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后两句通过老牛的举动,写出了老牛的善解人意,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
全诗如下:
> 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意思是: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节都如出一辙。
牵牛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其中却饱含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欢情与离恨,每年都在这个夜晚重复上演。
此诗首句通过描写牛郎织女在七夕之夜横渡喜鹊搭建的银河相会的情景,引出下文。
第二句感叹时光流逝,指出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见一面,但是他们的爱情却能天长地久。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的感慨,牛郎织女一年只见一次,其中的相思之苦可想而知。
整首诗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七夕》赏析

《七夕》赏析《七夕》赏析《七夕》赏析1《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注释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
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
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银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罗帷:丝制帷幔。
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花:黎简校作“萤”。
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
盖南齐时人。
’”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一秋:即一年。
创作背景朱自清《李贺年谱》提到此诗,但未详作年。
从内容看,这首五律当是诗人因七夕而怀念所眷恋的女子的抒情之作。
据诗人另作《恼公》所述,他们定情之日,正是前一年的七夕。
赏析“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
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
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
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
《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七夕》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7卷。
《七夕》原文七夕作者:唐·温庭筠鸣机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荡生池波。
神轩红粉陈香罗,凤低蝉薄愁双蛾。
微光奕奕凌天河,鸾咽鹤唳飘飖歌。
弯桥销尽愁奈何,天气骀荡云陂阤。
平明花木有秋意,露湿彩盘蛛网多。
《七夕》注释①生池:全诗校:“一作秋水。
”②旧俗七月七日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请牵牛、织女。
见《渊鉴类函》引崔皇《四民月令》。
神:全诗校:“一作夜。
”③凤:全诗校:“一作风。
”④崔寔《四民月令》载,祈请牛、女二星神者,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波光辉曜,为乞愿之征应。
天:全诗校:“一作曙。
”⑤弯桥:传说七夕使鹊为桥以渡织女。
见《岁华纪丽·七夕》引《风俗通》。
愁奈:全诗校:“一作奈愁。
”⑥骀荡:舒缓荡漾。
陂阤:倾斜貌。
⑦秋:全诗校:“一作愁。
”意:全诗校:“一作思。
”⑧旧俗,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的一种)结网于瓜,则以为得。
见《荆楚岁时记》。
《七夕》作者介绍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温庭筠的诗全集栏目。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
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
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唐诗《七夕》简单赏析【作品介绍】《七夕》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7卷。
【原文】七夕作者:唐·杜牧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注释】①七夕:旧历七月七日夜,相传此夜牛郎、织女渡银河相会。
②洗车雨:农历七月初六日下雨,称洗车雨。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七夕》李贺唐诗原文及注释

《七夕》李贺唐诗原文及注释《七夕》李贺唐诗原文及注释【作品介绍】《七夕》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第9首。
【原文】七夕作者:唐·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注释】①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②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③曝衣:古人常在七月七日曝晒衣裳。
花:黎简校作“萤”。
④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妻子不能团圆。
⑤玉钩:状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⑥苏小小:钱塘名娼,南齐时人。
本诗喻其妻。
⑦更:全诗校:“一作又。
”【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
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李贺的诗全集栏目。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七夕唐白居易古诗诗词解释

七夕唐白居易古诗诗词解释《七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很有韵味的诗呢。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你看啊,那烟雾笼罩的云霄,微微的月亮淡淡地挂在辽阔的天空上。
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啊,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日期,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的约定一样,不管时间怎么流转,那份期待是不会变的。
就好像每年七夕的时候,情侣们都会期待着这个特别的日子,去庆祝爱情,这感觉就像是在延续着一种古老而又美好的传统。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这两句可太有深意啦。
牛郎织女他们之间有多少欢乐的时光,又有多少离别的愁恨呢?每一年啊,这些欢乐和离恨都集中在这一个晚上了。
你想啊,他们一年就见这么一次,见面的时候肯定是满心的欢喜,可一想到很快又要分开,那离恨也就跟着来了。
这就和我们现实中的爱情有点像呢。
有时候两个人相处,有开心的时候,也有不得不分开的难过时刻。
比如小情侣可能因为工作要异地,见面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分开的时候又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首诗啊,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用一种很简洁却又很深刻的方式写出来了。
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里那种复杂的情感,有甜蜜也有苦涩。
而且啊,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七夕,也让我们对七夕这个节日有了更深的感受。
七夕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像是承载了无数恋人的悲欢离合。
每次读到这首诗,我就觉得好像能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相会的画面,他们互相倾诉着思念,眼里满是对彼此的爱意。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那些恩爱的情侣一样,眼神里的那种情感是藏不住的。
我就特别喜欢这种把古老传说和情感结合起来的诗,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走进了那个充满爱与思念的世界里。
七夕 李商隐 赏析

七夕李商隐赏析如下:
李商隐的《七夕》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神话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牛郎织女为了给世人争取不再有与自己所爱之人分别的痛苦,付出了每年只能相会一次的牺牲。
诗人从牛郎织女联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沉痛地感叹自己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七夕节的美丽景象和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
他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李商隐在诗歌中还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元素,使诗歌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总之,李商隐的《七夕》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诗歌,它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悲剧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和爱情的机会。
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

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辛未七夕作者:唐·李商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注释】①辛未:大中五年。
通篇抒写对“仙家好别离”和“无意酬乌鹊”的疑问不解。
②《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织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③碧落:指天。
可要:岂必。
金风玉露:秋风白露。
④崔寔《四民月令》:“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
”此写银河上微云未接,织女尚未渡河。
⑤《白帖》引《淮南子》:“乌鹊填河以成桥而渡织女。
”⑥《荆楚岁时己》: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蟢子网于瓜上者,则以为得巧。
【赏析】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
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
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
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导读:【作品介绍】
《七夕》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7卷。
【原文】
七夕
作者: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注释】
①七夕:旧历七月七日夜,相传此夜牛郎、织女渡银河相会。
②洗车雨:农历七月初六日下雨,称洗车雨。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
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七夕】杜牧
雲階月地壹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1.杜牧七夕唐诗赏析
2.唐诗春望赏析
3.唐诗《春望》赏析
4.唐诗《石榴》赏析
5.《感遇》唐诗赏析
6.《春望》唐诗赏析
7.《蝉》唐诗赏析
8.《春思》唐诗赏析
上文是关于唐诗七夕简单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