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1 前言1.1 锅炉烟气的特点国内锅炉设备所用燃料以煤为主,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气体。
1.2 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急剧增多。
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1.3 处理现状介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十一五”期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快和强化现役及新建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与运行监管。
选用高效除尘脱硫工艺对缓解我国使用燃煤锅炉造成的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设计概况说明2.1 设计依据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765- 2010);2、《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4、《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8);5、《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78);6、《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3-82);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风机械设备安装工程)》(TJ305-75);9、《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1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规范》(GBJ50055-93);2.2 设计原则1、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在保证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投资、降低成本;2、外购设备选用国内知名品牌的优良产品,并切实可行;3、非标设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并保证性能稳定、外表美观;4、管道设备应采取必要防腐措施,延长寿命。
2.3 设计范围根据锅炉的设计参数,承担该工程的工艺初步设计及设计计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周,其中讲课:0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课外2周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学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教材:张慧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气象出版社,2015。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基础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阶段下达设计任务书(2天)指导学生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包括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技术与设备),以及净化设备的设计计算、管道布置、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述,提出设计目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1)理解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技术与设备;(2)掌握净化设备的设计计算、管道布置、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等相关知识。
重点: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技术与设备难点:净化设备的设计计算、管道布置、阻力计算第2阶段选题,设计方案比选(0.5天)根据设计任务书,围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展开选题,题目可来自理论课程或社会实践。
在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和设计任务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设计工作量和实际条件,选题恰当、适中,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具有创意。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使学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3. 引导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技术;4.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环境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控制,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的意识;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新技术、新方法的热情;4. 培养学生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大气环境的品质。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结合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和学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危害;2. 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区域差异、季节变化、污染源分布;4. 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政策、排放限值;7. 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监测方法、数据分析、评价体系;8.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及启示。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第一周: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成因;第二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第三周: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技术;第四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第五周: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第六周: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及讨论。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限制空气污染。
因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其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机制、防治方法和技术。
这包括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分、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来说,该课程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种类和来源、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等。
其中,控制污染的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如静电沉降、离子交换、膜分离、光化学氧化、生物反应器等。
此外,该课程还将重点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国际标准、法律法规和国内状况等。
最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理论课程、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应该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各个方面的教
学目标。
