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第二讲 老舍 ppt

1923年1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小铃儿》。
1926年7月,老舍第一部长篇小
说《老张的哲学》连载于《小说
月报》第17卷7号至12号,1928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1929年在伦敦
此后,又在《小说月报》上发
表了《赵子曰》和《二马》。
此段时期代表作有《小 坡的生日》 《猫城记》《离婚》《牛天 赐传》《骆驼祥子》以及短 篇小说《黑白李》(《赶集》 集)《月牙儿》(《樱海 集》)《断魂枪》(《蛤藻 集》)等。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节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分三部: 《惶惑》《偷生》《饥荒》。 1944年11月老舍开始创 作《饥荒》,并在《扫荡报》 连载。1946年1月良友复兴图 书公司出版。同年11月, 《偷生》由晨光出版公司出 版。1950年,《饥荒》开始 在《小说》杂志连载。
二号院
四 剃头匠孙七 号 小 马寡妇祖孙 杂 小崔夫妇 院 七号,大杂院 丁约翰 棚匠刘师傅 小 文 夫 六号院 妇
一九六六年八月,他还对巴金说:“我没有问题, 我最近见到了周总理和陈副总理。” 但八月二十三日,北京发生了殴打文艺工作者事 件,老舍被游街、批斗、毒打。 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我的。” 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出了门。 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太平湖发现了他 的尸体。 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京文艺界 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灰盒安放在八宝 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一副眼镜、一包茶叶。
艺术特色:
结构单纯而严谨,平淡中有波澜跌宕。 独特的心理描写,采取叙述和白描的手法。 语言朴素、简洁,采用北京方言的文学化, 具有浓烈的京味风。(3000多个汉字写成 的长篇小说,纯粹的白话) 通俗化的幽默和讽刺运用,带有以笑代愤 的人道主义色彩。
老舍资料文档

老舍资料一、简介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舍彦红,字舍予,男,山东商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评论家。
他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生平1. 早年经历老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教师,对文化有着极高的重视。
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2. 文学成就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涵盖小说、剧本、散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以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荒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流氓青年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
小说直观地展示了传统社会的封建残留和现代社会的冷酷无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茶馆》《茶馆》是老舍著名的话剧作品,被后人认为是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以茶馆为背景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底层形象和各阶层人们的心理活动。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经历老舍在政治上经历了风波和困顿。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他被指控是“洋奴文人”的代表,受到了冲击和打击。
尽管他在政治上备受压力,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4. 老舍与北京老舍与北京的关系非常紧密。
他曾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了较长时间,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对北京人民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思考。
三、影响和评价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内容,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老舍

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 我的。”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 出了门。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 太平湖发现了他的尸体。 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 京文艺界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 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 一副眼镜、一包茶叶。
二、作品简介
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写《骆驼祥子》之 前,老舍写了《老张的哲学》( 1926 )、《赵 子曰》(1926) 、《二马》(1929)、《牛天赐 传》、《猫城记》、《小坡的生日》、《离婚》 等长篇小说。另外,还有《断魂枪》、《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
外国人也喜爱这本书。早在1945年就有了英译 本,1947年巴黎出版了法文本。老舍到美国时, 此书已成为畅销书。至今,小说在全世界已有 二十种左右的外文本,仅次于《阿Q正传》。
外国人评价说:“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的 声誉,是仅次于鲁迅的一位。”
1、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第一阶段:“祥子”。
老舍自己非常喜爱《骆驼祥子》,多次谈到这 是他最好的小说。吴组缃回忆,老舍有一次把 一只皮箱放存在他那儿,临走时再三嘱咐不准 别人翻他的箱子。他打开一看,是一本上海新 版的《骆驼祥子》精装本,用四层牛皮纸包着。 1954年老舍对小说进行了较多的修改。粉碎四 人帮以后又有新版。小说还被改编成话剧和电 影上演。
老舍为人正直、厚道、慷慨、好客、坦率、 热情,谈吐风趣幽默,善于团结各种人。 他与民间艺人有深厚的情谊,打拳的、唱 戏的、说书人等三教九流都是他的座上宾, 他自己就会说多种地方话,而且会唱龚 (云甫)派老旦的京戏。在青岛时,他家 里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 抗战期间,他写了不少的通俗文艺作品, 与他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
老舍的四个代表作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茶馆》。
1、《骆驼祥子》: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2、《四世同堂》: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3、《离婚》:讲述了以老李为主的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的离婚危机及家庭纠纷。
4、《茶馆》: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老舍先生的资料

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是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很多的作品都被记录在语文教科书上。
那么,对于老舍先生,各位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舍先生的资料,欢迎阅读!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家曾遭八国联军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老舍

