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合集下载

精神障碍学-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PPT文档资料

精神障碍学-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PPT文档资料
修正的DA假说 • 阳性症状可能与DA功能亢进有关 • 阴性症状可能与脑结构异常及DA功能低下有关
(三)生化假说(2)
氨基酸假说 谷氨酸功能不足 多巴胺异常是继发于谷氨酸神经元调解功能紊乱基础上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与谷氨酸传递有关 • PCP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产生类似分裂症的症状 • PCP主要作用部位是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而NMDA正 好是谷氨酸的主要受体 • PCP引起CA释放增加,而皮质纹状体谷氨酸通道则抑制CA的释放 • 动物试验表明,PCP所致的精神症状是由于CA的释放引起 • DA与谷氨酸系统不平衡假说:DA系统功能强于谷氨酸系统功能, 丘脑信息过滤作用减少,导致阳性症状;反之导致阴性症状
Schneider首级症状
(first rank symptoms)
• • • • • • 思维化声 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思维被夺、被插入、被广播或被扩散 强加的情感、强加的冲动、强加的行为 躯体被动体验 妄想性知觉
前驱期症状
• • • • 心境变化: 抑郁、焦虑、激越、情绪不稳等 认知改变: 奇怪或含糊观念, 学习工作退化 感知觉改变:对自身或外界 行为改变:如退缩,兴趣改变、猜疑、角色功能 退化等 • 生理功能改变:睡眠、食欲、精力、动机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学概述
100余年的研究表明,分裂症是由生物、心理社会 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共同致病 1.遗传因素 2.神经发育 3.神经生化 4. 心理社会因素
这个复杂的大脑,我们何时才能读懂你? 有人说:精神分裂症是神经科学工作者的“tomb”
郝伟.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一)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方法 • 临床遗传学研究方法
4、共病状况 物质依赖,尤其是尼古丁 遭受躯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和意外伤害 平均寿命缩短约8年-16年

第7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第7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三)显症期症状
1. 阳性症状 (3)瓦解症状群 • 思维形式障碍(formal thought disorders):包括思维散漫、破裂、不连贯、词的杂拌;
语词新作;模仿语言、重复语言、刻板言语;内向性思维、缄默症;思维中断;持续语言;思 维云集;逻辑倒错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理性赘述等 • 行为症状( 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单调重复、杂乱无章或缺乏目的性,作态,幼稚愚蠢 行为,违拗,被动服从,模仿动作,意向倒错,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等 • 不适当的情感:情感的反应性降低、反应过度或不适当
实用文档
• 精神病学(第8版)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
2. 研究结果 (2)双生子、寄养子研究结果 • MZ同病率为DZ的3倍,为普通人群的40~60倍 • MZ约有一半不发病,而发病者与不发病者其子女患病风险度无异,表明基因型有不全外显 • MZ本身的患病率并不高于常人,表明成为双生子并不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高危因素 • 采用将单卵双生子分开抚养,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由正常人抚养,或将正常人的子女由有
• 精神病学(第8版)
四、临床表现
(三)显症期症状
1. 阳性症状 (2)妄想(思维内容障碍) • 包括患者的观念、信念、对外部事物的认知等方面 • 形式多样:常见被害、关系、夸大、嫉妒、钟情、非血统、宗教和躯体妄想等多见 • 原发性妄想、怪异的妄想诊断价值大
实用文档
• 精神病学(第8版)
四、临床表现
及激越症状群
实用文档
• 精神病学(第8版)
四、临床表现
(二)前驱期症状
• 心境变化:抑郁、焦虑、激越、情绪不稳等 • 认知改变:奇怪或含糊观念, 学习工作退化 • 感知觉改变:对自身或外界 • 行为改变:如退缩,兴趣改变、猜疑、角色功能退化等 • 生理功能改变:睡眠、食欲、精力、虚弱感、头痛、背痛、消化道症状 • 部分青少年患者会突然出现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 绝大部分患者从出现轻度异常到症状明朗化常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新讲课PPT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新讲课PPT

神经生物学因素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 存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 如多巴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与 评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的诊断标准,确定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
量。
情绪稳定剂
用于控制伴随的情绪波 动和易怒症状。
镇静剂
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 兴奋症状。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 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家庭治疗
改善家庭关系,减轻家庭压力 ,提高家庭支持。
社交技能训练
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增强社 会适应能力。
心理教育
提供疾病知识和应对策略,增 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收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精神检查
观察患者的言语、行为、情感表现,以及思维、知觉、记忆等方面的 异常。
辅助检查
如脑电图、CT等,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评估工具与量表
自评量表
如BPRS(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SANS(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等,用
•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案例研 究
01
CATALOGUE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疾病, 以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 淡漠为主要表现。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包括偏执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 性精神病等,具有与精神分裂症 相似的症状和表现。
症状与表现
治疗过程

