求结构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
11.武生名角_______有“活子龙”之称,__________有“活武松”之誉。
12.欣赏人像摄影应重视神情、手势、_________、环境与_____等因素。
13.鉴赏导演艺术一般可以从完整与________两个方面作出判断。
14.造成戏曲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地方言不同, 导致戏曲的__________各异。
二、单项选择题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是《()》里的文艺理论观点。
A. 文心雕龙B.画论C. 历代名画记D.画品2.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艺术欣赏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艺术欣赏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部分1、考核目的《艺术欣赏》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义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一门公共类欣赏课程。
通过考核,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绘画、建筑、雕塑、书法、音乐、舞蹈、电影、摄影等作品的赏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不自觉中给学生讲授初步的艺术知识,培养他们艺术欣赏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2、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笔试,开卷。
3、命题依据依据教材、实施细则、教学要求期末复习指导命题。
4、考试要求本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 从了解、理解、运用和重点四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和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运用和重点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熟练地应用。
5、试题的类型及结构(一)单项选择(40%)(二)、简答(40%)(三)、论述(20%)6、适用范围、教材适用范围:开放教育本科教材:《艺术赏析概要》杨辛、谢孟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10月第一版第二部分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艺术欣赏引论1.一般理解:艺术欣赏的本质。
2.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
3.重点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欣赏方法。
第二章建筑艺术欣赏本章重点,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能针对著名建筑作品进行一般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
一、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1)建筑的双重性:物质使用功能,精神审美功能;(2)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安全感和舒适感、美观一- “悦目”、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一-“赏心”:(3)建筑艺术的表现性: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创造某种情绪和氛围,激发情感。
大学艺术鉴赏选修课艺术鉴赏总复习

12、荷兰画家伦勃朗被称为带镜子的画家。 13、《杜普教授的解剖课》被称为具有照片 性质的作品。 14、罗可可艺术的代表人物:华托、布歇、 弗拉贡纳。 15、印象主义代表人物:马奈、莫奈、雷诺 阿、德加. 16、后印象主义:高更、凡高、塞尚
大学艺术鉴赏选修课艺术鉴赏总复习
17、新印象派画家提出两点主张: 一是废除在调色板上调色.主张把原色一点 点地用科学的规律排列在画面上,让人眼去 混合色彩,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所以它 也叫科学的印象派; 二是主张画面具有永恒和稳定的特点,不是 一瞬间的.
大学艺术鉴赏选修课艺术鉴赏总复习
10、文艺复兴三大杰作:《最后的晚餐》 《末日审判》《雅典学院》
11、巴洛克艺术的特征:1华丽性;2浪漫 性;3激情性;4运动性(灵魂);5空间性; 6综合性;7浓厚的宗教色彩;8有一定背离 现实生活的倾向(主要缺陷) 代表人物:鲁本斯或贝尼尼
大学艺术鉴赏选修课艺术鉴赏总复习
2、“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 梅兰芳、荀慧生。
大学艺术鉴赏选修课艺术鉴赏总复习
3、试举例说明中国戏曲悲剧同西方传统悲剧 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西方,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最重要的类型,自古 以来受到推崇。在漫长的戏剧发展历程中,西方悲 剧遵循的都是“一悲到底”,即悲剧必须避免悲喜交 加的结局,而是严格遵守悲剧性结局。 如古希腊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世纪性格悲 剧中著名的《哈姆雷特》;近现代社会悲剧中著名 的《茶花女》,同样是催人泪下的悲剧结局。 西方悲剧之所以一贯遵循“一悲到底”的悲剧结局原 则,归根结底在于西方传统美学强调美与真的统一, 情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唐书追求“尚法”精神; 宋书追求“尚意”精神。 4、钟繇书法风格淳朴古雅,被奉为“正书之 祖”。
艺术欣赏考试复习大概

空选题第一章 1 艺术欣赏则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2 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则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
3 所谓的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对艺术形象的感知能力、对美丑的判断能力以及想象创造能力方法:多多参与艺术活动,并把欣赏实践与美学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
第二章 1 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2 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建筑早起的成熟作品。
3 伊斯兰建筑与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一起,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4 朗香教堂是现代建筑的先驱者和主将之一(勒.柯比西耶)晚期最著名的作品。
5 前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后寝三大宫(乾清,交泰,坤宁)和(御花园|)。
6 中国园林可分为(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两大流派。
7 从形象分,塔主要有(阁楼式)和(密檐式)。
8 (拉萨布达拉宫)是西藏最大的宗教中心,曾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达赖的宫殿。
第三章 1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2 著名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除了画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外,还有一副《岩间圣母》也是他的代表作。
3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是画史上以作肖像出名的画家,特别是以作自画像著称。
4 荷兰画家凡.高是(古典油画向现代油画)过度时期的画家之一。
5 抽象派是1910年左右由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创立的画风。
6 理性抽象公认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的(蒙德里安)。
7 黑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8 山水画诀中有“三远”法,即讲作画可用(平远,高远,深远)的方式经营山水树石形象。
9 中国画中的不同门类各有特色,因而,具体的欣赏可以从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展开。
10 董源写江南山青水阔之平远,范宽则画北方峰雄岭峻之巍然。
《溪山行旅途》是范宽的传世真迹。
11 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改变了五代、北宋画家常用的全景山水构图,而取山水景色的一角,即从某个最佳角度截取景色收入画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含答案)1、体会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含义,谈谈你对艺术欣赏具有“再创造”的理解。
艺术欣赏中之“再创造”,是指欣赏者……(P.10)首先,艺术欣赏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和依据,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趋向和范围。
其次,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只不过欣赏主体的这种创造活动是凭借艺术作品而开发的。
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本身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去深化情感体验,使艺术形象的生命在欣赏活动中更加活跃、丰富。
再次,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和艺术家的创作各有特点,艺术欣赏中的想象虽受艺术形象的制约,却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内容。
“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
“再创造”的特点是:欣赏者的想象性;欣赏者的个性差异;欣赏者对艺术爱好的多样性。
举例略(教材上)2、对比欧洲园林艺术,谈中国园林独特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欧洲园林:几何式,构图、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崇尚人工美;中国园林:自然式,诗情画意,崇尚自然,步移景移。
