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导学案

合集下载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导学案)教案导学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导学案)教案导学案

3-2-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掌握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掌握日军的侵华罪行。

二、课前自主学习(一)七七事变1.时间、地点:____年____月____日,卢沟桥。

2.经过:日军在卢沟桥附近频繁进行实弹演习,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___________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在双方交涉之际,日军突然向___________一带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驻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奋起还击,副军长___________、师长___________壮烈牺牲。

(二)淞沪会战1.背景:1937年________月______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妄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

2.结果:1937年11月,___________沦陷。

(三)日军侵华罪行1.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东北的___________组建了细菌战秘密部队——___________,用健康活人做试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在长春、广州等地建立大型细菌战基地和工厂,形成了巨大的细菌战网络;在湖南常德、浙江宁波等地投撒细菌弹。

2.___________(1937年12月13日;6个星期;30多万人)3.轰炸封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后方城市。

4.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复的“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光政策,如___________惨案。

三、问题探究1.结合史实,说一说日军在南京实施了哪些暴行?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东史郎是当年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

为了把历史真实告诉世人,他公开发表了侵华期间写的日记,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材料。

为此,他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和迫害。

资料2:对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编纂的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

第11课古代日本一、6世纪前的日本1.国家出现:1世纪—2世纪2.日本统一:5世纪初,政权统一日本。

3.政权结构:(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依靠统治全国;(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1.背景:(1)国内:大和国奴隶制社会非常落后,。

(2)国际:先进,日本积极吸收。

2.时间:年开始改革,史称“”。

3.人物:4.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地方设、、三级,由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将土地、部民收归,成为、;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也不能;统一。

5.性质:是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性质的改革.6.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产生的原因:(1)盛行,形成;(2)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3)为保护庄园;2.特点:(1)是一种和相结合的军事集团;(2)武士团有时代表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号召去征战。

3.幕府统治的形成(1)镰仓幕府建立:①时间:世纪晚期;②人物:;③地点:镰仓;④影响:日本由此进入了时期。

(2)幕府特点:幕府与天皇朝廷。

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阶层手中。

(3)幕府统治影响: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精神。

1、《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A. 大和B. 高丽C. 琉球D. 本州2、《全球通史》中说: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

对材料所提及“日本过去”的历史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7世纪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C.7世纪中期仿效唐制革新政治 D.12世纪源赖朝建立幕府统治3、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第11课古代日本学习目标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2、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概况。

重点难点精归纳认识日本大化改新效法中国的原因及大化改新的性质和作用1、原因(1)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日本大批留学生从中国学成回国,对比两国国情,他们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产生了改革求新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

2、性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3、作用: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巧助记统一日本是大和,外来借鉴仿隋唐。

孝德天皇来改革,中央集权封建立。

之后土地兼并盛,武士壮大集团兴,幕府统治权力大,天皇实际成摆设。

典型例题巧突破考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例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新罗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答案:A考点二大化改新例2、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主要涉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把原来被贵族控制的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等,从而判断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

答案:B考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例3、下列关于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方豪强的兴起带动武士的兴起B.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D.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主公解析:本题考查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程度。

导学案:日本——东南亚的群岛国家

导学案:日本——东南亚的群岛国家

日本——东亚的群岛国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组成;2、知道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3、运用地图找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并说明工业集中分布的原因;4、知道日本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家。

【学习重点】:1、日本的地形与领土组成;2、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

【自主预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使用说明】通读教材P75—82,仔细勾画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自主预习题;限时15分钟。

一、多山的岛国1、日本位于、,是一个国家,陆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022年)是个国家,首都。

2、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为山地丘陵,平原狭窄,最大的平原是。

日本多、。

富士山海拔米,为日本的最高峰,是一座。

二、贫乏的矿产资源3、日本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燃料严重不足,是世界上的矿产品进口国。

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木材自给率仅为左右,是世界上紧扣木材最多的国家。

日本的河流,丰富。

三、高度发达的经济4、日本是世界的经济大国之一,工农业程度很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利用国内丰富的和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力发展,进口,出口,努力开拓,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5、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与的狭长地带。

6、日本的耕地面积狭小,但是农业生产很高,是主要的农作物,也很发达。

四、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度7、早期的日本文化深受的影响,以后,日本有大量汲取,当代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又有鲜明的现代气息。

在日本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兼容和交融。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探究一:阅读课本P78中的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石油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2)日本的煤炭主要来自、、、、、和等国家,铁矿石主要来自、等国。

探究二: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试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探究三:结合课本P75中的日本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

第11课古代日本一、教材分析本课以“古代日本”为主题概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社会的历史风貌。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

可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重点:大化改新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 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 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

学习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6世纪前的日本1)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多个小国。

(2)5世纪初,在中部兴起的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2.大化改新(1)受文化的影响。

从开始,日本的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九年级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

部编人教《历史》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九年级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九年级历史组编号:11 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重点: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难点:武士集团和幕府统治。

