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数学(文科)(上)期末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1)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1)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下面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16分).1.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最有可能的是()A. B.C. D.2.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A. B. C. D.3. 甲、乙两城之间的高速公路长600千米、王叔叔开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95千米,3小时后到达高速公路6号加油站。

6号加油站最有可能的位置是()A.BB.AC.CD.D4. 18乘一个比1大的一位数,用18×△表示。

与18×△的积相等的算式是()A.10×△+8B.10×△+8×△C.8×△+10D.10×8×△5. 小明和小丽看同一本书。

小明第一天看了12页,又用2天看了18页,正好把这本书看完。

小丽平均每天看6页,她用几天能看完这本书?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算式是()A.(12+18)÷(1+2)B.18×2÷6C.(12+18×2)÷6D.(12+18)÷66. 下面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④7. 某班同学积极参加跳绳比赛,参加集体比赛的有10人、参加个人比赛的有19人,两项都参加的有8人,这个班共有()人参加跳绳比赛。

A.27B.21C.29D.378. 三条颜色不同的丝带都被遮挡了一部分,如图所示,比较三条丝带的长短,正确的是()A.红色丝带最长B.蓝色丝带最长C.绿色丝带最长D.三条丝带一样长二、填空(共12分).4分=________秒;7000千克=________吨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李阿姨深呼吸3次的时间大约20________.(2)一头成年大象的体重大约5________.观察如图,如果要使◇的个数是★的4倍,那么应增加________个◇.某商厦中每个商户都有一个编号,编号是这样设置的:一层第4通道商户的编号是“1401−1499”,二层第6通道商户的编号是“2601−2699”,三层第1通道商户的编号是“3101−3199”……五层第3通道56号商户的编号应是________.聪聪观察下面三组算式,发现了一个规律。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期末数学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期末数学试卷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x|﹣2<x<1},B={x|﹣1<x<3},则A∪B=()A.{x|﹣2<x<3} B.{x|﹣1<x<1} C.{x|1<x<3} D.{x|﹣2<x<﹣1} 2.在复平面内,复数(其中i是虚数单位)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已知点A(2,a)为抛物线y2=4x图象上一点,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则|AF|等于()A.4 B.3 C.D.24.若x>y>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A.B.tan x>tan yC.D.lnx>lny5.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长度为()A.B.C.D.6.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和一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留念.若老师站在正中间,甲同学不与老师相邻,乙同学与老师相邻,则不同站法种数为()A.24 B.12 C.8 D.67.对于向量,,“”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关于函数f(x)=(x2+ax﹣1)e x﹣1有以下三个判断①函数恒有两个零点且两个零点之积为﹣1;②函数恒有两个极值点且两个极值点之积为﹣1;③若x=﹣2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则函数极小值为﹣1.其中正确判断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已知向量=(3,﹣2),=(1,m),若⊥(),则m=.10.在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中,a1=2,且a1,a3,a7依次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等于.11.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右焦点坐标为,且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2.在△ABC中,a=3,,∠B=2∠A,则cos B=.13.已知a,b,a+m均为大于0的实数,给出下列五个论断:①a>b,②a<b,③m>0,④m<0,⑤.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余下的论断中选择一个为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14.如图,某城市中心花园的边界是圆心为O,直径为1千米的圆,花园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花园中间有一条公路AB(AB是圆O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上选两个点P,Q,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QA.规划要求:道路PB,QA不穿过花园.已知OC⊥l,BD ⊥l(C、D为垂足),测得OC=0.9,BD=1.2(单位:千米).已知修建道路费用为m 元/千米.在规划要求下,修建道路总费用的最小值为元.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5.已知函数.(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Ⅱ)求f(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6.为了解某地区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统计了该地区8所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按总分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良好及其以上的比例之和超过40%的学校为先进校.各等级学生人数占该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如表:学校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G学校H 学校比例等级优秀8% 3% 2% 9% 1% 22% 2% 3%良好37% 50% 23% 30% 45% 46% 37% 35%及格22% 30% 33% 26% 22% 17% 23% 38%不及格33% 17% 42% 35% 32% 15% 38% 24% (Ⅰ)从8所学校中随机选出一所学校,求该校为先进校的概率;(Ⅱ)从8所学校中随机选出两所学校,记这两所学校中不及格比例低于30%的学校个数为X,求X的分布列;(Ⅲ)设8所学校优秀比例的方差为S12,良好及其以下比例之和的方差为S22,比较S12与S22的大小.(只写出结果)17.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SAD=∠DAB=90°,SA=3,SB=5,AB=4,BC=2,AD=1.(Ⅰ)求证:AB⊥平面SAD;(Ⅱ)求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Ⅲ)点E,F分别为线段BC,SB上的一点,若平面AEF∥平面SCD,求三棱锥B﹣AEF 的体积.18.已知椭圆C :(a>b>0)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点P在椭圆C上.(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已知点M(4,0),点N(0,n),若以PM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线段PN的中点,求n的取值范围.19.已知函数f(x)=x sin x+cos x.(Ⅰ)求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Ⅱ)求函数g(x)=f(x)﹣零点的个数.20.已知项数为m(m∈N*,m≥2)的数列{a n}满足如下条件:①a n∈N*(n=1,2,…,m);②a1<a2<…<a m.若数列{b n}满足b n=,其中n=1,2,…,m,则称{b n}为{a n}的“伴随数列”.(Ⅰ)数列1,3,5,7,9是否存在“伴随数列”,若存在,写出其“伴随数列”;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Ⅱ)若{b n}为{a n}的“伴随数列”,证明:b1>b2>…>b m;(Ⅲ)已知数列{a n}存在“伴随数列”{b n},且a1=1,a m=2049,求m的最大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2<x<1},B={x|﹣1<x<3},则A∪B=()A.{x|﹣2<x<3} B.{x|﹣1<x<1} C.{x|1<x<3} D.{x|﹣2<x<﹣1} 【分析】根据题意,由并集的定义分析可得答案.解:根据题意,集合A={x|﹣2<x<1},B={x|﹣1<x<3},则A∪B={x|﹣2<x<3};故选:A.2.在复平面内,复数(其中i是虚数单位)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先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分母变成一个实数,分子进行复数的乘法运算,整理成复数的标准形式,写出对应点的坐标,看出所在的象限.解:∵复数===,∴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是(,)∴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故选:A.3.已知点A(2,a)为抛物线y2=4x图象上一点,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则|AF|等于()A.4 B.3 C.D.2【分析】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而|AF|等于点A到准线的距离d=|2﹣(﹣1)|,计算可得.解:由题意可得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1,0),准线的方程为x=﹣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F|等于点A到准线的距离d,而d=|2﹣(﹣1)|=3,故|AF|=3,故选:B.4.若x>y>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A.B.tan x>tan yC.D.lnx>lny【分析】A.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即可判断出正误.B.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即可判断出正误.C.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出正误.D.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出正误.解:A.∵x>y>0,∴>,因此不正确;B.取x=π+,y=,满足x>y>0,但是tan x<tan y,因此不正确;C.由x>y>0,∴<,因此不正确;D.由x>y>0,∴lnx>lny,因此正确.故选:D.5.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长度为()A.B.C.D.【分析】首先把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进一步利用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为:所以:AB=.故选:C.6.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和一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留念.若老师站在正中间,甲同学不与老师相邻,乙同学与老师相邻,则不同站法种数为()A.24 B.12 C.8 D.6【分析】根据题意,分3步依次分析甲、乙和其他2人的站法数目,由分步计数原理计算可得答案.解:根据题意,分3步进行分析:①,老师站在正中间,甲同学不与老师相邻,则甲的站法有2种,乙的站法有2种,②,乙同学与老师相邻,则乙的站法有2种,③,将剩下的2人全排列,安排在剩下的2个位置,有A22=2种情况,则不同站法有2×2×2=8种;故选:C.7.对于向量,,“”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举例说明由不能得到;反之成立.再由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得答案.