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政策的区别分析

合集下载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的特征
多部门集聚 共享环境 强大的经济动力 专业分工
产业集群的概念
• 概念:产业集群是 在某一特殊领域中, 相互联系的公司和 研究机构在地理上 的集聚形式
(Porter,1998)。
波特的钻石模型
• 包括上下游产业的公司,互
补产品的生产商,专业基础 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 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 持的其他机构,甚至还包括
步运行的配套服务系
统所支撑的一个 经济实体。
华侨城集团结构图
华侨城集 团公司 深圳华 侨城股 份有限 公司
康佳 集团
何香 凝美 术馆
华侨 城医 院
暨南大 学深圳 旅游学 院
深圳华侨城股份 有限公司
旅游策划公司 华夏艺术中心 香港 华侨 城公 司 酒店 物业 事业 传媒演艺公司
房地 产公 司
欢乐 谷事 业部
商会和涵盖集群成员的其他
集体组(Porter,1998)。
产业集群构成成员
供应商
生产商
支持机构
上下游产 业公司
成员
商会等
• 企业集群:是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 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 聚,它们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 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王缉慈,2001)
产业集群的特征特征
空间集 聚性 有机体
特征
植根性
柔性性 专业化
持续创 新
二者区别
共生机制 柔性化程组织的 作用
二者的联系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聚集经济
案例比较
美国128号公路地区 发展背景 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国防投资 为该地区军工企业提供了强大的 市场支持 大二全的大公司,拥有雄厚的产 业基础和科教资源。 内部孤立进行技术研究,技术研 发活动大多内部化,较少信息公 开与共享,有一定封闭性 创新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的专门 研究机构,如大学、研究院、大 型企业的研究所等 政府和成熟的大公司导向,技术 供给推动。 硅谷 IBM公司等几家大型公司的高级专业 技术人员出来自立门户,为源企业提 供零部件 众多的小公司和大企业并存,专业化 程度水平高,大多数公司实行灵活的 工作制和开放的组织结构 强调集中学习团队意识,横向联合与 协作水平高、大家共享开放的信息资 源。 崇尚自由与创新,企业家精神主导着 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主要通过企业 创业(start-up)来实现的 市场需求推动者创新与产业发展。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别及申报程序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别及申报程序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别及申报程序一、关于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区别产业园区包括开发区、高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类型。

其中,开发区属外经贸系统主管,高新区属科技系统主管,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我委主管。

我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工作开始于2005年,《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明确,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形式,是转移双方按照合作开发协议,由山区或东西两翼地区政府在本地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中,整体或部分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是指特色产业聚集度高、在“三大建设”(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有一定基础、对全省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

二、关于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申报程序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认定申请由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向省经信委提交书面申报材料,省经信委会同省推进“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对上报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后,授权省经信委批复。

详细申报程序请参阅《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粤经贸工业〔2005〕582号)。

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由产业集群所在行政区域的县(市、区)、镇的经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和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同意后报省经信委。

地级以上市的产业集群由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直接向省经信委申请。

省经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集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评,提出建议名单送“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审定。

联席会议对建议名单进行综合平衡,择优确定初选名单,经公示后,公布“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名单”,并授予“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称号,颁发“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牌匾和证书。

产业链与供应链、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链与供应链、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 刘贵富[1,2]
作者机构: [1]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130031;[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130031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78-8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 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集群
摘要:供应链是管理学概念,产业链是经济学概念。

供应链是从供应角度考察上、下游企业之间关系,产业链则是对不同产业而言的。

产业链是客观存在的,而供应链不构成供应关系就不存在。

产业链并不就是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内一定含有一条或几条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链片断。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两者的区别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产业集聚内的企业不存在广泛而密切联系。

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在集群层次上,产业集群是中观层次,企业是微观层次的;产业集群是经济学概念,企业集群是管理学概念;在地理分布上,企业集群中的所有企业必须在地理上接近,而产业集群则不然,产业集群的企业、机构是一个价值链或知识、生产网络上的,而企业集聚并不必然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 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 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 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 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 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 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 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以主导产业为主,促 进产业集聚和高新 技术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实现“二 次创业”就必须实现“五个转变”:即从 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 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 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 努力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 拓国际市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 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 产业转变;从逐步的、积累式改革向建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的转变。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创 新效应、示范效应、合作效应和创业效 应,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自主创 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高新 技术新生企业的生态“栖息地”。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马歇尔在 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 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 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 一个过程。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 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 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 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营造创业环境,为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各地 高新区要积极配合地方人大推进高新区的法制建设,将 高新区管理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要树立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形成新区的创业文 化和氛围。

产业、产业群、产业集群、产业链

产业、产业群、产业集群、产业链

1、什么叫产业?答: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机制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

有时专指工业,如产业革命。

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

产业一般有三个特点:(1)规模性,即产业的企业数量、产品和服务的产出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功能性,这一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承担一定的角色,而且是不可或缺的;(3)职业化,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活动的职业人员。

2、什么是产业群?产业群是产业集群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共称。

根据波特(M. Porter)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共存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又带有相互间竞争的性质。

