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化系统免疫简介

合集下载

消化道免疫系统

消化道免疫系统

小结: 消化道免疫系统是粘膜特殊防御 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全身免疫系统网络 中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激发机体对病 原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和 调节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儿童免疫学 免疫学 pediatric
2.免疫性防御 胃肠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或抗原 分子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1)肠道局部免疫反应 肠道局部免疫反应对维护其正常生理功能和抗致病因 子侵入有重要作用。 参与肠道局部细胞免疫有T细胞和NK细胞,在抗肠道 参与肠道局部细胞免疫有T细胞和NK细胞,在抗肠道 寄生虫感染和调节肠道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辅助 性T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如IL—1、4、5可促进B 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如IL— 可促进B 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 参与肠道局部体液免疫的浆细胞主要为IgA型。 参与肠道局部体液免疫的浆细胞主要为IgA型。
三、肠道防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进入肠腔的病原微生物和抗原分子可渗入肠粘 膜表面,在肠道防御系统作用下降解、转化、 灭活或排出。
1.非免疫性防御 经酵解、蠕动、肠道粘膜屏障、粘液屏障、细胞间紧 密连接和肠道正常菌群等在消化道防御机制中起重要 作用。一些非特异性抗感染因子也在肠道粘膜中发挥 保护作用。
三、肠道防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肠道相关淋巴组织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包括存在于肠道内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具有 tissue,GALT)包括存在于肠道内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具有 免疫活性的细胞,可分为两个部分: 1.器官粘膜相关淋巴组织(the organized mucosa器官粘膜相关淋巴组织(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 其组成包括肠系膜淋巴结、Peyer淋巴小结和M细胞。 肠系膜淋巴结可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 Peyer淋巴小结 肠系膜淋巴结可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 Peyer淋巴小结 几乎仅见于回肠。覆于Peyer小结上的M 几乎仅见于回肠。覆于Peyer小结上的M细胞能将肠内 抗原摄入后转运给T 抗原摄入后转运给T、B淋巴细胞,使其进一步转化为 效应细胞和浆细胞,发挥局部和全身性免疫作用。

消化系统免疫学课件

消化系统免疫学课件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
位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基底部之间 每5-6个肠上皮细胞间有1个 作用:限制感染性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发生 系统性弥散,控制着系统细胞浸润到上皮 表面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
T细胞(90%)
主要为CD8+型 TCRT细胞 受IL-15驱动 可直接识别未经处理的蛋白抗原,且对小分子非
Peyer结是小肠粘膜下的淋巴集结 位于远端小肠,在回肠末端最为明显 其数目与年龄有关 无菌动物的PP一般很小(除非给予口服 抗原)
Peyer’s patch
Peyer’sPatch
滤泡区
中心区域--B细胞富含区
具有生发中心 内区则多数为sIgA+B细胞,少数sIgG+B细胞 滤泡外围区是sIgM+/sIgD+ B细胞
PP表面覆盖有滤泡相关上皮(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FAE)
普通柱状上皮细胞
少量杯状细胞 膜上皮细胞(M细胞)
FAE Dome
Peyer's patch
Peyer’sPatch
M细胞(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膜上皮细胞,membranous epithelium cell)
消 化 系 统 免 疫 学
胃肠道免疫 肝脏免疫
肠道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机械屏胞、杯状细 胞、潘氏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APUD细胞);肠上皮细胞更新;紧密连 接蛋白 化学屏障:粘液;胰蛋白酶;杯状细胞分泌 的糖蛋白和糖脂;溶菌酶;胆盐和胆酸;小 肠三叶肽 生物屏障:以厌氧菌为主的肠道生理性细菌

覆盖于PP的表面 一种扁平的上皮细胞 厚度不及正常细胞厚度的1/10 微绒毛少而短,表面仅有较少的多 糖被膜,胞浆很少,缺乏溶菌酶, 含有较多线粒体和丰富的囊泡, 细胞 两侧胞膜十分接近,使其下面的淋 巴细胞十分接近肠腔

系统解剖学第3章消化系统

系统解剖学第3章消化系统
内分泌功能
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 与调节血糖水平。
胰腺的疾病与治疗
急性胰腺炎
由于胰酶激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引起水肿、出血和坏死。治 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和手术等。
慢性胰腺炎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胰腺癌
系统解剖学第3章消化系统
目 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 • 食管 •胃 • 小肠和大肠 • 肝和胆囊 • 胰腺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功能
01
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以供身
体细胞吸收和使用。
吸收功能
02
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输送到全身各
05 小肠和大肠
小肠和大肠的解剖结构
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小肠的主要 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小肠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层组成,其中粘膜层含有大量的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大肠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 便。大肠壁与小肠相似,也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口腔前庭
包括唇、颊、腭、口底等结构, 是口腔的门户,也是口腔与外 界的通道。
牙齿
是口腔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 具有咀嚼食物的功能。
唾液腺
包括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 主要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 化酶,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
口腔的功能
吞咽食物
舌的协助将破碎的 食物送入食道。
语言功能
口腔是发声的共鸣 腔,能够发出清晰 的语言声音。

