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二、西安事变
• 1.背景
• 日本加紧入侵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 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 内战,一致抗日。
二、西安事变
• 2.发动动者
• 张学良 (东北军将领)和杨虎城(国民革命军第十 七路军将领)。
二、西安事变
• 4.发动者的目的和政治主张
• 目的是逼蒋抗日。政治主张是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
二、西安事变
• 5.结果
•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调停,与各方 面协商,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 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 解决。
二、西安事变
• 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一、九一八事变
• 1.原因(背景)
• (2)国际方面
• 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 (3)国内方面
• 频繁的大规模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 机。
一、九一八事变
• 2.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 1931年9月18日,日本有预谋地制造了柳
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 驻地大营,炮轰沈阳城。 • 3.结果 • 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 省沦亡。
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

2.人物:
5.结果:
张学良、杨虎城
周恩来
4.中共代表:
和平解决
时隔六十多年后,当记者采访唯一健在的 当事人张学良时,他不肯多说,明确表示的只 有一点:如果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就 不会有西安事变,他也不会如此坎坷一生。
——刘统《历史的选择》
课堂训练
一、选择: 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地点是 ( ) A.南京 B.上海 C.沈阳 D.长春 2.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是在 ( ) A.“一· 二八”事变后 B.“九一八”事变后 C.“八一三”事变后 D.“四一二”事变后 3. 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的抗 日队伍是 ( ) A.抗日救国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4.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是 ( ) A.1935年12月9日 B.1935年12月12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7月7日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 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 寸土地沦于异族 (马占山)
中国共产党: 杨 靖 宇
东北组织游击队,开 展抗日游击战争。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爱国将领吉鸿昌
中国人民的 局部 抗战 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B.七·七事变
❖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C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 5.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 八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①制造柳条湖 东
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9月 18日
事件
沈阳 ②进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三 省 沦
陷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国之危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红惨顶死山于平中顶国山兵的营同被胞日遗机骸轰炸后燃烧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东北人日民本逃关难东军在东北残杀中国人民
“小燕子” 赵薇身穿日 本军旗装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九月的天空依然湛蓝 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去 历史的眼眸却满含着未干的血泪 痛苦的岁月已湮没在波涛中 屈辱的日子已经随风远逝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精神催促我们前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亡东 三 省 沦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无奈之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国民党 抗日
逼迫
剿共
杀蒋
蒋介石在十年 内战中疯狂 “剿共”,杀 害无数革命战 士,应该杀死 蒋介石以免除 后患。
审蒋
放蒋
“杀蒋”可能会 有条件还是无 激化矛盾,但 条件? “放”蒋太便宜 他,因此还是 “关蒋”为妥, 待以后事态发展 再做处理也不迟。
课堂小结 东北
华北
西安事变
九一八
v 局部抗战
合作抗日
课堂检测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C)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2、蒋介石在发给张学良的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 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这份电报 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B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3、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B )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及历史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第14课
水边学校 张玉
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和中国人民局 部抗战的开始; 2、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讨论 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能够正确分 析问题;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勿忘国耻,做一名爱国 的中学生。
人教版历史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4、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国外: 国内:
中国共产党主张杀还是放?
第二篇章:国之大幸--西安事变来自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1927-1936)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
1
……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3、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 人是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组织起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 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 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探究二:日本侵略军 侵略中国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呢? 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 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 地进行攻击,进而占领中国东北。
探究三:东北为什么迅速沦亡?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 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勿忘九一八 振兴我中华
(西安事变的背景)
(从中华民族危机,中共呼声,张、杨二人自身的品质,蒋介石的态度等方面分析)
1、日军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怀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是怎么做的呢?
【初中历史】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嫩江大桥之战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 变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 并以此为借口,进攻 东北三省沦 陷。 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 什么主张?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蒋介石仍然执行: “攘外必先安内” 的错误主张。
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 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 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 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 藏的事件是什么?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1931年9月18日
2、事变的具体地点在哪里?
沈阳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
3、是谁制造了九一八什么先制造 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 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 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长春 沈阳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张蒋 学介 良石 密给 电
避方如无 冲应何论 突予在日 。不东本 抵北军 抗寻队 ,衅此 力我后
——
东 三 省 沦 亡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博古(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中共参加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
西安事变结果:
和平解 决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1.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成。
九一八事变(1931.9.18)
蒋介石不抵抗 中共和人民奋勇抵抗
西安事变(1936.12.12)
中国局部抗 战的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怎么处置蒋介石
假设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你对蒋介 石是杀还是放?理由是什么?
首先,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最高统帅,他 的地位在中国暂时无人替代,一旦杀掉蒋 介石,势必造成全国大乱,达不到“逼将 抗日”的目的。相反日本帝国主义必将乘 乱而入,加重中国民族危机。
其次,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 盾,团结抗日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 杀掉蒋介石不利于团结抗日。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这一天,沈阳都要 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为什么每年这一天都会拉响警报?这是 在纪念什么事件呢?
第14课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简单经过: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 轰沈阳城
结果: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制造战争借口
东 北 三 省 沦 陷
资料:
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军队只
有1.9万人,而中国东北军
有20万人.中国军队在人数
上占绝对的优势.但为什么
日本仅用了四个月就侵占
了中国的整个东北?