解:当,且与的夹角为120°时,有,故由,不能得到;反之,由,能够得到.∴“”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8.关于函数f(x)=(x2+ax﹣1)e x﹣1有以下三个判断①函数恒有两个零点且两个零点之积为﹣1;②函数恒有两个极值点且两个极值点之积为﹣1;③若x=﹣2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则函数极小值为﹣1.其中正确判断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函数f(x)=(x2+ax﹣1)e x﹣1,e x﹣1>0.①令f(x)=0,可得x2+ax﹣1=0,△>0,函数恒有两个零点,可得两个零点之积,即可判断出正误;②f′(x)=[x2+(2+a)x+a﹣1]e x﹣1.令g(x)=x2+(2+a)x+a﹣1,△>0.可得方程x2+(2+a)x+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得其单调性极值,函数恒有两个极值点且两个极值点之积为a﹣1,即可判断出正误;③若x=﹣2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可得4﹣2(2+a)+a﹣1=0,解得a,即可判断出正误.解:函数f(x)=(x2+ax﹣1)e x﹣1,e x﹣1>0.①令f(x)=0,则x2+ax﹣1=0,△=a2+4>0,则函数恒有两个零点且两个零点之积为﹣1,正确;②f′(x)=[x2+(2+a)x+a﹣1]e x﹣1.令g(x)=x2+(2+a)x+a﹣1,△=(2+a)2﹣4(a﹣1)=a2+8>0.∴方程x2+(2+a)x+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又e x﹣1>0,∴函数f(x)有两个极值点x1,x2,不妨设x1<x2,则函数f(x)在(﹣∞,x1),(x2,+∞)上单调递增,在(x1,x2)上单调递减.∴函数恒有两个极值点且两个极值点之积为a﹣1,因此②不正确;③若x=﹣2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则4﹣2(2+a)+a﹣1=0,解得a=﹣1.∴f′(x)=(x2+x﹣2)e x﹣1=(x+2)(x﹣1)e x﹣1.可得x=1时函数f(x)取得极小值,f(1)=(1﹣1﹣1)e0=﹣1.则函数极小值为﹣1.其中正确判断的个数有2个.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已知向量=(3,﹣2),=(1,m),若⊥(),则m=﹣5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的定义,列方程求出m的值.解:向量=(3,﹣2),=(1,m),则﹣=(2,﹣m﹣2),又⊥(),所以•(﹣)=0,即3×2﹣2×(﹣m﹣2)=0,解得m=﹣5.故答案为:﹣5.10.在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中,a1=2,且a1,a3,a7依次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等于.【分析】设公差d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运用等比数列的中项性质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公差d,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可得所求和.解:在公差d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中,a1=2,且a1,a3,a7依次成等比数列,可得a32=a1a7,即(2+2d)2=2(2+6d),解得d=1,(0舍去),则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n(n﹣1)=n2+n.故答案为:n2+n.11.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右焦点坐标为,且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y2=1 .【分析】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由题意可得c,结合渐近线方程和两直线垂直的条件:斜率之积为﹣1,解方程可得a,b,进而得到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由题意可得c==,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可得﹣=﹣1,解得a=b=1,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y2=1,故答案为:x2﹣y2=1.12.在△ABC中,a=3,,∠B=2∠A,则cos B=.【分析】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可求cos A的值,进而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即可求解cos B的值.解:∵a=3,,∠B=2∠A,∴由正弦定理,可得==,∴解得cos A=,∴cos B=cos2A=2cos2A﹣1=.故答案为:.13.已知a,b,a+m均为大于0的实数,给出下列五个论断:①a>b,②a<b,③m>0,④m<0,⑤.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余下的论断中选择一个为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①③推出⑤(答案不唯一还可以①⑤推出③等).【分析】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由①③⇒⑤.(答案不唯一).解:因为:若a,b满足a>b,b>0,则a>b,m>0,⇒﹣==>0;即由①③⇒⑤.(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①③推出⑤(答案不唯一还可以①⑤推出③等)14.如图,某城市中心花园的边界是圆心为O,直径为1千米的圆,花园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花园中间有一条公路AB(AB是圆O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上选两个点P,Q,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QA.规划要求:道路PB,QA不穿过花园.已知OC⊥l,BD ⊥l(C、D为垂足),测得OC=0.9,BD=1.2(单位:千米).已知修建道路费用为m 元/千米.在规划要求下,修建道路总费用的最小值为 2.1m元.【分析】根据题意找到对应的点P,Q,利用三角形相似计算即可解:根据题意,因为道路PB,QA不穿过花园,所以作AQ⊥l,垂足为Q,此时AQ最短,过B作圆O的切线BP交l于P,此时PB最短,如图:根据平行线段成比例可得AQ=0.6,即有AQ为△BMD的中位线,所以BM=2AB=2,则在Rt△BMD中,DM=1.6,又因为△PBD∽△BMD,所以PB===1.5,故修建道路总费用的最小值为1.5m+0.6m=2.1m,故答案为:2.1m.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5.已知函数.(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Ⅱ)求f(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I)先化简f(x),根据周期计算公式即可得出T.(II)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解:=,(Ⅰ)f(x)的最小正周期T=,(Ⅱ)因为,所以,所以当,即x=0时,f(x)取得最小值0;当,即时,f(x)取得最大值.16.为了解某地区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统计了该地区8所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按总分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良好及其以上的比例之和超过40%的学校为先进校.各等级学生人数占该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如表:学校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学校F学校G学校H 学校比例等级优秀8% 3% 2% 9% 1% 22% 2% 3%良好37% 50% 23% 30% 45% 46% 37% 35%及格22% 30% 33% 26% 22% 17% 23% 38%不及格33% 17% 42% 35% 32% 15% 38% 24% (Ⅰ)从8所学校中随机选出一所学校,求该校为先进校的概率;(Ⅱ)从8所学校中随机选出两所学校,记这两所学校中不及格比例低于30%的学校个数为X,求X的分布列;(Ⅲ)设8所学校优秀比例的方差为S12,良好及其以下比例之和的方差为S22,比较S12与S22的大小.(只写出结果)【分析】(Ⅰ)8所学校中有四所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其以上的比例超过40%,即可得出从8所学校中随机取出一所学校,该校为先进校的概率.(Ⅱ)8所学校中,学生不及格率低于30%的学校有学校B、F、H三所,所以X的取值为0,1,2.利用超几何分布列即可得出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Ⅲ)经过计算即可得出S12与S22的关系.解:(Ⅰ)8所学校中有四所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其以上的比例超过40%,所以从8所学校中随机取出一所学校,该校为先进校的概率为.(Ⅱ)8所学校中,学生不及格率低于30%的学校有学校B、F、H三所,所以X的取值为0,1,2.,所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0 1 2P(Ⅲ)S12=S22.17.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SAD=∠DAB=90°,SA=3,SB=5,AB=4,BC=2,AD=1.(Ⅰ)求证:AB⊥平面SAD;(Ⅱ)求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Ⅲ)点E,F分别为线段BC,SB上的一点,若平面AEF∥平面SCD,求三棱锥B﹣AEF 的体积.【分析】(Ⅰ)证明AB⊥SA,AB⊥AD,然后证明AB⊥平面SAD.(Ⅱ)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SAB的法向量,平面SDC的法向量,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求解即可.(Ⅲ)利用V B﹣AEF=V F﹣ABE,转化求解即可.【解答】(Ⅰ)证明:在△SAB中,因为SA=3,AB=4,SB=5,所以AB⊥SA.又因为∠DAB=90°所以AB⊥AD,因为SA∩AD=A所以AB⊥平面SAD.(Ⅱ)解:因为SA⊥AD,AB⊥SA,AB⊥AD.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则A(0,0,0)B(0,4,0),C(2,4,0),D(1,0,0),S(0,0,3).平面SAB的法向量为.设平面SDC的法向量为所以有即,令x=1所以平面SDC的法向量为,所以.(Ⅲ)解:因为平面AEF∥平面SCD,平面AEF∩平面ABCD=AE,平面SCD∩平面ABCD=CD,所以AE∥CD,平面AEF∩平面SBC=EF,平面SCD∩平面SBC=SC,所以FE∥SC,由AE∥CD,AD∥BC得四边形AE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为BC中点.又FE∥SC,所以F为SB中点,所以F到平面ABE的距离为,又△ABE的面积为2,所以V B﹣AEF=V F﹣ABE=1.18.已知椭圆C:(a>b>0)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点P在椭圆C上.(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已知点M(4,0),点N(0,n),若以PM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线段PN的中点,求n的取值范围.【分析】(Ⅰ)由椭圆的长轴长,结合离心率求出a,b,然后求解椭圆C的方程.(Ⅱ)法一:设点P(x0,y0),则,PN的中点,通过,结合函数的值域为[﹣12,20],求解n的范围即可.法二:设点P(x0,y0),则.设PN的中点为Q,利用|MP|=|MN|,通过函数的值域为[﹣12,20],求解即可.解:(Ⅰ)由椭圆的长轴长2a=4,得a=2又离心率,所以所以b2=a2﹣c2=2.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Ⅱ)法一:设点P(x0,y0),则所以PN的中点,,.因为以PM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线段PN的中点所以MQ⊥NP,则,即.又因为,所以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2,20]所以0≤n2≤20所以.法二:设点P(x0,y0),则.设PN的中点为Q因为以PM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线段PN的中点所以MQ是线段PN的垂直平分线,所以|MP|=|MN|,即,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2,20],所以0≤n2≤20.所以.19.已知函数f(x)=x sin x+cos x.(Ⅰ)求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Ⅱ)求函数g(x)=f(x)﹣零点的个数.