精神科护理学(第七章)

精神科护理学(第七章)

第一节
六、治疗→(二)电抽搐治疗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木 僵或亚木僵状态或明显的阴性症状可考虑电抽搐治 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电抽搐治疗,可缩短 患者阳性症状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尽早恢复。电抽 搐治疗能缓解5%~10%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 状。
第一节
六、治疗→(三)心理治疗
第一节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躯体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孕期曾罹患病毒感染及产科并发症多的新生儿,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 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影响胎儿神经发育有关。还有分娩时产伤、 父母药物依赖等也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
第一节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五)社会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常见于经济水平较低或社会阶层较低的人群。这可能与其 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过重有关,在遗传因素的 基础上容易发病。
有下述确定无疑的症状至少两项,如可疑不典型,则需 三项。 (1)联想障碍:思维破裂、思维散漫、逻辑倒错性 思维、象征性思维、思维贫乏。
(2)妄想:原发性妄想,内容荒谬。 (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倒错或自笑。 (4)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思 维鸣响,连续几周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5)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幼稚愚蠢行为。 (6)被动体验或被控制感。 (7)思维插入、思维中断、思维被撤走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两者一起出现,程度均 衡,应诊断为分裂情感性障碍。
(3)排除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 等器质性疾病。
第一节
六、治疗→(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目前,精神分裂症首选药物治疗,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足量、足疗程、 尽量单一用药,减少药物副反应。

石大精神医学讲义07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教案

石大精神医学讲义07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教案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目录第一节一、概述二、流行病学三、病因与发病机制四、临床表现五、临床分型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七、病程与预后八、治疗第二节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四、治疗和预防第三节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较全面地认识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要求: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各种临床类型的主要特点。

2、熟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和偏执性精神障碍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

时间安排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5分钟2、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15分钟3、临床表现20分钟4、临床分型10分钟5、诊断和鉴别诊断15分钟6^病程和预后5分钟7、治疗与预防10分钟8、偏执性精神障碍10分钟9、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5分钟10、小节5分钟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思考题1、精神分裂症概念?2、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3、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亚型有哪些?4、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5、偏执性精神障碍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第一节精神分裂症一、概述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有认知功能损害。

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E. Kraepe I i n (1896)关于“早发性痴呆”(dement i a praecox)的诊断概念:1.早年发病。

2.思维障碍、言行怪异、情感淡膜、意志减退等症状。

3.慢性病程,以精神衰退为结局。

E. Bleuler(1911)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概念:基本症状(原发症状——4A症状):1、孤独性(自我封闭性)Autism2、矛盾状况:Ambivalence3、情感(Affect)淡漠4、联想(Association)障碍附加症状(继发症状):妄想、幻觉、紧张症状及其他怪异行为等。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PPT课件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PPT课件

四、临床分型
1.偏执型 2.紧张型 3.青春型 4.单纯型 无法被归入上述分型中的任一类别,临床上有
时会将其放到“未分化型”中,表明患者的临 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型的特点,但没有 明显的分组特征。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起病 特点 2.前驱期症状 3.症状学 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三)鉴别诊断 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心境障碍 3.神经症
二、临床表现
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逐渐发展为 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内容可为被害、 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妄想多持 久,有时持续终生。很少出现幻觉,也不出现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如被控制感、思维被广 播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 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 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社会功能受损,病程 持续三个月以上,并排除相关疾病即可诊断。
临床表现
2.被动体验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常会出现 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患者丧失 了支配感,相反,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 活动、情感活动、冲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 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 不由己。
被动体验常常会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患者对 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赋予种种妄想性的解 释
六、病程与预后
初次发病缓解后可有不同的病程变化。大约1/3的病人 可获临床痊愈。
另一些病人可呈发作性病程,其发作期与间歇期长短不 一,复发的次数也不尽相同,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一些病人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 临床上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
另有一小部分病人病程为渐进性发展,或每次发作都造 成人格的进一步衰退和瓦解。

