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布、特点及与人类区别得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掌握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掌握事实与观点的概念,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2)通过动手仿制古代“石器”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肢体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播放露西的生活和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影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3)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1.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和游戏活动等形式说明语言交流和工具使用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简单而有特点的“石器”、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信息资料。
准备一些朔料泡沫,课堂上动手仿制“石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提出问题:“黑猩猩会变成人吗?”引出本节学习的主题。
学生活动:讨论上述问题,学生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进一步明确本节学习的主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二、新课讲解首先学习科学家简介:教师讲述: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书中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达尔文在比较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从此,神创论观点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讲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黑猩猩能够制造工具
20世纪60年代,英国女中学毕业生珍妮· 古 道尔,有志于研究古人类,在路易斯· 利基 资助、指导下到了非洲坦桑尼亚,住到密 林当中,观察黑猩猩的生活。 她发现,黑猩猩能够制造工具:把草杆枝 杈去掉,用直草杆插到蚂蚁窝里钓蚂蚁吃。
25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根 据 自 身 特 征 进 行 判 断
26
腊玛古猿
一种原始的古猿。臼齿 大,犬齿小,釉质厚,上颌 骨齿弓为V型,生活在森林树 丛中。
27
上颌骨比较
腊玛古猿
猩猩
人类
28
680万年前的化石Toumai
Michel brunt et al.2002 年在《Nature》宣布, 从中非的乍得德乍腊沙漠发现68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人 29 科动物)头颅化石Toumai(沙赫人 )
7
猿 科 与 人 科 动 物 进 化 概 图
8
灵长类的进化
哺乳纲的一目,社会性动物。大脑发达,眼眶朝前;手和 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 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 9 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有尾长或无尾。
大猩猩、长臂猿、猩猩和黑猩猩
门形齿弓
19
人和3种猩猩若干特征比较
?
20
人与黑猩猩
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基因的差异仅1.3%,
肝脏和血液上都没有差异。唯独我们的
大脑容量是黑猩猩的5.5倍。
人类一定得吃青菜等食物,因为我们在
进化过程中把合成维生素C的基因丢了。
21
人与黑猩猩 染色体比较
22
2号染色体突变在人类起源中的可能作用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18张)(人教版生物)

2.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
制造
直立
前肢
大脑
使用
合作交流
视察与思考(视察第3页图,阅读课本第2——3页, 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散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生活
的方式有什么?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类似,但究竟
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分呢? 3.随着人类的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
3.现代类人猿主要有哪四种? 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4.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
树栖
学习任务二 人类的发展
阅读教材4-5页,回答:
1.从猿到人的进化: (1)人类的起源地? 东非大裂谷地带 (2)人类的起源原因?地壳运动,环境变化 (3)人类的起源证据? 古人类化石
(4)由于地球环境产生变化,生活在森林中的森林古 猿逐渐进化成了_现__代__类__人__猿__;而生活在稀树草原中的 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了____人__类_____。
答案:1.C 2.B 3 .A 4.C 5.C 6.A 7.B 8.A
9. 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
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
争的过程中,人类
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良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 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讨论: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类似,但与人 的根本区分是什么?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 具;人类可制造 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较小,无语言能力;人 脑的容量较大,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由来PPT教学课件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
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根本区别 运动方式
类人猿 臂行
制造工具 的能力 使用自然工具,
不会制造
脑发育的 脑的容量约为
程度
400ml,没有语言
文字能力
人类
直立行走
制造并使用各种 简单、复杂工具
人脑的容量约为 1200ml,具有很 强的思维能力和 语言文字能力
A、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有语言、有意识 D、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
综合提升
最能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比 “露西”少女时代的古人类更进化的特 征是,“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使用工具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科学家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主要证据是什么?