借助该课程,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正面的影响,为大气污染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一、前言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本文将通过课程设计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学习者在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通过此设计,学习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学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限制。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动力煤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四部分: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学习后,学生应该熟悉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学生需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等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掌握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会分析大气污染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健康,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大气污染工程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关注环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主要污染物:介绍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讲解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如除尘、脱硫、脱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大气质量评价与监测:介绍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方法及监测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大气污染防治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探讨治理措施及效果。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理解。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进度,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类型。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及主要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效。
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设计简单的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民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掌握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年龄阶段,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具有很高的关注度。
他们对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模块:模块一: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污染物1. 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2. 常见大气污染物(如PM2.5、SO2、NOx等)的特性和危害。
3. 教材章节:第一章 大气污染概述。
模块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2. 大气污染对植物、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材章节:第二章 大气污染的影响。
模块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政策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背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前沿技术,以有效地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为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课程设计将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进行探讨,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进而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任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
2.掌握各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3.熟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践操作技能。
4.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综合性应用能力。
三、任务内容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概述利用课堂讲解、分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形式,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概述,包括大气污染概念、通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分类等方面。
2.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和特征结合实验操作、课堂讲解、研究报告等形式,认识大气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和特征,探讨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污染物的影响。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应用利用组内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数学模拟技术,了解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应用,包括大气监测、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
更具体地,学生需要了解大气污染预防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成果,并选择一个例子,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研究。
4.大气污染控制程序的模拟和优化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和模拟技术,模拟和分析大气污染控制程序,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大气污染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五、作业要求1.按照学科规律和任务要求,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在课程设计完结后,结合实验数据和研究报告,撰写课程设计论文,论文内容应包括:(1)课程设计要求与目标。
(2)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3)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步骤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课题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所在专业________ 环境工程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20111081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 苏青青____________2013年x月x日目录、项目概况、设计资料和依据2.1 设计依据:2.2 设计内容;2.3 设计要求:2.4 设计参数:2.5 烟气性质:2.6 烟尘性质:2.7 当地的气象条件:2.8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2.9 技术水平的确定:三、系统设计部分3.1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3.1.1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3.1.2 袋式除尘器型号的确定3.1.3 滤料的选择3.1.4 过滤面积的确定3.1.5 滤袋数量的计算3.1.6 进风通道的设计3.1.7 出风通道的设计3.1.8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3.1.9 排灰系统的设计3.1.10 灰斗的设计计算3.1.11 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3.1.12 仪器仪表3.1.13 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3.2 烟囱的设计3.2.1 设计的一般规定3.2.2 构造规定3.2.3 烟道的设计3.3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3.3.1管道材料3.3.2管道阀门3.3.3机械排灰与除灰一. 项目概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 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 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
