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导学案(定稿)【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导学案新版

第二节弹力一、课程实行标准知识内容达成时间课程标准内容详目教课实行详细要求评论方式1.知道弹性、1.经过常1.经过生活举例理解塑性,理解弹见案例或弹力作业力产生的条件实验,了口试2.知道弹力的三因素2.知道弹簧测弹力1课时3.会设计实考证明拉解弹力测试力计的原理,2.会使用力和弹簧伸长量成正小条会用弹簧测力弹簧测力比周测计丈量力的大计4.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小二、教课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弹力2.知道在必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被拉的越长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难点: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三、知识重点1.弹力轻压一个弹簧,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弹簧会恢还原状。
撑竿跳高运动员将撑竿压弯,放手后,撑竿也会恢还原状。
弹簧、撑竿等,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本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类性质叫做__________。
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形变后不可以自动地恢复到本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类性质叫做________。
我们在压弹簧时,感觉到它们敌手有力的作用。
物体因为发生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_________(elastic force)物体的弹性有必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就不可以恢复到本来的形状。
比如,使用弹簧时不可以超出它的_____________,不然会使弹簧破坏。
常有的弹力及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力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橡皮泥上留下美丽的指印”“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两个现象中,发生的能否是弹性形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觉太费劲,但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劲,这是什么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弹性;塑性;弹性形变;弹力;弹性限度;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老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老是沿着绳而指向绳缩短的方向;物体一定互相接触,且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橡皮泥上留下美丽的指印”不是弹性形变,“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是弹性形变;因为弹簧被拉开的越开,弹簧的形变就越大,弹力也就越大2.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弹力教学案 (8)

第七章第2节弹力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4.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标定位,导入新课。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二、出示问题,新课教学。
1.弹性形变和弹力(1)实验演示: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观察到什么现象?(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练习一: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发生改变的现象.2.弹性形变:去掉作用力后物体的形变能够.3.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4.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5.弹力产生条件:两物体且发生.2.几种弹力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
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导学过程:2.自学课本P6——7页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
测量前应先校零。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到1N、2N、3N,感受一下1N、2N、3N的力有多大。
(3)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_____N。
【课堂练习】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2.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A.量程10N,分度值0.2NB.量程5N,分度值0.1NC.量程30N,分度值3N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3.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____,弹簧测力计就是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导学案设计.doc