中国园林南北又有不同特色。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南方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两者都有独特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自然美,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廓、榭,建筑形式美,与自然环境协调;二是采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等,营造文化氛围;三是含蓄深沉,平易精致,融风景美、艺术美、文化人文美为一体。
油画与国画在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除了工具、材料、表现主题的一般区别外,还有下列重要区别:(1)中国画尚意,西方画尚形;(2)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画重再现、重理性;(3)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手段,西方画则主要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4)中国画不受时空局限,本方画则严格遵守时空界限。
总之,中国画注重表现与写意,西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形成鲜明差异。
艺术鉴赏总复习39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艺术欣赏:是指欣赏者以艺术形象为基础,结合欣赏者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丰富了艺术形象的精神内涵的过程,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2、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
3、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形象、境界中具有的丰富蕴涵,,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会和领悟。
4、印象派:是指19世纪中叶,画家走出画室,去捕捉阳光在倏忽间产生的效果,描绘一瞬间的真实印象,他们被人们称为“印象派”,其代表作家是莫奈。
斜线结构:是摄影画面安排景物的构成形式,在拍摄具有影画的平面上,选择和安排斜向线形,具有模拟纵深产生第三度空间的感觉,斜线在于与长方形画框四边的对比中,显出一种不安定的动向,能强调事物的方向感和运动感。
5、音乐语言:是指能为人们感知和理解的那种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表现方法、样式及“规格”的统称。
6、影调:是指画面上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使观众感到光的流动变化。
7、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方圆等。
8、旋律: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是音乐形成、抒发思想情感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9、音乐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最突出、最富有乐思特征的部分,通常在乐曲的开头或某一较大结构的开头,呈现为一段或一句旋律,是乐曲的“核心”,是整个乐曲发展的基础。
10、独白:是指戏剧中人物孤身独处时直接对观众倾诉内心隐秘或披露内心矛盾的一种戏剧。
11、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在影视艺术中,是指影视创作中的剪辑组合,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画面、声音、色彩等诸多元素的编排组合;就其广义而言,它还是一种创作方法,是影视创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艺术家艺术思维方式的展现。
12、影调:是指画面上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使观众感到光的流动变化。
二、填空题:1、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2014电大《艺术欣赏》分析与论述期末复习资料

2014电大《艺术欣赏》分析与论述期末复习资料怎样理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联系音乐作品的实际,谈谈音乐中的声音同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声音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音乐是以声音为其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意象的塑造,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
因此,如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作为音乐艺术表现手段的声音,有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的一些特点。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这些声音在自然界绝对不存在。
所以,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是通过人的创造性艺术活动创造出来的音响,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思维。
随便涂抹的线条和色彩不是绘画,任意堆砌的语言文字不是文学,同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
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的音乐,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
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为音乐。
语言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具有特定的涵义。
这种涵义在运用该语言的社会范围内是被公认的,是一种约定俗成;音乐的声音却完全不同,它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
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不会有像语言那样十分确定的含意,它们是非语义性的。
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为例,谈谈“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表现特征和一般的通用范围。
答:“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是“呈式——发展——再现”。
呈式部包括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
如“梁祝”“草桥结拜”是呈式部。
呈式部的主部主题充分陈述了男女主人公相互倾慕、喜悦激动的心情;副部主题则带有嬉戏的特点。
“梁祝”在主部主题前有前奏,后有华彩乐段。
发展部手法更复杂、更丰富——主题材料的分解、展开,调性的频繁转移等。
“梁祝”的“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为展开部。
再现部副部向主部靠拢——调性服从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欣赏》课程期末总复习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期末考试,这里将本课程的一些要点、重点归纳整理一下,并对如何参加考试提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关于考试(一)考核依据: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杨辛、谢孟主编的《艺术赏析概要》文字教材、配套音像教材36讲(36张VCD光盘)是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电视直播课堂讲解的内容和为配合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上设计并加入的相关内容,也是学生复习参考的重要依据。
(二)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多种艺术种类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特别是对艺术的欣赏评价能力。
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考查学生艺术欣赏一般方法的掌握情况。
考核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理解。
一般了解,主要是指对知识或概念有一个大致的、概括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即可。
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理解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并可以阐述自己的独到意见。
(三)考核形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测试和期末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
平时测试以作业形式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作业基本为综合性试题,如:比较雅典帕提侬神庙、法国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德教堂三大建筑特点,思考历史与文化对三大建筑的影响等。
平时测试共安排4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20%记入总成绩。
期末考试亦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80%记入总成绩。
(四)期末考试题类型: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若按掌握程度划分则:一般了解10%、基本掌握40%、、重点理解50%。
(五)考试时间: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六)考试应注意的问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都是由一个题干和备选答案项组成,所不同的是:单项选择题的回答,须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选项作为正确的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多项选择题是在4—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选项作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落选都不得分;判断题是对一个命题进行正误判断。
上述三种类型题目,都需要同学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有些属于知识性的内容,平时就应记住。