【分析】(Ⅰ)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得到函数在x=0处的导数,再求出f(0),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答案;(Ⅱ)由为偶函数,g(0)=1,把求g(x)在x∈R上零点个数,转化为求g(x)在x∈(0,+∞)上零点个数即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再由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判定.解:(Ⅰ)f'(x)=x cos x,∴f'(0)=0.又f(0)=1,∴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1;(Ⅱ)∵为偶函数,g(0)=1,∴要求g(x)在x∈R上零点个数,只需求g(x)在x∈(0,+∞)上零点个数即可.,令g'(x)=0,得,k ∈N,∴g(x )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k∈N*,列表得:x 0 …g'(x)0 + 0 ﹣0 + 0 ﹣0 …g (x )1 ↗极大值↘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由上表可以看出g(x )在(k∈N )处取得极大值,在(k∈N)处取得极小值,又;.当k∈N*且k≥1时,,(或,).∴g(x)在x∈(0,+∞)上只有一个零点.故函数零点的个数为2.20.已知项数为m(m∈N*,m≥2)的数列{a n}满足如下条件:①a n∈N*(n=1,2,…,m);②a1<a2<…<a m.若数列{b n}满足b n=,其中n=1,2,…,m,则称{b n}为{a n}的“伴随数列”.(Ⅰ)数列1,3,5,7,9是否存在“伴随数列”,若存在,写出其“伴随数列”;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Ⅱ)若{b n}为{a n}的“伴随数列”,证明:b1>b2>…>b m;(Ⅲ)已知数列{a n}存在“伴随数列”{b n},且a1=1,a m=2049,求m的最大值.【分析】(Ⅰ)根据题目中“伴随数列”的定义得,所以数列1,3,5,7,9不存在“伴随数列”.(Ⅱ)只要用作差法证明{b n}的单调性即可,(Ⅲ)∀1≤i<j≤m,都有,因为,b1>b2>…>b m.因为,所以a n﹣a n﹣1≥m﹣1,又a m﹣a1=(a m﹣a m﹣1)+(a m﹣1﹣a m﹣2)+…+(a2﹣a1)≥(m﹣1)+(m﹣1)+…+(m﹣1)=(m﹣1)2.所以2049﹣1≥(m﹣1)2,即可解得m的最大值.解:(Ⅰ)数列1,3,5,7,9不存在“伴随数列”.因为,所以数列1,3,5,7,9不存在“伴随数列”.(Ⅱ)证明:因为,1≤n≤m﹣1,n∈N*,又因为a1<a2<…<a m,所以有a n﹣a n+1<0,所以,所以b1>b2>…>b m成立.(Ⅲ)∀1≤i<j≤m,都有,因为,b1>b2>…>b m.所以,所以,所以,因为,所以a n﹣a n﹣1≥m﹣1,又a m﹣a1=(a m﹣a m﹣1)+(a m﹣1﹣a m﹣2)+…+(a2﹣a1)≥(m﹣1)+(m﹣1)+…+(m﹣1)=(m﹣1)2.所以2049﹣1≥(m﹣1)2所以(m﹣1)2≤2048,所以m≤46,又,所以m≤33,例如:a n=64n﹣63(1≤n≤33),满足题意,所以,m的最大值是33.。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文)试题 含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计算: . 2. 已知集合,,则 .3.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4,则该数列的前项和 .4. 一个不透明袋中有10个不同颜色的同样大小的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共有 种不同结果(用数值作答).5. 不等式的解集是 .6. 设8780178(1)x a a x a x a x -=++++,则0178||||||||a a a a ++++= .7. 已知圆锥底面的半径为1,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圆心角为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8. 已知角的顶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始边在轴的正半轴上,终边在射线()上,则 .9. 已知两个向量,的夹角为,,为单位向量,,若,则 . 10. 已知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和:,则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大小为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11. 若,是一二次方程的两根,则 .12. 直线经过点且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则直线的方程是 . 13.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14. 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负数,各项和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在下列幂函数中,是偶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的是( )A. B. C. D.16. 已知直线:与直线:,记3D k =A. 充分非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17. 则表示复数的点是( )18. A. 1个 B. 4个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19.(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在锐角中,、、分别为内角、(1)求的大小;(2)若,的面积,求的值.B1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10分.上海出租车的价格规定:起步费14元,可行3公里,3公里以后按每公里2.4元计算,可再行7公里;超过10公里按每公里3.6元计算,假设不考虑堵车和红绿灯等所引起的费用,也不考虑实际收取费用去掉不足一元的零头等实际情况,即每一次乘车的车费由行车里程唯一确定.(1)小明乘出租车从学校到家,共8公里,请问他应付出租车费多少元?(本小题只需要回答最后结果)(2)求车费(元)与行车里程(公里)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8分,第2小题满分6分.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为面的对角线的中点.平面交与,于.(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2)求三棱锥的体积.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8分.已知函数(其中).(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2)求函数的反函数;(3)若两个函数与在闭区间上恒满足,则称函数与在闭区间上是分离的.试判断函数与在闭区间上是否分离?若分离,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若不分离,请说明理由.23.(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7分.在数列中,已知,前项和为,且.(其中)(1)求;(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设,问是否存在正整数、(其中),使得、、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数组;否则,说明理由.静安区xx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数学(文科)试卷答案(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xx.12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计算: . 解:.2. 已知集合,,则 . 解:.3.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4,则该数列的前项和 . 解:.4. 一个不透明袋中有10个不同颜色的同样大小的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共有 种不同结果(用数值作答). 解:45.5. 不等式的解集是 . 解:.6. 设8780178(1)x a a x a x a x -=++++,则0178||||||||a a a a ++++= .解:256.7. 已知圆锥底面的半径为1,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圆心角为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 解:.8. 已知角的顶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始边在轴的正半轴上,终边在射线()上,则 . 解:.9. 已知两个向量,的夹角为,,为单位向量,,若,则 . 解:-2.10. 已知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和:,则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大小为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解:(或或).11. 若,是一二次方程的两根,则 . 解:-3.12. 直线经过点且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则直线的方程是 . 解:或.13.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解:.14. 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负数,各项和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解:.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在下列幂函数中,是偶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的是( )A. B. C. D. 解:D.B 116. 已知直线:与直线:,记3D k =A. 充分非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解:B.17. 则表示复数的点是( )解:D.18. A. 1个 B. 4个解:C.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19.(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在锐角中,、、分别为内角、、所对的边长,且满足. (1)求的大小;(2)若,的面积,求的值. 解:(1)由正弦定理:,得,∴ ,(4分) 又由为锐角,得.(6分)(2),又∵ ,∴ ,(8分)根据余弦定理:2222cos 7310b a c ac B =+-=+=,(12分) ∴ 222()216a c a c ac +=++=,从而.(14分)20.(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10分.上海出租车的价格规定:起步费14元,可行3公里,3公里以后按每公里2.4元计算,可再行7公里;超过10公里按每公里3.6元计算,假设不考虑堵车和红绿灯等所引起的费用,也不考虑实际收取费用去掉不足一元的零头等实际情况,即每一次乘车的车费由行车里程唯一确定.(1)小明乘出租车从学校到家,共8公里,请问他应付出租车费多少元?(本小题只需要回答最后结果)(2)求车费(元)与行车里程(公里)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他应付出出租车费26元.(4分)(2)14,03() 2.4 6.8,3103.6 5.2,10x f x x x x x <≤⎧⎪=+<≤⎨⎪->⎩ . 21.(本题满分14分)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8分,第2小题满分6分.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为面的对角线的中点.平面交与,于.(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2)求三棱锥的体积.解:(1)∵ 点为面的对角线的中点,且平面,∴ 为的中位线,得,又∵ ,∴ 22MN ND MD ===(2分) ∵ 在底面中,,,∴ ,又∵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角,(6分) 在中,为直角,,∴ .即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8分) (2),(9分)1132P BMN V PM MN BN -=⋅⋅⋅⋅,(12分)22.(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8分.已知函数(其中).(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2)求函数的反函数;(3)若两个函数与在闭区间上恒满足,则称函数与在闭区间上是分离的.试判断函数与在闭区间上是否分离?若分离,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若不分离,请说明理由. 解:(1)∵ ,∴ 函数的定义域为,(1分)又∵ ()()log )log )0a a f x f x x x +-=+=,∴ 函数是奇函数.(4分) (2)由,且当时,, 当时,,得的值域为实数集. 