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徐州的变化

合集下载

徐州变化与崛起作文

徐州变化与崛起作文

徐州变化与崛起作文
《徐州的变化与崛起》
嘿呀,咱来说说徐州这地儿。

咱徐州那变化,可真是大了去了!
就说我家旁边那个小公园吧。

以前那就是块荒地,草长得到处都是,还有些破破烂烂的。

有时候想找个地儿溜达溜达都没个好去处。

可现在呢,完全不一样啦!政府给修成了个漂亮的公园,有弯弯的小路,路边还有各种花啊草啊的,可美了。

那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绿得发亮。

园里还有崭新的健身器材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家娃去那公园玩。

娃可高兴啦,在那草坪上跑来跑去,跟只撒欢的小兔子似的。

我就在旁边的椅子上坐着,看着娃玩,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公园里人还挺多,有老头老太在那聊天晒太阳的,有年轻人在跑步锻炼的,还有小朋友在那嘻嘻哈哈玩耍的。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真没想到,曾经的荒地能变得这么热闹,这么让人喜欢。

徐州啊,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变好了。

马路越来越宽,房子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滋润。

咱徐州这崛起的速度,那真是杠杠的!咱徐州人
呐,也跟着这城市一起,变得更加精神,更加有活力啦!以后啊,我相信徐州还会变得越来越好,咱就等着瞧吧,嘿嘿!。

徐州新变化作文

徐州新变化作文

徐州新变化作文徐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在岁月的洗礼中悄然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徐州的街道还没有这么宽敞,楼房也没有这么高大。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小区的道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积水能没过脚踝,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溅一身泥水。

周围的店铺也不多,想买点新奇的玩意儿或者好吃的零食,都得跑老远。

而如今,徐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街道变得宽阔平坦,车辆川流不息,却井然有序。

道路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卉,仿佛给城市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环。

新建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造型别致,充满了现代气息。

特别是到了晚上,霓虹灯闪烁,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就拿云龙湖来说吧,以前那里虽然也美,但设施相对简单。

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沿湖修建了长长的木质栈道,走在上面,既能欣赏湖光山色,又能近距离感受湖水的清凉。

湖边还多了许多休闲广场,每到周末,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

有放风筝的,有玩轮滑的,有跳广场舞的,热闹非凡。

湖水也比以前更加清澈了,微风拂过,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快乐。

徐州的交通变化也让人惊叹不已。

以前出门,公交车又少又挤,等车的时间还特别长。

现在可好了,不仅公交线路增多了,还开通了地铁。

地铁的出现,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记得第一次坐地铁的时候,我兴奋极了。

走进地铁站,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的站台,还有那快速平稳的列车,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

坐在地铁里,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感觉自己仿佛在穿越时空。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徐州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大家的休闲活动比较单一,无非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牌。

现在可丰富多了,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越来越多,人们可以在闲暇时光尽情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电影院、剧院里也经常有精彩的演出,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心灵的慰藉。

还有那美食街,以前就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子,卖的小吃种类也不多。

改革开放时代在变 之徐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时代在变 之徐州的变化
宅里的老徐州人,也陆续搬迁 到楼房里,徐州的西区和东区, 成了新建住宅最多的地方。
21 世纪以后,人 们居住的选择更 多了,有高层住 宅区、复式楼、 花园洋房,还有 单门独院的特色 别墅。
湖滨新村一期建成,记得这个标志性的水塔 吗?
90 年代开始了商品房时代, 许多年轻人结婚为房子发 愁,但当时装修不贵,1万 元就能把新家搞得像模像 样了。更多的人在水泥地 上刷一层红漆就算装修了。 1998 年,福利分房制度宣 告终结,中国房改进入实 质性阶段的一年。房屋、 楼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 中最关心的层面。新的住 房时代开始了。
1978-201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家乡的住房变化
80年代的农村开始了巨变,先富起来的一群人建起了楼房。
这时候的徐州城里,开始福利分房,许多人 住进了单元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单元房一般是由厨房卫生间和房间连成的整 体,卫生间和房间的数量不限,但必须在同 一整体之内。 楼层也很有讲究,有个说法是:一楼脏二楼 乱,三楼四楼住高干……

徐州的变化作文

徐州的变化作文

徐州的变化作文
徐州的变化真大呀!从以前到现在不知变了多少?就从我家门口的一座桥说起吧,这条桥现在可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风景区,每天一到晚上那人山人海,灯火通明,就连小孩也爱到那里去玩。

德政桥的栏杆是用汗白玉石做的,看起来好华贵,就像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一样漂亮,晚上那里犹如灯的海洋红色,黄色,紫色五光十色。