人体生物学3篇

人体生物学3篇

人体生物学人体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理结构、机能、代谢及其发生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探究人类生命现象的基础学科之一,涵盖了人类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人类体内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面,依次介绍人体的生物学知识。

一、组织层面人体由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组织构成,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覆盖体表或管腔内面的一种细胞层。

其基本结构是由细胞紧密排列的一层状组织。

上皮组织包括简单上皮组织、复杂上皮组织和移行上皮组织等。

简单上皮组织主要分布在身体腔、血管、波旁环、肾小管等地方,可以起到保护、吸收、分泌等多种作用。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是连接细胞、纤维和骨骼的基础组织。

它可以分为传统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

传统的结缔组织主要分布在皮肤、肌腱、骨骼等部位,可以起到支撑、保护、补充和修复身体组织的功能;而弹性组织主要分布在大血管的壁和虹膜等部位,可以起到伸缩、收缩的作用。

3、肌肉组织:肌肉组织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主要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附近的小动脉和淋巴管等部位,有控制脏器的收缩、散张等作用;心肌存在于心脏中,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可持续收缩,使心脏产生血液抽动,维持生命;骨骼肌分布在骨骼中,是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有控制动作和姿势等作用。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组成的结构。

神经元可以用于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

胶质细胞可以保护和支持神经元。

神经组织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起着控制身体最高机能的作用;而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组织和神经组织外的神经组成,主要负责身体的感觉、触觉、温度和位置的感知,以及肌肉和腺体的控制。

二、器官层面人体包含多种不同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1、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初中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归纳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保护机构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识别和抵抗入侵的病原体,保持人体健康。

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系统。

在我们生活中,了解免疫系统的知识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是初中生物免疫系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入侵的防御系统。

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我们天生具备的免疫反应,它能迅速地对抗多种病原体。

后天免疫系统则是通过前期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的抗体和免疫记忆来提高免疫能力。

2. 免疫系统中的器官免疫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

骨髓是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的地方。

胸腺是T细胞的发育场所,它会培养和选择出能正常工作的T细胞。

淋巴结在淋巴循环中起到过滤作用,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废弃物。

扁桃体主要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中起到防御作用。

脾脏主要负责清除血液中的老化或损坏的红细胞以及病原体。

3.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巨噬细胞是一种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细胞,它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细胞和B细胞是后天免疫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细胞类型。

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能够杀死感染的细胞。

B细胞则主要负责产生抗体,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将其标记出来,使免疫系统能更加容易地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4. 免疫反应的过程免疫反应包括两种类型:细胞性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性免疫是指通过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直接杀死感染的细胞来抵御病原体。

体液免疫则是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被巨噬细胞吞噬。

两种免疫反应通常是同时进行的,相互协同工作以提高免疫能力。

5.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通过自身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免疫记忆来增强免疫能力。

例如,接种疫苗可以让我们的免疫系统生成抗体,以便在将来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能够更有效地消灭它。

免疫力与消化系统的关联

免疫力与消化系统的关联

免疫力与消化系统的关联免疫力和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而消化系统则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免疫力与消化系统的关联,并介绍一些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消化系统健康的方法。

一、免疫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免疫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细胞的分布:免疫细胞在消化系统中广泛分布,特别是在肠道。

肠道黏膜上的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保护肠道免受感染。

免疫细胞的存在对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2.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来维持消化系统的平衡。

当消化系统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和修复受损组织。

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3.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免疫耐受机制来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在消化系统中,免疫耐受的维持对于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二、消化系统对免疫力的影响消化系统对免疫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吸收: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并吸收到血液中,为免疫细胞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充足的营养摄入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2. 益生菌的作用:消化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益生菌,它们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良好的肠道菌群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3. 免疫器官的功能:消化系统中的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对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腺样体和扁桃体是消化系统中的淋巴组织,它们可以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三、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消化系统健康的方法为了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消化系统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免疫细胞的需求。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和发酵食品。

