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海鲜鱼类的介绍。
名贵海鱼大全,认识一半算你牛!

名贵海鱼大全,认识一半算你牛!
海洋里有许多生物,是我们不能全面认识的,但也有很多名贵鱼类,是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的。
那么,对于那些名贵的海鲜鱼类,你都认识吗?
西星斑
皇帝星斑(豹星斑)
杉斑
油缒
老鼠斑
东星斑
燕尾星斑
红鰽
金钱龙趸
蓝瓜子斑
老虎斑
苏眉
青斑
火点
五彩斑
章红鱼
金丝
红芝麻斑
鱼仲,懵仔
红加吉
黄斑
大黄鱼
牛鳅
木棉
黄脚鲻
金鼓
泥蜢
三刀
苏鼠斑方脷
花鹦斑红瓜子斑九尾鲨红斑
花头梅斑石蚌
麻斑
油斑
绿衣
龙趸
牙衣
杉斑
鹰仓
石头鱼。
海水养殖鱼虾种类

海水养殖鱼虾种类一、引言海水养殖,也称为海洋养殖或水产养殖,是一种在沿海地区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通过人工饲养鱼、虾、贝类等水产品,海水养殖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水养殖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水养殖中的鱼虾种类。
二、海水养殖鱼类1.石斑鱼:石斑鱼是海水养殖中最常见的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石斑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因此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2.黑鲷:黑鲷是一种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海水鱼类,肉质鲜美,适合多种烹饪方式。
由于其适应性强、养殖技术成熟,黑鲷也成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
3.黄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是金枪鱼的一种,肉质肥美,是高级海鲜料理中的重要食材。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黄鳍金枪鱼也成为了海水养殖的重点品种。
三、海水养殖虾类1.中国对虾:中国对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虾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中国对虾成为了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
2.斑节对虾:斑节对虾是一种大型虾类,个体较大,肉质饱满,是国际市场上畅销的高档海鲜。
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强,斑节对虾也成为了海水养殖的热门品种。
3.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虾类,肉质鲜美,适合多种烹饪方式。
由于其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南美白对虾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四、养殖环境与技术在海水养殖中,养殖环境与技术是影响养殖成功率与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为了确保鱼虾的正常生长与健康,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如水质清澈、水流稳定、底质良好等;同时,还需要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如合理投放鱼苗或虾苗、科学投喂饲料、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与疾病防治等。
五、结论随着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鱼虾种类被纳入养殖范围。
这些鱼虾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在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仍需关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海鲜品种大全

海鲜品种大全海鲜是指人们在海洋中捕捞或者养殖的各种水生动物,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食材,深受人们喜爱。
海鲜种类繁多,每一种海鲜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鲜的品种大全吧!一、鱼类。
1. 鲈鱼。
鲈鱼,又名鲈鱼、鲈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鱼类,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
2. 三文鱼。
三文鱼,又称鲑鱼,是一种肉质鲜美、脂肪含量丰富的鱼类,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
3. 鳕鱼。
鳕鱼,是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D,适合各种烹饪方式。
二、贝类。
1. 扇贝。
扇贝,是一种贝壳类水生动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常见的海鲜食材。
2. 带子。
带子,又称干贝,是一种肉质鲜美、口感细腻的贝类食材,适合用来烹饪各种海鲜料理。
3. 蛤蜊。