解得,.(8分)(3)在区间上恒成立,即, 即在区间上恒成立,(11分) 令,∵ ,∴ , 在上单调递增,∴ , 解得,∴ .(16分)23.(本题满分16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7分.在数列中,已知,前项和为,且.(其中) (1)求;(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设,问是否存在正整数、(其中),使得、、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数组;否则,说明理由. 解:(1)∵ ,令,得,∴ ,(3分)或者令,得,∴ .(2)当时,1111(1)()(1)22n n n n a a n a S ++++-+==,∴ 111(1)22n nn n n n a na a S S ++++=-=-,∴ , 推得,又∵ ,∴ ,∴ ,当时也成立,∴ ().(9分) (3)假设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比数列,则、、成等差数列,故(**)(11分) 由于右边大于,则,即, 考查数列的单调性,∵ ,∴ 数列为单调递减数列.(14分) 当时,,代入(**)式得,解得; 当时,(舍).综上得:满足条件的正整数组为.(16分)(说明:从不定方程以具体值代入求解也可参照上面步骤给分)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 —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数学本试卷共5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S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设集合Λ = {x ∖r<a}. B = {—3,0∙l ∙5}・若集合A∩B 有且仅有2个元索.则实数α 的取值范围为(A) (-3,+∞)(B) (0> 1](C) [l ∙+α□)2. 若复数Z = 注.则在复平面内N 对应的点位于I-TI(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3. 在厶ABC 中.若 α=6, A=60o, 3 = 75°,则 C =(A) 4(B) 2√2(C) 2√3(D) 2^4. 设且兀y≠0,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丄>丄(B)InlJrl >ln∣y 丨(C) 2-工<2-,CD) j ∙2>^25. 已知直线T Jry Jr2=0与圆τ ÷j∕2+2jc~2y jra = 0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 ( — 8. θ](B) [θ∙+oo)(C) [0, 2)(D) (—8, 2)2020. I(D) Eb 5)(D)第四象限6・设三个向b. c互不共线•则∙+b+c=(Γ是^以Iah ∖b∖, ICl为边长的三角形存在"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紫砂壶是中国特冇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徳年间.紫砂壶的壶型众多•经典的有西施壶.掇球壶、石瓢壶.潘壶等•其中.石瓢壶的壶体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圆台(即圆锥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去一个锥体得到的)・下图给出了一个石瓢壶的相关数据(单位cm),那么该壶的容量约为(A)IOO cm5(B)200 cm3(C)300 cm3(D)400 cn√&已知函数∕Q)=√TTΓ+4 若存在区间O M].使得函数/Q)在区间DZ 上的值域为[α + l,6 + l],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 (-l,+oo) (B) (一 1. 0] (C) (一 +,+8) (D)( —斗,0]4 4第JI 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则函数
f
(x)
的图象大致为
C. 10 3
D. 100 7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更多首发资源尽在 QQ 群 879275384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e
值范围.
参考数据: ln 2 0.693, ln 3 1.099, ln 5 1.609 .
请考生在第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
计更多首发资源尽在 QQ 群 879275384 分.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
3
3 tan 2 sin( π ) ,则 取得最小值时函数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π
A.
2
π
B.
5
C. π

D.
5
12.已知圆锥 OO 如图所示, A, B, C, D 在圆 O 上,其中 OA 2 ,则四棱锥 O ABCD 体积的最大值为
地区



公务员人数
600
900
400
x 3y 3 0
14.设实数
x,
y
满足
x
2
y
9
,则 z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x 3 0
15.已知圆 C 过点 (6, 0), (6, 8) ,且与 x 轴交于点 M , N .若 | MN | 6 ,则圆 C 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三数学总复习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案 理

2019-2020年高三数学总复习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案 理

2019-2020年高三数学总复习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案理教材分析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加深对集合与集合元素的理解,最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 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法,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集合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任务分析这节内容学生已在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根据实例引出概念.介绍集合的概念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在引出概念时,从实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是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1.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2. 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学生讨论得出: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3. “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学生讨论得出:“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4. 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5. 什么是集合?二、建立模型1. 集合的概念(先具体举例,然后进行描述性定义)(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例:设B={1,2,3},则1∈B,4B.2. 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如上例,给出集合B,4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例:若集合A={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例:集合{1,2}与集合{2,1}表示同一集合.3.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简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全体整数的集合简称整数集,记作Z;全体有理数的集合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全体实数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作R.4. 集合的表示方法[问题]如何表示方程x2-3x+2=0的所有解?(1)列举法列举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例:x2-3x+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2)描述法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例:①x2-3x+2=0的解集可表示为{x|x2-3x+2=0}.②不等式x-3>2的解集可表示为{x|x-3>2}.③Venn图法例:x2-3x+2=0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2).5. 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例如,A={1,2}.(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如,N.(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例如,{x|x2+1=0,x∈R}=.注:对于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三、解释应用[例题]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1,2,3这三个数字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一切自然数.(2)平面内到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l(l>0)的所有点P.(3)在平面a内,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4)不等式2x-8<2的解集.2.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2,4,6,8}.(2){x|x2+x-1=0}.(3){x∈N|3<x<7}.3. 已知A={x∈N|66-x∈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A={0,3,5})4. 用描述法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集合.[练习]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构成英语单词mathematics(数字)的全体字母.(2)在自然集内,小于1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3)矩形构成的集合.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3,9,27,81,…}.(2)四、拓展延伸把下列集合“翻译”成数学文字语言来叙述.(1){(x,y)|y=x2+1,x∈R}.(2){y|y=x2+1,x∈R}.(3){(x,y)|y=x2+1,x∈R}.(4){x|y=x2+1,y∈N*}.点评这篇案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过渡,以旧引新,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实例引出集合的概念,再结合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非常注重实例的使用是这篇案例的突出特点.这样做,通俗易懂,使学生便于学习和掌握.例题、练习由浅入深,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拓展延伸注重数学语言的转化和训练,注重区分形似而质异的数学问题,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019-2020年高三数学总复习频率与概率教案理教材分析频率与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如何从二者的异同点中抽象出概率的定义是本案例的主要内容.本节课蕴涵了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辩证关系.讲授过程中对教材处理稍有不当,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重点(即概念的理解)的掌握程度.因此,如何设计合适的实例,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是处理好本节的关键,也是处理好本节教材的难点.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能理清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并能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想意识.