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50

合集下载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50109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50109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 草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 朱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 滦溪经雨浪生花,晓碧翻光漾晓霞。川上风光无定态,尽 供新意与诗家。
▪ 金代文学在诗词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一则汉族士人如宇文虚中、 党怀英、赵秉文、吴激、蔡松年、元好问等经历丰富,才华横溢, 感触敏锐,有深厚的诗学、词学修养,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 他们的影响下金代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4. 蒙古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元代文学
▪ 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 ▪ 元朝统一后一度停止科举考试,加之统治者推行政策,汉族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 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 来报今重阳。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敛衾默坐 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 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凌晨未盥三两卮, 旋酌连斟折栏菊。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三、契丹女诗人萧观音
▪ 萧观音(1040—1075), 契丹族,平州(今河北卢龙) 人,枢密使萧惠之女,辽道 宗耶律弘基皇后。“姿容冠 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 词,尤善琵琶。”

补充参考书目

补充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1、北师大文学院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过常宝、郭英德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过常宝、康震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

4、尚学锋、过常宝、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5、郭英德、谢思炜、尚学锋、于翠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5年。

6、北师大文学院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2版),北师大出版社,2009年。

7、李山著:《诗经析读》,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

8、李山:《楚辞选译》,中华书局,2005年。

9、尚学锋:《庄子》,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10、过常宝:《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过常宝:《依然旧时明月:唐诗宋词中的生命和情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评说李清照》《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等13、郭英德:《明清传奇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4、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0年。

(其实任何一个版本都可以的)16、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程光炜、刘勇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刘勇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刘勇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北师大讲义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考试

北师大讲义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考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先秦文学总论(尚学峰教授)2011-06-16 10:16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教学目标:1、介绍先秦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学成就。

2、介绍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本节,应当重点掌握周代和战国文学的成就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讲到《诗经》、战国散文和楚辞的时候进行深入讲解,请大家结合有关内容加以掌握。

教学内容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这里所说的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我国在夏朝以前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夏朝已有文字。

既然有了文字,就会用来记事。

《尚书》中的《夏书》和其它先秦典籍中都有关于夏代史事的记载,它们虽说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但在夏朝当时,有一些相应的文字记载,应当是可能的。

这些记载就是古代散文的萌芽。

夏朝也有诗歌,保留至今的,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另外,夏朝的乐舞也很发达,战国时还在流行的《九歌》与《九辩》,相传就是夏启时代传下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朝取代了夏朝的统治。

商朝的文化已相当发达。

至今人们已从考古发掘中见到不少商朝的文字记载,这就是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朝人非常迷信,商王的日常生活和国家大事都要向鬼神问卜。

卜辞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预测天气,有的祈求丰年,有的记载农业生产和渔猎,更多的是记载政治和军事的重大事件。

这些记载都很简单,最长的也不过上百字,但已按照一定的文法规则组织起来,能够清楚准确地交代一件事情。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先秦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先秦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 久已衰落的词在清初出现了“中兴”,陈维崧极大地开拓了 词体的境界。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志怪传奇小说推向了颠峰,堪称中 国文言小说之绝唱。
▪ 元明以来兴盛的戏曲,成为清代作者抒情言志的文学方式, ▪ 通俗小说创作真正进入作家独创的阶段,自况自喻的因素增
强,便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
▪ 由宋元南戏生成的传奇,文学之士竞相 创作,成为有明一代文学的重要文体。
▪ 传统的诗文难于复现唐宋的优势,守护 旧文体的作家提出复古的理论主张。
▪ 反理学、张扬人性的人文思潮在小说、 戏曲中突显出来,显示出中国古代文学 的新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清代诗人继承传统的“诗言志”“缘事而发”的基本精神和 审美原则,创作出极丰富的诗篇
三、文学史的任务
▪ 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 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
神话 诗经 楚辞 汉赋 古诗 唐诗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 书的属性。
▪ 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 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 学的历史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 文学史的建构、书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有历史 跨度不同的通史、断代史,也可以有不同体裁的文体史、类 型史。
▪ 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文学史的书写也会随着文 学史研究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栏目文学顾问、鉴赏嘉宾。
人物经历
嘉宾评委经历
讲座经历
康震讲坛风采(9张)2008年6月,任央视“奥运加油,中国加油”特别节目嘉宾评委。 2008年7月,任央视“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嘉宾评委。本次大赛是在国际汉语热的背景下第一次专门 面向在华学习的留学生的电视汉语大赛。 2008年9月,任央视《子午书简》《放诵中国节:中秋抒怀》系列特别节目嘉宾。 2008年9月,任北京奥组委、央视《百家讲坛》主办“走进中国故事、走进祥云小屋”系列文化展示活动嘉 宾。 2009年,任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委。 2009年7—9月,任央视《开心辞典》之《开心学国学》嘉宾评委。 2010—2011年,担任央视第三、四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嘉宾评委。 2011年,任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评委。辩论会由央视和新加坡新传媒集团主办。 2012年1月,第三届成都诗圣文化节暨杜甫诞辰1300周年,祭拜诗圣活动主祭人。 2012年8月,任央视第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嘉宾评委。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诗词、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重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唐代 散文文体发展、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等。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唐代文学研 究年鉴》,《唐代文学研究》编委。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
感谢观看
1. 《吉藏大师评传》,佛光山出版社(台湾)2005年版 2. 《〈邵氏闻见录〉校注》,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3. 《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 《古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 《唐诗三百首注释导读》,中华书局(香港)2012年版 7. 《宋词三百首注释导读》,中华书局(香港)2012年版 8. 《元曲三百首注释导读》,中华书局(香港)2013年版 9. 《中国散文通史·隋唐五代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10.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参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1.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