人体免疫的知识体系

人体免疫的知识体系

人体免疫的知识体系
人体三大免疫系统,也称为人体三大免疫防线,主要包括与外界环境相联通的第一大免疫系统;防止外来入侵的具有先天保护性的第二大免疫系统;产生后天免疫的第三大免疫系统。

1、第一大免疫系统:即皮肤、黏膜,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直接与外界连通的部位,可以直接抵挡有害物质侵袭,包括抵挡泥沙、灰尘、紫外线、固态或者液态的一些有害物质等;
2、第二大免疫系统:即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以及各种炎症介质、白介素、细胞因子等,均可以帮助人体,监视是否有外来的病原体入侵,帮助吞噬杀灭这些外来入侵的危害因素;
3、第三大免疫系统:由淋巴结、胸腺等免疫器官,以及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接触到外源性的刺激之后所产生,通常是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来完成。

例如通过注射疫苗,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保护人体不被特定的病原体感染,这也是各种疫苗能保护人体的原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二单元第三节--消化系统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二单元第三节--消化系统

2.肝脏
学前儿童的肝脏相对较大,在 右侧肋骨下面能摸到肝脏下缘。早期 由于肝脏发育不完善,胆汁的分泌量 较少,所以对脂肪的乳化能力较差, 不利于脂肪的进一步消化。因此,学 前儿童不喜欢太油腻的食物。
肝脏对糖原的储存量太少,容易因 饥饿发生低血糖,所以学前儿童的 膳食次数比成人要多。
肝脏解毒能力也相对较弱,膳食中 提供的蛋白质不宜太多,以防蛋白 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加重肝脏负担。
唾液腺导管 的开口
舌 牙 唇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其与唾液混合。
(1) 牙的形态
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嵌入上、下颌骨牙槽内, 分别排列成上牙弓和下 牙冠
牙弓,用以咬切和磨碎 牙颈
食物,并对发音有辅助
作用。
牙根
牙冠: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 牙颈:牙根和牙冠交界部分
牙根: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
黑室
六.大肠
通过蠕动吸收水分、无 机盐和维生素,并将食 物残渣推向肛门。分: 盲肠,阑尾,结肠,直 肠和肛管
正常肠
肠 套 叠
小孩肠的特点
肠套叠
婴儿“肠绞痛”
(肠道内积存 气体引起的)
为什么经常性的看 到小孩饭一吃完,就 要大便?
消化腺
1、唾液腺