任务分析由于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叫作这个事件的概率,因此本节课应从具有大量重复试验的实例入手.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可采用学生亲自参与到试验中去,从操作中去体会,去总结.概率可看作频率理论上的期望值,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因此,为巩固学生总结出的知识,最后还要回归到实例中去,让学生去运用,以符合认知过程.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某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如xx年2月5日《文汇报》登载的两则消息.本报讯记者梁红英报道:2月3日晚6点19分,一彩民购买的“江浙沪大乐透”彩票,同时投中10注一等奖,独揽48571620元巨额奖金,创下中国彩票史上个人一次性奖额之最.……据有关人士介绍,该彩民当时花了200元买下100注“江浙沪大乐透”彩票,分成10组,每组10注,每组的自选号码相同.结果,其中1组所选号码与前晚“江浙沪大乐透”xx015期开奖号码完全一致.本报讯记者江世亮报道:……对这种似乎不可能发生事件的发生,从数学概率论上将作何解释?为此,记者于昨日午夜电话连线采访了本市一位数学建模专家,他说,以他现在不完全掌握的情况来分析,像这名幸运者同时获得10个大奖的概率,可称得上一次万亿分之一的事件,通俗地讲就是接近于零.对文中的“万亿分之一”我们怎样理解呢?再如:天气预报说“明天降雨的概率是80%,我们明天出门要不要带伞?收音机里广播报道xx年冬某地“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为10%”,我们这里要不要采取预防措施?……对这些在传播媒体上出现的数字80%,10%等,我们该作何理解呢?二、建立模型为了解决诸如以上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熟悉的频率的概念入手.首先,将全班同学平均分成三组,第一组做掷硬币试验,次数越多越好,观察掷出正面向上的次数,然后把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分别填入下表.表28-1第二组做抓阄试验.写五个阄,即分别标号为1,2,3,4,5,有放回地抓,每次记录下号数,次数越多越好.不妨统计一下各号数所占频率.第三组做摸围棋子试验.预先准备黑、白围棋子若干,然后给该组学生黑子30粒,白子10粒,让该组学生有放回地摸,次数为100次,每次摸出1粒,并记录下每次摸到的棋子的颜色,求出白子出现的频率.试验结束,让各组学生回答试验结果.第一组正面向上的频率必然接近,第二组结果肯定是每个号出现的频率接近,而第三组结果肯定位于附近.各组学生所得结果可能大于预定数,也可能小于预定数,但都比较接近.让学生讨论:出现与上述结果比较接近的数字受何因素影响?(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投影以下表格)历史上有些学者还做了成千上万次掷硬币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8-2观察上表后,引导学生总结: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同一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一个数值附近摆动,而且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般摆动幅度的越小,而且观察到的大偏差也越少,频率呈现一定的稳定性.通过三组试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三个数值不等,但是三个试验存在共性,即随机事件的频率随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同时还可看出,不同的随机事件对应的数值可能不同.我们就用这一数值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引出概率定义)定义可采用学生口述、教师补充的方式,然后可以投影此定义:一般地,在n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当n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的增加,摆度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作事件A的概率,记为P(A).学生可考虑如下问题:(1)概率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必然事件、不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各是多少?(3)频率和概率有何关系?其中重点是问题(3),应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频率可以近似地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而概率可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加深对二者关系的理解,可以进行如下类比:给定一根木棒,谁都不怀疑它有“客观”的长度,长度是多少?我们可以用尺或仪器去测量,不论尺或仪器多么精确,测得的数值总是稳定在木棒真实的“长度”值的附近.事实上,人们也是把测量所得的值当作真实的“长度”值.这里测量值就像本节中的频率,“客观”长度就像概率.概率的这种定义叫作概率的统计定义.在实践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求事件的概率.三、解释应用[例题]1. 把第三组试验中的黑棋子减少10粒,即20粒黑子,10粒白子,那么摸到黑子的概率约为多少?学生通过多次试验,可以发现此概率约为.2. 为确定某类种子的发芽率,从一批种子中抽出若干批做发芽试验,其结果如下:表28-3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类种子的发芽率约为0.9.[练习]某射击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28-4(1)计算表中击中靶心的各个频率.(表中各频率分别为0.8,0.95,0.88,0.92,0.89,0.91)(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多少?(由此(1)可知,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0.9)四、拓展延伸“某彩票的中奖概率为”是否意味着买1000张彩票就一定能中奖?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出发,我们先来考虑此题的简化情形:在投掷一枚均匀硬币的随机试验中,正面出现的概率是,这是否意味着投掷2次硬币就会出现1次正面呢?根据经验,我们投掷2次硬币有可能1次正面也不出现,即出现2次反面的情形,但是在大量重复掷硬币的试验中,如掷10000次硬币,则出现正面的次数约为5000次.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000次试验,结果可能是一次奖也没中,或者中一次奖,或者多次中奖.所以“彩票中奖概率为”并不意味着买1000张彩票就一定能中奖.只有当所买彩票的数量n非常大时,才可以将大量重复买彩票这个试验看成中奖的次数约为(比如说买1000000张彩票,则中奖的次数约为1000),并且n越大,中奖次数越接近于.由此我们可以说,对于小概率事件,从理论上来讲,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不会发生.但是,实际上小概率事件仍有发生的可能,如本节开头提到的万亿分之一的概率事件就发生了.点评针对这节课以概念为主,而又抽象的特点,案例设计了以学生动手试验为主,引导学生体会概念的教学方法,同时对这节中较抽象的内容: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做了形象的类比,以便学生理解.这篇案例增加了试验内容,其目的是更有力地帮助学生理解定义.另外,例题与练习的配备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因此,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符合学生对新知识认识的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文科数学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集合A={x|x>﹣1},B={x|x<2},则A∩B=()A.(﹣1,+∞)B.(﹣∞,2)C.(﹣1,2)D.∅2.(5分)设z=i(2+i),则=()A.1+2i B.﹣1+2i C.1﹣2i D.﹣1﹣2i3.(5分)已知向量=(2,3),=(3,2),则|﹣|=()A.B.2C.5D.504.(5分)生物实验室有5只兔子,其中只有3只测量过某项指标.若从这5只兔子中随机取出3只,则恰有2只测量过该指标的概率为()A.B.C.D.5.(5分)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甲:我的成绩比乙高.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6.(5分)设f(x)为奇函数,且当x≥0时,f(x)=e x﹣1,则当x<0时,f(x)=()A.e﹣x﹣1B.e﹣x+1C.﹣e﹣x﹣1D.﹣e﹣x+17.(5分)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8.(5分)若x1=,x2=是函数f(x)=sinωx(ω>0)两个相邻的极值点,则ω=()A.2B.C.1D.9.(5分)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是椭圆+=1的一个焦点,则p=()A.2B.3C.4D.810.(5分)曲线y=2sin x+cos x在点(π,﹣1)处的切线方程为()A.x﹣y﹣π﹣1=0B.2x﹣y﹣2π﹣1=0C.2x+y﹣2π+1=0D.x+y﹣π+1=011.(5分)已知α∈(0,),2sin2α=cos2α+1,则sinα=()A.B.C.D.12.(5分)设F为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以OF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a2交于P,Q两点.若|PQ|=|OF|,则C的离心率为()A.B.C.2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二次函数y=(x﹣5)2+7的最小值是()A.﹣7 B.7 C.﹣5 D.52.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则cosA的值为()A.B.C.D.3.如图,⊙C与∠AOB的两边分别相切,其中OA边与⊙C相切于点P.若∠AOB=90°,OP=6,则OC的长为()A.12 B.C.D.4.将二次函数y=x2﹣6x+5用配方法化成y=(x﹣h)2+k的形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y=(x﹣6)2+5 B.y=(x﹣3)2+5 C.y=(x﹣3)2﹣4 D.y=(x+3)2﹣9 5.若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8cm,且它的弧长是12π cm,则此扇形的圆心角等于()A.30°B.60°C.90°D.120°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1,2),AB⊥x轴于点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OA1B1,且点A1在第二象限,则点A1的坐标为()A.(﹣2,4)B.(,1)C.(2,﹣4)D.(2,4)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7°方向,距离灯塔40 海里的A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正东方向上的B处.这时,B处与灯塔P的距离BP的长可以表示为()A.40海里B.40tan37°海里C.40cos37°海里D.40sin37°海里8.如图,A,B,C三点在已知的圆上,在△ABC中,∠ABC=70°,∠ACB=30°,D是的中点,连接DB,DC,则∠DBC的度数为()A.30°B.45°C.50°D.70°9.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商品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后,每星期售出商品的总销售额为y元,则y与x的关系式为()A.y=60(300+20x)B.y=(60﹣x)(300+20x)C.y=300(60﹣20x)D.y=(60﹣x)(300﹣20x)10.二次函数y=2x2﹣8x+m满足以下条件:当﹣2<x<﹣1时,它的图象位于x轴的下方;当6<x<7时,它的图象位于x轴的上方,则m的值为()A.8 B.﹣10 C.﹣42 D.﹣24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若,则的值为.12.点A(﹣3,y1),B(2,y2)在抛物线y=x2﹣5x上,则y1y2.(填“>”,“<”或“=”)13.△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与它相似的△DEF的最小边长为15,则△DEF的周长为.14.如图,线段AB和射线AC交于点A,∠A=30°,AB=20.点D在射线AC上,且∠ADB是钝角,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AD的长度值:AD=.15.程大位所著《算法统宗》是一部中国传统数学重要的著作.在《算法统宗》中记载:“平地秋千未起,踏板离地一尺.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注释】1步=5尺.