蛤蜊,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肉质鲜美,味道鲜甜,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12,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鲜食材。
三、虾类。
1. 明虾。
明虾,是一种常见的虾类食材,肉质鲜美、口感鲜甜,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适合用来烹饪各种海鲜料理。
2. 对虾。
对虾,又称大虾,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虾类食材,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适合用来烹饪各种海鲜料理。
3. 虾仁。
虾仁,是指去壳去肠的虾肉部分,肉质鲜嫩、口感爽滑,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是一种常见的海鲜食材。
四、蟹类。
1. 大闸蟹。
大闸蟹,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螃蟹,肉质鲜美、味道鲜甜,是中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
2. 梭子蟹。
梭子蟹,是一种常见的小型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合用来烹饪各种海鲜料理。
3. 螃蟹。
螃蟹,是一种常见的螃蟹类食材,肉质鲜美、口感爽滑,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适合用来烹饪各种海鲜料理。
五、其他海鲜。
除了以上提到的海鲜品种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海鲜,如海参、海螺、海胆等,每一种海鲜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值得人们去尝试和品味。
在日常生活中,海鲜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水产品分类大全

一、海产品1、海水鱼类鳕鱼、带鱼、鲅鱼〔马鲛鱼〕、鲳鱼、沙丁鱼、鱿鱼、黄姑鱼、大黄鱼、白姑鱼、鲐鱼、鳓鱼、鲈鱼、鲱鱼、蓝圆鲹、马面鲀、秋刀鱼、石斑鱼、鲍鱼、三文鱼、鲆鱼、鲽鱼、海鳗、鳐鱼、鲨鱼、鲷鱼、金线鱼、金枪鱼、墨鱼、章鱼。
水鱼类。
2、海水虾类东方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宽沟对虾、鹰爪虾、白虾、毛虾、龙虾、其他海水虾类。
3、海水蟹类珍宝蟹、石蟹、贵妃蟹、皇帝蟹、花蟹、飞蟹、椰子蟹、马蹄蟹、蓝蟹、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青蟹、馒头蟹、其他海水蟹类4、海水贝类鲍鱼、泥蚶、毛蚶〔赤贝〕、魁蚶、贻贝、红螺、香螺、玉螺、泥螺、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牡蛎、文蛤、杂色蛤、青柳蛤、大竹蛏、缢蛏、其他海水贝类。
二、淡水产品1、淡水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鲮鱼、鲑〔大麻哈鱼〕、鳜鱼、团头鲂、长春鳊、鲂〔三角鳊〕、银鱼、乌鳢〔黑鱼〕、泥鳅、鲶鱼、鲥鱼、鲈鱼、黄鳝、罗非鱼、虹鳟、鳗鲡、鲟鱼、鳇鱼、其他淡水鱼类。
2、淡水虾淡日本沼虾、罗氏沼虾、中华新米虾、秀丽白虾、中华小长臂虾、其他淡水虾类。
3、淡水蟹类中华绒螯蟹、其他淡水蟹类。
4、淡水贝类中华园田螺、铜锈环梭螺、大瓶螺、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河蚬、其他淡水贝类。
5、其他淡水动物鳖〔甲鱼〕、牛蛙、棘胸蛙、蜗牛。
冻水产品一、冻海产品1、冻海水鱼类冻大黄鱼、冻小黄鱼、冻黄姑鱼、冻白姑鱼、冻带鱼、冻鲳鱼、冻鲅鱼、冻鲐鱼、冻鲈鱼、冻蓝圆鲹、冻石斑鱼、冻鳓鱼、冻海鳗、冻河鲀、冻比目鱼、冻鲆鱼、冻沙丁鱼、冻马面鲀、冻鱼块、冻鱼片、其他冻海水鱼类。
2、冻海水虾类冻对虾、冻去头对虾、冻鹰爪虾、冻虾仁、冻龙虾、其他冻海水虾类。
3、冻海水贝类冻扇贝柱、冻赤贝肉、冻贻贝肉、冻贻贝肉、冻杂色蛤肉、冻蛏肉、冻文蛤肉、冻海螺肉、冻牡蛎肉、其他冻海水贝类。
4、其他冷冻海产品冻梭子蟹、冻鱿鱼、冻墨鱼、冻墨鱼片。
二、冻淡水产品1、冻淡水鱼类冻银鱼、冻青鱼、冻草鱼、冻鲢鱼、冻鳙鱼、冻鲤鱼、冻鲮鱼、冻鲑鱼、冻鲥鱼、冻鳜鱼、冻泥鳅、冻鳝鱼片、冻黑鱼片、其他冻淡水鱼类。
中国常见的30种海鱼,必有一种是你的最爱,全吃过的肯定是海边人

中国常见的30种海鱼,必有一种是你的最爱,全吃过的肯定是海边人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因此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尤其是每年的四月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各种海鱼又到了活跃觅食的季节,这个时候也是吃鱼的绝佳时期。
“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
鱼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而且脂肪含量也较少,因此常吃鱼对身体特别有好处,尤其是一些深海的鱼类,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沿海常见的30种海鱼和做法,都是这个季节比较常见的,大家在买鱼前不妨参考一下。
1、海鲶鱼海鲶鱼头大尾巴细,属于在近海海底栖息的一种小海鱼,它的个头一般都不是太大,但是鱼肉肉质细腻爽滑,鱼刺软还没有细刺,吃起来味道非常不错。
海鲶鱼可以晒成鱼干,新鲜的海鲶鱼跟豆腐一起炖可以说是绝配,不过购买海鲶鱼时记得一定要选择鲜活的,处理时要把其腹中的黑膜刮净,并且注意鱼的苦胆不要弄破。
海鲶鱼的价格比较低廉,一般都不超过10元钱,四月正是它大量上市的时节。
2、加吉鱼加吉鱼的学名叫“真鲷”,根据其鱼鳞颜色的不同分为红鲷和黑鲷,其中红鲷是比较珍贵的,现在野生的比较少见。
加吉鱼在沿海一直都是上等的海鱼品种,这种鱼的背鳍上有像针一样的刺,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被扎到手。