”、什么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4、什么是产业链?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蒋昭侠产业经济学产业集群

蒋昭侠产业经济学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三 大特性
产业特性
相关企业或者机构通过社会 分工形成的竞争、合作联系
社会特性
它们共同的地域文化、制度 环境以及作为集群运行基础 的“信任与承诺”等人文因 素
蒋昭侠产业经济学
1.3 产业集群基本构件 因为各个地域的产业集群发展状态不同, 产业类别、规模、复杂性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所以具体构件是不一样的。 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应该包括最终产品生 产商、供应商、客户、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 制管理机构等五大基本组成构件。如下图所示。
蒋昭侠产业经济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以及外延 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分类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 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 对于中国产业集群政策的思考 产业集群的案例
蒋昭侠产业经济学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1.1 对产业集群的理论概述 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见于19世纪英国 著名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的理 论。 后来人们又使用不同的学术术语来称谓产 业集群,如新产业区、企业簇、企业簇群、企 业集群、小企业集群、产业簇群等等。这些术 语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种促进区域竞争力形 成的产业空间聚集现象。
一家国外企业在一个优势区位投资设厂,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和广阔的市场。接着,先前在全球供应链中与这家外资企业有协作关系的 企业也会随之而来,这些企业包括提供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商,也包括 为跨国公司提供物流、仓储、采购、咨询、会计和金融的服务商。同时本 地分包商也会进入。 更多国外投资者开始进入。随之带来更大规模的相关企业集聚,企业 间的关系开始逐步网络化,许多本地企业开始长大,政府也开始采取一系 列的扶持政策,直至集群最终成形。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集聚强调同一产业内各企业的集聚,产业集群的重点则在于不同产业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

他们的具体定义如下: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

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某类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电子产品等等。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传统产业集群(意大利的新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并非产业集聚的同义语。

专家指出,产业集聚属于动态的运行过程,产业集群则是静态结果。

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产业集聚现象,特定产业的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产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

2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2.1 产业集群的概念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不同地区或学者对其定义不同。

对于特定产业中各种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现象,一般称之为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王缉慈,2001),亦或区域集群。

而在意大利称之为新产业区,中国浙江省称之为特色工业园区,广东省称之为专业镇。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M•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ter,1998),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与协会(Poter,2002)。

然而,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产业集群的概念拓展至国家层面,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

结合不同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本文给出如下定义: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为了完成某类产品的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联系的创新链机制。

2.2 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外研究状况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 Smith,1776)就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

近几十年来,经济地理学、竞争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集群表现出共同的兴趣和关注, 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1)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也称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胡佛等。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l,1890)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概念,并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

韦伯(Weber,1909)进一步将外部规模经济分为本土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网络政策与产业集群政策的研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产业政策作为外生力量,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

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

本文着重阐述了产业集群和产业网络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产业网络;产业集群;产业政策Research on Industrial Network Policy and Industrial Cluster Policy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dustrial policy is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which our nation carries ou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s exogenous force. Industrial policy is that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nation adjus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form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reby to enhance the growth rate of supply aggregate, and make the supply structure can meet the demand of requirement structure effective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industrial network, relative industrial policies as well.Keywords: industrial network; industrial cluster; industrial policy目录1 产业网络的概述 21.1 产业网络的定义 21.2 产业网络的组成 22 产业集群概述 32.1 产业集群的定义 32.2 产业集群的分类 43 产业网络政与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 43.1 从地域空间来看 43.2 从成因来看 43.3 从形成发展上来看 54 产业网络政策与产业集群政策分析 64.1 产业网络发展中的政策分析 64.2 产业集群组织特性的政策分析75 结束语81 产业网络的概述1.1 产业网络的定义产业网络是一群各自拥有独特资源,也相互依赖对方资源的企业组织以及学术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组织等,通过经济、社会等关系,凭借专业分工和资源互补,在要素投入、生产制造和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互动,长期所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互惠性往来关系。

它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1]。

产业网络提供了网络内不同节点互动的平台,节省了成员组织间的交易成本,加快了组织间信息流通和学习速度,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关系是产业网络的重要特征。

对于一个产业,行动者众多,它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产业链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处于产业链同一位置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产业网络结构模式,而且其变化显著地影响着产业变化。

产业政策作为外生力量,在产业网络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等方面对产业网络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合理地制定产业政策,能有效地发展新兴产业网络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 产业网络的组成一般认为,产业网络由行动者(actors)、资源(resources)与行动(activities)三大要素构成。

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2]一般来说,行动者是完成活动和控制资源的主体,即聚集的企业,他们通过活动和利用资源发展相互关系,构成网络,它不仅包括生产商、批发商、运输商、零售商、消费者、经纪人等,而且在更广的范围上包括政府、中介组织机构、教育和培训组织等;活动是指行动者在市场中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行动者之间进行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流动的过程,在交换过程中伴随着产品价值的增值与价值链的形成;而资源则是行动者完成活动的媒介,包括物质资源(机械设备、原材料等)、金融资产、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行动者活动的目的就是转换资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一种资源。