译文:“当秋千静止时,秋千上的踏板离地有1尺高,如将秋千的踏板往前推动两步(10尺)时,踏板就和人一样高,已知这个人身高是5尺.美丽的姑娘和才子们,每天都来争荡秋千,欢声笑语终日不断.好奇的能工巧匠,能算出这秋千的绳索长是多少吗?”如图,假设秋千的绳索长始终保持直线状态,OA是秋千的静止状态,A是踏板,CD是地面,点B是推动两步后踏板的位置,弧AB是踏板移动的轨迹.已知AC=1尺,CD=EB=10尺,人的身高BD=5尺.设绳索长OA=OB=x尺,则可列方程为.16.阅读下面材料:在学习《圆》这一章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尺规作图题:尺规作图: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已知:P为⊙O外一点.求作:经过点P的⊙O的切线.小敏的作法如下:如图,(1)连接OP,作线段OP的垂直平分线MN交OP于点C;(2)以点C为圆心,CO的长为半径作圆,交⊙O于A,B两点;(3)作直线PA,PB.所以直线PA,PB就是所求作的切线.老师认为小敏的作法正确.请回答:连接OA,OB后,可证∠OAP=∠OBP=90°,其依据是;由此可证明直线PA,PB都是⊙O的切线,其依据是.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计算:4cos30°•tan60°﹣sin245°.18.如图,△ABC中,AB=12,BC=15,AD⊥BC于点D,∠BAD=30°,求tanC的值.19.已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求A,B两点的坐标和此抛物线的对称轴;(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C,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求四边形ACBD的面积.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DC.(1)求证:△ABD∽△DCB;(2)若AB=12,AD=8,CD=15,求DB的长.21.某小区有一块长21米,宽8米的矩形空地,如图所示.社区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完全相同的矩形绿地,并且两块绿地之间及四周都留有宽度为x米的人行通道.如果这两块绿地的面积之和为60平方米,人行通道的宽度应是多少米?22.已知抛物线C1:y1=2x2﹣4x+k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1)求k的值;(2)怎样平移抛物线C1就可以得到抛物线C2:y2=2(x+1)2﹣4k?请写出具体的平移方法;(3)若点A(1,t)和点B(m,n)都在抛物线C2:y2=2(x+1)2﹣4k上,且n <t,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3.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且AB=.点C,E分别在⊙O上,且OC⊥AB 于点D,∠E=30°,连接OA.(1)求OA的长;(2)若AF是⊙O的另一条弦,且点O到AF的距离为,直接写出∠BAF的度数.24.奥林匹克公园观光塔由五座高度不等、错落有致的独立塔组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某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测角仪测量这五座塔中最高塔的高度(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他们的操作方法如下:如图,他们先在B处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45°,然后向最高塔的塔基直行90米到达C处,再次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58°.请帮助他们计算出最高塔的高度AD约为多少米.(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1.60)25.如图,△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PC是⊙O的切线,C为切点,PD⊥AB于点D,交AC于点E.(1)求证:∠PCE=∠PEC;(2)若AB=10,ED=,sinA=,求PC的长.26.阅读下面材料: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1=ax+b与双曲线y2=交于A(1,3)和B(﹣3,﹣1)两点.观察图象可知:①当x=﹣3或1时,y1=y2;②当﹣3<x<0或x>1时,y1>y2,即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可以得到不等式ax+b>的解集.有这样一个问题:求不等式x3+4x2﹣x﹣4>0的解集.某同学根据学习以上知识的经验,对求不等式x3+4x2﹣x﹣4>0的解集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的探究过程,请将(2)、(3)、(4)补充完整:(1)将不等式按条件进行转化:当x=0时,原不等式不成立;当x>0时,原不等式可以转化为x2+4x﹣1>;当x<0时,原不等式可以转化为x2+4x﹣1<;(2)构造函数,画出图象设y3=x2+4x﹣1,y4=,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双曲线y4=如图2所示,请在此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3=x2+4x﹣1;(不用列表)(3)确定两个函数图象公共点的横坐标观察所画两个函数的图象,猜想并通过代入函数解析式验证可知:满足y3=y4的所有x的值为;(4)借助图象,写出解集结合(1)的讨论结果,观察两个函数的图象可知:不等式x3+4x2﹣x﹣4>0的解集为.27.(7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bx+c的图象经过点A(1,0),且当x=0和x=5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一次函数y=﹣x+3与二次函数y=﹣+bx+c的图象分别交于B,C两点,点B在第一象限.(1)求二次函数y=﹣+bx+c的表达式;(2)连接AB,求AB的长;(3)连接AC,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点B绕点M旋转180°得到点N,连接AN,CN,判断四边形ABC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8.(7分)在△ABC中,∠ACB=90°,AC=BC=4,M为AB的中点.D是射线BC 上一个动点,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ED,N为ED的中点,连接AN,MN.(1)如图1,当BD=2时,AN=,NM与AB的位置关系是;(2)当4<BD<8时,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判断(1)中NM与AB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3)连接ME,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当BD的长为何值时,ME的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结果.29.(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C上一点P作⊙C的切线l.当入射光线照射在点P处时,产生反射,且满足:反射光线与切线l的夹角和入射光线与切线l的夹角相等,点P称为反射点.规定:光线不能“穿过”⊙C,即当入射光线在⊙C外时,只在圆外进行反射;当入射光线在⊙C内时,只在圆内进行反射.特别地,圆的切线不能作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光线在⊙C外反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1=∠2.(1)自⊙C内一点出发的入射光线经⊙C第一次反射后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P1是第1个反射点.请在图2中作出光线经⊙C第二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2)当⊙O的半径为1时,如图3,①第一象限内的一条入射光线平行于x轴,且自⊙O的外部照射在其上点P处,此光线经⊙O反射后,反射光线与y轴平行,则反射光线与切线l的夹角为°;②自点A(﹣1,0)出发的入射光线,在⊙O内不断地反射.若第1个反射点P1在第二象限,且第12个反射点P12与点A重合,则第1个反射点P1的坐标为;(3)如图4,点M的坐标为(0,2),⊙M的半径为1.第一象限内自点O出发的入射光线经⊙M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坐标轴无公共点,求反射点P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019-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二次函数y=(x﹣5)2+7的最小值是()A.﹣7 B.7 C.﹣5 D.5【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解答】解:∵y=(x﹣5)2+7∴当x=5时,y有最小值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当a>0时,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y随x 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为图象有最低点,所以函数有最小值,当x=﹣,函数最小值y=;当a<0时,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少,因为图象有最高点,所以函数有最大值,当x=﹣,函数最大值y=.2.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则cosA的值为()A.B.C.D.【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根据锐角的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解答】解:在Rt△ABC中,∠C=90°,AC=3,BC=4,由勾股定理,得AB==5.cos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3.如图,⊙C与∠AOB的两边分别相切,其中OA边与⊙C相切于点P.若∠AOB=90°,OP=6,则OC的长为()A.12 B.C.D.【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连接CP,由切线的性质可得CP⊥AO,再由切线长定理可得∠POC=45°,进而可得△P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C的长.【解答】解:连接CP,∵OA边与⊙C相切于点P,∴CP⊥AO,∵⊙C与∠AOB的两边分别相切,∠AOB=90°,∴∠POC=45°,∴OP=CP=6,∴OC==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能够正确的判定△P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4.将二次函数y=x2﹣6x+5用配方法化成y=(x﹣h)2+k的形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y=(x﹣6)2+5 B.y=(x﹣3)2+5 C.y=(x﹣3)2﹣4 D.y=(x+3)2﹣9【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分析】运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即可.【解答】解:y=x2﹣6x+5=x2﹣6x+9﹣4=(x﹣3)2﹣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正确运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5.若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8cm,且它的弧长是12π cm,则此扇形的圆心角等于()A.30°B.60°C.90°D.120°【考点】弧长的计算.【分析】把弧长公式进行变形,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弧长的公式l=,得n===1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弧长的计算,掌握弧长的公式l=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1,2),AB⊥x轴于点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OA1B1,且点A1在第二象限,则点A1的坐标为()A.(﹣2,4)B.(,1)C.(2,﹣4)D.(2,4)【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以及结合A点坐标直接得出点A1的坐标.【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OA1B1,且点A1在第二象限,∴点A1的坐标为(﹣2,4).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把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7°方向,距离灯塔40 海里的A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正东方向上的B处.