加吉鱼比较适合的做法就是清蒸,因为加吉鱼皮下脂肪比较厚,蒸出来以后除了鲜还特别香,【清蒸加吉鱼】也是高档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加吉鱼也有养殖的,养殖加吉鱼售价并不是太高,一般在20元多点的价格就能买到,虽然不如野生的鲜,但是个头大、肉厚、刺少,可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
3、带鱼带鱼是中国四大经济海鱼之一,也是不论沿海和内陆都非常常见的海鱼品种。
带鱼基本都是生活在水深50米以下的深海鱼,而且带鱼离水即死,因此市场上售卖的都是冰鲜或冷冻带鱼。
带鱼的烹调方法有很多种,大家比较喜欢用煎或炸的方法来烹制带鱼,不过如果遇到新鲜的钓带,也可以试试清蒸或清炖的方法,这样更能品尝出带鱼那原始的鲜味。
各种海鲜鱼类的介绍

[形态特征]口大,下位。钝圆,下颌短于上颌。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部圆,无梭鳞。
尾鳍叉形。小型,产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
[生物习性]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较强,幼鱼更为明显。
[产地分布]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产于、和。
[营养特征]鳀鱼虽然个小,但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8~20.1克,脂肪5
干品或作鱼粉原料、鱼饲料等。
黄鮟鱇:
[形态特征]体柔软,无鳞,头和体和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头大,平扁,呈圆盘状。口宽 大,口底前部黄色,下颌有可倒伏尖牙1〜2行。第一背鳍6鳍棘,第二棘位于吻背部,顶
端有皮质穗。臀鳍具8〜11鳍条,胸鳍臀状,脊椎骨29〜30个,大者可达1000毫米。
[生物习性]冷温性底鱼类。常栖伏海底,以背鳍顶端的皮质穗诱捕小鱼等为食。
克矿物质~2.5克,此外,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E。其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16种氨基酸,
其中的谷氨酸和甘氨酸是鳀鱼味道鲜美的原因所在。鳀鱼脂肪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和廿碳五烯酸(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 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重要作用。
黄鲫:
[形态特征]体扁薄,背缘稍隆起,一般体长15厘米,体重20〜30克。头短小、眼小。吻 突出,口裂大而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细牙、体被薄圆鳞, 易脱落,腹缘有棱鳞,无侧线、胸绩上部有一鳍条延长为丝状,背鳍前方有一小刺,臀鳍长,
尾鳍叉形,不与臀鳍相连。吻和头侧中部呈淡黄色,体背是青绿色,体侧为银白色。背络、 胸鳍和尾鳍均为黄色,臀鳍浅黄色。
[生物习性]栖息于水深4〜13米以内淤泥底质,水流较缓的浅海区。 适温5〜28度,肉食 性,主要摄食浮游甲克类,还摄食箭虫,鱼卵, 水母等。产卵期南海2〜4月,东海以北5〜6月。卵浮性,球形。有洄游特性。
各种海鲜鱼类的介绍

鳀:[形态特征]口大,下位。
钝圆,下颌短于上颌。
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部圆,无梭鳞。
尾鳍叉形。
小型,产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
[生物习性] 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较强,幼鱼更为明显。
[产地分布]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产于、和。
[营养特征]鳀鱼虽然个小,但营养价值很高。
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8~20.1克,脂肪5克矿物质2.0~2.5克,此外,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E。
其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16种氨基酸,其中的谷氨酸和甘氨酸是鳀鱼味道鲜美的原因所在。
鳀鱼脂肪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廿碳五烯酸(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殊疗效。
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重要作用。
狮子鱼:[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渐侧扁狭小,体长可达450毫米。
头宽大平扁,吻宽钝,,眼小,上侧位。
口端位,上颌稍突出,鳃孔中大。
体无鳞,皮松软,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
背鳍延长,连续或具一缺刻,鳍棘细弱,与鳍条相似;臀鳍延长;尾鳍平截或圆形,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胸鳍基宽大,向前伸达喉部;腹鳍胸位,愈合为一吸盘。
身体上各鳍的硬棘,尖锐而且具有毒素,是它们在大自然生存时御敌的唯一武器。
[生物习性] 狮子鱼性格凶猛,喜食小鱼虾蟹。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极海,少数见于南极海,花色品种很多,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