精神病学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0

精神病学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0

临床类型(续)
紧张型 ---- 较少见,起病较快
亚木僵状态、木僵状态、蜡样屈曲
病例2
男,22岁,大学生。 2 周前,患者较以前沉闷,下课后 机回宿舍卧床,注视屋顶一角,后呆坐床上。听课时常发 愣,有时低声自言自语,或冷笑,常迟到或旷课。 1 周前, 患者动作迟缓,一顿饭需一个多小时,有时走到厕所边就 站住不动。 5 天前,整天卧床,不吃不喝,叫他推他均无 反应,表情呆板。入院检查时,全身肌张力增高,将四肢 上举或抬高头部,患者保持此姿势很久不变。患者住院 20 天后,突然起床,在屋中不断来回走动,反复高喊:“冲、 冲”表情紧张。
近一个月来在上街时,患者看到街上的人谈话,则疑心 是那些妓女的同伙在向别人打听他的情况。看到邻居聊天则 以为她们渎职到了自己的“家丑”,所以感到特别委屈,觉 得自己被人冤枉了,便 向学校和派出所写材料,汇报自己的 情况,并为自己辩白。此后,其活动有所减少,成天呆在家 里,紧张不安,食欲明显减退。且听到对面楼里的声音更频 繁,内容多为辱骂性性质。有时听见女人的声音出现在自己 房门口,在叫喊和议论他。近几日,女儿不在家时,患者又 听见隔壁的房间内常有男女谈话的声音,突然推门进去有找 不着人。所以更加怀疑女婿沾花惹草。
临床类型(续)
偏执型 ---- 最常见
稳定的妄想 多疑 内容荒谬离奇 多伴有幻觉(幻听)
病例4
男性,42岁,教师。
1995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凭空听到对面楼上有人喊他的 名字,对面楼与其所住的楼相隔1个大草场,相距约60米。患者 听到有男女的声音叫自己过去,但看不见人。因此患者 踌躇不 前,这些声音说:“你怎么不过来呀?” 有的声音内容为批 评患者不正经,辱骂他是流氓。当下楼时,听见声音说:“他下 楼了,他下楼了。”但到外地去时,患者诉听不到这种声音了。 所以患者怀疑对面住的是妓女,要引诱他过去。为此告诫自己不 能中她们的圈套 ,坚决不能过去;并把这件事对家人说,家人 都否认有声音存在,患者仍坚信不疑。一次女儿不在家,患者听 见自己隔壁房间有男女谈话的声音,推门一看,没有看见女人, 只有女婿1人。因此怀疑自己的女婿与其他女人有染。患者心情 整日紧张不安,诉心里老憋着闷气睡觉,也睡不安稳。有时半夜 起来检查门窗是否关紧了,家里是否有陌生人溜进来。期间无兴 奋话多,夸大和冲动伤人;无悲观及自伤、自杀企图。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文档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文档

症状描述——语言混乱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答非所问到语言不连贯,严重的是言语无组织,杂乱无章,听者完 全无法听懂。
思维松弛:言语联系不规则。比如:
“今晚你会去剧院吗?” “是的,我会去剧院。但不是都市的那个剧院,那太愚蠢了。我猜我也
是愚蠢的。” 音联:言语随着对词的音的发散联想而改动。
心理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也可有助于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
接除触了。 保持固定姿势幻(听蜡样往屈曲往)起、行源为过于多日等异常常运思动维反应,,有但时是还在病脸部人和无躯体法上表区现分出不内固定部的和奇怪外行为部,、包括真面部实扭曲 幻听——精神分裂和症想中最象常见、的可幻觉控和被迫的听觉体验。
症状的原因就在于保持稳定思维联系的困难。 脑病理学家Adolf Meyer 对病因和治疗方法有独到见解 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和行为混乱,是源于不适当的早期学习和
“适应不良”及习惯性歪曲,本质是个体的适应不良,而不是机能
症状描述——妄想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精神分裂症最显著的症状之一 ,内容古怪与现实脱离。
诊断考虑
特征性症状:至少有2项,并且每1项症状的出现时间至 少1个月。
社会或者职业功能:受损(低于病前水准,低于预期_儿 童青少年)。
总病期:连续有病的时期至少6个月(包括前驱症状和残 余症状时期),其中至少1个月是症状活跃期。
排除:物质滥用,其他精神疾患。
精神分裂症的分类
坚信某些人或物对个体具有特殊的意义。
躯体妄想——“我的骨头坏死了!”
确信体内的某些器官已经彻底坏掉了。
症状描述——幻觉
第评一估节 带有精遗神指传分标裂虚记症家的幻庭临障床的碍描述感知觉,即患者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偏执型 (妄想型)
占住院病人的 50%以上,起病年龄 较晚,多在青壮年 或中年起病,起病 形式缓慢,妄想逐 渐形成。妄想内容 以关系、被害为主, 伴有幻听。治疗效 果尚好。
类 起病年 型 龄 单 青少年 纯 型
起病形式 临床特点
预后
缓慢,持 孤僻被动、情感 治疗效果差, 续进展。 淡漠行为退缩 预后不良
抑郁 焦虑 强迫 自杀 躁狂
七、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
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必须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 一部分。 (三)心理与社会康复 临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仅达到 临床痊愈的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完整治疗
ê ÍÍÍÍ× Í Í Í ÍÍÍÍÍÍ
(二)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 中前颞叶(海马、嗅外皮质、海马旁 回)存在脑组织萎缩,额叶也有类似表现。 CT,MRI 研究发现 30%~40% 精神分裂症 病人有脑室扩大或沟回增宽等其他脑结构 异常。
(三)神经生化方面异常: 1. 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2. 5—羟色胺假说: 3.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四)躯体生物学因素 (五) 社会心理因素
ØÖ ¿ ÆÐ Î ª
ç£ È º¼ ¤È Ç ¥» ¹ ÷
â³ ½ ýÑ ôÐ ÔÖ ¢ × ´ ¸ ÄÉ ÆÒ õÐ ÔÖ ¢ × ´ Ô ¤· À¸ ´ · ¢
þ » õ¡ ¢Í ýÏ ë¡ ¢ ÐÒ µ â ÄÉ ¸ ÆÈ ÏÖ ª¹ ¦Ä Ü¡ ¢ éÐ Ç ÷º ÍÒ ÖÓ ôÖ ¢× ´ ¨Ö ¸ úÐ ÄÀ íÖ ÎÁ Æ °ç ¼ É» áÖ §³ Ö
早期症状:早期症状以性格改变和类 神经官能症症状最为常见。精神活动逐渐变 得迟钝。对人冷淡、独自呆坐、生活懒散等。 或者表现为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 绪不稳等。

