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人第14课复习内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成为全国执政党之一的历程。
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党的早期领导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学生可能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理解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党的早期领导人等活动,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党的早期领导人等活动。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及相关历史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部编版8年及历史1---14课复习提纲资料

历史八年级上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1、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的产品的倾销。
③后来,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2)大批官员、士兵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二、虎门销烟1、时间:1839 年6 月3日至25日2、地点:广州虎门3、人物:林则徐(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4、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三、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导火线(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 年6 月-------1842 年8 月4、民族英雄: 关天培,陈化成为国牺牲。
5、结果:1842 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 万元;③割香港岛给英国;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①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的主权,②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3)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大影响)(4)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失败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武器落后。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目录

八年级上册2017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XX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新人教版)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次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0多万平方公里。
6.18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x疆。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
8.1894-189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8年级上历史第14课教案

国民革命的洪流
课型
新授
姓名
学科
八年级历史
教学内容
3、结果:胜利 4、胜利原因: (1)、战略方针 (2)、官兵奋战 (3)、工农群众的支持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4、18)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点拨 补充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学生参照 培养学生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 知识目标 学 目 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用具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材中的小字、插图
芳、张作霖 2、力量对比:
分析问题
识图能力 14分
的建立 (1927年4月18)
意义: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插图、小字 分析能力 讨论完成 进行价值观 教育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国民政府成立 3、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利益 教师提供史实
学生了解 6分 学生分析] 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 分析能力 进行价值 观教育 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 归纳能力 学生讨论完成培养学生 评价能力
教 教学内容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6分
4分
合作知新: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924年5月) 1、原因:创造自己的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合作 军队,挽救民族危亡 适当补充 完成,发表 见解 2、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 训练并重 3、作用: 教师补充史实 学生根据 进行分析 史实分析 二、北伐战争(1926、7) 1、对象:吴佩孚、孙传 指导学生看图 学生看图
八年级历史第14课教案 -回复

八年级历史第14课教案-回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名称的由来;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理解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名称的由来。
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教师介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最后总结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名称和时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中国共产党最初叫什么名字?”、“何时成立的?”等问题,并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
3、共产党人的早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并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情况。
同时可以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4、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或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且,林除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路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且,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港”指害割香港岛给英国;(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姜《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爆发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重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
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是帮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4.战争影响:列强搂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课题: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八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军民团结抗日------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
本课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丢失华北危机,最后导致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全民族坚决要求抗战的意志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北京、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真难过过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九一八事变纪念牌教师:这是九一八事变纪念牌,它位于沈阳市东区的柳条湖桥。
此纪念牌呈台历状,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左边巨大的石雕台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孔,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
仿佛是千万不死之魂在嘶号呐喊。
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血泪洗礼的历史。
展示课题:难忘九一八(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为全文定下庄严的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理解)
(1)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①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在干部上和组织上准备了条件。 1920年,在共产
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组织基础)
(2)成立时间:
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到上海嘉
兴南湖的游船上)
②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 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
③“一大”内容:
A、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B、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D、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E、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
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3)历史意义: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
大事。
B、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结
果。
二、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2、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主义阶段,党的首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
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口号“为自由
而战,为人权而战”,将工人运动高潮推上了顶峰-----(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顶峰)
2、结果: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启示: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相关史料及练习
一、分析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
找真理„„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要侵略学生
呢?”——毛泽东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
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
自己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
请思考: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
又是由哪个政党来领导的呢?为什么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 在现阶段,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
共和国。
(1)材料一中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党的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材料二中的“现阶段”是指什么阶段?
(4)材料二中的党的任务的提出有何意义?
三、陈独秀为什么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
四、练习
14课 需要背诵的知识:
1、什么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哪一个历史人物是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写了什么文章?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标志和意义都是什么?
5、中共一大的内容有哪些?
6、中共二大确立了什么纲领,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7、中共成立前后全国工人运动的重要事件、意义和教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