中国数量较多的为细纹狮子鱼。
小黄鱼:[形态特征] 外形与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
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尾柄较短,臀鳍第二鳍棘小于眼径,颌部具6个小孔;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生物习性] 小黄鱼随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的变化较大,且109 mm是其发生食性转换的一个关键的临界体长。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和、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大海里有什么鱼及特点

大海里有什么鱼及特点大海中的鱼类繁多,各有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洋鱼类及其特点:1.鲳鱼: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精、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有疗效。
2.龙头鱼:只有一条主骨,并且主骨柔软,其鱼的鱼骨细软如胡须,因此浙南台州、温州、丽水一带的人就形象叫它为“水潺”,就是说它像水一样柔软。
3.对虾:对虾的烹调方法有红烧、油炸、甜烤,加工成片、段后,可熘、炒、烤、煮汤,制成泥茸,可制虾饺、虾丸。
4.弹涂鱼:习性狡猾,弹跳力极强,喜欢在潮水退后的海滩上跳跃,身上又有淡蓝色花斑,故名花跳鱼。
5.凤鲚:属于河口性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浅海,每年春季,大量鱼类从海中洄游至河口半咸淡水区域产卵,但决不深入纯淡水区域。
6.招潮蟹: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这个“招潮”的动作,目的是用大螯威吓敌人,或是求偶。
此外,招潮蟹还有一对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非常特别。
7.花斑连鳍:花斑连鳍俗名七彩麒麟、绿麒麟、五彩青娃、皇冠青娃、青蛙鱼,原产于大平洋,是最漂亮的海水观赏鱼之一,这是一种细小且色彩鲜艳的鼠鱼衔科鱼类,因眼部大而突出且头部轮廓酷似青蛙而俗称青蛙鱼,而皇冠青蛙是本类中最美丽的品种。
这种鱼被视为最难饲养的海洋鱼类之一,只适合那些能提供定期适当喂食的高级爱好者,在没有足够活石、沙子及端足目和桡足类动物喂养的水族箱里,它们会慢慢饿死。
8.斑鳍蓑鲉:斑鳍蓑鲉是一种非常好看的海水鱼,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这是一种美丽但非常有毒的海洋鱼类,它们拥有着在水中瞬间移动的能力,能够很轻易的抓住猎物,背部有一套恐吓有毒的鳍射线,被这种毒刺刺伤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历,但请放心它毒液通常不会致命。
9.炮弹鱼:炮弹鱼是一种有名的海水观赏鱼品种,这种鱼的外形很像一个炮弹,它的一对眼睛长在背部的中间。
10.黄尾副刺尾鱼:石美人鱼,也称伯氏彩虹鱼,原产地新几内亚。
以上只是大海中部分鱼类的特点,大海中还有很多鱼类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鳀:[形态特征]口大,下位。
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
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
尾鳍叉形。
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
[生物习性] 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
[产地分布]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营养特征]鳀鱼虽然个小,但营养价值很高。
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8~20.1克,脂肪5克矿物质2.0~2.5克,此外,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E。
其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16种氨基酸,其中的谷氨酸和甘氨酸是鳀鱼味道鲜美的原因所在。
鳀鱼脂肪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廿碳五烯酸(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殊疗效。
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重要作用。
狮子鱼:[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渐侧扁狭小,体长可达450毫米。
头宽大平扁,吻宽钝,,眼小,上侧位。
口端位,上颌稍突出,鳃孔中大。
体无鳞,皮松软,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
背鳍延长,连续或具一缺刻,鳍棘细弱,与鳍条相似;臀鳍延长;尾鳍平截或圆形,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胸鳍基宽大,向前伸达喉部;腹鳍胸位,愈合为一吸盘。
身体上各鳍的硬棘,尖锐而且具有毒素,是它们在大自然生存时御敌的唯一武器。
[生物习性] 狮子鱼性格凶猛,喜食小鱼虾蟹。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极海,少数见于南极海,花色品种很多,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
中国数量较多的为细纹狮子鱼。