简答题和分析题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集中,特别是分析题,需要有理论,有论证,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这些问题的回答,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表明观点,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持所述观点,就是说要能够持之有椐,自圆其说。
第二部分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艺术欣赏引论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艺术欣赏的本质艺术欣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即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
二、艺术创造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表现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离开了艺术语言,便谈不上美的创造和欣赏。
1.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的要求:(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
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
艺术形象的一般构成规律:典型与意境。
3.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4.艺术意蕴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它是一种艺术境界。
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
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
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过程。
5.艺术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6.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
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创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提倡艺术风格能够体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
7.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
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8.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等等。
三、艺术鉴赏1.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欣赏始终是一种感性活动过程,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艺术欣赏活动带有显着的个性特点和主观随意性,艺术批评虽然也带有个性,但它应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种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
二者相互区别而又密切联系。
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
2.艺术欣赏的“再创造”。
欣赏者由于艺术形象的诱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丰富或提炼着艺术形象。
(1)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2)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地接受;(3)“再创造”的特性:● 欣赏者的想象性;●欣赏者的个性差异;● 欣赏者对艺术爱好的多样性。
四、艺术欣赏方法欣赏的一般方法1. 多看、多听、多研究;2. 重视从整体中欣赏;3. 把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时代特点;4、. 注重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章建筑艺术欣赏本章重点,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能针对着名建筑作品进行一般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
一、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1.建筑的双重性:物质使用功能,精神审美功能;2. 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安全感和舒适感、美观---“悦目”、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赏心”;3.建筑艺术的表现性: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创造某种情绪和氛围,激发情感。
二、建筑艺术的语言:1. 面;2.体形;3.体量;4.空间;5.群体;6.环境。
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通过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的作用,才能够形成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
三、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1.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2.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发展状况相关;3.其表现性与抽象性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四、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1. 了解形式美的法则:如,对称、主从、均衡、节奏、韵律、对比、比例、明暗虚实、质感、色彩等等。
多样统一的美的规律在造型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多观察与分析,主动与对象对话。
对其他艺术门类欣赏体会的借鉴。
2. 具备一定的建筑学知识:艺术美、生活美、技术美、环境美,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3.处于情绪意境之中:通过对形式美的欣赏,积极进行物我双方的交流和再创造,达到与建筑艺术作品整体形象的共鸣,发挥想象力;4.发掘建筑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联系作品所处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广阔文化环境去认识作品。
五、建筑艺术作品欣赏1.中国传统建筑与国外传统建筑简单比较:中国: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群体组合美、中轴对称;木结构为主国外: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显耀。
强调建筑的个体风格;渲染宗教主题;石质材料为主。
2.三大园林(即欧洲、阿拉伯、中国)艺术比较:中国园林:“自然式”----诗情画意、崇尚自然,步移景异;(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南方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西方园林:“几何式”----构图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崇尚人工美;阿拉伯园林: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的格局。
3.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1)利用自然美: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阁、廊、榭建筑形式美,与自然环境协调。
(2)采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等,营造文化氛围。
(3)含蓄深沉、平易精微,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融为一体。
第三章绘画艺术欣赏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绘画的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概念,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能够对着名的油画与国画作品进行一般性赏析,从而对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绘画本质特征有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国画艺术优秀传统的认识。
一、绘画艺术的语言1.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
绘画是“视觉空间的艺术”。
绘画种类繁多,范围广泛。
从体系上划分: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从使用材料、工具和技法划分:中国画、油画、素描、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
从题材内容划分: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的不同划分: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绘画艺术语言:(1)线条;(2)形体;(3)色彩;(4)色调;(5)动感;(6)笔墨(笔触);二、油画与国画1.概念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总称。
从广义上讲,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通常指的是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可称“水墨画”或“彩墨画”。
主要工具:笔、墨、纸、砚、绢素宣纸:生宣、熟宣线条变化: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墨色变化:皴擦点染、干湿浓淡(烘、染、泼、积)“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加宣纸白色,可称为“六彩”)2. 油画与国画的简单比较:除了工具、材料、表现主题的一般区别外,概括地讲,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