【自主学习】一、大和统一日本1.起源:日本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形成些小国,进人文明社会。

2.统一:4世纪末至5世纪初,国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

二、大化改新3.背景:6世纪末,力推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豪族的势力。

4.改革:效仿中国的做法,设“大化”年号,并在646年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史称“”。

5.影响: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体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向完善。

三、武士与幕府6.武士集团:为保护庄园、扩张势力,大庄园主建立由组成的私人武装集团。

7.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日本自此进人近700年的时期。

【合作探究】怎样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倭人”指的是()A.日本B.拜占庭C.阿拉伯D.朝鲜2.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8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如图)。

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A.凶恶残暴B.忧患意识C.善于学习D.不思进取3.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A.《汉谟拉比法典》B.种姓制度C.奴隶主民主政治D.大化改新4. 646年(大化改新)元且,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一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5.8世纪时,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发生重大改变,取代班田制的经济制度为()A.农奴制B. 奴隶制C.庄园制D. 分封制6.古代日本幕府政治中,武士集团的最高首领被称为()A.御家人B.“征夷大将军”C.“国司”D.领主7. 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日本导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日本导学案

区域地理认识国家日本主备人:胡露茹审稿人:2016级高二地理备课组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主要岛屿、邻海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及特点与变化。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4.通过本专题复习,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2. 日本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三、学习资料:图文详解P122-124、区域地理P66-68【区域背景】一、位置和范围120°E 140°E23°26′N 太平洋130°E 140°E40°N30°N图二日本位于_____半球,亚洲的______部,东濒_______洋,西面濒临_______海和_____海,隔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俄罗斯相望,经纬度主要位于30°N-45°N,130°E—145°E,领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九州岛四个大岛组成。

日本的陆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是东亚的岛国。

读图二,完成(1)日本有四大岛的名称,其中②岛名称为__________,④岛名称为___________ 。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⑦、⑧所在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沿岸的狭长地带。

(3)在发展工业经济中,不利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有利条件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方面),B 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方面)(4)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针对本国区位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的对策主要是:A _________ _______ (生产力要素方面),B ___________ ____(产业结构方面)。

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上节知识回顾(10*10)1、根本原因:________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____年3、沙皇________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和宣言。

4、性质:____________5、历史作用:(积极)(1)废除了____,为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俄国____进程;(2)使俄国走上________道路。

(消极)(3)这次改革____,________仍大量存在。

二、自主探究(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统治下,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构成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

2、内部危机:_________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____________的发展。

新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

外来危机:______年,______国舰队入侵日本,随后,迫使日本签订《》条约,随后,英法俄等国也强迫日本签定类似不平等的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的严重危机。

3、19世纪50年代,日本下级武士发动了“”运动,后随着形式的变化,该运动发展为运动,矛头对向将军,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日本的明治维新1、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时间:人物:2、内容:(四个词归纳)3、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性质:(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1、书上划出,明治维新改革对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考虑)三、合作探究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性质相同,也都发生在19世纪.结果却一成一败,原因是什么?(从封建力量对比、领导力量、措施实施情况、国际背景四个方面分析)2、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共同作用?19世纪的美、俄、日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日本历史上经历过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试说出这两次改革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想想日本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四、基础训练:复述日本明治维新(背景10分,根本原因10分,直接原因10分,过程20分,改革内容20分,影响30分)组长评分组长签字五、巩固训练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积极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导学案—区域
班级____姓名______编辑教师_王海健_
.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
)图示范围属于____(国家)____岛的一部分,其海岸线的特征是________,优点是________。

)图中____城市,为20世纪80~90
)把图中字母或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空格中。

邻国:A____、B____、C____
岛屿:甲____、乙____、丙____
城市: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2)读图说出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沿岸和____沿岸的狭长地带,这些地区____条件好,____和____都方便。

(3)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日本缺少许多________。

发展工业有利条件是:有丰富的____资源,较高的____;岛国多____等,大力发展海上航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本国经济迅速发展。

(4)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能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____。

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____位。

(5)日本的石油主要是从____进口,此外还从亚洲的____进口。

(6)C国的首都是____。

近些年来,该国经济经济发展较快的主要是什么?
(7)说明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8)近些年日本的房屋进行了结构改革,由原来用柱子支撑,改用交叉的木条,也就是用“面”来支撑房子,日本建房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改革?
【答案】
1.D 2.C 3.C 4.C
5.(1)中国俄罗斯韩国北海道四国九州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横滨千岛寒流日本暖流日本海太平洋(2)太平洋濑户内海海运进口原料输出产品(3)矿产资源人力科技文化水平港湾(4)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一(5)中东文莱、印度尼西亚(6)首尔充分利用海运条件,大力发展进口加工工业;大力发展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美国的支持等(7)这一带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条件好;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原料的输人和产品的输出都严重依赖国外,工业建在沿海便于对外联系和发展对外贸易。

(8)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地壳不稳定,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用交叉的木条支撑房子可使房屋更坚固,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