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

合集下载

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

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

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
导读: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记叙文的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考查的题型多,考点多,根据中考的命题趋势,下面的几大考点将成为今后中考的主菜单。

记叙文阅读
考点一:叙事线索。

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②物品线索;③感情线索;④事件线索;⑤时间线索。

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考点三:表现手法。

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考点四:含义作用题型。

包括:①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②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③对具体句子的品析;④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⑤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考点五:结构层次。

包括:①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②概括层意的方法,具体为摘句法、概括法和叠加法。

考点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考点七:语言赏析。

了解用词之美;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考点八:结构和思路。

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

考点九:标题考查。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考点十:知识拓展题。

人物事件拓展;主旨拓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语文初一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初一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初一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语文初一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知识清单:考点一:情节情感概括的考查认真读题干,分析已知答案,根据表格作答。

考点二:内容及中心的概括【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 (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 )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考查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样。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在学习中学语文的过程中,记叙文一直是课本和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文体。

通过阅读记叙文,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七年级的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帮助很大。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事物、人物等来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它通常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描述展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通过人物的塑造表达情感和思想。

记叙文通常有以下特点:1. 时间和空间的描述比较详细,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

2. 故事性强,通过事件、人物等情节展现主题。

3. 人物形象的描写比较具体,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记叙文的结构和要素记叙文通常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其中,开头用来引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中间是故事的发展过程,结尾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记叙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1. 人物:记叙文中的人物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在故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 事件:事件是故事的基本情节,一般分为起因、进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 空间和时间:记叙文中的时间和空间描述非常重要,能够为故事赋予更多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4. 语言: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对情感和思想的把握。

三、记叙文阅读技巧1.抓住故事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故事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词汇,把这些关键词提取出来能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主题和结构。

2.注意文中人物形象描写和对话:人物的形象描写和对话是记叙文中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3.透彻理解故事的整体结构:整体结构是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总体框架,理解整体结构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和结局。

4.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者的语言和文本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五、记叙文题材的分类根据题材的不同,记叙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划分层次归纳层义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划分层次归纳层义

第6讲记叙文阅读:划分层次归纳层义【知识梳理】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如《藤野先生》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如《最后一课》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如《皇帝的新装》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如《背影》、《紫藤萝瀑布》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结构:(一)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1、并列式: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

2、连贯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

3、总分式:(1)总——分——总。

(2)总——分(3)分——总【教学重难点】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2、总分式:(1)总分--- 总。

(2)总-分(3)分----- 总【特色讲解】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

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笑呀,闹啊四合院的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

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

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

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

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

”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

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

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1. 要留意故事中的人物呀!你看《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多生动,他的命运变化可是贯穿了整个故事呢!
2. 情节可重要啦!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里鲁宾逊的各种冒险经历,那叫一个精彩刺激,情节的起伏是不是让你读得停不下来?
3. 环境描写也不能忽略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描写,那简直就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美妙的氛围,对吧?
4. 叙述顺序得搞清楚!《背影》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我们才能清楚明白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
5. 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人啦!《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为“我”找《山海经》的细节,多让人感动啊!
6. 主题可是文章的灵魂啊!《散步》表达的那种尊老爱幼的主题,是不是让你心中也涌起温暖的感觉?
7. 写作手法要关注呢!像《变色龙》用了讽刺的手法,把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多厉害呀!
8. 情感体会也很关键呀!读《藤野先生》的时候,你难道没有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那种敬重之情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记叙文阅读真是丰富多彩,有好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地方呀!。

专题11:记叙文阅读一(考点串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部编版)

专题11:记叙文阅读一(考点串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点串讲专题11 记叙文阅读(一)一、记叙文及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现代文中的小说、散文、传记、回忆录、游记、通讯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运用多种表达方,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二、记叙文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一)理解重点词语重要词语是指文中有助于揭示主旨,或刻画人物形象,或表达人物情感,或表达事物特征,或体现语言特色的词语。

这个词可能不再具备词典里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句中的特殊含义(语境义)或表达事物特征,或体现语言特色的词语。

1.常见题型(1)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义,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3)“××”段中“××”词语的用意是什么?(4)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词可否删除,或把句子中的“××”词改成“××”词好不好?为什么?2.解题思路(1)理解词语含义方法。

①表层含义(词典义+结合文章内容);②深层含义(词不离句,结合语境;区别词典义,不离词典义;关注手法的运用;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赏析词语的妙用①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词义大小、感情色彩);②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语、……);④表现手法(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象征、对比……)。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

要点七:
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将某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 特点。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
3、夸张: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A.选段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夜空的明亮、透彻。
B.选段中连用“沙沙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
C.选段中把“月光”比喻成“银色的薄纱”,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 胧美。
D.选段中运用“我喜爱……”的排比句式,描写了山村夜晚的柔美、安谧。
答案:C
3、对下面选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联系全文回答,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 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 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四、倒叙和插叙的区别
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 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回想结束后, 情节不再向前发展,首尾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 (如《风筝》)
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回想结 束后,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如《羚羊木雕》)
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练习题
1.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落叶一般在秋不在春,当西风把天空刷得格外高远,当陌上望断最后一只归雁,当 衰草摇曳得株株枯黄,便是落叶飘零的时刻了。然而,有谁留意过春之落叶呢?片 片落叶,在春风中,飘飘扬扬,翩翩起舞。它们的颜色是浓重的苍翠,叶脉间还汪 着汁液;但不待生命熬到尽头,它们便安然地扑向大地,融入春泥,哺育新叶成长。 这是令人感动的大自然新老交替的乐章。春风荡漾飘落叶,生机盎然绽新芽。在融 融春光中,拾起一片落叶,你能不对它肃然起敬?

初一语文记叙文知识点重点

初一语文记叙文知识点重点

初一语文记叙文知识点重点记叙文是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考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一语文记叙文知识点(一)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初一语文记叙文知识点(二)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初一语文记叙文知识点(三)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题目。

溃散的黑暗赵丽宏1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

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2大约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

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

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3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

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

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

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

”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
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
性文章。

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

为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记叙文阅读一般主
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
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
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
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
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
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
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
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
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

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

议论和抒
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
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

主要有:想象补写题。

即通过想象,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

它不仅要求考
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
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
力。

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
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
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

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
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

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

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
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

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试题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

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
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