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吨每天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第一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粗格栅1.设计流量Q=20000m 3/d ,选取流量系数K z =则: 最大流量Q max =×20000m 3/d=30000m 3/d =0.347m 3/s2.栅条的间隙数(n )设:栅前水深h=0.4m,过栅流速v=0.9m/s,格栅条间隙宽度b=0.02m,格栅倾角α=60° 则:栅条间隙数85.449.04.002.060sin 347.0sin 21=⨯⨯︒==bhv Q n α(取n=45)3.栅槽宽度(B)设:栅条宽度s=0.01m则:B=s (n-1)+bn=×(45-1)+×45=1.34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设:进水渠宽B 1=0.90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进水渠道前的流速为0.6m/s ) 则:m B B L 60.020tan 290.034.1tan 2111=︒-=-=α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m L L 30.0260.0212===6.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设:栅条断面为矩形断面,所以k 取3则:m g v k kh h 102.060sin 81.929.0)02.001.0(4.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b )4/3k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为3 h 0--计算水头损失,m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形状系数β=将β值代入β与ε关系式即可得到阻力系数ε的值7.栅后槽总高度(H)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7m 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0.802m 8.格栅总长度(L)L=L 1+L 2+++ H 1/tan α=++++tan60°= 9. 每日栅渣量(W)设:单位栅渣量W 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则:W=Q W 1=05.0105.130000100031max ⨯⨯=⨯⨯-Z K W Q =1.0m 3/d 因为W>0.2 m 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10.计算草图:α1αα图1-1 粗格栅计算草图二、集水池设计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6m,根据设计规范,集水池的容积应大于污水泵5 min的出水量,即:V>0.347m3/s×5×60=104.1m3,可将其设计为矩形,其尺寸为3 m×5m,池高为7m,则池容为105m3。
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AAO法是指厌氧-好氧-好氧(Aerobic-Anaerobic-Oxic)的处理方式,它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AAO法的处理原理以及设计计算。
AAO法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池三个单元。
厌氧池主要用于降解有机物,好氧池则通过气泡曝气来增加溶解氧的浓度以利于污水中的氨氮氧化,好氧池则用于深度处理。
AAO法能够同时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脱氮效果,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AAO法的设计计算。
首先是污水流量计算。
污水流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人口当量法,即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单位时间内人均污水排放量来计算总污水流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需要合理确定人均污水排放量。
其次是污水水质参数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测定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等主要指标,以及污水pH 值、温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测定对于后续的设计计算非常重要。
然后是AAO法的单元设计计算。
首先是厌氧池的设计。
厌氧池主要负责有机物的降解,其设计主要包括池体的体积、进出水管道的设计以及进水量的控制等。
具体设计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污水的COD 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等。
接下来是好氧池的设计。
好氧池主要负责氨氮的氧化以及污水的进一步处理。
在设计好氧池时,需要考虑气泡曝气系统的设计、曝气量的计算以及好氧池的体积等参数。
好氧池的设计参数一般包括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曝气池的曝气量等。
最后是好氧池的设计。
好氧池是整个AAO法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单元,其主要负责污水的深度处理。
好氧池的设计包括池体的体积、进出水管道的设计以及进水量的控制等。
同样地,具体设计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污水的CO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等。
在进行AAO法的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运行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mL/g mL/g m3 g/L