在灯光的照映德政桥被映在水面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桥在水面上来回荡漾。

站在桥上往西望是一座我市最大的斜拉锁桥,它叫和平桥,非常雄伟壮观,,它是连接东西道路的一座桥。

桥上车水马龙。

妈妈告诉我,以前徐州可不是这样的以前每没有德政桥,那是一片臭水沟,人们不知道保护环境经常往里面乱仍垃圾,每到夏天臭水沟都异常难闻人们都不敢开窗通风,那是的道路也不好一到下雨,下雪人们的外出就成了非常困难的事。

听了妈妈的话,我才知道徐州的变化真大。

我们要保护环境。

美丽家乡之徐州变化

美丽家乡之徐州变化

美丽家乡之徐州变化第一篇:美丽家乡之徐州变化美丽家乡,徐州新城2013年的新城区,我脑海中闪现的是“四线一片开发”、“四大园区建设”、“四大亮点工程”等一批大工程、大项目的开工、建成;我看到的是绿意葱茏的碧树;水波潋滟的大龙湖;鸟巢般傲然挺立的奥体中心;拔地而起的座座楼宇,四通八达的道路……这一年,徐州新城好戏连台!奥体片区加快开发产业形成集群发展走进初冬的新城区,目光所触之处,总能目睹这一年的深刻变化——奥体中心片区加快开发,大龙湖轴线、汉源大道轴线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目前,新城区建设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形态。

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即将在徐州新城区举行。

为此,一系列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完善。

作为省运会的主场馆,位于新城区汉源大道和峨眉路交叉口的徐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即将竣工。

眼下,已完成钢结构工程的体育场正在进行外立面幕墙工程,远远望去,雄伟的“鸟巢”就像穿了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颇为壮观。

其他三馆——综合训练馆、球类馆和游泳跳水馆的幕墙工程已基本完工。

一场三馆的内部的装修装饰正在同步进行。

作为奥体中心建设拆迁安置配套项目,小韩安置房承担着奥体中心周边4000余户村民的安置任务。

目前一期32幢楼即将具备交房条件。

同时,奥体中心景观工程的核心——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日前也已全面建成,该公园将与正在快速推进的形象广场、入口轴线广场、无边界水池等景观工程一起,组成环绕奥体中心的景观带。

与此同时,约1.2万平方米的绿地商务城小学已全面竣工,移交学校。

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撷秀中学配套工程即将开始验收。

一期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新城区双语学校主体封顶,伊顿国际幼儿园的二次结构接近尾声;体育馆正负零以下施工。

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国信商业中心,一期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二期桩基开始施工。

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明正路净菜市场进场施工。

公租房项目、茶庵二期、小韩邻里中心等7项为民办项目的如期推进;峨眉路、雍景新城商业中心、绿地商务城、维维龙湖湾、美的新城、汉源国际丽城、万福世家等29项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以及新元大道工程学院段、大龙湖西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工程的如期竣工……一项项“三重一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为这片新城的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徐州新变化作文550字

徐州新变化作文550字

徐州新变化作文550字徐州新变化作文550字古老的徐州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抖落历史的风尘,走出沧桑的岁月,换上崭新的外衣,成为了新世纪的骄傲。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住的是一栋低矮的小平房,屋里的墙皮一块一块地往下掉,白一块、黑一块的,凹凸不平。

地面上是粗糙的水泥地,每到阴天下雨,屋里都会散发出一股股浓浓的发霉味,地面上也潮湿不堪,出现一片片小水花。

房屋外面的水泥也是大块大块地往下掉,露出了里面红色的砖瓦。

房子旁边的小路更是让人头痛,最多只能过一辆三轮车,非常狭小,坑坑洼洼。

阴天下雨经过时,脚就会陷进泥窝里。

路两旁偶尔会出现大片大片的青苔。

下水道外溢,污水满地流,路上的'垃圾漂在污水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里的居民每当路过这里都唉声叹气。

可是现在却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破旧的小平房已经焕然一新,变成了一排排的小洋楼。

家里的小院都能停一辆小轿车了。

屋里现代化的精装修,不仅有粉刷一新的墙壁,还铺上了木地板,各种实用的家用电器也十分齐全。

旁边的小路已经铺成了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

路两旁种上了郁郁葱葱的树木,装上了路灯,男女老少每当走到这儿,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小时候,每当走过故黄河,都能闻到一股臭气熏天的味道,水污染非常严重,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