日 本
军
队
1.9万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影响: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再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 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 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936年12月 12日,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日军占领沈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结果:占领了沈阳城,侵占了东北三省
目的: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动脑筋:日本侵略军侵 略中国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先 制造柳条湖事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2、为了给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 舆论。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国 民党、中国共产党、东北 人民的态度怎样呢?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军侵略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结果: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 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 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 称“双十二事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对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学习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准备:1、讲授新课之前用在网上搜索《九一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媒体课件(PPT),给学生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分析学生可能提出和遇到的问题,查找有关书目,做好准备;学生在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时可能会不够全面和准确,教师做好引导和补充的准备。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描八事变的侵略性。
3、通过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难忘九一八》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14课。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和及中国爱国军民积极抗日的知识,对于本单元后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了相当的世界观,对于九一八事变的性质已能做出定论。
4、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他们的主题参与意识。
5、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PPT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保证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学习本课,以启发、引导为主,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感性到理性。学生的学法以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等形式为主。
能力培养: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计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学生: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集体展示,各抒己见
教师:江泽民总书记称赞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民族功臣,为什么会给与张学良这么高的评价?你怎样评价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四.课后拓展,提高能力
1.假如请你编导《西安事变》课本剧,那么在谈判这一幕中不可能出现的人物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张学良D.蒋介石
教师: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不抵抗政策,后果是导致整个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教师:东北人民和没有撤走的东北军部队做出了与国民政府相反的做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是什么做法?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学生:抗日;爱国精神
二、西安事变(2003/12/12/46/news216814610.shtml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方针?出发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精神?
学生:和平解决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六、课堂小结: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历史任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二、教学反思
《难忘九一八》一课讲述了日本蓄谋侵略东北和东北人民英勇抗日的史实,以及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给予学生相当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创设方面,利用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日本侵略的痛恨和对张学良、杨虎城的敬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高瞻远瞩,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才可以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牢记“强国有外交,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从而树立强国强民的思想。
(二)MdVp_QNOOc-OT9.html
教师:同学们,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课件显示)
教师:直接目的是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最终目的是为了侵占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中国。请同学们叙述事变过程。
学生:叙述过程
7、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DYwNjE1Ng==.html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曾流行一时,它真实的唱出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人民的心声。歌声带我们走进历史,歌声带我们开始思考。(请同学读课文第一段,了解事实真相)
2.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指中国东北地区)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下列哪一事变使这一荒谬言论变成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3.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②中日矛盾开始上升③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④中共立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5.西安事变后,对如何解决这一事变,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正确的方案应是( )
A.蒋介石发动内战,必须处死B.张、杨危害“领袖”,应武力讨伐,予以制裁。
C.既讨伐蒋介石,也讨伐张、杨。D.和平解决,抛弃前嫌,共同抗日。
6.思考、讨论回答: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西安事变最终结果怎样?这个结果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东北人民的抗日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英勇抗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抗日的决心。
问题设计:
1、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什么主张?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一致抗日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做出扣押蒋介石的举动?(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组内讨论)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与九一八事变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对本课知识结构有整体上的认识。
(3)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列出预习中遇到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知识识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时局的变化,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当时时局的变化”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
B.中国共产党拥有广大的根据地和革命武装
C.中日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国民党陈营内部发生变化
学习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准备:1、讲授新课之前用在网上搜索《九一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媒体课件(PPT),给学生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分析学生可能提出和遇到的问题,查找有关书目,做好准备;学生在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时可能会不够全面和准确,教师做好引导和补充的准备。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描八事变的侵略性。
3、通过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难忘九一八》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14课。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和及中国爱国军民积极抗日的知识,对于本单元后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了相当的世界观,对于九一八事变的性质已能做出定论。
4、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他们的主题参与意识。
5、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PPT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保证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学习本课,以启发、引导为主,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感性到理性。学生的学法以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等形式为主。
能力培养: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计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学生: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集体展示,各抒己见
教师:江泽民总书记称赞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民族功臣,为什么会给与张学良这么高的评价?你怎样评价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四.课后拓展,提高能力
1.假如请你编导《西安事变》课本剧,那么在谈判这一幕中不可能出现的人物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张学良D.蒋介石
教师: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不抵抗政策,后果是导致整个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教师:东北人民和没有撤走的东北军部队做出了与国民政府相反的做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是什么做法?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学生:抗日;爱国精神
二、西安事变(2003/12/12/46/news216814610.shtml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方针?出发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精神?
学生:和平解决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六、课堂小结: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历史任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二、教学反思
《难忘九一八》一课讲述了日本蓄谋侵略东北和东北人民英勇抗日的史实,以及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给予学生相当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创设方面,利用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日本侵略的痛恨和对张学良、杨虎城的敬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高瞻远瞩,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才可以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牢记“强国有外交,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从而树立强国强民的思想。
(二)MdVp_QNOOc-OT9.html
教师:同学们,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课件显示)
教师:直接目的是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最终目的是为了侵占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中国。请同学们叙述事变过程。
学生:叙述过程
7、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DYwNjE1Ng==.html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曾流行一时,它真实的唱出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人民的心声。歌声带我们走进历史,歌声带我们开始思考。(请同学读课文第一段,了解事实真相)
2.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指中国东北地区)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下列哪一事变使这一荒谬言论变成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
3.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②中日矛盾开始上升③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④中共立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5.西安事变后,对如何解决这一事变,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正确的方案应是( )
A.蒋介石发动内战,必须处死B.张、杨危害“领袖”,应武力讨伐,予以制裁。
C.既讨伐蒋介石,也讨伐张、杨。D.和平解决,抛弃前嫌,共同抗日。
6.思考、讨论回答: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西安事变最终结果怎样?这个结果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东北人民的抗日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英勇抗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抗日的决心。
问题设计:
1、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什么主张?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一致抗日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做出扣押蒋介石的举动?(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组内讨论)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与九一八事变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对本课知识结构有整体上的认识。
(3)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列出预习中遇到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知识识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时局的变化,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当时时局的变化”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
B.中国共产党拥有广大的根据地和革命武装
C.中日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国民党陈营内部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