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球仪和地图2导学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03课时《地球与地球仪(二)》导学案

第03课时第1章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二)【学习目标】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2.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3.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并能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的半球位置。
【活动方案】活动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阅读课本第5页图l.4(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了解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
(1).在地球仪上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一根地轴,那么真实的地球真有一根轴吗?(2).南极和北极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3).在地球仪上指认经线、纬线。
(4).经线和纬线是垂直相交的吗?活动二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读教材图1.6(纬线和纬度)和教材图l.9(经线和经度),归纳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并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1).列表比较经纬线:纬线经线圆弧状况长度指示方向数量(2).列表比较经纬度:纬度经度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代表字母(3).在地球仪上找出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看看经度和纬度的变化各有什么规律?(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听到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这些地理名词。
其实,它们也是几条比较特殊的纬线。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这几条纬线,并观察它们分别经过了你所知道的哪些地名。
2.读教材图1.8和教材图1.11,分析半球的划分。
(1).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应该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2).中国领土大致位于4°N--53°N之间,美国纬度范围大部分与中国相似,澳大利亚全部位于南纬;据此判断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3).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选择哪一个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为什么不是0°,180°经线圈?(4).中国常被称为东方的国度,那你认为中国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美国呢?英国呢?【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分析经线、纬线图,完线1~3题。
七年级科学第三章教案:地球仪和地图

教案1.3.2 地球仪和地图(汪版)2014年初一科学组(奥数班)七年级《科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教案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教学目标: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平面经纬网图的制作,了解地图的绘制;通过各种常用地图的阅读比较,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开展地图上的“假想旅行”;通过活动课,绘制平面示意图。
三、教学准备:各类地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图、浙江旅游图、学校平面图等)四、教法与学法:实验观察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活动五、教学过程:1、谜语引入:“I have cities but no house, Forests but no trees, Rivers without water, What am I ?”----谜底:A map2、地图的作用教学:在生产上、军事上、学习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例如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气象部门通过卫星云图准确地报出了火区的分布及火势的发展情况,使有关领导能及时地制定灭火方案组织抢救。
又如修建长江三峡水电站、水库,必须研究当地的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专门地图,才能最后确定坝址、坝高、库容等。
(2)由学生讨论生活中使用地图的经历,如旅游图,导购图的使用等进一步了解地图的作用。
3、地图含义的教学: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强调“缩小”、“平面”等词。
4、地图的绘制的教学:(1)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个球面,而地图是却个平面,怎样才能把球面上的各种信息准确地体现平面上去呢?(2)实验观察:经纬网地球仪在平面墙上的投影。
要求学生画出平面经纬网图,体会绘制地图的过程。
5、地图三要素的教学:(1)展示:常用地图的类型(包括书本中的三幅图),同时针对中国政区图提出三个问题: 1)浙江与香港的直线距离是多少??2)浙江在北京的什么方向3)浙江与那些省市为邻?(2)学生分组讨论三道题的解决思路,拓展到三幅图的使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地图三要素的不同表示方法。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第一章:地球仪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地球仪1.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定义: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表面形状的三维模型,用于表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信息。
地球仪的作用: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学习工具。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和特点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听讲并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地球仪,教师进行指导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学生能正确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第二章:地图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阅读地图2.2 教学内容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一种用图形符号表示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图解,用于表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信息。
地图的作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特征,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学习工具。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的符号和特点教师讲解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听讲并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阅读地图,教师进行指导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学生能正确阅读地图并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第三章:地球仪和地图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3.2 教学内容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一种三维模型,地图是一种二维图形。
地球仪可以直观地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地形,地图则更注重表示地理现象和特征。
地球仪和地图的联系:地球仪和地图都是用于表示地理位置和地理信息的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和参考。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教师讲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听讲并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教师进行指导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和联系第四章:地球仪和地图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和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地球仪和地图的实际应用:地球仪和地图在交通、旅游、导航、地理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浙教版3.2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设计意图]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重点:经纬网的认识,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地图的三要素难点: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课前准备]地球仪(学生自带)、各种地图,课件经纬网一、地球仪地轴——经线——经度[教后反思]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地球仪和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一些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学生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特别是经纬线的知识,上过社会课和科学课后还是比较认识不清楚,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二、地图1、概念: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三要素:[教后反思]对地图的教学中,主要是抓住了三要素来展开学习和研究,由于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熟悉,问题不大,但是对地图的原理学生比较模糊,在教学设计中,要简单化处理。
在方向的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了部分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课时地球仪评价和地图制作1、地球仪的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评价标准:(1)整体:地轴有没有倾斜,支撑架是不是完整牢固。
(2)经纬线有没有画好,画的是否正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七大洲的轮廓有没有。
(4)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有没有创意。
最好的三个由制作者上台说明制作过程,用到了哪些工具。
(通过投票选举,票最多的三位同学作品获胜,剩下的学生自己在课后完善后还可以自愿上交,得探究分)2、校园地图的绘制评比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一起参与修改,确定基本建筑,然后补充地图的三要素。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2 地球仪和地图 导学案

