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

合集下载

[专题范文]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专题范文]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专题范文]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的作品有哪些问题: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答案: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相关阅读】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透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一样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简述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

简述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

简述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创作涉及小说、戏剧、散文等多个领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本文将从老舍创作的主要成就入手,对其作品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一、小说方面1.《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贫苦工人骆驼祥子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存的艰辛历程。

通过对祥子命运的揭示,老舍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并传递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2.《茶馆》《茶馆》是老舍另一部重要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北京茶馆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内外各种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各种阶层、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况。

这部小说在揭示当时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表现了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戏剧方面1.《骆驼祥子》除了小说,《骆驼祥子》还被改编成了著名的话剧。

这部话剧于1958年在北京首演,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

它不仅保留了原著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通过舞台表演将这些元素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部话剧不仅是老舍戏剧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2.《雷雨》《雷雨》是老舍另一部著名的话剧作品。

它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复杂关系和各自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各种矛盾冲突和人性弱点。

这部话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三、散文方面1.《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老舍的一部重要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老舍的家庭为背景,通过对家族历史和亲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上各种矛盾和变化。

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创新性,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2.《茶馆杂记》《茶馆杂记》是老舍另一部著名的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老舍在北京茶馆中观察到的各种人物和事件为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整理和加工,呈现了当时北京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舍的代表作品

老舍的代表作品

⽼舍的代表作品⽼舍的代表作品 ⽼舍是⼀个极富有幽默感的⼈,他的⽂章有时很幽默,有时有有点忧伤。

下⾯和⼩编⼀起来看⽼舍的代表作品,希望有所帮助!⽼舍的代表作品: ⽼舍的代表作品: ⽼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说《骆驼祥⼦》、《赵⼦⽇》、《⽼张的哲学》、《四世同堂》、《⼆马》、《⼩坡的⽣⽇》、《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珍珠》、《⾯⼦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学《⽆名⾼地有了名》,中篇⼩说《⽉⽛⼉》、《我这⼀辈⼦》、《出⼝成章》,短篇⼩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车集》、《贫⾎集》及作品集《⽼舍⽂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学,恭恭顺顺地侍奉⽼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的⼈⽣信条中惊醒;⽂学⾰命的勃兴,⼜使他“醉⼼新⽂艺”,由此开始⽣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舍赴英国伦敦⼤学东⽅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学。

⾃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说:《⽼张的哲学》对乌烟瘴⽓的教育界作了⽣动的揭露; 《赵⼦⽈》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诩其实醉⽣梦死的青年学⽣; 《⼆马》的主⼈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产的社会⼟壤⾥培植出来的“出窝⼉⽼”的畸形⼼态——都以清脆的北京⼝语,俏⽪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

3部作品陆续在《⼩说⽉报》上连载后,引起⽂坛的注⽬。

1926年⽼舍加⼊⽂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坡的⽣⽇》。

1930年7⽉起,到济南齐鲁⼤学任教。

老舍的作品集

老舍的作品集

老舍的作品集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老舍的作品集:1.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底层工人骆驼祥子为了赚钱而不断努力的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生存与尊严的关系,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2. 《茶馆》《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话剧。

讲述了一个北京茶馆里面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经历。

该剧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深刻探讨,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矛盾。

3. 《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又一部经典小说,它描绘了一家四代同堂的京城士族家庭的生活和矛盾。

小说以家族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伦理的演变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

4. 《老雷头》《老雷头》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之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农民自发组织农村起义的故事,表现了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问题。

5. 《寒夜》《寒夜》是老舍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一个出门打牌的懒汉在一次大雪天里的遭遇。

小说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现了人性中的懒惰和贪婪,探讨了人们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6. 《龙须沟》《龙须沟》是老舍的一部反映中国城乡关系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众刚刚从城市来到农村的知识分子与当地农民的矛盾。

小说通过对中国城乡关系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7. 《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是老舍的散文集,收录了老舍的多篇散文作品。

这些散文描写了老舍对过去的回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老舍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

以上是老舍的作品集,这些作品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刻刻画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反映了中国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

老舍的著名作品

老舍的著名作品

老舍的著名作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他的作品涉及广泛,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老舍的著名作品》为题,介绍老舍的几部代表作品。

一、《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驮夫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苦难和磨难。

他为了摆脱贫穷而不断努力工作,但却在社会的阶级压迫和人性的丑恶中逐渐堕落,最终走向了悲惨的命运。

这部小说的描写手法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节跌宕起伏,是一部具有强烈社会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二、《茶馆》《茶馆》是老舍的另一部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以一个北京茶馆为背景,通过描写茶馆里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茶馆老板王四爷是这部戏剧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聪明能干、口才了得的人物,通过他的口舌之利,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