为什么婴儿爱流口水?
“生理性流涎”在婴儿六个月开始长牙后,经常流口 水,一天换几次外衣。牙齿萌出是一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 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这种现象, 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2.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病从口入。 (2)进餐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磨碎,
可以使食物中混有较多的消化液,促进机体对营 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可预防消化不良等疾 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A在粘膜上皮细胞组织中的淋 巴细胞或浆细胞合成后便被上皮细 胞运输到粘膜表面,并与原籍菌群 混在一起,保护原籍菌群不受侵犯, 而对外籍菌群予以抑制。 IgA分子 落入肠腔便组成粪抗体,对外籍菌 和肠道原因菌(伤寒、痢疾及霍乱) 产生抑制作用。
无菌动物的IgA水平是极低的。
肠粘膜固有层浆细胞产生的IgA进入 肠腔而变成分泌型IgA,它能抑制细菌 复制,溶解细菌,封闭细菌附着到上皮 细胞的受体,从而阻止细菌通过完整的 肠壁。 SIgA被输送到肠腔,可抵抗小肠的蛋 白酶溶解作用,保护肠粘膜表面。SIgA 通过免疫排斥防止细菌、病毒、细菌毒 素和其它有害物质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
使用抗生素后免疫变化
1、 正常小鼠需要口服10万个活鼠伤寒杆菌才能被 杀死,而口服抗生素1周的小鼠仅仅10个活鼠伤寒杆 菌就被杀死。 2、使用抗生素1周的新生儿肠道内几乎无细菌生 长。而正常1周的新生儿,其每克粪便中的细菌数量 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单双歧杆菌数量每克粪便中就有 100亿~1000亿个。 3、口服抗生素1周——菌群失调—— 1)肠粘膜萎缩,免疫生发中心减少、甚至缺失。 2)吞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吞噬率显著降低。 3)淋巴结、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 4)造血功能降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显 著减少。
入侵菌先是粘附于上皮细胞,通过胞吞作 用及其鞭毛运动渗透和进入上皮细胞,在细 胞内增殖、分泌毒素及溶细胞物质,最终 破坏之,并刺激肠管分泌,引起炎症。
SIgA抗体抑制细菌的粘附,提供保护, 并覆盖入侵菌,针对其表面的脂多糖,增强 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还中和其毒素。
如何维持和促进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避免 细菌对粘膜细胞的粘附和溶解? 是药物,还 是科学的营养?
小肠、结肠内细菌常凭借其内毒素破坏粘 膜上皮细胞而产生腹泻。但是人体的防御机 制有非免疫性的胃酸和正常的肠道运动, 他们分别杀灭和驱除入侵菌,还有粘液糖 蛋白可非特异性地结合肠毒素,防止细 菌和肠细胞受体起相互反应,并干扰细 菌附着于肠粘膜增殖,三者的联合作用
使潜在致病的细菌要经口感染一个正常 志愿者,需要数以亿计的量才能成功。
粘膜免疫系统的构成
粘膜免疫系统是由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样的 粘膜相关细胞及保护宿主效应分子组成的整合网络。 1、效应分子包括以分泌IgA为主的抗体分子、细 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天然宿主因子如防御 素诱导的免疫功能协同。 在解剖上粘膜免疫系统分为外来抗原相遇、选择 性摄取、激发免疫应答的部位和更弥散的B和T淋 巴细胞聚集、分化的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其它抗原 提成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 胞分布的效应部位。也就是说胃肠免疫细胞分布在 胃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的各个部位,就像保安和警 察分散在各个社区一样,可以随时处理各种外来的 和内在的纠纷和危害。
巨噬细胞和IgG抗体则组成第二道 防线。
干扰素的分类与合成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 剂刺激人和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 活性。 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 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γ干扰素由T细胞产 生。 α和β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免疫调节作用强。 γ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比抗病毒作用强。
浆细胞均匀地分布在胃肠固有层内,它 可与进入肠壁的各种抗原(病毒、细菌、 食物即异性蛋白等)直接发生免疫反应。 浆细胞在人出生前并不存在,出生后随 进入消化道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出现和增 加。人肠道的浆细胞,以产生IgA的细胞为 主,约占80%。 人外分泌SIgA系统和血清IgA系统相对 独立。静脉内IgA不能提供粘膜免疫。
NK细胞
NK细胞能非特异杀伤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在感染早期,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尚未形 成之前发挥重要的作用。 NK细胞具有:1)杀肿瘤细胞;2)杀伤 病毒感染的细胞;在病毒感染4小时内即可 出现杀伤效应。 在干扰素的激活下, NK细胞被激活,发 挥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作用,更有利于清除 病毒。
二、细菌感染
SIgA的作用在于包被细菌,主要 包被革兰氏阴性菌,形成抗原抗体 复合物,刺激肠道粘液分泌并加速 粘液流动,有效阻止细菌粘附于肠 粘膜,使细菌不能从肠内易位入肠 壁或肠壁外组织。
肠道是分泌IgA主要器官