这一时期的作者有的身在朝廷,有的身在藩 国,其文章普遍带有战国之余响、大汉之新声的 特点。
所谓战国之遗响,是说这些作品思想活跃。 议论纵横,大都注重形象与文采,不同程度的带 有战国散文的风格。
所谓大汉新声,是说这些作品在思想上体 现了兼收并蓄、熔百家于一炉的时代特点,反 映了作者对统一的封建政权的拥护和为国效力 的热情,感情充沛、气势强劲,体现了新兴的 大汉王朝的蓬勃生气。
《论贵粟疏》:“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 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 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 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 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
藩国作家的代表是枚乘和邹阳
枚乘《谏吴王书》:他把吴王的行为比作 “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临 不测之渊”;“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 重镇之”,告戒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 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 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陈涉之 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 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 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
晁错(约公元前200-公元前154年)也曾 多次上疏朝廷,主张重农抑商,发展生产,削 诸侯,抗匈奴。他的文章不大讲究文采,但思 想深刻,说理透辟,带有法家的文风特点。
朝廷作家的文章以政论和奏疏为主。它们起 于对亡秦教训的总结,进而发展成为批评时弊, 探讨长治久安之策的文章。较早的这类作品有陆 贾的《新语》和贾山的《至言》。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是个 关心现实,年轻有为的政治家。他的文章感 情强烈,锋芒锐利,表现出高昂的政治热情 和深广的忧患意识。

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转载自:/viewthread.php?tid=146448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2007年北师大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试题专业一:中国文学史(72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文选》2、唐宋八大家3 、杂剧二、简答1、《诗经》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结合具体作品述之2、陈师道《后山诗话》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请你谈谈对此评论的看法三、论述(选做一个)1、谈谈王维与孟浩然的艺术特色2、比较《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财主底儿女们》2、《雅舍小品》3、《会唱歌的鸢尾花》二、简答1、简述新月派的艺术特色2、简述京派文学的艺术特色三、论述(选做一个)1、结合作品谈谈老舍《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2、结合《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谈谈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色与不足2006年北师大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试题七畦根据回忆整理。

七畦:QQ23731488 邮箱:qyqy2007@专业一: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名词解释(5×3=15分)1、楚辞2、《元曲选》3、公安派二、简答题(15×2=30分)1、举诗句说明《古诗十九首》的哲理特点/人生哲理。

2、试论欧阳修散文的艺术风格。

特色三、论述题(二选一,30分)1、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试据此论述杜甫集大成的成就。

/谈谈你对杜诗集大成的认识。

2、论述《西游记》游戏中暗含的真谛,分析《西游记》的审美特征。

七畦回忆整理,如有疏漏或谬误请在后面注出。

现当代文学史(75分)一、名词解释(5×3=15分)《终身大事》沉钟社《绝对信号》二、简答题(15×2=30分)1、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北师大2006古文史2串讲资料(最终版)[1]

北师大2006古文史2串讲资料(最终版)[1]