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新课导学】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做一做(1)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会O(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o(3)橡皮泥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失去外力后。
以上现象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o注意:不能拼命用力!像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像橡皮泥一样,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O想一想:为什么在前面的(1)和(2)中不能拼命用力?温馨提示:因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2.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我们把尺子压弯、把橡皮筋拉长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
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桌面受到水杯的。
支持力和压力都是o(2)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形变3.弹力的三要素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方向: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也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
一、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____ 的工具。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利用这个道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明确分度值。
(2)校零: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3)沿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下,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零刻度线处,防止弹簧卡壳。
(4)测力时弹簧轴线的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是指针指到:L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巩固练习】1.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2.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A.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B.手对弹簧的拉力C.人对跳板的压力D.手对弓的拉力A.偏小 B,偏大 C ,与真实值相等 D,无法判断6.一根10cm 长的弹簧,受到6N 的拉力时,伸长了 3C 7&;若要使弹簧伸长力是 N ;若弹簧只受4N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7.如图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钉槽内的订书钉之所以不会松脱,在槽内后部的弹簧给钉子一个向—(左/右)的—力.在使用过程子的减少,弹簧给钉子的这个力将—(填“增大”、“减小”“不8.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N,分度值是 ,所测拉力F 的大小是I II 【提高练1. 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F=4N R=4N F :=4NA.4N 和 4N 和 4N 4N 和 0N 8N 和 8N 3.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B,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的越长D,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4.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 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B.手臂长的同学C.体重大的同学D.力气大的同学 5.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没有拉力时,测力计的指针在零刻度线上方,没有调零 他就用该测力计来测量拉力大小,则测量结果()2,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 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上甲、L 乙、L 丙、L 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wWW\A/WF—F F ~WVWAAA/V — F F ―—F 甲 7.A. L 甲 <■ L 丙L 乙 > L 丁 8.L 甲=1.丙 L 乙=1丁 C. L 甲 <1丙1,乙=1丁 D.I •,H rw **» I H I7 . 请在下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的弹力的3.如图所示,一根弹簧,A端固定在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匀速向右水平拉动弹簧B端,使弹簧伸长,下列有关弹簧弹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墙面A端不受弹簧弹力的作用^AAAAAAAAAAZb. 墙面A端受到的弹簧弹力方向水平向右/ VVVVVVVVVV^c. 手受到的弹簧弹力方向水平向右? A BD. B端受到的拉力大于弹簧弹力4.一根10cm长的弹簧,受到6N的拉力时,伸长了3cm;若要使弹簧伸长5cm,受到的拉力是 ;若弹簧只受4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cm.5.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牛,测量范围是~~卜’于______ 牛。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弹力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那部分。
5. 弹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
2. 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海绵,观察海绵的形变和恢复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形变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
3. 产生条件讲解: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4. 方向讲解: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作用点讲解: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那部分。
6.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让学生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测力计的读数。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产生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张纸的弹力。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方向4. 弹力的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题目:估算一张纸的弹力。
答案:一张普通的A4纸,厚度约为0.1毫米,长约21厘米,宽约16厘米。
估算其弹力。
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方向的力,为什么会产生多个方向的形变?答案: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方向的力,会产生多个方向的形变,因为物体内部的所有部分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而物体内部的各部分相互连接,力的作用会使物体内部各部分产生相对形变,从而产生多个方向的形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弹力的概念2.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4.探究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方法重点1.弹力的产生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知识点一弹力1.用力拉橡皮筋、弹簧时,我们能感觉到它们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失去力它们又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力叫____________力,这种力是由于物体发生了__________而产生的,压力、支持力等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这种力。
2.以下情景中,________存在弹力3.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B.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C. 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D.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4.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5.取一根废旧自行车的钢丝,用手捏住两端,如图,先让其弯曲小一些,手上感觉用的力______(较小/较大),放手后钢丝将______(能/不能)恢复原状;再让钢丝弯曲程度大一些,手上感觉用的力______(较小/较大),如超过一定的限度,放手后钢丝将______(能/不能)恢复原状。
6.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 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 万有引力C.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 人对墙的推力7.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一组是()A. 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B. 弹簧、橡皮筋、木板C. 钢板、木条、泥团D. 钢板、铁块、橡皮泥8.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C.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9.小明将自己的钢尺插在桌缝中,感受钢尺被压弯时产生的弹力的大小,他让钢尺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三个位置,则钢尺产生弹力最大的位置是()A. 位置lB. 位置2C. 位置3D. 三个位置弹力一样大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力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导学案(定稿)【精心整理】.docx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创设情境】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会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会恢复原来的长度,撑竿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松手后,撑竿也会恢复原状。
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点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便可以知道,甚至可以运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学习指导: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勾画并思考本节的重点内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合作探究部分问题,并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自主预习】1、 弹性:物体 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 弹力是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生活中的弹力有 、 、 、 。
3、 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 , 的原理是: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
弹簧测力计伸长量与拉力 。
4、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 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B 、 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可以直接读出被测力的大小C 、 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D 、 测量前,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我的疑惑➢ 个体展示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塑性、弹性和弹力(一):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以下事件发生的过程会出现的现象。
弹性和塑性的不同点就在于物体受力之后撤掉力能不能恢复到 ,能恢复的是弹性,不能恢复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设计说明“弹力”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比如多数同学都玩过橡皮泥和弹簧或橡皮筋),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弹性与塑性的性质,同时也体验感受手的受力情况,进行感知弹力的存在,初步形成弹力的概念。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不必对弹力的由来、弹力的三要素等过多分析,但可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具体的力具体分析,如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体表面,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压力实质也是弹力。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教学可通过学生体验,观察理解为什么可用弹簧长度的变化量度力的大小。
实际上利用了“转换方法”,以后会经常遇到。
而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可通过分组实验加强练习,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4.通过实验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2.难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教具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纸、拉力器、木块、拉力器、橡皮筋。
教师用:弹簧测力计、弹弓。
教学过程回顾思考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
导入新课1.小实验导入:教师: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
请四名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创设情境】
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会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会恢复原来的长度,撑竿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松手后,撑竿也会恢复原状。
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点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便可以知道,甚至可以运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学习指导: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勾画并思考本节的重点内容............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合作探究部
分问题,并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自主预习】
1、 弹性:物体 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 弹力是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生活中的弹力有 、 、 、 。
3、 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 , 的原理是: ,弹簧受到的拉力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
弹簧测力计伸长量与拉力 。
4、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B 、 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可以直接读出被测力的大小
C 、 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D 、 测量前,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
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 我的疑惑
➢ 个体展示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塑性、弹性和弹力
(一):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以下事件发生的过程会出现的现象。
弹性和塑性的不同点就在于物体受力之后撤掉力能不能恢复到 ,
能恢复的是弹性,不能恢复的是 。
➢探究结论2:弹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第二个是发生,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针对训练
下列各种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B、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小组展示
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三):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手中弹簧测力计,说说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需要注意什么?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如何测量?
3、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1)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1= ;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文具袋,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2= 。
➢针对训练
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小组展示
【巩固训练】
1、课堂上同学们根据一些具体事例,讨论了“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物体有塑性”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泥人张”可以将黏土捏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黏土不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黏土具有塑性。
B、拉长橡皮筋,松手后橡皮筋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橡皮筋具有弹性。
C、缝衣服的棉线一拉就断,无法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棉线没有弹性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
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A、(1)(2)(3)
B、(2)(3)(4)
C、(1)(3)(4)
D、(1)(2)(4)
➢小组展示
【总结归纳】
1、弹性和塑性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弹力: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小组展示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及南方新课堂P5巩固提高(课时达标及能力展示)部分
【课后提升】
完成南方新课堂P5尝试提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