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 设计资料和依据2.1 设计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 GB13271-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75-2001) ;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 (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 (GB12625-2007)《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2.2设计内容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⑶对设计的内容进行画图;图表要清楚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2.3设计要求标准状态下袋式除尘器烟气排放浓度w 50mg/m除尘效率>99%漏风率w 2%2.4设计参数额定蒸发量为75t/h,煤的成分见表6-13.收到基地位发20350KJ/Kg。
煤的组成成分单位2.5烟气性质最大烟气量185900m3/h烟气最高温度150C,;烟气最大含尘量15g/m3;烟气露点温度100C ;烟气压力约3000Pa2.6烟尘性质灰尘的成分、粒径分布分别见表:灰尘成分单位粉尘粒径分布2.7当地的气象条件年平均大气压力101.27kPa最低温度平均值19C ;最高温度平均值363C ;冬季室外风速平均值2.4m/s夏季室外风速平均值1.8m/s;海拔高度6.6m。
2.8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管道锅炉—脉冲带式除尘器处理后烟气2.9技术水平的确定:设计的除尘器应符合我国机械行业标准要求除尘器的主要性能见下表表三: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三.系统设计部分3.1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H + 1/402 -------- HO525.7 12* 1/2 Q78.9 16论 烟 气 量Q(N 2)=3.76Q(O 2)=3.98m 3/kgQ S Vco 2 V H 2O Vso 2 Vn 23.1.1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32.5 18.3 32Q a 4.76 (525^32.5 8.378.9))22.4 10 3 5.04(m 3/kg)(空型竺虫)22.412 2 32 28 10 3 3.98m3/kg 5.34(m3/kg)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Q s Q S ( 1)Q A 5.34 (1.2 1) 5.04 6.35(m3/kg) 式中——空气过剩系数;IQA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IQS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
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Q Q s M6.35 75 103m3/h 4.76 105(m3/h)式中M—设计耗煤量;Q s――实际烟气量。
工况条件下烟气流量Q Q Ps / PNTN/TS4.76 105 101.3254237.163 105(m3/h)104.325 2735 3即7.163 10 ( m3/h)= 198.97( m3/s)烟气含尘浓度d sh A YQ S26.81%6.350.04222( kg/m3) 42220( mg/m3) 式中d sh——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烧成分的质量分数;A――煤中不可燃烧成分的含量;Q s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除尘效率C S1C1 5099.88%42220式中C——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Cs ――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钟规定值。
根据工况系下的烟气量(Q 185900(m3/h))、烟气温度(423°C )及要求达到的除尘效率(99.88%)确定除尘器的种类、型号、规格及运行参数根据以上数据,经查阅资料,选用 LMC2x9- 170型玻纤袋式除尘器。
其处理风量为183600〜200000m3/h,过滤风速为v 1.0 m/min。
⑸产品性能规格见表3.1.2袋式除尘器型号的确定根据以上参数,确定为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3.1.3滤料的选择气体温度为150o C时,加上粉尘的性质,查阅资料知,故选用涤纶滤袋3.1.4 .总过滤面积的确定A=q/60v式中:A 为过滤面积,m2;q 为处理的烟气量,m3/h;v 为过滤速度,m/min,取1.6m/min 。
故 A=185900 m3/h/ (60*1.6 m/min ) =1936.46m23.1.5滤袋数量的计算选择滤袋尺寸:L=6000mm,D=130mm每条滤袋面积 A1= DL =3.14*6*0.13=2.4492m2 滤袋数 n=A/A1=790.65 取800分两室,按正方形排列 横向:20个滤袋 纵向:20个滤袋 相邻滤袋间隔50 mm 除尘室的尺寸:长度 L=20 0.13 19 0.05 3.55m ,取 L=4m宽度 D 20 0.13 19 0.05 3.55m ,取 D 4m3.1.6 .进风通道的设计取进风口风速为20m/s,则进口管道直径3.1.8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清灰时间的确定: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P P fP P式中 P f —通过清洁滤袋的压力损失,取 100Pa ;D=4 185900 3.14 20 3600=1.81 m3.1.7出风通道的设计取出风口风速为8m/s,则出口管道直径D=4 1859003.14 8 3600=2.88mP P —通过颗粒层的压力损失,Pa 。
参考《除尘设备》:p p = R P v f 2t式中t —清灰时间,min—含尘浓度,g/m 3 V f —过滤风速,m/minR p —颗粒比阻力系数,取1.2m in/(g • m)设p 达到lOOOPa 时清灰一次,将已知数据代入:1000 = 100 + 1.20 X 1.02x 15X t解得:t = 50min故滤袋运行50min 清灰一次。
3.1.9排灰系统的设计排灰系统有机械和气力两种,机械排灰系统一般是先通过卸灰阀 将灰斗中的灰排至水平的输送装置中,再送入竖直的输送机械,提升 至一定的高度, 掉入储灰罐,待罐中装灰约4/5时,由真空吸引罐车 运走,或经卸灰阀和加湿机使灰湿润后卸至运灰汽车上。
水平输送机 械一般使用螺旋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垂直输送机械则使用斗式提升 机或刮板输送机。
由于带式除尘器是在负压下工作的,漏风对除尘器影响很大,为 了尽量减少除尘器的漏风和简化灰斗,采用螺旋输送机输灰,并安置 一个星形卸灰阀。
螺旋输送机具有结构简单、截面尺寸小、密封性好、 可以中间多点装料和卸料、操作安全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3.1.10灰斗的设计计算查资料得煤灰堆积密度为790 kg/m 3灰斗尺寸设计:进灰口和出灰口均为正方形积灰堆积速度:q = 2P 185900 15 99% 790 3600 0.97m 3/s进灰口边长4m,出灰口边长为0.4 m设两个灰斗,取灰斗倾角为60°1 4 1则灰斗高度h tan60 0.4 tan60 1.39m,取1.5m2 2 21 ___________________灰斗体积估算:V=_h s上+s下+.. Sh31 _= -1.5 16+0.16+ .16 0.163=10.09m3式中:h是高,S上和S下分别是上下底面的面积3.1.11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除尘器在运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冷凝水,对除尘器有腐蚀作用,但最直接的原因是气体的温度接近露点,甚至在露点以下,使气体产生冷凝,在金属表面出现冷凝水。
因此,防止布袋除尘器腐蚀最有效的措施是尽量减少主机开停和除尘器中断电、供电的次数特别是烘干机;或启动前预热除尘器,也可以在停炉前停止清灰,在滤袋上形成灰尘层,以便在下次启动时保护滤袋。
3.1.12仪器仪表排灰系统有机械和气力两种,机械排灰系统一般是先通过卸灰阀将灰斗中的灰排至水平的输送装置中,再送入竖直的输送机械,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掉入储灰罐,待罐中装灰约4/5时,由真空吸引罐车运走,或经卸灰阀和加湿机使灰湿润后卸至运灰汽车上。
水平输送机械一般使用螺旋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垂直输送机械则使用斗式提升机或刮板输送机。
由于带式除尘器是在负压下工作的,漏风对除尘器影响很大,为了尽量减少除尘器的漏风和简化灰斗,采用螺旋输送机输灰,并安置一个星形卸灰阀。
螺旋输送机具有结构简单、截面尺寸小、密封性好、可以中间多点装料和卸料、操作安全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