产业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同一产品行动者之间各种关系的平台(如图1)。

[3]从纵向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产业链上的上游企业、中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它反映了产品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再到顾客消费的产业链式结构,嵌入到这种链式结构中的是制造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之间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以及产品的增值过程。

因此,纵向上产业网络更像是一个价值链或供应链。

从横向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与产业相关的竞争企业和互补企业,是处于产品链上同一环节的行动者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为争夺产品链上下一环节的资源,行动者之间表现出一种竞争关系,当然为了合理地分配和分享资源,它们需要合作关系;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处于同一环节的行动者对上一环节的资源又表现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环境来看,产业网络中的成员有为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等。

在产业网络中,各类成员的数量显然是不同的,与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占据了产业网络成员总数的大半,而相关服务机构则数量相对较少。

同时,每个企业在产业网络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核心企业(或骨干企业)对产业网络的稳定和发展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网络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处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协作产生的协同效应,对集群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之间竞争与协作主要表现在各自的竞争力水平上,由于竞争力的存在使得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变得活跃,产业网络的结构和格局也随着竞争力的存在不断地演化。

在产业网络演化过程中,产业网络涌现出的行为和功能与网络的结构有关,反过来又影响着网络结构的变化。

企业的行为和竞争力影响着与其他企业的关联性,即企业的行为影响着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分布;同时,由于企业的行为也受到其他相关联企业的影响,即网络节点之间的相关性也影响着企业的行为。

产业网络宏观上的行为更多地表现出网络演化的增长特性,而产业网络微观上的企业行为则更多地表现出网络演化的择优连接特性。

2 产业集群概述2.1 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由大量具有纵向协作关系或横向互补关系的专业化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高度聚集形成的、呈现出极强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区域经济系统。

它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区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

集群内企业为了实现相互间信息和技术交流,获得了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带来的外部经济,利用集群范围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而形成集合。

它是众多企业基于共同的目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在协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组织,它既非一个企业,又非纯粹的市场,而是介于企业和市场的一种中间性组织。

产业集群包含了两个必然条件:集聚和网络。

要构成产业集群,首先企业是集聚的,社会和空间的接近才能产生技术溢出和本地市场的外部经济。

[4]但随着各地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和升级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发现中小企业仅仅集聚在一起是不够的。

集群内部必须要有网络联系的存在,才能产生创新和合作效率。

产业集群能否表现出预期的良好绩效,关键是集群内是否存在企业网络,即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

一个集群或产业区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1)存在一组地理上接近、在特定领域(属于一个生产系统)专业化的企业,这个条件是集群存在的底线;(2)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或者至少中小企业的数量比大企业的数量多;(3)满足前两条的企业地理集中必须由组织间网络(基于斯密斯-马歇尔-杨格的企业间劳动分工,形成复杂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反映本地产业结构的相关产业的支撑性机构构成。

2.2 产业集群的分类从集群企业关系来看,产业集群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科层型集群。

这类集群围绕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企业运行,核心企业与大量的外围企业是主辅关系,核心企业通常是有规模、技术、品牌或市场优势的大型企业,如日本丰田城的汽车产业集群。

二是网络型集群。

这类集群一般由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构成,各企业独立性、自主性很强,对其他企业的控制力很弱,企业间是单纯的分工协作和竞争合作关系,如广东乐从的家具产业集群。

不论何种类型的产业集群,都必须具备四个质的规定性:一是空间属性,即地理集聚性,各集群主体应近距离、高密度地聚集于一定地域。

虽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有效集群范围上限,但可以确定的是,集群优势随着集群主体地理集聚度的降低而衰减;二是经济属性,即产业一致性,集群主体中的专业化主辅机构面向同一产业,具有高度相关性,形成产业链增值网络;三是社会属性,即本地根植性,产业集群根源于集聚地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和产业历史,是当地人们敢于冒险、乐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带来的结果;四是系统属性,即相互协同性,集群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协同,共同创造出产业集群整体所具备的降低成本、加速创新的系统功能3 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集群内部必须要有网络联系的存在,才能产生创新和合作效率。

产业集群能否表现出预期的良好绩效,关键是集群内是否存在企业网络,即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

网络是集群的本质特征,集群是本地网络的地域载体,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3.1 从地域空间来看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是有区别的,一般集群研究理论强调集群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以及由于企业集聚而形成的本地化社会网络,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做的界定,而产业网络则没有此限制。

因后者较强调地域集中的因素,而产业网络则没有此限制。

可以粗略地认为产业集群=区域空间集聚+产业网络。

从产业集群必须具备的四个质的规定性中可以看出,其空间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对地域空间的界定。

空间属性,即地理集聚性,各集群主体应近距离、高密度地聚集于一定地域。

虽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有效集群范围上限,但可以确定的是,集群优势随着集群主体地理集聚度的降低而衰减。

社会属性,即本地根植性,产业集群根源于集聚地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和产业历史,是当地人们敢于冒险、乐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带来的结果。

3.2 从成因来看产业网络的形成动因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产业网络的形成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