这时,B处与灯塔P的距离BP的长可以表示为()A.40海里B.40tan37°海里C.40cos37°海里D.40sin37°海里【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BAP=37°,再根据AP=40海里和正弦定理即可求出BP的长.【解答】解:∵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7°方向,∴∠BAP=37°,∵AP=40海里,∴BP=AP•sin37°=40sin37°海里;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用到的知识点是方位角、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结合航海中的实际问题,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8.如图,A,B,C三点在已知的圆上,在△ABC中,∠ABC=70°,∠ACB=30°,D是的中点,连接DB,DC,则∠DBC的度数为()A.30°B.45°C.50°D.70°【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8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D=∠A=8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70°,∠ACB=30°,∴∠A=80°,∴∠D=∠A=80°,∵D是的中点,∴,∴BD=CD,∴∠DBC=∠DCB==5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商品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后,每星期售出商品的总销售额为y元,则y与x的关系式为()A.y=60(300+20x)B.y=(60﹣x)(300+20x)C.y=300(60﹣20x)D.y=(60﹣x)(300﹣20x)【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分析】根据降价x元,则售价为(60﹣x)元,销售量为(300+20x)件,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总销售额为y=销量×售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解:降价x元,则售价为(60﹣x)元,销售量为(300+20x)件,根据题意得,y=(60﹣x)(300+20x),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解析式,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函数解析式.10.二次函数y=2x2﹣8x+m满足以下条件:当﹣2<x<﹣1时,它的图象位于x 轴的下方;当6<x<7时,它的图象位于x轴的上方,则m的值为()A.8 B.﹣10 C.﹣42 D.﹣24【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抛物线顶点式得到对称轴为直线x=2,在7<x<8这一段位于x轴的上方,利用抛物线对称性得到抛物线在0<x<1这一段位于x轴的上方,而图象在1<x<2这一段位于x轴的下方,于是可得抛物线过点(﹣2,0),(6,0),然后把(﹣2,0)代入y=2x2﹣8x+m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抛物线y=2x2﹣8x+m=2(x﹣2)2﹣8+m的对称轴为直线x=2,而抛物线在﹣2<x<﹣1时,它的图象位于x轴的下方;当6<x<7时,它的图象位于x轴的上方∴抛物线过点(﹣2,0),(6,0),把(﹣2,0)代入y=2x2﹣8x+m得8+16+m=0,解得m=﹣2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以及抛物线的轴对称性: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y=0,即ax2+bx+c=0,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得交点横坐标.△=b2﹣4ac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若,则的值为.【考点】比例的性质.【分析】已知的比值,根据比例的合比性质即可求得.【解答】解:根据比例的合比性质,已知=,则=.【点评】熟练应用比例的合比性质.12.点A(﹣3,y1),B(2,y2)在抛物线y=x2﹣5x上,则y1>y2.(填“>”,“<”或“=”)【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分别计算自变量为﹣3、2时的函数值,然后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即可.【解答】解:当x=﹣3时,y1=x2﹣5x=24;当x=2时,y2=x2﹣5x=﹣6;∵24>﹣6,∴y1>y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其解析式.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13.△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与它相似的△DEF的最小边长为15,则△DEF的周长为9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与它相似的△DEF的最小边长为15,即可求得△AC的周长以及相似比,又由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ABC的周长为:5+12+13=30,∵与它相似的△DEF的最小边长为15,∴△DEF的周长:△ABC的周长=15:5=3:1,∴△DEF的周长为:3×30=90.故答案为90.【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是解题关键.14.如图,线段AB和射线AC交于点A,∠A=30°,AB=20.点D在射线AC上,且∠ADB是钝角,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AD的长度值:AD=10.【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过B作BE⊥AC于E,由∠A=30°,AB=20,得到AE=10,推出∠ADB >∠AEB,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B作BE⊥AC于E,∵∠A=30°,AB=20,∴AE=10,∵∠ADB是钝角,∴∠ADB>∠AEB,∴0<AD<10,∴AD=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程大位所著《算法统宗》是一部中国传统数学重要的著作.在《算法统宗》中记载:“平地秋千未起,踏板离地一尺.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注释】1步=5尺.译文:“当秋千静止时,秋千上的踏板离地有1尺高,如将秋千的踏板往前推动两步(10尺)时,踏板就和人一样高,已知这个人身高是5尺.美丽的姑娘和才子们,每天都来争荡秋千,欢声笑语终日不断.好奇的能工巧匠,能算出这秋千的绳索长是多少吗?”如图,假设秋千的绳索长始终保持直线状态,OA是秋千的静止状态,A是踏板,CD是地面,点B是推动两步后踏板的位置,弧AB是踏板移动的轨迹.已知AC=1尺,CD=EB=10尺,人的身高BD=5尺.设绳索长OA=OB=x尺,则可列方程为102+(x﹣5+1)2=x2.【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设绳索有x尺长,此时绳索长,向前推出的10尺,和秋千的上端为端点,垂直地面的线可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答】解:设绳索长OA=OB=x尺,由题意得,102+(x﹣5+1)2=x2.故答案为:102+(x﹣5+1)2=x2.【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考查学生理解题意能力,关键是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来求解.16.阅读下面材料:在学习《圆》这一章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尺规作图题:尺规作图: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已知:P为⊙O外一点.求作:经过点P的⊙O的切线.小敏的作法如下:如图,(1)连接OP,作线段OP的垂直平分线MN交OP于点C;(2)以点C为圆心,CO的长为半径作圆,交⊙O于A,B两点;(3)作直线PA,PB.所以直线PA,PB就是所求作的切线.老师认为小敏的作法正确.请回答:连接OA,OB后,可证∠OAP=∠OBP=90°,其依据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由此可证明直线PA,PB都是⊙O的切线,其依据是经过半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切线的判定.【分析】分别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切线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解答】解:连接OA,OB后,可证∠OAP=∠OBP=90°,其依据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由此可证明直线PA,PB都是⊙O的切线,其依据是:经过半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故答案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经过半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以及圆周角定理,正确把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计算:4cos30°•tan60°﹣sin245°.【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根据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可得实数的运算,根据实数的运算,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4××﹣()2=6﹣=.【点评】本题考查了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熟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18.如图,△ABC中,AB=12,BC=15,AD⊥BC于点D,∠BAD=30°,求tanC的值.【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在△ABC中,AB=12,BC=15,AD⊥BC于点D,∠BAD=30°,可以求得BD、AD、CD的长,从而可以求得tanC的值.【解答】解:∵△ABC中,AB=12,BC=15,AD⊥BC于点D,∠BAD=30°,∴∠ADB=∠ADC=90°,∴AB=2BD,∴BD=6,∴CD=BC﹣BD=15﹣6=9,∴AD=,∴tanC=.即tanC的值是.【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题目中各边的长,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19.已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求A,B两点的坐标和此抛物线的对称轴;(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C,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求四边形ACBD的面积.【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1)令y=0解方程即可求得A和B的横坐标,然后利用配方法即可求得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首先求得D的坐标,然后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1)令y=0,则﹣x2+2x+3=0,解得:x1=﹣1,x2=3.则A的坐标是(﹣1,0),B的坐标是(3,0).y=﹣x2+2x+3=﹣(x﹣1)2+4,则对称轴是x=1,顶点C的坐标是(1,4);(2)D的坐标是(1,﹣4).AB=3﹣(﹣1)=4,CD=4﹣(﹣4)=8,则四边形ACBD的面积是:AB•CD=×4×8=16.【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正确求得A和B的坐标是关键.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DC.(1)求证:△ABD∽△DCB;(2)若AB=12,AD=8,CD=15,求DB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B与∠DBC的关系,根据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答案;(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1)证明:∵AD∥BC,∴∠ADB=∠DBC.∵∠A=∠BDC,∴△ABD∽△DCB;(2)∵△ABD∽△DCB,AB=12,AD=8,CD=15,∴=,即=,解得DB=10,DB的长10.【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是解题关键.21.某小区有一块长21米,宽8米的矩形空地,如图所示.