二十年代:文化批判意识的初步确立,老舍在异国开始文学 创作时,其作品就带有文化批判色彩;从现实出发反思历史文 化,努力挖掘传统风习积淀着的市民生活的弱质心理
三十年代:老舍文化批判意识的逐渐深化,老舍这一时期的 创作,通过对市民生活哲学的剖析,在对社会批判的同时又坚 持着文化批判:30年代除了对市民社会心理弱点进行剖析外, 还将审美视觉投向市民生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现实的发展中 探讨市民性格动态变化的时代原因,加深了对旧社会制度、伦 理道德的批判。
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老舍小说的语言带有“打哈哈”的性质, 既是对现实的不满,又是以笑代愤,还 有自我解嘲,他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 京口语,并将北京方言进行提炼,形成 了通俗易懂而又凝练的特点,俗白中有 着精致的美。 其语言风格是俗白、凝练、纯净、生动 而又风趣幽默。
谢谢!
在这些人身上,老舍所提示的是一种深刻的 多重悲哀,阻止社会进步的障碍并不是来自 于个别人的道德败坏或恶劣品质,而是一种 弥漫与渗透于整个社会和民族肌体的习惯。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 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 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通过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老舍表达 了这样的思想:要医治民族的痼疾, 除了政治与经济的变革外,还必须有 一场文化心理的革命,而且要使它在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完成。
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老舍创造的市民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市民形 象体现着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判 断,在他的笔下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 :
旧派市民形象 新派市民形象 “正派市民”(理想市民)形象 “城市贫民”形象
旧派市民形象:
“旧派市民形象”,即那些尚保留着东方封建 传统美德的温顺、善良、讲礼节,但又极端保 守自私、因循苟且的“老中国的儿女”们。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然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包袱。他们几 乎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古老文化的代表,或者 说是这种宽厚却保守,热诚而麻木的中庸性格 的“代表”马、妓女小福子(《骆 驼祥子》),老巡警(《我这一辈子》),拳 师沙子龙(《断魂枪》),洋车夫小崔、剃头 匠孙七(《四世同堂》),艺人方宝庆(《鼓 书艺人》)等。这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 与下层人民之间的深刻联系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出身寒苦,在贫民窟长大,熟悉城市生活,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1913年,老舍于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半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7月,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校长,做过京师郊外劝学所劝学员,担任过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的“经理”等。
1912年5月发表短篇处女座《她的失败》。
老舍真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是在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以后。
到1929年夏回国之前,他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老舍于1929年离英返国途中,写出了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国后,老舍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到抗战爆发前,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其中《猫城记》、《离婚》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猫城记》是老舍在“对国事失望”的情绪中写出的寓言式的讽刺作品;《离婚》是通过对北京财政所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波和灰色精神状态的描绘批判社会的作品;而《骆驼祥子》被誉为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述一位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肉体与精神被摧垮的揭示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老舍的主要作品有《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等。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老舍担任了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并于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而老舍的代表剧作《茶馆》也是在此期间发表的。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1966年,老舍在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人物生平个人经历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by:sunsky
2.
老 舍 自 传
舒庆春,字舍予,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 于北平。 3 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 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 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 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 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 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 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 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 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 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 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 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3.
. 老 舍 为 自 己 作 品 写 广 告
1934年12月,《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 篇小说《牛天赐传》第九节,校样打出后, 文尾尚余空白一处,老舍见状,遂提笔在空 白处为自己的作品撰写广告一则,以为补白。 老舍自撰的作品广告妙趣盎然,抄录如下: 《牛天赐传》是本小说,正在《论语》登载。 《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 是。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去赶集。
老 舍 的 个 人 事 件
老 舍 的 勤 俭 一 生
1.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 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习 惯。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 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 可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 就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就 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 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 衣服了。
老舍已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勤 俭,那么的廉洁。
怀 念 老 舍 ( 节 选 )
1979 年11月30日,巴金开完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和 第三次全国作代会后回沪。 12 月 6 日下午开始写 《怀念老舍同志——随想录三十四》, 15 日下午 改定。这是我读到的巴金写怀念友人文章中最长 的一篇。巴金在文章中‚赞老舍是‘新中国的最 大的歌德派’,‘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 给了祖国’,是‘伟大的爱国者’;为老舍‘文 革’中被迫害惨死而痛苦、愤怒;说老舍‘要在 中国人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说他想起了老 舍那句‚遗言‛:‚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来 爱我呢?‛‚我会紧紧捏住他的手,对他说: ‘我们都爱你,没有人会忘记你,你要在中国人 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
《邻居们》写不打不成相识。
《月牙儿》写一个穷女子的生活。
《阳光》写一个阔女子的生活。
中国文人为自家的作品撰写广告,老舍先生 恐为第一人。
. 老Leabharlann 舍 穷 成 “ 作 家 ”比起徐志摩,同是‚异乡人‛的老舍遭遇可是 天壤之别。他1924年受聘到亚非学院担任中文 教师,薪资很低,更因伙食太差得了胃病。为 了学好英文,老舍拚命念英文小说,开始感到 ‚手痒‛,来年便在 3 便士一本的学生练习本 上写成处女作‚老张的哲学‛。赵毅衡认为是 伦敦把老舍逼上作家这条路的。 有趣的是,这位外表严肃的‚京派作家‛,很 可能是‚金瓶梅‛英译版的催生者。赵毅衡发 现,花了 15 年将‚金瓶梅‛翻成英文的怪杰埃 杰顿,不但是老舍在伦敦的少数好友之一,还 在序言中特别感谢老舍的‚慷慨帮助‛。还好 老舍的回忆录从未提及此事,否则恐怕又会被 红卫兵扣上‚译淫书有辱国体‛的罪名。
4
《猫城记》是本小说,没有真事。
《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
《小坡的生日》是本童话,又不大像童话。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赵子曰》也是本小说。
. 老 舍 为 自 己 作 品 写 广 告
4
《老张的哲学》是本小说,不是哲学。
1935 年老舍又为其《樱海集》写了广告: 《老年的浪漫》写为儿子娶还是为自己娶。 《毛毛虫》写新时代的一种咒诅。 《善人》从私生活上看一位女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