小黄鱼:[形态特征] 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
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尾柄较短,臀鳍第二鳍棘小于眼径,颌部具6个小孔;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生物习性] 小黄鱼随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的变化较大,且109 mm是其发生食性转换的一个关键的临界体长。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营养特征] 原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
龙头鱼:[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15~26厘米、体重75~150克、眼很小,前位、口裂甚大,由前颌骨形成口裂上缘。
两颌牙密生、细尖,能倒伏、体柔软,大部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浅棕色,腹部乳白色、侧线发达、明显,从头盖骨直达昆鳍叉中央。
背鳍1个,仅有鳍条,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陶鳍发达。
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短。
[生物习性] 生活于暖温性海洋的下层,运动能力不强,常栖息于浅海泥底的环境中。
每年春季为产卵期。
杂食性,以小鱼、小虾、底栖动物为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产之、尤以浙江的温、台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是中小型海产鱼类。
[营养特征] 肉松软,含水分高,不易保存或远运。
鲜食味甚美,也可加工成干品。
龙头鱼含蛋白质29%-76%(干基),脂肪14%~21%,钙500~650mg,铁6~18mg,磷2800~3700lug,其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超过牛奶,达10000mg,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占蛋白质量皆超过100mg,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味道鲜美的营养强化食品原料。
由于其肉质柔软多水、不易贮运保藏等原因,目前国内除大部分就地鲜销外,剩余的只是加工成盐干品或作鱼粉原料、鱼饲料等。
黄鮟鱇:[形态特征] 体柔软,无鳞,头和体和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
头大,平扁,呈圆盘状。
口宽大,口底前部黄色,下颌有可倒伏尖牙1~2行。
第一背鳍6鳍棘,第二棘位于吻背部,顶端有皮质穗。
臀鳍具8~11鳍条,胸鳍臀状,脊椎骨29~30个,大者可达1000毫米。
[生物习性] 冷温性底鱼类。
常栖伏海底,以背鳍顶端的皮质穗诱捕小鱼等为食。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及渤海。
[营养特征] 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
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鱼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自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好原料。
赤鼻棱鳀:[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背腹缘向后渐窄;腹部有棱鳞。
吻显著突出、圆锥形。
眼较大,眼间隔中间高。
口大、下位。
上颌长于下颌,上下颌有细牙。
体被圆鳞。
背鳍1个,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后上方。
臀鳍基部较长,起点在背鳍后下方。
尾鳍叉形。
体背侧浅绿褐色,腹部银白色,吻端和头部背面桔黄色。
尾鳍黄色,后缘黑色,基部散有黑色小点;其余各鳍色淡,体长一般在100毫米以下。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以及我国沿海,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小鱼。
在福建每年3~4月和10月为主要捕捞季节,产量不高。
[营养特征] 小型食用鱼类,经济价值不高。
黄鲫:[形态特征] 体扁薄,背缘稍隆起,一般体长15厘米,体重20~30克。
头短小、眼小。
吻突出,口裂大而倾斜。
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细牙、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腹缘有棱鳞,无侧线、胸绩上部有一鳍条延长为丝状,背鳍前方有一小刺,臀鳍长,尾鳍叉形,不与臀鳍相连。
吻和头侧中部呈淡黄色,体背是青绿色,体侧为银白色。
背络、胸鳍和尾鳍均为黄色,臀鳍浅黄色。
[生物习性] 栖息于水深4~13米以内淤泥底质,水流较缓的浅海区。
适温5~28度,肉食性,主要摄食浮游甲克类,还摄食箭虫,鱼卵,水母等。
产卵期南海2~4月,东海以北5~6月。
卵浮性,球形。
有洄游特性。
[产地分布] 分布干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
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
常年可捕获,以春秋两季为旺汛,产量集中。
[营养特征] 可鲜销、制咸鱼干或鱼粉。
产量较大,其个体小而肉薄,味鲜美,但刺多,含脂肪高,鲜食以干炸或干煎食用最佳,且宜于加工成干制品,在春季的晒干品为白色,秋季的晒干制品呈淡黄色。
其咸干品的回食用方法也多以油煎或火烤,所以南方各地又称黄鲫为烤子鱼。