社区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完全相同的矩形绿地,并且两块绿地之间及四周都留有宽度为x米的人行通道.如果这两块绿地的面积之和为60平方米,人行通道的宽度应是多少米?【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分析】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则矩形绿地的长度为:,宽度为:8﹣2x,根据两块绿地的面积之和为60平方米,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由题意得,2××(8﹣2x)=60,解得:x1=2,x2=9(不合题意,舍去).答:人行道的宽度为2米.【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22.已知抛物线C1:y1=2x2﹣4x+k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1)求k的值;(2)怎样平移抛物线C1就可以得到抛物线C2:y2=2(x+1)2﹣4k?请写出具体的平移方法;(3)若点A(1,t)和点B(m,n)都在抛物线C2:y2=2(x+1)2﹣4k上,且n <t,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1)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判别式△=0,据此即可求得k 的值;(2)把C1化成顶点式的形式,利用函数平移的法则即可确定;(3)首先求得t的值,然后求得等y=t时C2中对应的自变量的值,结合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16﹣8k=0,解得:k=2;(2)C1是:y1=2x2﹣4x+2=2(x﹣1)2,抛物线C2是:y2=2(x+1)2﹣8.则平移抛物线C1就可以得到抛物线C2的方法是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8个单位长度;(3)当x=1时,y2=2(x+1)2﹣8=0,即t=0.在y2=2(x+1)2﹣8中,令y=0,解得:x=1或﹣3.则当n<t时,即2(x+1)2﹣8<0时,m的范围是﹣3<m<1.【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的确定,以及函数的平移方法,根据函数的性质确定m的范围是关键.23.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且AB=.点C,E分别在⊙O上,且OC⊥AB 于点D,∠E=30°,连接OA.(1)求OA的长;(2)若AF是⊙O的另一条弦,且点O到AF的距离为,直接写出∠BAF的度数.【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分析】(1)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D的长,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OD的度数,运用正弦的定义解答即可;(2)作OH⊥AF于H,根据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AF的度数,分情况计算即可.【解答】解:(1)∵OC⊥AB,AB=,∴AD=DB=2,∵∠E=30°,∴∠AOD=60°,∠OAB=30°,∴OA==4;(2)如图,作OH⊥AF于H,∵OA=4,OH=2,∴∠OAF=45°,∴∠BAF=∠OAF+∠OAB=75°,则∠BAF′=∠OAF′﹣∠OAB=15°,∴∠BAF的度数是75°或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垂直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思想的应用.24.奥林匹克公园观光塔由五座高度不等、错落有致的独立塔组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某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测角仪测量这五座塔中最高塔的高度(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他们的操作方法如下:如图,他们先在B处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45°,然后向最高塔的塔基直行90米到达C处,再次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58°.请帮助他们计算出最高塔的高度AD约为多少米.(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1.60)【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出BD=AD,设DC=x,得出AD=90+x,再根据tan58°=,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AD的值.【解答】解:∵∠B=45°,AD⊥DB,∴∠DAB=45°,∴BD=AD,设DC=x,则BD=BC+DC=90+x,∴AD=90+x,∴tan58°===1.60,解得:x=150,∴AD=90+150=240(米),答:最高塔的高度AD约为24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25.如图,△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PC是⊙O的切线,C为切点,PD⊥AB于点D,交AC于点E.(1)求证:∠PCE=∠PEC;(2)若AB=10,ED=,sinA=,求PC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1)由弦切角定理可知∠PCA=∠B,由直角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可知∠ACB=90°.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知∠AED=∠B,结合对顶角的性质可知∠PCE=∠PEC;(2)过点P作PF⊥AC,垂足为F.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可求得AC=8,AE=,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EF=,然后证明△AED∽△PEF,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PE的长,从而得到PC的长.【解答】解:(1)∵PC是圆O的切线,∴∠PCA=∠B.∵AB是圆O的直径,∴∠ACB=90°.∴∠A+∠B=90°.∵PD⊥AB,∴∠A+∠AED=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数学(文科)
(上)期末
2019.1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
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A x x k k Z ,2
{|5}B x x ≤,那么A
B
(A ){0,2,4}(B ){2,0,2}(C ){0,2}
(D ){2,2}
2.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增的是
(A )2
2y x
x (B )3
y
x
(C )ln ||y
x (D )cos y x
3.一个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A )5(B )
6
(C )22
(D )10
4.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0,3,20,
x
y x y
x
y ≥≤0≥则3z
x y 的最小值为
(A )
1(B )2
(C )1
(D )2
5.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1m ,则输出数据的总个数为
(A )5
(B )6
(C )7
(D )8
m n
21
n
m 开始否结束
输出n

输入m
(0,100)
m 侧(左)视图
正(主)视图
俯视图
2
1 1
1
1
6. 在等比数列
n a 中,“21a a ”是“n a 为递增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 设,a b 是不共线的两个平面向量,已知
PQ
k a
b ,2QR
a
b . 若,,P Q R 三点共
线,则实数k 的值为(A )2
(B )
2
(C )
12
(D )
12
8. 设双曲线2
2
: 13
y
C x
的左焦点为F ,右顶点为A . 若在双曲线C 上,有且只有
3个
不同的点P 使得=PF PA 成立,则(A )2
(B )1(C )
1
2
(D )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
5分,共30分.9.复数z 满足方程1i i z ,则z
____.
10.以抛物线
2
8y
x 的焦点为圆心,且与直线y x 相切的圆的方程为____.
11. 能说明“设函数
()f x 的定义域为R ,若(0)
0f ,则()f x 是奇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
____.
12.在
ABC 中,3a ,26b
,2B
A ,则cosA

13.设函数2
e , 0,
()
1, 0,
4
x
x f x x
x
x ≤则[(0)]f f ____;若方程()f x b 有且仅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
14.在某次国际交流活动中,组织者在某天上午安排了六场专家报告(时间如下,转场时间忽略不计),并要求
听报告者不能迟到和早退
.
报告名称 A B C D E F 开始时间
8:00
8:10
8:45
8:40
9:15
9:25
某单位派甲、乙两人参会,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单位要求甲、乙两人所听报告不相同,且所听报告的总时间尽可能长,那么甲、乙两人应该舍去的报告名称为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
13分)
已知函数π3()2cos sin()3
2
f x x x
.
(Ⅰ)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Ⅱ)若直线
πx
为函数()f x
a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实数
a 的值.
16.(本小题满分13分)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 a 中,214
a ,且4536a 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
2log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n S 的最小值.
结束时间8:30 9:05 9:20 9:30 10:10 10:10
4 / 5
17.(本小题满分13分)
为保障食品安全,某地食品药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甲、乙两家食品企业进行检查,分别从这两家企业生产的某种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作为样本,并以样本的一项关键质量指标值为检测依据
.已知该质量指标值对应的
产品等级如下:
质量指标值
[15,20)[20,25)[25,30)[30,35)[35,40)[40,45]等级
次品
二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次品
根据质量指标值的分组,统计得到了甲企业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和乙企业的样本频数分布表(图表如下,其中0a
).
甲企业乙企业
(Ⅰ)现从甲企业生产的产品中任取一件,试估计该件产品为次品的概率;(Ⅱ)为守法经营、提高利润,乙企业开展次品生产原因调查活动
. 已知乙企业从样本里的次品中随机抽取了两件进行分析,求这两件次品中恰有一件指标值属于
[40,45]的产品的概率;
(Ⅲ)根据图表数据,请自定标准,对甲、乙两企业食品质量的优劣情况进行比较
.
18.(本小题满分
14分)如图,在三棱柱
111ABC
A B C 中,侧面11B BCC 是正方形,M ,N 分别是11A B ,AC 的中点,AB
平面BCM .
质量指标
值频数
[15,20) 2 [20,25)18 [25,30)
48 [30,35)14 [35,40)16 [40,45]2合计
100
O
质量指标值
15202530 35 40 45 00.02频率组距
0.0800.042
0.028 a 0.022
1
CB
A
NM
B
A 1
C
1
5 / 5
(Ⅰ)求证:平面11B BCC 平面11A ABB ;
(Ⅱ)求证:1//A N 平面BCM ;(Ⅲ)若三棱柱
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10,求棱锥1
1C BB M 的体积.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2
2
2
1(2)2
x
y
C a a
:的离心率为
22
,左、右顶点分别为
,A B ,点M 是椭圆C 上异于,A B 的一点,
直线AM 与y 轴交于点P .
(Ⅰ)若点P 在椭圆C 的内部,求直线
A M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Ⅱ)设椭圆C 的右焦点为F ,点Q 在y 轴上,且
90PFQ
,求证://AQ BM .
20.(本小题满分
13分)
已知函数()ln f x x
x a ,其中a R .
(Ⅰ)如果曲线()y
f x 与x 轴相切,求a 的值;
(Ⅱ)若ln2e a
,证明:()f x x ≤;
(Ⅲ)如果函数
2
()()
f x
g x x
在区间(1,e)上不是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