混合液回流比
Ri
缺氧池池容:厌氧池池容 好氧池池容:厌氧池池容
生物池停留时间 T
各反应池尺寸设计
共2系列每系列A/A/O生物池设计组 数
厌氧区容积 V
有效水深
h
厌氧区面积
A
长 廊宽 共4廊道,每廊长
廊宽与有效水深之比
缺氧区
容积
V
有效水深
h
缺氧区面积
A
长
池宽(分3廊)
有效水深h(宜取4-6)
6
池宽B
12
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
2
池子总长L
486.111111
V =Vn 2
V =Vo 2
总长L
273.455
1Q(Nk-Nke)- 0.12△XV]-0.62b[0.001Q(Nt-Nke-Nne)-0.12△XV]
300000 150 10 8820 35 7
68765.1826
(㎡)
管径:
d (m)
取进水管径:
D (m)
150000
1 1.736111111 1.487147105
1.5
总需氧量O2
O2 = 0.001aQ(So-Se)-c△XV+b[0.001Q(Nk-Nke)- 0.12△XV]-0 O2—— 污水需氧量(kgO2/ d);
Q—— 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 量(m3/d);
9.166666667 8.663003663
Gs
=
N0 0.28EA
87219.744
6.501811108 6.14456874 0.1429
0.166226913
GS——供给曝气池的空气量(m³ /h)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1.污水流量计算公式:
污水流量=污水产生量×日用水率
污水产生量=人均产污量×人口数+工业废水排放量
2.污染负荷计算公式:
COD负荷=污水流量×COD浓度
BOD负荷=污水流量×BOD浓度
TP负荷=污水流量×TP浓度
TN负荷=污水流量×TN浓度
3.池体尺寸计算公式:
曝气池尺寸=曝气池容积/曝气通量
沉淀池尺寸=沉淀池容积/停留时间
活性污泥池尺寸=活性污泥池容积/深度
4.沉淀速度计算公式:
沉淀速度=比表面积×重力加速度×其中一种颗粒物的密度/动力粘度×浓缩度
5.曝气负荷计算公式:
曝气负荷=曝气量/曝气池有效体积
曝气量=溶氧量/溶解氧传质系数
以上仅为污水处理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或者转化的过程,以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循环利用的要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计算来确定处理设备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条件。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设备的废水体积。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污水流量 = 污水排放浓度 ×污水排放流量其中,污水排放浓度是指污水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污水排放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排放的废水体积。
2. 污水处理效率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效率是指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染物去除的能力。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水处理效率 = (进水浓度 - 出水浓度)/ 进水浓度 × 100%其中,进水浓度是指污水进入处理设备时污染物的浓度,出水浓度是指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3. 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生量 = 污水流量 ×污泥产生系数其中,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设备的废水体积,污泥产生系数是指单位污水体积产生的污泥量。
4. 曝气量计算公式曝气是污水处理中一种常用的气体供氧方式,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提供氧气以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降解。
曝气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曝气量 = 曝气器深度 ×曝气器长度 ×曝气器宽度 ×曝气器通气量其中,曝气器深度是指曝气器的水深,曝气器长度和宽度是指曝气器的尺寸,曝气器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入曝气器的空气量。
5. 混合液回流比计算公式混合液回流比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从沉淀池底部回流到进水池的混合液量与进水量的比值。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混合液回流比 = 混合液回流量 / 进水量其中,混合液回流量是指从沉淀池底部回流到进水池的混合液量,进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处理设备的污水体积。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确定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条件,以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处理。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依据、工程概况该城市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为,近期(年)规划人口万人,远期(年)规划人口万人。