这部戏剧的语言生动幽默,情节紧凑曲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丑恶。

三、《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一个封建大家族为背景,通过描写家族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王家福是一个性格复杂、矛盾重重的人物,他在家族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却在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阶级斗争中逐渐堕落。

这部小说的描写手法细腻入微,语言生动有力,情节曲折跌宕,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四、《雷雨》《雷雨》是老舍的一部著名戏剧,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以一个小城镇为背景,通过描写当地的官场和家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

戏剧中的主要人物有陈老先生、邱太太、吴老爷等,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命运。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男,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及文学理论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个文学领域,是中国20世纪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介绍老舍的一些代表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

以下为具体内容:一、小说作品1.《骆驼祥子》:这是老舍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北京城内的贫民窟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下普通人的辛酸和无奈。

小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深深打动了读者。

2.《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老舍的长篇家族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一个北京传统四合院为背景,通过讲述几代人在同一个院落生活的故事,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态度,呈现出了中国城市百年风貌的变迁。

二、戏剧作品1.《茶馆》:这是老舍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北京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店主运营茶馆的艰辛、客人的喜怒哀乐以及政治和社会的变迁,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

2.《老马家的女儿》:这是一部展现市井生活的戏剧作品。

剧中通过女主人公老马家的生活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下普通人民的苦难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渴望。

三、散文作品1.《胡同里的日子》:这是老舍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在北京生活期间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感悟。

书中以散文形式写就了北京胡同的景物、人物和风土人情,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面貌和特色文化,充满了亲切感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2.《故都的秋》:这也是老舍的一部散文集,他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深厚情感。

书中的散文以对北京的赞美和思考为主线,通过描写城市的风景和人物,传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总之,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和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深深地触动了读者。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1984,百花《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草原》未知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

老舍的散文作品

老舍的散文作品

老舍的散文作品1、《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

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

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

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宗月大师》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散文,收录于《老舍散文》中。

老舍精彩地塑造了“刘大叔”这个人物形象,整篇文字如汩汩的泉水,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语言朴实无华.大俗大雅,有着天然去雕饰的美。

4、《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

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

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

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5、《想北平》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

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本文于2004年入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教科书。