第3 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1〕学校七〔〕班姓名组别一、课前尝试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观察地球仪,请问:①地球仪由哪几局部组成?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地球仪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转动地球仪,请问:①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怎么确定的?②地球仪是否装斜了?二、新知尝试1.纬线和经线。
观察地球仪。
请问:⑴经线是。
本初子午线是怎么规定的。
纬线是经纬网是:经纬网有什么用途?⑵观察地球仪比拟经线、纬线的异同。
2.经度和纬度探究①纬度范围:0°~90°〔南纬30°写作30°S;北纬60°写作60°N〕②南北纬度怎么划分?③经度范围:0°~180°〔180°经线重合;东经30°写作30°E;西经60°写作60°W〕④东经、西经度怎么划分?⑤34.半球的划分如果沿纬线分,有几种分法?如果沿经线分,是否能将地球仪分成两个半球?怎样才能将它分成两个半球?有几种分法?如果让你分你会怎样分?国际上是选用你提出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吗?为5.低、中、高纬度划分三、同步尝试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影,所以地球仪是个椭球体。
B.地轴是地球固有的自转轴2、关于经纬线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纬线都形成圆圈,单独构成纬线圈。
C.赤道长度等于任意一条经线圈的长度。
D. 0度经线和0度纬线等长。
3、下面关于经纬度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以18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00 四、变化尝试4、00经线是〔 〕,00纬线是〔 〕,赤道把地球分为〔 〕,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 〕。
七年级上《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主备课人:孙婧丽时间:2012.9.17一、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2、借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3、培养观察、想象、空间思维能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及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二、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上经线纬线的特征。
难点: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三、预习内容:1、关于地球:(1)地球的形状(2)看图1.1尝试说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3)地球的大小;(4)识记图1.2,并用三种方式(平均半径、表面积、最大周长)表述地球的大小。
2、关于地球仪:(1)地球仪、地球仪的组成部分?(2)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3)地球仪如何转动?(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3、关于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认真看书,完成下表:经线纬线概念圆弧情况长度指示方向度数数量4、利用经纬网定位:认识经纬网并说出经纬网的用途。
四、合作探究:1、根据图1.2完成活动“认识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第2题;2、读图1.8、1.9、1.11完成“认识经线和经度”的活动题;3、结合地图册完成“利用经纬网定位”活动的第1题五、自由展示:1、活动“认识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第1题2、活动“认识纬线和纬度”的第2题六、教学流程:1、课堂上老师引课之后,让学生预习3分钟,之间可以安排学生抽题。
2、然后学生讨论5分钟,每组把自己的内容抄在黑板上。
3、学生展示,小组可以对别的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老师也可以适时点评。
4、老师进行总结。
3.2 地球仪和地图

3.2 地球仪和地图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地球仪的结构和作用;2.了解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3.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并能划分高、中、低纬度;4.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表面任一点的地理位置。
过程与方法1.在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过程中,提高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2.通过经纬网查找确定相关地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经纬网定位法的探究,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经纬网查找确定相关地名,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预习导学】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太空拍到的照片中,我们可以七大洲,五大洋,但如果我要找一个具体的位置,我们该怎么去找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把地球做成一个模型,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地球”尽收眼底,这个模型叫做地球仪。
一. 地球仪(第一课时)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地球表面的情况,可以知道自己处在地球上哪个位置,要认识地球仪,从认识经线和纬线开始。
活动一1、经线和纬线经线:的线叫经线,也称。
(南北两极,地轴,是否真的存在?)本初子午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道:在中间,与等距,并且与垂直的线。
纬线:与平行的线。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线,认识他们的形状,指出南北两极,赤道,00经线和1800经线)经纬线的特点:(1)经线是(半个或一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或不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半个或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或增大)。
活动二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1)经度的划分是以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
00经线以东(右)为,以西(左)为。
(2)纬度的划分是以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
赤道以南(下)为,以北(上)为。
活动三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七年级科学上册 3.2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是学习地球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球学习的兴趣和方向感,但是上这节课还要考虑到社会书上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要综合考虑社会和科学知识的异同。
这节课要突出少讲多演示多训练。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指导学生从不同侧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4、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方法与过程】资料的收集和课件的制作。
教学拓展——环球旅行,更好的认识地球仪。
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绘制家里的平面图,以及自己家附近环境的平面图,强调地图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通过观察学习科学的成功喜悦2、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搞混,尤其是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强调。
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二课时)【设计意图】: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是学习地球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球学习的兴趣和方向感,但是上这节课还要考虑到社会书上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要综合考虑社会和科学知识的异同。
这节课要突出少讲多演示多训练。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指导学生从不同侧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城四中____七_ 年级____科学__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主编:_童爱民___ 审核: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 __ 第_____2___课时 课题
第二节 地球仪与地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图的概念;
2、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及表示意义;
3、知道地图的三种常见类型;
4、能初步学会使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
【学习重点】 学习使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 【学习难点】 学习使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地图 (一)、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 ,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 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二)、三种常用的地图类型 、 、 (三)、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 、 、 1、比例尺
(1)概念: 在地图上 的程度叫做比例尺,也叫缩尺。
(2)表达式:比例尺=
(3)三种表现形式: 、 、
(若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十万厘米,即 千米。
) (4)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的表示及相互转化 表现形式
实 例
1:5000000或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注意
不能漏写单位
分子为1,分子分母单位为厘米
(5)比例尺分母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图上表示的实际范围_________,但内容越________,比例尺分母越小,则比例尺越大,图上实际范围越小但详细 (6)比例尺大小的划分
大比例尺 中比例尺 小比例尺
在两者之间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1)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有的地图用一个 的方向标表示 。
(3)一般定向法: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 下 、左 、右 。
3、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 500000010 5千米 ≤
1000000
1
100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