、水质计算依据.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为:人人.工业污染源,拟定为.氨氮根据经验值确定为、水量数据计算依据:.生活污水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人·;.生产废水量近期×,远期×考虑;.公用建筑废水量排放系数近期按,远期考虑;.处理厂处理系数按近期,远期考虑。
、出水水质根据该厂城镇环保规划,污水处理厂出水进入水体水质按照国家三类水体标准控制,同时执行国家关于污水排放的规范和标准,拟定出水水质指标为:污水量的确定、综合生活污水近期综合生活污水远期综合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近期工业污水远期工业污水、进水口混合污水量处理厂处理系数按近期,远期考虑,由于工业废水必须完全去除,所以不考虑其处理系数。
近期混合总污水量取远期混合总污水量取、污水厂最大设计水量的计算近期;,取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
远期;,取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
拟订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水量为污水水质的确定近期取取远期取取则根据以上计算以及经验值确定污水厂的设计处理水质为:,,,,考虑远期发展问题,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处理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排放要求。
拟定出水水质指标为:表进出水水质一览表注:[]取水温>℃的控制指标,水温≤℃的控制指标。
[]基本控制项目单位为,除外。
第二章各单体构筑物计算粗格栅设计、设计参数设计流量,栅前水深,过栅流速,栅条间隙,栅前长度,栅后长度,格栅倾角,栅条宽度,栅前渠超高。
、设计计算图粗格栅计算示意图格栅设两组,按两组同时工作设计,一格停用,一格工作校核。
()栅条间隙数:取()栅槽宽度格栅宽度一般比格栅宽~,取;则()通过栅头的水头损失()栅后槽总高度:()栅前渠道深:()栅槽总长度:()每日栅渣量:式中,为栅渣量,格栅间隙为~时,污水。
第六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第六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
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
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 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6.1絮凝池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常见的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
隔板絮凝池虽构造简单,施工管理方便,但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折板絮凝池虽絮凝时间短,效果好,但其絮凝不充分, 形成矾花颗粒较小、细碎、比重小,沉淀性能差,只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水厂。
机械絮凝池虽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较小、絮凝时间短,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
网格絮凝池构造简单、絮凝时间短且效果较好,本设计将采用网格絮凝池。
6.1.1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网格絮凝池分为1座,每座分1组,每组絮凝池设计水量:s /m 308.0Q 31=(1)絮凝池有效容积T Q V 1= (3-12) 式中 Q 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V—絮凝池有效容积(m 3)T—絮凝时间,一般采用10~15min ,设计中取T=15min 。
3277.2m 60150.308V =⨯⨯=(2)絮凝池面积 H V A = (3-13)式中 A—絮凝池面积(m 2);V—絮凝池有效容积(m 3);H—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H=4m 。
2m 3.6942.277A == (3)单格面积11v Q f = (3-14)式中 f—单格面积(m 2);Q 1—每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v 1—竖井流速(m/s ),前段和中段0.12~0.14m/s ,末段0.1~0.14m/s 。
设计中取v 1=0.12m/s 。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第一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泵前中格栅 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0×104m 3/d443max 5.010 1.2 6.010/694/Z Q Q K m d L s =⨯=⨯⨯=⨯=栅前流速v 1=0.7m/s ,过栅流速v 2=0.9m/s 栅条宽度s=0.01m ,格栅间隙e=2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 2.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前水深,本社既考虑流量较大,故设计两套格栅。