距
今
3
百
万
年 前 的
化 石“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
化
石
“
露
西
”
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
少 女
类— “东非人”及其遗物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
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
上肢较细 下肢粗长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
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直立行走
A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1、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 西部和东部赤道地 区自评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2)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2.教学难点:采取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关于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资料,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00万年前的古人类“露西”的化石被发现的录像,“露西”骨骼化石的图片,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和现代人的骨骼的图片,用泡沫塑料仿制成距今175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石器”,人类发展过程中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变化图,不同时期的人类单幅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则引发广大民众好奇心的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的“女娲遗骨”。
根据14C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 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听到此新闻,你想到了什么?当然,女娲造人、上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虽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19世纪时,达尔文第一次以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的观点,替代“神创论”对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
达尔文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黑猩猩有亲缘关系。
虽然这一观点被当时的宗教势力群起而攻之,被污蔑为亵渎圣灵、有失人类尊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文明发展1.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逐渐分散到全球各地。
- 最早的人类化石是露西(Lucy)的化石,约在300万年前出现。
2.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指石器制作水平较低,以石制工具为主要特征的时期。
-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有旧石器文化和中石器文化。
3.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石器制作水平较高,以石质、陶质和玉质工具为主要特征的时期。
-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有新石器文化和长江文化。
4.古代文明的诞生- 古代文明起源于河流流域和沿海地区,如中华文明的诞生于黄河流域,埃及文明的诞生于尼罗河流域。
二、古代中国的历史1.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由禹建立。
- 夏朝是个封建奴隶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部落联盟和国家的雏形。
2.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由汤所建立。
- 商朝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的封建制国家,社会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3.西周-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建立。
- 西周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的封建王朝,实行了封建制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4.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是乱世,列国相争,是中国的分裂时期。
5.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建立。
- 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发展了经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6.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由刘邦建立。
-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时期由于内外夹击而逐渐衰落。
7.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由魏、蜀、吴三个国家分立而成。
- 三国时期国力衰落,社会动荡,边境频繁战乱。
8.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和南方分立的时期,由南朝和北朝组成。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学习目标
一、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进化来的。
二、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 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 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 的变化。
三、认同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
学习新知
女娲造人
亚当和夏娃
学习新知
查 尔 斯 ·罗 伯 特 ·达 尔 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年2月12日—1882年4 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进化论
学习新知
一、人的起源
人类 现代类人猿
共同祖先
森林古猿
*课本第3页“观察与思考”
相同点
具有复杂的大脑和宽阔的胸廓,相似的面部表 情骨骼结构,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血型、行为 表现 等页相似。
学习新知
为什么会有相同点?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 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广布 于非、亚、欧地区,尤其 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学习新知
继续留在森林 过树栖生活
为什么会有不同点?
树栖生活转为 地面生活
学习新知
露 西 骨 骼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 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
上肢较细 下肢粗长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象 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露西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
较粗壮,已能直立行走。
学习新知
1.“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的石 块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2.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 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
课标解读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人类作为物种层面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虽然这部分内容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也存在一些争论,但是科学的发展正在将这部分知识清晰化。
本节内容注重渗透科学精神教育,即科学用证据说话,靠逻辑推理,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从本节开始的导言到人与类人猿的关系,都体现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
此外本节还设计了“技能训练”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想一想,议一议”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这一部分,教材设计了对四种类人猿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一部分又很好地渗透了科学精神,摆证据、讲事实。
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并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
3.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也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基本观点——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并且要提供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
教学目标[来源:ZXXK]知识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来源:]能力目标尝试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方面的变化。
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资料、视频;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使用火
(营养丰富,脑发达)
d、脑发达产生语言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没有语言 群居生活需要产生语言
4、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约有110个氨 基酸。用氨基酸序列测定法分析各种生物的细 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与人的差别个数如下表:
马
12 响尾蛇 14
猕猴
1
酵母菌 44
黑猩猩
0
小麦
35
鸡
13 金枪鱼 2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种生物与 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黑猩猩 ,最
远的是 酵母菌 。
猩猩 黑猩猩 大猩猩 人
南方古猿复原像
猿人的脚印化石
北京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
马坝人的头骨化石 和复原像
尼人的 复原像
尼安德特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的复原像
单元目标:
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 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学习目标
• 1、人类起源于哪一类动物? • 2、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大致是
怎样的?
列表: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 方式
臂行
直立行走
制造工 使用自然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 具能力 不会制造工具 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发育 脑容量小 的程度 没有语言能力
脑容量大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森林古猿
环境变化
自身形态 结构变化
树栖森林中生活
古类人猿
转到地面生活 不适应者 灭绝
Hale Waihona Puke 转到地面生活 适应者古人类
现代类人猿
(四肢行走, 不会使用工具)
现代人类
(直立行走, 会使用、制 造工具)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达__尔__文____ 2、人类起源于_森__林__古__猿___ 3、原因____环__境__变__化_____ 4、证据__化__石___
人类进化
1.原因:环境变化
a、地壳运动形成东非大裂谷 b、气候变化森林变成大草原
2.证据:a、地质学证据:东非大裂谷 b、古人类化石:露西化石 c、古人类遗物:石器
3.进化历程:a、直立行走
(猿到人的标志)
四肢行走
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b、使用并制造工具 (人与猿的本质区别)
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自然工具 使用制造简单工具 使用制造复杂的工具,包括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