《想北平》的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

通白是为了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它亲切感人,也是锤炼语言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老舍的成功人物,是守旧市民形象和市井贫民形象。 从一般文学标准看,也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从 更高的文学标准看,还是缺乏深度的。它的最大毛 病是仅仅局限在文化层面。没有把文化与人性结合、 交融在一起。守旧市民性格文化味道非常足,但是 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一切都是文化,没有超越性的 人性深度心理。给人的感觉是老舍在玩北京文化。
时代和少年时代。一直到 1924年,老舍始终生活在北 京市民社会中间,他非常熟 悉北京市民生活,喜欢市井 中流传的戏曲和说唱艺术。 这种生活经历成为老舍日后 小说创作的重要生活资源和
情感资源。
• 1924年老舍到英国伦敦 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并 开始小说创作。1926年 发表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性 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 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完成于 1936年,最初是在《宇宙风》 杂志上连载,1939年出版单行
本,在15年里再版有2多次。在 四十年代又翻译成多国文字。
有人认为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 响?作品艺术价值究竟在哪里?
一、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
• 老舍往往是文化批判,但是,在《骆驼祥子》中却 转换为社会批判。《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史上之 所以成为一流的名著,首先是因为它蕴涵着激烈的 社会批判精神。它是典型的欧洲19世纪式的批判现 实主义作品。它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悲剧人生,无 情的鞭挞了社会的丑恶黑暗和腐朽。
• 祥子的悲剧人生与社会现实是那种“循环互证”关 系。社会现实造成祥子的悲剧人生,同时,祥子的 悲剧又证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性。这是批判现实 主义文
• 祥子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他希望通过自己劳 动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是,他这种最普通的生 活愿望也无法实现。最后成为丧失了生活的信 念,沦落为市井流氓诬赖,甚至不惜出卖他人 而获取金钱。
这里,老舍从两个方面去写祥子的悲剧: 一突出祥子的好人性格;一个突出是社会现 实的不合理。祥子是个好人,善良、勤劳、坚 毅,而他的生活愿望又是普通的。而就是这样 的一个普通的好人,在社会里也无法生存。
• 由于是从社会批判的而把《骆驼祥子》的主题由单 一性的社会批判,变成了双重性的批判:既是社会 批判,同时又是对个人主义的批判。祥子的悲剧不 仅仅是社会的原因,更有他自己的原因。那就是, 他是个个人主义者,他只知道靠个人努力去实现自 己的生活愿望,却不知道“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这种盲目奋斗,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言外之意 是,祥子应该投身到工农大众的革命中去,这样才 能够真正的翻身解放。其实,投身到历史洪流中去, 也未必解放。历史不会解放每一个人,只解放一部 分人。文学家不应该随着外部的历史跑,而应该服 从自己内在的人性良知。历史是最大的骗子。它永 远关心一部分人,而文学家却应该关心所有的人。
• 张大哥中庸守旧,懦弱,封闭自足。除了这些 传统文化外,别的就没有了。最高级的文学人 物应该是多维结构。社会、文化与人性多方面 交错在一起。张大哥只是文化味道。
《茶馆》中的人物都比较成功,但是也没有什 么更深刻的。王利发,圆滑世故,八面玲珑, 又不失善良。就是一个生意人。别的没有。
老舍笔下的人物,好象总是浮在理性层面上, 不能够完全进入内心深层。
• 老舍后期的状态也现出思想的肤浅。《龙须沟》、《茶 馆》都是靠风俗取胜的作品。在思想上并没有深刻地方。 老舍的《茶馆》在思想上,就是否定就社会,歌颂新社 会。把旧中国的三个时代否定,从而证明新中国的光明, 清末,军阀统治时代,和国民党统治时代,都是黑暗的。 如果把北京风俗人情拿去,就什么都没有了。《茶馆》 就是靠北京风俗文化取胜,所以《茶馆》最好的就是第 一幕。外国人说好,因为他们看到了特别的风俗人情。
• 老舍小说几乎可以称得上“北京市井风俗的百科全 书”,也可以说是北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他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北京市民生活景观。阅读他的
小说,就相当于回到老北京旅游。老北京的风俗人 情,尽收眼底。这里有大杂院、小茶馆、小胡同、 庙会、学校。还有形形色色、五行八作的市民。车 夫、警察、暗娼妓女,流氓诬赖,艺人,教师、职 员、剃头匠,八旗子弟、拳师,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老舍观察市民生活的视角是文化,在风俗人情中探 索市民文化精神,反省市民性格,寻求新市民文化 的方向。
又创作了《赵子曰》 (1926)、《二马》 (1926),初步显示了 老舍幽默才华。当时有 人把老舍称为“笑王”。
• 1930年老舍回国,到齐 鲁大学任教。30年代是 老舍创作的高峰。他创 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 篇小说。《猫城记》、 《离婚》、《牛天赐 传》,1936年完成《骆 驼祥子》,还有短篇小 说《断魂枪》《月牙》 《微神》《柳家大院》 等。