性甘温,能和中补虚、利尿消肿、益气健脾、清热,有利老年视网膜。
小带鱼:[形态特征]体呈带状,极侧扁。
体长约104~340毫米。
体前部背腹缘几呈水平,向后逐渐细尖,尾部末端呈鞭状。
头前端尖锐。
眼中等大,眼间隔凸起。
吻尖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微突出,牙发达,上颌前端有大钩状的犬牙4个,两侧各有10个较小的扁尖牙。
下颌前端有2个大犬牙,每侧有8个小型的扁尖牙。
鳃孔大。
体光滑无鳞。
侧线几呈直线状。
背鳍很长,约占背部的全长。
腹鳍退化呈小片状突起。
臀鳍仅棘端露于皮肤外。
尾细尖呈鞭状。
全体银白色,除尾鳍黑色外,各鳍均为灰色。
[生物习性] 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通常栖息于近岸浅海,咸淡水及河口附近。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营养特征] 带鱼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碘和多种维生素。
带鱼能补益五脏,强身健体,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
带鱼身上的银白色油脂,含有一种抗癌成分硫代鸟嘌呤,对白血病和癌症有辅疗作用。
专家认为,吃带鱼时,最好不要将它身上的细鳞刮掉。
患有疥疮、湿疹等皮肤病或皮肤过敏的人,应谨慎食用。
大头鳕:[形态特征]各鳍均无硬棘,完全由鳍条组成。
腹鳍喉位。
下颌颏部有 1 须,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牙。
鳞很小。
体长一般为21~70cm。
[生物习性] 食中、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冷水性底层栖息鱼类。
通常栖息在水深50~80m海区,为我国北方海区经济鱼类之一。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我国产于黄海和东海北部。
主要渔场在黄海北部、山东高角东南偏东和海洋岛南部及东南海区。
[营养特征] 鳕鱼肉质厚实,细剌极少,肉味甘美。
蛋白质占16.8%,所含脂肪和鲨鱼一样,只有0.5%。
鳕鱼的肝脏含油量高,除了富含普通鱼油所有的DHA、DPA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D、E和其他多种维生素。
鳕鱼肝油中营养成分的比例,是人体每日所需要量的最佳比例,被北欧人称为餐桌上的“营养师”。
鳕鱼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鳕鱼肝可用于提取鱼肝油,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肝油还可消灭传染性创伤中存在的细菌。
鳕鱼肝油制成的药膏能迅速液化坏疽组织,胰腺含有大量的胰岛素,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用于治疗糖尿病。
鮸鱼:[形态特征]一般体长300毫米,重1~2千克;最大者可达5千克。
体长,稍侧扁,头中大吻短而钝尖;口大,前位;两颌牙外侧一行较大,内侧牙细小呈带状;颏部有 4个小孔,前方2孔细小,后方2孔裂缝状;体被栉鳞,各鳍基部具小圆鳞;侧线完全;背鳍连续,具9~10鳍棘,28~30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一凹缺,尾鳍楔形;鳔大,圆椎形,两侧有34对侧枝,每一侧枝有背腹分枝,背分枝和腹分枝又分出细密小枝交叉成网状。
[生物习性] 为暖温性底层海鱼,栖息于水深15~70米、底质为泥或泥沙的海区,白天下沉,夜间上浮,多分散活动,不集成大群。
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500毫米,怀卵量70~200万粒。
生殖期在长江口外为7~8月,在舟山群岛为5~6月,在福建平潭沿海为4~5月。
产卵后鱼群索饵,一部分游向较深海区。
为海产经济鱼类之一。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朝鲜和日本南部。
[营养特征] 鮸鱼是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还可以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鮸鱼牶。
鮸鱼牶是上等鱼肚,还有一定药用价值,有养血、补肾、润肺健脾和消炎作用。
黑鳃梅童鱼:[形态特征]吻部宽圆,口裂大而斜,下颌比上颌长。
粘液腔发达。
枕骨棘棱显著,有前、后二棘,呈马鞍形,中央颏孔及内侧颏孔成四方形排列。
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背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棘较细弱,尾鳍尖形。
体被薄小圆鳞,鳞细小易脱落,体质软、体上部金黄色或灰褐色、下腹侧金黄色、腹部呈白色。
黑鳃梅童鱼一般体长 7.5~9. 5厘米、体重 9~20克,其鳃腔上有一深黑色斑块而棘头梅童鱼则无黑斑块、此为二者的显著区别。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渤海,为我国近海小型经济鱼类之一。
[营养特征] 梅童鱼肉嫩刺软,肉味鲜美,食用方法除红烧、干炸外,还可加工成鱼糜,制作鱼肉馅或鱼丸子,也可冰鲜成冷冻小包装鲜销。
带鱼:[形态特征]带鱼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为黑色,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
[生物习性] 带鱼白天怕强烈的阳光,有“昼伏夜行”习性。
属暖水性近海洄游鱼类,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台湾岛东岸,每年定期有两次带鱼鱼汛:5月~7月夏初,为幼带鱼的生长索饵洄游期;10月~12月秋未,为成年带鱼繁殖洄游期。
[产地分布] 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