原本活蹦乱跳的鱼儿也都翻着肚皮结束了生命。

现在的故黄河已经焕然一新,河水清澈见底,像一条绿色的绸缎,穿越而过,装点着我们的家乡——徐州。

成为一条风光秀丽的水上风景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晨练的好去处。

每当夜晚,河旁边的灯光一开,照得河水五颜六色,闪闪发光。

发展中的徐州是那么充满魅力,人们的生活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

我们作为徐州人一定要为自己的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为徐州的发展锦上添花,相信徐州的明天会更美好,更可爱!。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徐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徐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徐州的变化2009级经贸7班孔繁博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

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

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

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以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为例,改革开放后,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四省部分地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

翻开徐州的历史,总是那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说起来荡气回肠。

据不完全统计,4000多年间,发生在徐州的有文字记载的大小战事共1000多次,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达200多次。

改革开放前,徐州农业欠收、工业萧条、民不聊生。

解放时,市区除面粉业、碾米业和汽车修理业的较大业户外,大部分停工。

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已几乎丧失生机的城市,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洗涤后,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上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徐州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徐州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已有的工业基础,恢复、改造、新建了一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动力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发展了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和一批轻纺工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徐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112改革开放之家乡变

112改革开放之家乡变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4个
•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快速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 1995年突破百亿,2007年达到543.01亿元, 是1978年的70.4倍,年均增长15.8%。 2007年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4 个,成交额394.97亿元,专卖店、专业店、 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等各种业态共 同发展,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和餐饮业零 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2007年 达16.5%。
居民保障更加完善
• 3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 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 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 筹基金支付限额达到5万元,比2003年提高1.8万 元,三大保险覆盖率已达93.1%,比2003年提高 近10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 比2003年提高75.4个百分点。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共募集期款2.25亿元、现款5260万元,组织实施 了一系列救助项目。坚持每年为人民群众办好一 批实事项目,2002年以来共完成实事项目58件 246个子项。

30年来,徐州的教育也有了飞跃的进步
• 、教育:徐州科教实力较强。徐州的中小 学教育系统基本完备,大中专学校有很多, 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全国 著名学府。பைடு நூலகம்拥有普通高校9所,军事高校2 所,普通高校在校生8.9万人;各类科学研 究机构31所, •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7.76万名,尤其是中 国矿大作为部 属院校, • 并拥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居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 2007年徐州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 到9809.13元,比1980年和1992年分别增 长了23.2倍和5.4倍。居民在消费支出逐年 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深 刻变化,呈现出生存型消费下降,享受型 消费上升;物质型消费下降,精神型消费 上升的趋势,吃、穿、用、住、行等方面 的质量均跨上新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徐州的变化
2009级经贸7班孔繁博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

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

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

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以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为例,改革开放后,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四省部分地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

翻开徐州的历史,总是那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说起来荡气回肠。

据不完全统计,4000多年间,发生在徐州的有文字记载的大小战事共1000多次,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达200多次。

改革开放前,徐州农业欠收、工业萧条、民不聊生。

解放时,市区除面粉业、碾米业和汽车修理业的较大业户外,大部分停工。

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已几乎丧失生机的城市,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洗涤后,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上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徐州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徐州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已有的工业基础,恢复、改造、新建了一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动力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发展了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和一批轻纺工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徐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徐州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名列第46位,入围“中国经济活力城市”20强,被提名为“公众最向往的城市”。

徐州市经济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生活方面,据我爸爸说,四十多年前,他和爷爷奶奶住在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

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旧日里岗了,人们热火朝天的盖起了平房、现焦房、以致楼房、家用电器琳琅满目,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

而如今人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
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

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了。

而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

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

徐州的中小学教育系统基本完备,大中专学校有很多,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学府。

拥有普通高校9所,军事高校2所,普通高校在校生8.9万人;各类科学研究机构31所,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7.76万名,尤其是中国矿大作为部属院校,并拥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交通物流方面,徐州市有很多的大型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医药物流中心,机械物流中心等等全国闻名的大市场。

总上所述,徐州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还有很多家庭买不起房子,只能基本保持温饱。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和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徐州的居住环境为中等,饮食交通成本很低,旅游资源发达,购物环境中等,可以买到从低档到高奢侈品的东西。

徐州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黑暗的东西存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存在。

看问题不能只看一点,要看总体。

毕竟每个城市都有好与不好的问题存在。

徐州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城市一年一个变化,随着徐州新城区的建设,徐州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过去五年,“十一五”我们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1,“十二五”扬帆起航。

我们期待在“十一五”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徐州能够抢抓机遇,率先发展;优化结构,协调发展;普惠民生,和谐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两型引领,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徐州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