肠道固有层密集地分布着淋巴细胞, 主要为产生免疫球蛋白A的B细胞,人 的小肠每米约有1010个产生免疫球蛋 白的细胞,其中70%~80%局限在小 肠粘膜。 肠粘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以分泌 IgA的浆细胞为主,约占该处B细胞总 数的85%,合成IgA: IgM:IgG的浆 细胞之比约为20:3:1。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 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 干扰素发挥作用迅速,在感染的几个小时 内就能起作用。 IFN合成后很快释放到细胞 外,扩散至邻近细胞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能中断受感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 能限制病毒扩散。 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 生作用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广谱性,也就是 对各种病毒都有抗病毒作用。
天然免疫系统
在高等脊椎动物中,抗菌肽作为适应性免疫系 统的早期防御反应,在获得性免疫系统响应之前 发挥防御功能。天然免疫能在宿主被感染后
极短的时间内控制、延缓、甚至阻止细菌
的生长。研究发现:在宿主免疫防御过程中,机 体产生的防御作用必须快于细菌和病原体繁殖 的速度,才能使宿主免受损害,因而需要各种防
胃肠道免疫在全身免疫系统的地位
胃肠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比身体其它任何组织 中包含更多的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 巨噬细胞)。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以小肠为例:每米小肠含有1010个浆细胞,如乘 以全长,小肠的肠道相关淋巴网状内皮组织是体 内最丰富的淋巴样组织。人的小肠粘膜表面积有 200m2,而皮肤表面积仅为1.8m2左右。加上肠腔 内巨大的微生物的存在(肠腔内有800种以上细菌, 以1012/g密度存在。不难想象,肠道淋巴样组织可 以产生大量分泌型IgA。
一、粘膜免疫系统
粘膜免疫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覆盖在胃肠、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其 粘膜组织面积超过400m2,是病原体进入人 体的主要门户,人体粘膜免疫细胞占所有免疫 细胞的80%,其中胃肠粘膜免疫细胞占60% 以上(胃肠粘膜组织25%为淋巴组织),因 此,粘膜免疫,尤其是胃肠粘膜免疫在机体 免疫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在肠粘膜内积聚了大量免疫细胞和 免疫组织?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粘膜表面的一个特点是淋巴样组织有规 律地集合 ,成为MALT。 MALT的显著特 点是局部产生IgA。 在一个粘膜表面产生的激活淋巴细胞可 再循环,选择性地定位于其它粘膜表面。
胃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是MALT
的一部分,包括淋巴集结(PP)、阑尾、 肠系膜淋巴结(MLN)和固有层淋巴组织。
空腹大量喝水对不对? 晨起喝温开水有利于清除肠道,晨起喝多 少水合适? 为什么饭前一口汤,有利于身体健康? 口服喝奶、吃鸡蛋对不对?
胃粘膜细胞为什么 没有被高浓度的胃酸腐蚀?
因为粘液在胃内粘膜上形成了一层碱性 衬里,可以免受胃蛋白酶的消化。但是, 胃粘膜结构的完整和粘液的正常分泌依赖 胃肠血液的供应,胃粘膜供血不足,则导 致胃粘膜更新受到抑制或破坏,起初是胃 炎,进一步发展则成为胃溃疡,甚至胃癌, 而这个过程可能是3~5年,也可能是20多 年,甚至30多年。 为什么在病理状态下,要避免胃酸过度 分泌和持久分泌?为什么又要避免抑制胃 酸分泌,及避免胃十二指肠返流?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分泌型IgA的分泌片是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的。 唾液、泪液、初乳、上呼吸道分泌物、胃肠液、 尿及汗液中的IgA是由粘膜下浆细胞合成的。 分泌片的作用是帮助IgA透过粘膜表面并抵抗蛋 白酶水解。 胃肠粘膜如果合成IgA或分泌片的能力发生障碍, 就会引起菌群失调。 肠道原籍菌受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的保护。
御机制协同作用。 天然免疫还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 胞和NK细胞等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
胃肠道感染和粘膜免疫系统
一、病毒感染
分泌型IgA( SIgA)抗体反应是抵御胃 肠道病毒感染的主力军,它和NK细胞组成 抗病毒第一道防线,干扰肠腔内病毒的复 制,防止病毒入侵粘膜,阻止病毒扩散;
胃肠道免疫组织
肠道淋巴组织由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 层淋巴细胞、派伊尔淋巴结群和肠系膜淋 巴结组成,为人体内最大的淋巴组织。 也就是说,在胃肠道,由内到外,有4级 免疫屏障,使胃肠粘膜能够及时吞噬和清 除侵入胃肠道的病毒、细菌、毒素和抗原 物质,但是,长期的错误生活方式或患胃 肠疾病,或一次性摄入过多病毒、细菌超 过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或致病病毒、细菌 侵害力足够强,得不到及时排泄和或得不 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则导致疾病发生。
抗生素不仅导致菌群失调, 更为严重的是导致肠粘膜萎 缩,免疫细胞显著减少,吞 噬功能显著低下,使病毒、 细菌在体内滞留,扩散,导 致病情迁延、反复、加重、 甚至恶化。
思考题:
什么情况下,人体粘膜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在粘膜大量增殖, 使机体发病? 导致胃肠粘膜缺血的因素都会导致粘膜免 疫功能低下。 下列情况下,处理不当则导致疾病的发 生如:受凉、淋雨、过食生冷、油腻、暴饮 暴食、紧张、焦虑、疲劳、忧郁。
免疫细胞对肠内菌的反应与该菌 的共生性一致,共生性愈强,其特 异性愈低,反之就愈强。分节丝状 杆菌与人共生性强,其引起特异性 抗体( IgA )能力愈低。 共生性较强的类杆菌和大肠埃希 菌就较其他共生性较弱的细菌如梭 菌、肠球菌、棒状杆菌及放线菌等 不易引发特异性IgA抗体的产生。
细胞粘膜免疫
在肠粘膜中的细胞粘膜免疫系统是最 重要的粘膜免疫的组成部分。肠上皮内 淋巴细胞中的NK细胞的靶细胞范围远 远大于脾及外围淋巴结中的NK细胞的 靶细胞范围。 肠内菌抗原能刺激和激活肠道内 CD4+T细胞的活性。其激活作用是非特 异性的。
阑尾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