病程:
大约1/3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痊愈,即不 再存有精神病理症状 ;另一些病人可呈发 作性病程,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 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不同程度的精 神残疾状态 ;另有一小部分病人病程为渐 进性发展,每次发作都造成人格的进一步 衰退和瓦解,导致患者长期、反复住院治 疗
四、临床分类
1、单纯型 本型占住院病人的1%---4%。青 少年起病,缓慢隐袭,持续进展,临 床特点: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 动减少,生活懒散,情感逐渐淡漠、 行为退缩,脱离现实,逐渐人格衰退, 一般无幻觉、妄想。病程至少2年, 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2、青春型 本型占住院病人的10%左右,青春
期起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特点: 语言增多,内容荒谬离奇,想入非非, 思维凌乱,甚至破裂,情感改变突出, 肤浅、不协调、喜怒无常,表情做作, 幼稚、愚蠢。幻觉妄想片段不固定。阴 性症状出现早,发展迅速,预后不良, 易出现过早衰退。
3、紧张型 本型占住院病人的10%左右,青年 或中年起病,急性起病,病程呈发作性。 临床特点: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 两者可交替出现。自发缓解较其他类型 多,预后较好,对治疗敏感。
历史
1857年法国科学家Morel首先报到 1874年Kahlbaum提出了紧张症 1911年瑞士精神病学家Bleuler提出“精神 分裂症”4A症状。 联想障碍 情感异常 矛盾意向 内向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1.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 居民高得多,与病人的血缘关系越近,患 病率越高。 2.孪生子研究 3.寄养子研究 4. 分子遗传学研究:英国Sherrington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 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 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 多起病于青壮年(成年早期),缓慢起病, 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有50%的病人曾试图自杀,10%病人最终死 于自杀,病人遭受意外伤害的几率也高于 常人,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 状态 。
维持期治疗目标
预防疾病复发或预防原已稳定的病情再度 恶化,进一步改善症状(阴性、情感、认 知损害症状) 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如何选药?)
恢复社会功能,尽早回归社会 提高患者及家属应对社会或躯体应激的 (社会适应)能力
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
精神症状消失三个月(慢性复发患者消 失6个月)以上,自知力恢复完整,可以考
一、流行病学
国际情况 1、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患病率低于发达 国家。 2、发病时间15—25岁。 3、个人生活痛苦和混乱。
我国情况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 1.城市高于农村:1982年,国内12地区调查显示: 城市居民时点患病率为6.06‰,农村为3.42‰; 总患病率(包括已愈和未愈者)城市为7.11‰, 农村为4.26‰。 2.与家庭经济水平负相关:1982年调查显示:经 济水平低的居民平均患病率为 10.16‰ ,经济水 平高的为4.75‰。最低社会阶层的患病率最高; 无职业的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在业人群。 3. 女性高于男性: 12 地区协作调查资料表明: 女性总患病率为7.07‰,男性为4.33‰。以35岁 以上年龄组明显,男女之比为1:1.6。
青 青春期 春 型
紧 青年或 张 中年 型 偏 青壮年 执 或中年 型
急性或亚 情感变化突出 急性
预后不良
起病急, 紧张性兴奋、紧 对治疗效果敏 感,预后较好 发作性病 张性木僵 程 缓慢起病,幻觉、妄想 逐渐形成 治疗效果尚好 预后较好
发病、病程和预后:

