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面对国难,作为中国人, 我们应该怎么把?
(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共产党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派出
坚决抵抗
杨靖宇等共产党员在东北 组织游击队,坚持在东北开展抗击游击战
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杨靖宇将军阵亡后,日军 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 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 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 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 和棉花……
杨 靖 宇
九一八事变
杨靖宇组织的游击队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 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 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 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 挥。当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时, 奋起抵抗。
张 学 良
杨 虎 城
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 虎城抵制蒋介石继续围剿红军的命令. 迫使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战.
总结: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劝说无
效的情况下,爱国之心使他们毅然决然 地决定实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张学 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 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因此这一事件发生在 12月12日所以称“双十二事变”。
材料二: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九一八事变前)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
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 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
总结: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 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却执行不抵抗政策。最终致使东北三 省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日本在占领了东三省之 后,在第二年,也就是1932年,它又扶植了清废帝溥仪成立了 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关于九一八事变为话题小学作文范文5篇

关于九一八事变为话题小学作文范文5篇第1篇:难忘九一八多少次,我曾在田野中凝神;多少次,我曾在坟墓前流泪;多少次,我曾在睡梦中惊醒。
九一八,又是一个九一八。
记得前辈们说过,几十年前的今天,曾经有许多可爱的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或许,对于鬼子来说,区区几百肉体之躯罢了,一阵枪声过后,寂静无声。
清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我无比自豪。
回想当年,又是何等凄凉,穷凶极恶的鬼子向我国大好河山步步逼近,多少无辜的百姓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敢问!如果没有这些爱国志士,我们的大好河山,是否早已支离破碎?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出生的太阳;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的霞光;也许,我们已向这个世界永别……难忘九一八,难忘当年的壮志豪情;难忘当年的勇猛无畏;难忘当年的满腔热血……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吧!因为,这是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可爱的战士不求人们瞻仰他们,但战士们只是希望,不要辜负了他们对祖国明天的期望。
第2篇:难忘九一八多少次,我曾在田野中凝神;多少次,我曾在坟墓前流泪;多少次,我曾在睡梦中惊醒。
九一八,又是一个九一八。
记得前辈们说过,几十年前的今天,曾经有许多可爱的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或许,对于鬼子来说,区区几百肉体之躯罢了,一阵枪声过后,寂静无声。
清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我无比自豪(:关于九一八事变为话题小学作文范文5篇)。
回想当年,又是何等凄凉,穷凶极恶的鬼子向我国大好河山步步逼近,多少无辜的百姓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敢问!如果没有这些爱国志士,我们的大好河山,是否早已支离破碎?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出生的太阳;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的霞光;也许,我们已向这个世界永别……难忘九一八,难忘当年的壮志豪情;难忘当年的勇猛无畏;难忘当年的满腔热血……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吧!因为,这是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可爱的战士不求人们瞻仰他们,但战士们只是希望,不要辜负了他们对祖国明天的期望。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B.七·七事变
❖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C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 5.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 八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①制造柳条湖 东
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9月 18日
事件
沈阳 ②进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三 省 沦
陷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国之危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红惨顶死山于平中顶国山兵的营同被胞日遗机骸轰炸后燃烧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东北人日民本逃关难东军在东北残杀中国人民
“小燕子” 赵薇身穿日 本军旗装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九月的天空依然湛蓝 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去 历史的眼眸却满含着未干的血泪 痛苦的岁月已湮没在波涛中 屈辱的日子已经随风远逝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精神催促我们前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亡东 三 省 沦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无奈之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九一八朋友圈说说80句

九一八朋友圈说说80句九一八朋友圈说说1、牢记九一八,以史为镜,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2、感激你们,英雄,你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们必须会好好珍惜,珍惜你们用鲜血换来的这面五星红旗!3、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了沈阳,发动了血腥的侵华战争。
虽然,历经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华大地。
4、牢记九一八,勿忘国殇,吾辈自强!5、一八国耻难忘,以史为鉴,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肩负民族伟大复兴!6、历史既不容他人随意打扮,也不应被自己忘记,民族精神永不沉沦!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历史天空曾有的哭泣,总由自强者拭去。
7、我们爱好和平,但不怕打仗,豺狼来了有猎枪。
8、历史是人民群众与人民英雄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劳动群众与革命英雄共同创造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和劳动群众辛勤的汗水共同换来的!9、人人都发财,国家就发达。
人人都发达,国家才发展。
发展才能不被欺。
九一八,我们不仅要记住东北的历史,更要诚心祝愿。
祝愿国家强盛,人人发达。
10、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熬过了那段艰难的苦难岁月纪念是为了不要忘本11、历史是人民群众与人民英雄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劳动群众与革命英雄共同创造的!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12、时间,带不走永恒的伤痛;历史,抹不掉侵略的痕迹。
记住,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奋发,是为了国家的强大。
九一八事变90周年,勿忘国耻,自强不息!13、卢沟事变狼子心,神州惨遭倭寇侵。
八年浴血义勇军,青山隐隐埋忠骨。
历史翻开君莫叹,前车警醒后来人!九一八纪念日,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强我中华!14、我们不曾亲眼目睹,你们在战场上的雄姿,我们不曾记得你们的名字,但我们心中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你们的事迹将会留传千古,我们为你们而自豪!15、革命先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让先烈们的生命毫无意义的死去,而是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同时学习先烈们的精神,缅怀他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看一看: 日本侵略军 在东北犯下 的滔天罪行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
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 逼蒋抗日 4.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 谏”。 和平解决,内战基本结束,抗 5.结果: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四个月 结 果占领沈阳 后东北三省沦陷
东 三 省 沦 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东北人民、没有 撤走的东北军和 中国共产党又是 如何做的?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杨 靖 宇
杨靖宇牺牲后,日 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 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 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 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万人坑
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 D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____
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 谏” C、中 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是____ D A、北平 B、上海 C、南京 D、沈阳
填一填
1931 18 9 月__ 1、 ____年__ 日,日本侵略者有预 谋地制造了________ 柳条湖 事件并趁机炮轰 沈阳 城。 _____
第14-15课 难忘九一八