令31/20.347/Q Q m s ==。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1211vB Q =计算得:栅前槽宽10.93B m ==,则栅前水深10.930.4722B h m ===(2)栅条间隙数238.2n ===(取n=40)(3)栅槽有效宽度B=s (n-1)+en=0.01(40-1)+0.02×40=1.19m 选型:GH —1500,实际B=1.50m,电机功率1.1——1.5kw.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111 1.500.940.772tan 2tan 20B B L m α--===︒(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120.382L L m == (6)过栅水头损失(h 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 =3,则m g v k kh h 103.060sin 81.929.0)02.001.0(42.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e )4/3 h 0:计算水头损失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47+0.3=0.77m 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0.47+0.103+0.3=0.87 (8)格栅总长度L=L 1+L 2+0.5+1.0+0.77/tan α=0.77+0.38+0.5+1.0+0.77/tan60° =3.09m(9)每日栅渣量31186400 1.25/100zQ w w m d k ==>0.2m 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10)计算草图如下:进水图1 中格栅计算草图二、污水提升泵房 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694L/s ,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 2.泵房设计计算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
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
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 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常见的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
隔板絮凝池虽构造简单,施工管理方便,但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折板絮凝池虽絮凝时间短,效果好,但其絮凝不充分, 形成矾花颗粒较小、细碎、比重小,沉淀性能差,只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水厂。
机械絮凝池虽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较小、絮凝时间短,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
网格絮凝池构造简单、絮凝时间短且效果较好,本设计将采用网格絮凝池[8,9,10,11]。
3.1.1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网格絮凝池分为1座,每座分1组,每组絮凝池设计水量:s /m 308.0Q 31=(1)絮凝池有效容积T Q V 1=(3-12)式中 Q 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T —絮凝时间,一般采用10~15min ,设计中取T=15min 。
3277.2m 60150.308V =⨯⨯=(2)絮凝池面积HV A =(3-13)式中 A —絮凝池面积(m 2);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H —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H=4m 。
2m 3.6942.277A ==(3)单格面积11v Q f =(3-14)式中 f —单格面积(m 2);Q 1—每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v 1—竖井流速(m/s ),前段和中段0.12~0.14m/s ,末段0.1~0.14m/s 。
设计中取v 1=0.12m/s 。
2m 57.212.0308.0f ==设每格为正方形,边长为1.7m ,每个实际面积为2.89m 2,由此得分格数为:251.2489.23.69n ≈==(个)每行分5格,每组布置5行。
单个絮凝池尺寸L×B=17.8m×8.8m。
(4)实际絮凝时间160Q Hb a 24t ••=(3-15)式中 t —实际絮凝时间(min ); a —每格长边长度(m ); b —每格短边长度(m ); H —平均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4.3m 。
min 01.1560308.047.17.124t =⨯⨯⨯⨯=絮凝池的平均有效水深为4.0m ,超高为0.3m ,排泥槽深度为0.65m ,得池的总高为:5m 9.40.650.34H =++=(5)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过水孔洞流速从前向后逐渐递减,每行取一个流速,分别为0.30m/s ,0.25m/s ,0.20m/s ,0.15m/s ,0.10m/s ,则从前往后各行的孔洞尺寸分别为:0.63×1.60,0.76×1.60,0.95×1.60,1.27×1.60,1.90×1.60。
前四行每个均安装网格,第一行每格安装4层,网格尺寸50mm×50mm,第二行和第三行每格均安装3层,网格尺寸为80mm×80mm ,第四行每格安装2层,网格尺寸为100mm×100mm。
(6)水头损失计算 ①网格水头损失计算g2v h 2111ξ= (3-16)式中 h 1—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 );ξ1—网格阻力系数,一般前段采用1.0,中段采用0.9; v 1—各段过网流速(m/s ),一般前段采用0.25~0.30m/s ,中段采用0.22~0.25m/s 。
设计中前段取0.27m/s ,中段取0.23m/s 。
第一行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 004.081.9227.00.1h 21=⨯= 第一行内通过网格总水头损失:m 08.0004.054h =⨯⨯=∑’同理得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过网总水头损失分别为:0.036m ,0.036m ,0.024m 。
通过网格总水头损失:m 176.0024.0036.0036.008.0h 1=+++=∑ ②孔洞水头损失:g2v h 2222ξ=(3-17)式中 h 2—孔洞水头损失(m );ξ2—孔洞阻力系数,一般上孔洞取0.8,下孔洞采取3.0; v 2—空洞流速(m/s )。