约 1/2 病人在 20~30 岁发病,起病以慢 性和亚急性居多,约占2/3。
虑减低药物剂量
减药宜缓慢,维持剂量通常为最小有效
治疗剂量,继续治疗3~5年(多次复发
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终生用药)

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制剂
维持治疗的理由
维持治疗期自行停药
1年内,54%的患者病情复发
2年内,75%的患者病情复发
而坚持维持治疗的患者仅有17%病情复发
预后:
与临床特点和治疗有关。一般起病较 急、有明显诱因,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 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间断发作,治疗 较早者预后较好。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
素 1起病 2前驱期症状 3症状学
(二)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三)鉴别诊断 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心境障碍 3神经症
2.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继续治疗:在急性期精神症状已经得到控 制后,宜继续用治疗剂量持续一个月左右, 以期继续获得进步。 维持治疗:采用维持治疗,对减少复发和 再住院很有价值。第一次发作后,药物维 持治疗2年;第二次发作药物维持时间更长 (5年)。药物剂量渐减,3~6个月后逐渐 减到治疗量的1/2~2/3,如病情稳定,可继 续减量到1/4或1/5。 3.合并治疗: 原则上尽可能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
三、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症状 1、情绪改变 2、认知改变 3、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4、行为改变 5、躯体改变

(二)显症期症状 (1) 感知觉障碍: (2)思维障碍 (3)其他思维联想障碍 (4)情感障碍 (5) 意志与行为障碍
阳性症状:在急性阶段,精神功能的 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思维 形式障碍、行为紊乱和失控。 阴性症状:慢性阶段,精神功能的减 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 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孤僻内向为 主。
急性期治疗目标

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
快速控制激越,消除阳性症状 部分改善情感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症状
减少危害(个人、家庭、社会) 缩短住院时间(药物选择、药物用法、其它
治疗)
减少残余症状,为巩固与维持治疗打下基础
1.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早期、足量、足疗 程。 急性期治疗应维持 2~6个月 1)氯丙嗪 2)奋乃静 3)氟哌啶醇 4)三氟拉嗪 5)氯氮平 6)长效制剂:氟葵酯
六、病程与预后
精神分裂症在初次发病缓解后有不同
的病程变化。 临床判定预后的相关因素 1、起病年龄越早,预后越不好; 2、起病形式。起病急性预后好,起病预后
好,性格内向,有分裂症人格者预后差; 4、家族史; 5、临床症状 以阴性症状为主,或荒谬 离奇或伴有强迫症状预后差; 6、具有情感症状者预后好; 7、以往未经过系统治疗者预后不良。
病例分析
西安市南郊长延堡,刘xx,女,16岁,1998年 2月8号初诊,发病前同正常人一样。14岁那年, 因家庭矛盾,其母上吊自尽,对她心理打击很 大,以后性格怪异,不爱说话。一天晚上在校 上晚自习时,突然发病,时哭时笑,胡言乱语, 一会儿说她看见了自己的母亲,一会又说母亲 在阴间如何如何。后经同学叫来校医针灸,用 安定片药物处理后,恢复正常,苏醒后她自己 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近二年来,时有发作, 四处求医。
£ ¨1¡ ª 6Ì ì£ ©
£ ¨7¡ ª 30 Ì ì£ ©
£ ¨2¡ ª 6Ô Â£ ©
6Ô Â¡ ª
ûý Ï ³Ö ¢× ´
Ö¸ » ´½ ¡¿ µ
ع » éÉ ç» á
´ Ëí ±À ´× Ô£ º Gerald Maguire, M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2 APA
精神分裂症病程变化
良好
社会心理功能
发病前期
前驱期
进展期
稳定期/复发期

时间
精神分裂症症状及特点
阳性症状
妄想 幻觉 言语混乱 紧张症
阴性症状
情感淡漠 言语贫乏 意志缺乏 快感缺失 社会退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