• 首先,祥子的悲剧的社会原因,都是偶然性的极端事件, 虽然可以突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却未必深刻。
• 其次,把祥子和虎妞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看作是祥子 的悲剧。缺乏思想的深刻性。祥子与虎妞之间是没有爱 情的婚姻,他们之间的冲突,带有人性、文化的复杂冲 突。但是,老舍却没有在这里进行深入开掘,而是以平 庸的“平民思想”价值尺度去进行单纯的道德判断。把 虎妞看作是非道德的黑暗社会的一部分,是造成祥子悲 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显示了老舍思想的平庸。
《骆驼祥子》就完成了社会批 判。
• 《骆驼祥子》的社会批判,是人本主义的 立场。老舍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关怀和 同情,对于摧残人的社会进行无情的否定 的。我觉得,这是《骆驼祥子》的最大价 值所在。
• 但是,关于《骆驼祥子》社会批判有二点 需要注意:
1、平面化,缺乏深度
• 总体上看,老舍是风俗文化型作家。 • 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茅盾是认知型作家,他的特
色在于用阶级理论认识中国社会现实。巴金是激情 型作家,把时代精神熔铸在爱与恨的感情之中,向 旧文化进行猛烈的冲击。老舍却是风俗文化型作家, 他的特色在于对北京市井风俗的文化表现。老舍为 现代文学开拓了一个新市民生活审美领域。老舍是 20世纪“京味小说”的开创者。对于后来北京作家 产生极大的影响,邓友梅、刘心武、陈建功,甚至 王朔等都是新时期的京味小说家,他们都从老舍哪 里受到启迪。
• 虎妞是被老舍丑化的市民女 性形象。
• 老舍对虎妞进行了身体和心 灵的双重丑化。
• 虎妞相貌丑陋,是个38岁的 老姑娘。而且雄性化。虎头 虎脑,黑铁塔似的,长着虎 牙。道德上丑化,流氓成性。 引诱祥子,威胁逼迫祥子结 婚。不是处女等。特别是用 枕头化装成怀孕,更是极端 化的笔法。完全是泼妇流氓。
• 作品设计了四个关键性情节,这四个情节决定 了祥子的悲剧:
1、军阀抢劫, 2、被孙侦探敲诈, 3、被女流氓强行占有, 4、小福子死亡。 除了四个重要情节,还有其他的情节,比如 夏太太勾引祥子,这样的情节反映了社会丑恶 腐烂。这些都是社会外部环境的因素。是社会 现实,把祥子逼到绝路,使他堕落。
• 整个故事,也可以说是好人没 好报的故事。当好人没有好报 的生活,我们就必然要质问他 的社会环境。老舍说:“人把 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 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 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 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不 是他自己的过错。”这样,
2、《骆驼祥子》这种以人为本的社 会批判,在文学史上被误读
• 由于老舍的这种社会批判精神,与建国以 后意识形态在表层上的吻合,构成了对旧 中国社会的全面否定,所以,《骆驼祥子》 就成为老舍最有价值的作品,也成为现代 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没有人不知道 《骆驼祥子》。但是,很多人会不知道 《离婚》、《四世同堂》,其实,这些都 是一个档次的作品。各有自己的特色。
• 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爱看跳舞, 假装有思想,皱着眉头照镜子,整天吃蜜 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衣睡 觉。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 影戏园子的广告。非常和蔼,对于女的; 也好生个闷气,对于父亲。
老舍的作品思想不深刻。早期写国民性的,赵子曰把“国民性” 和“流氓性”等同起来。认为中国国民性是糊涂混世,萎靡 懒散。
他带着人民艺术家的桂冠,以巨 大的热情为新中国唱赞歌,竭尽 全力地配合政治运动进行创作。 几乎没有一个大知识分子的良知。 从来没有自己的头脑。最后,这 种忠心的赞歌也没有得到承认, 在绝望之余自尽。实际上,这种 死亡,也是屈原性格。想帮忙而 不得的绝望。还是奴性的。
• 老舍的人物缺乏深度。用幽默笔法写的漫画式人物 没有成功的。这种人物幽默,但是不丰满。老张、 赵子曰、老马,还有汉奸形象。
• 和老舍思想也有关系。老舍思想本身也不 深刻。在现代作家中,老舍一个很特殊的
地方就是,几乎没有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影响,北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但
是,老舍却没有在思想上参与,甚至对五
四运动也是旁观的态度。新思想没有吸引
老舍。这养成了老舍封闭自足的心态。到 英国教书6年,老舍也没有接受多少西方的 思想。在20、30年代,他基本上与时代主 流保持着很大的距离。
• 但是,《骆驼祥子》人本主义精神被消解。 • 在建国以后的文学史中,对于《骆驼祥子》的
阐释,不是立足于老舍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 而是从社会为本的角度去理解《骆驼祥子》的 社会批判。老舍好象不是在由对人的同情而批 判社会,而是在探讨社会解放。好象社会进步 了,人的悲剧就解决了。其实不是这样。祥子 的这样的悲剧永远存在,过去存在,现在存在, 将来还是存在的。文学以人为本,就是要对这 样的不幸的人,寄予同情和关怀。
• 但是,总的来说,老舍只是以文化风俗取胜, 而不是思想深度和人性深度取胜。
我们读老舍作品,会被那些北京特有的世态人 情所包围、吸引。如大杂院,小胡同,各色的 人物,以及他们的谈吐,还有老舍的那种北京 式的幽默。但是,除了这种北京味,就没有更 丰富、深刻的内涵了。也就是没有那种能够令 人感到心灵和情感受到巨大震动的东西,没有 给我们更广阔的感情和思想的空间。老舍写北 京市井风俗,只写出了文化味道,却没有思想 和人性深度。
• 与对虎妞丑化相反,祥子却得到美化。甚至到了把落后、 愚蠢、固执当作美德的程度。祥子的贞操观念,和虎妞 上床以后,发现虎妞不是处女。就把她看作是不要脸, 破烂货等等。结婚以后,非要拉车,闲不住,不吃车租, 这些,被当作贫民的勤劳美德来赞美。虎妞在道德上有 缺欠,但是在观念上却比祥子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