•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事变发生后, 引起多个政治力量的不同反应。国民党内 部的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 杨,要杀了蒋介石。而亲英美派的宋美龄、 宋子文等希望和平解决。在此背景下,中 共以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宿怨,确定 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等 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共和各方努力,蒋介 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 解决。
2、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 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把东三 省变成了殖民地。1932年建立了 伪满洲国,然后继续向南进逼, 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从 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3、卢沟桥的重要性:
• 卢沟桥是平汉铁路上的一座石 桥,横跨在永定桥上,成为北 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 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 要地。
• 5、西安事变: • (1)原因及经过 日军占东北后,又 将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出现华北 危急,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 在关键时刻,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 在中共主张的感召下,国民政府东北 将领张学良和十七陆军将领杨虎城, 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 联共抗日,但均遭到拒绝(拒绝接受 联共抗日的主张,坚持“剿”共,成 为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就在 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出兵进攻陕 北红军时,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 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 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 就是“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 变”。
• 在全国人们反对不抵抗政策,并要 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的舆论 压力下,蒋介石于1932年6月又提 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与 不抵抗政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之 后(1933年2月)又发动了第四次 “围剿”。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3、“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
是(D)
A日军的突然袭击 B东北军作战不利 C敌我力量悬殊 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前提条件是(C)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去留?
西安事变的结果: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
•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九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一 地点: 东北沈阳 八 制造者: 日本 事 结果: 东北沦陷 变 影响: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A释放蒋介石
B释放张学良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交出政权
6、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 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做
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B)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918名言警句十条

918名言警句十条
1.难忘九一八,敌寇侵中华,祸起泸沟桥,血染中国土,历史不能忘,牢牢记心间。
2.九一八事变,警醒国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
3.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九一八事变,警钟长鸣。
4.九一八警钟长鸣,燃烧起中华热火;虽然浩劫已过去,国耻却明记心间;自强不息
是关键,不怕吃苦不怕难;莫让历史再重演,振奋华夏心相连!
5.警钟长鸣,居安思危,918勿忘国耻!
6.九一八纪念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7.铭记九一八,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8.不忘九一八,让未来的发展见证华夏的崛起,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的奇迹。
9.难忘九一八,恶狼侵家门。
毁我河山,戮我同胞。
国耻国难,铭记千古。
10.牢记九一八,以史为镜,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 安事变派的代表团 左起:博古、叶剑 英、周恩来
西安事变
问题: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 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 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 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末代皇帝溥仪
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 抗政策”?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 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 寄希望于国联 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 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 得。”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 攘外必先安内 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即中日矛盾)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三省:1931年——1937年
九一八事变
知识拓展 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还击, 长城抗战开始。
1933年5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 华北危机。 1935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企图 将华北分裂出去。同年12月华北爱国学生爆发了 “一二· 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国民政府 一致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蒋介石
共产党的态度
坚决抵抗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 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 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 利。
杨靖宇
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 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 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
知识拓展 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 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 地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各项资源多 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 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 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 的侵略。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结果: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对中国平民大屠杀
1932年, 日本扶植 末代皇帝 溥仪在长 春建立了 伪满洲国 傀儡政权, 企图把东 北从中国 分裂出去, 在日寇的 铁蹄下, 东北三千 万同胞过 着耻辱的 亡国奴生 活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单元解析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综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抗日统一 战线。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逼 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内战,推动了 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 争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 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1)时间: 1931、9、18 (2)地点: 沈阳 (3)借口: 柳条湖事件 (4)结果: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 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 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 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亲日派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 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 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英美派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 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出了以 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在蒋介石通电答应“停止 内战,一致对外”的前提下,放蒋介石回南京,和平解 决了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 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九一八事变
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 先在东北发动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
“开拓万里之波涛” ,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
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 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3.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西安事变
本课小结:
国 合 作 破 裂 共
屠杀剿共
攘外必先安内
破产 西安事变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合 作 抗 日
实现 中日矛盾上升 1931年 中日矛盾为主 1936年
国共矛盾为主 1927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 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 挥。当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时, 奋起抵抗。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 沦于异族”。
九一八事变
爱国将领马占山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 的东北军将士组成 的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遣 杨靖宇等在东北 组织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
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通指在1929年曝光,据 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 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为 《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 “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 特殊区域”“我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 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 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中国各方面的态度
国民党的态度
全国人民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 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 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 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 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 不抵抗
东 北 抗 日 联 军
中 国 人 民 局 部 抗 战 开 始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国民党的态度 不抵抗
全国人民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
组织抗日义勇军
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九一பைடு நூலகம்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国内阶级矛盾 (即国共矛盾) 民族矛盾
西安事变
西
安
事
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1936.12.12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兵谏” 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经过 结果
意义
分组讨论: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及其背后 支持的国家会怎样应对?请说明理由?反应:高兴?还是悲
伤?行为:暴力处理(杀蒋)?还是和平解决(救蒋)?
西安事变
背景一
共产党: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 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 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 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背景二
国民党: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臵民族 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 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 一箭双雕。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 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