第一行各格孔洞总水头损失:m 049.081.923.08.0281.923.033h 222=⨯⨯⨯+⨯⨯⨯=∑’同理第二、三、四、五行各格孔洞总水头损失分别为:0.027m ,0.023m ,0.010m ,0.004m 。
通过各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m 112.0004.0010.0022.0027.0049.0h 2=++++=∑通过絮凝池的总水头损失:m 288.0112.0176.0h h h 21=+=∑+∑=’’则网格絮凝池从进水到出水总的水头损失为0.288m ,设计中取0.30m 。
(7)进水管设计 进水口横截面面积31v Q A =(3-18)式中 v 3—进水速度,设计中取0.8m/s2m 385.08.0308.0A ==则设计中絮凝池采用尺寸为0.62m×0.62m 的正方形进水。
(8)超越渠道设计设计中取渠道宽0.8m ,深1.8m ,壁厚0.20m ,底厚0.20m 。
3.2沉淀池的选择与设计计算3.2.1沉淀池的选择水处理中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它能去除80%~99%以上的悬浮固体,是主要的净水构筑物之一。
沉淀池的常用形式有: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等。
平流沉淀池构造简单,操作管理方便,但占地面积大,机械排泥设备维护较复杂、土建费用高、沉淀效率低。
斜板(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本设计采用斜板沉淀池。
3.3.2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斜板沉淀池分为1座,每座分1组,每组设计流量为Q 1=0.308m 3/s 。
(1)沉淀池清水区面积qQ A 1=(3-19)式中 A —斜板沉淀池的表面积(m 2) q —表面负荷(m 3/(m 2·h)),一般采用9.0~11.0m 3/(m 2·h)。
设计中取q=9.0m 3/(m 2·h)=0.0025m/s2m 2.1230025.0308.0A ==(2)沉淀池的长度与宽度因为沉淀池与絮凝池合建,故沉淀池的宽度B=8.8m ,则沉淀池长度m 0.148.82.123B A L ===为了布水均匀,进水区布置在沉淀池长度方向一侧。
在8.8m 的宽度中扣除无效长度约为0.5m ,则进出口面积()11k L 5.0-B A ⨯=(3-20)式中 A 1—净出口面积(m 2);k 1—斜板结构系数,设计中取k 1=1.03。
()21m 8.11203.1145.0-8.8A =⨯=(3)沉淀池总高度54321h h h h h H ++++= (3-21)式中 H —沉淀池总高度(m );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1.0~1.5m h 3—斜板区高度(m ),斜板长度为1.0m ,安装倾角60°,则 h 3=sin60°=0.87m。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不小于1.0~1.5m ; h 5—排泥槽高度(m )。
设计中取 h 1=0.3m ,h 2=1.20m ,h 4=1.65m ,h 5=0.83m 。
m 85.483.065.187.020.130.0H =++++=(4)沉淀池进水设计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空口面积vQA 12=(3-22) 式中 A 2—空口总面积(m 2); v —孔口流速(m/s ),一般取值小于0.08~0.10m/s 。
设计中取v=0.08m/s22m 85.308.0308.0A ==每个孔口采用D318×9.0的钢管,单孔面积为0.071m 2,则孔口数为(个)44071.008.3n == 进水孔分3行,每行18个,平行孔口间距为0.48m ,上下孔口间距为0.5m ,进水孔位置应在斜板以下,沉淀区以上位置。
(5)沉淀池出水设计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 1=0.6m/s ,则穿孔总面积为2113m 51.06.0308.0v Q A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3cm ,则孔口个数为FAN 3= (3-23)式中 N —孔口个数;F —每个孔口的面积(m 2),22m 000707.003.04F =⨯=π。
(个)722000707.051.0N ==设每个集水槽的宽度为0.3m ,间距为1.5m ,共设6条集水槽,每条集水槽一侧开孔数为62个,孔口间距为22cm 。
6条集水槽汇水至出水总渠,出水总渠宽度为0.8m ,深度为1.0m ,出水总渠采用D720×8的钢管排水[12]。
(6)出水水头损失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内损失。
①孔口损失g2v h 211ξ=∑ (3-24)式中 ∑h 1—孔口水头损失(m );ξ—进口阻力系数,设计中取ξ=2。
m 037.081.926.02h 21=⨯⨯=∑②槽内水头损失集水槽内水深取为0.4m ,槽内水流水速度为0.40m/s ,槽内水力坡度按0.01计,水头损失为:il h 2=∑(3-25)式中 ∑h 2—集水槽内水头损失(m ); i —水力坡度;l —集水槽长度(m )。
设计中i=0.01,l=13.8mm 14.00.1401.0h 2=⨯=∑出水总水头损失m 177.014.0037.0h h h 21=+=∑+∑=∑(7)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采用穿孔管进行重力排泥,每天排泥一次。
穿孔管管径为219mm ,管上开孔孔径为50mm ,孔眼向下与垂线成45°交叉排列,孔间距为0.3m 孔眼数为29个,每根排泥管上沉淀池底部为排泥槽,共设7条。
排泥槽顶宽1.96m ,底宽0.3m ,斜面与水平夹角约为45°,排泥槽高为0.83m 。
另,池外排泥管采用为D312×6和D480×8的钢管。
(8)核算①向上水流速度v 2斜板间的水流速度为:θsin A Qv 12=(3-26)式中 v 2—斜板间水流速度(m/s );θ—斜板安装倾角,一般采用50°~60°。
设计中取θ=60°cm/s 32.0m/s 0032.069.97308.0v 2===②雷诺数RevRv Re 2= (3-27)式中 R —水力半径(cm ),cm 75.0mm 5.74304d R ====,斜板间距d=3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