王荆公体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专门列出“王荆公体”,又称作半山体,指北宋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题材上多为写景诗。特点是长于取景、精于锤炼,“雅丽精绝”,对江西诗派以及一些南宋诗人影响很大。
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初期,在政治革新、儒学复兴的推动下,由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倡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它的核心是“文以载道”,亦即“重道以充文”。诗文革新与庆历新政相互呼应,是政治改革在文化方面的回响。
朱熹诗风:生新硬涩、瘦劲险崛。
南宋后期江湖诗人中成就较大的是:戴复古、刘克庄。
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其词风情致缠绵。
辛弃疾率部南归的时间:1162年。
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周邦彦词集名《片玉集》。
姜夔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其词被张炎称赞“不惟清空,又且骚雅”
神魔小说
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描写神魔故事的章回体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有模仿西游记的作品,如《四游记》、《西游补》。还有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三保太监西洋记》、《钟馗全传》等。《封神演义》是继《西游记》之后最著名的神魔小说。
话本
定义: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名 词 解 释
文学流派
要点:(由来)、时代、人物、(内容)、主张、特点、影响
西昆体
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台阁重臣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把互相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律诗,内容多为吟咏风雅,缺乏现实意义,西昆体便由此得名。西昆体的特点是追求藻丽和文采,标榜学习李商隐,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和缺少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对其后的北宋文坛很有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抒写人生际遇的种种感触。
如其在黄州时所写几首名作:《定风波》这 首政治抒情词表达了作者“一簑烟雨任平生”的 处世态度和不惧任何政治风雨的旷达情怀;《卜 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以孤鸿自喻,表现了 作者在逆境中不肯趋俗的高洁人品和磊落性格。
苏轼在词中还抒发了兄弟、师生、朋友等各 种不同的人伦之情,如表达兄弟之情的《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与欧阳修师生之情的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等。
4、咏物词。
以词咏物虽不始于苏轼,但至苏轼始盛。苏 轼有咏物词三十余首,量多质优,其最负盛名的 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此词是咏物词的杰作,但其揭示的却是一位 思妇的哀怨凄愁。作者巧妙地把杨花、思妇和自 己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构成有神无迹的艺术形 象,深得神似之妙,向为人们称赏。其他如《定 风波》、《荷花媚》均可视为作者精神品格的自 我写照。
第三、婉约词。
苏词中婉约词的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如《江 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蝶恋花》等。 苏词的婉约注重感情的深挚、健康和格调的高远 典雅,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努力除去绮丽秾艳 的色彩,一变而为清新自然,这可以说是苏轼对 婉约词的一种改造和创新。
苏词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对词进行了开拓 和创新,是对词的全方位的解放,使词以全新的 面貌出现于词坛和文坛,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性, 最后完成了词的文人化过程,为词的发展开拓了 宽广道路。
1、抒情言志。 第一,抒发爱国豪情。
如其《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孙权、魏尚自比, 表达了愿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志向,爱国之情 溢于言表。
第二,抒写夫妻之情。
苏轼在密州》中表达了对亡妻的 深情思念,交织着亡妻死后自己宦海浮沉的凄凉 悲怆心情,真挚动人。此外还有苏轼晚年给爱妾 朝云写的《西江月》。
词之有题目,有小序,也是从苏轼正式开始 的。苏词由于内容的开拓,不但需要用题目标示 内容,而且有时非序不明。不但有序,而且有的 序竟长达数百字。
“以诗为词”正是苏轼把诗的形式、笔力带 入词作的表现。而这种使词在形式、音律方面的 某种自由化、诗歌化,才真正扩大了词体的表现 力,使词不再仅以音乐歌的身份出现,而日渐明 显地也同时以抒情诗的身份出现,这是对词发展 的新突破。
1、形式和音律的诗歌化。
苏轼不仅在内容上使词诗歌化,而且在形声 和音律方面也有意使词向诗歌靠拢。苏轼有意突 破词所恪守的音律,更重视词的文学生命。使词 的文学性重于音乐性,使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 摆脱音乐束缚的倾向。
不少人对苏词文学性重于音乐性提出非议。 如陈师道、李清照等。但他实际上是“不喜裁剪 以就声律”(陆游《老学庵笔记》)。他在音律 方面走着一条与传统词家音律精严不同的道路。
2、语言的个性化.
苏词一变温飞卿以后的传统语言模式,不仅 吸收陶、李、杜、韩等名家诗句入词,而且取散 文及辞赋词语入词,又兼采史传及当时的口语、 俗语入词。这就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语言,形 成刚健清新、自然畅达的语言风格,极富个性化 特色。
3、风格多样化。 第一、豪放词。
苏轼打破了婉约词风对词坛的垄断,开创了 豪放风格,给北宋词坛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风气。 如其最早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及其 豪放词的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这方 面的代表作。
2、怀古之作。
苏轼这方面的词既多且好,其中知名度最高 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怀古,表达了对 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对古代英雄的称 颂和仰慕之情,以及作者对岁月蹉跎,功业无成 的感叹之情。其他如《西江月·平山堂》等。
3、农村词。
渔父、莲娃的形象在唐、五代词中已经出现, 但只是作为隐士和美女的化身或代称。而苏轼第 一次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直接反映农村的风情和 农民的生活,“泥腿子”正式进入词中,其最有 名的代表作是写于徐州的《浣溪沙》五首。
总之,苏轼词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凡诗文可 写之内容,均可入于词中。苏词扩大了词反映社 会生活的功能,提高了词的思想品格,使词在抒 怀言志方面取得了与诗同样的地位,真正沟通了 诗和词,这是苏轼对词题材的大解放,是其对词 发展的一大贡献。
二、苏词的艺术成就
苏词不仅内容上对传统词有所否定,即以传 统上认为不宜入词的内容入词,而且在艺术表现 上也与传统词大相径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十二节 苏轼(四)
《东坡乐府》存苏词三百四十余首,为北宋 词家之冠。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在题材内容和 形式风格方面对词的彻底解放。
一、苏轼词的内容
苏轼之前,柳永、欧阳修等对词的内容都有 一定的开拓,但均未能推倒“诗庄词媚”的界碑。 至苏轼,始有意打破诗词内容有别的人为界限, 认为词即“古人长短句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 抒情诗,并努力使词具有诗的内容和品格。其词 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