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音乐教案教材分析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二、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曲,源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篇。
这首乐曲通过音乐语言,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
2. 教材特点(1)内容丰富:教材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涵盖了音乐欣赏、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层次分明:教材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3)注重实践:教材通过听、唱、奏、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创作手法,掌握乐曲的结构和主题。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学会演唱《春江花月夜》。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欣赏《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特点,感受乐曲的意境。
(2)学会演唱《春江花月夜》,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1)理解乐曲的结构和主题,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2)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创作手法。
2. 新授(1)分析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
(2)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指导学生演唱。
3. 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演唱情况。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演唱表现等方面。
2. 演唱评价:根据学生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生音乐课教材分析教案

初中生音乐课教材分析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所涉及的音乐教材为初中阶段学生使用的《音乐》课本,全套教材共分为八册,涵盖了一至九年级的音乐课程内容。
本套教材依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精心选择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全套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中外音乐作品,也有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教材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包括歌唱、器乐、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多个方面。
1. 歌唱部分:包括中外优秀歌曲、民歌、合唱等形式,既有经典的传统歌曲,也有现代流行音乐。
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培养良好的音乐品味。
2. 器乐部分:介绍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包括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器乐,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音乐欣赏部分:选择了丰富的中外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等。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4. 音乐创作部分:介绍了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创作,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中的歌曲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2. 强调实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如歌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3. 注重审美:教材挑选了许多优美的音乐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灵活多样:教材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5. 难度适中: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安排了难易程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挑战,又能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兴趣:音乐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音乐课教学计划

音乐课教学计划音乐课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12课,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
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等内容。
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谱唱歌、二声部合唱、轮唱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
通过学习合唱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
音乐常识有:节拍的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的学习,以及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
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整册教材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特色,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魅力,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够吹奏口风琴,个别学生能够演奏某些民乐器。
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教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
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三、教学目标:1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 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4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5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一、情境导入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也可利用自己的特长,如:舞蹈、声乐等方面的特长进行表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寓教于乐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们,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
它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学期教学目标:1、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
2、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5、了解苗族、彝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6、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们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在上课之前,采用“听一听”“猜一猜”等形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我将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音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发声练习,坚持不懈,见发声练习中获得的唱法用于各需的演唱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域。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的教案示例: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初中音乐》(人音版),该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一线音乐教材,旨在为广大初中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歌曲欣赏:《茉莉花》、《康定情歌》等;(2)音乐知识: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3)实践环节: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民族歌曲,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3. 实践法: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民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民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如民歌、民间器乐、民族歌舞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4. 学唱民族歌曲:教师教授一首民族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等要素。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合作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欣赏民族音乐。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欣赏一首民族歌曲,并尝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进行学唱,提高音乐素养。
新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新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1.教材分析新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材是根据最新的教育要求编写而成的,旨在提供全面而系统的音乐教学内容。
该教材包含了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该教材,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教学,我们的目标如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创造和表达的热情。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元素、音符的读写和基本乐理知识等。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合作演奏和创作音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3.教学内容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音乐基本概念: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音符的读写和乐理知识等。
音乐欣赏:通过听、看、感受不同类型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表达:通过唱、演奏、编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音乐创作:通过研究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教学计划我们将按照以下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第一单元:音乐基本概念的介绍,包括音乐元素、音符的读写和基本乐理知识等。
第二单元:音乐欣赏,通过听、看、感受不同类型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第三单元:音乐表达,通过唱、演奏、编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单元:音乐创作,通过研究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教学方法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演练、小组合作、听力训练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会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以上是新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的内容。
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1=F 2/4 中速
《友谊地久天长》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苏格兰民歌,曾作为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F大 调、2/4拍,歌曲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每一小节强拍上的附点 节奏为全曲特征,旋律优美、深情,结构简洁,素材精练,特点 鲜明。歌曲为四句式二段体结构,前两乐句为主歌歌,后两乐句 为副歌。每句的节奏完全相同,弱起和附点节奏,使平稳、朴实 的旋律富有动感、充满着激情,歌词言真意切,情意绵绵,表达 了朋友惜别时的真挚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重点:让学生用歌声描绘这个规定情景. 难点:唱准前复倚音与一字多音,掌握轻声唱法,力求声音连贯轻
柔,保持高位置。
摇篮曲(舒伯特)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感受节奏摇荡、旋律优美、情意甜蜜的 催眠短歌摇篮曲,享受甜美、温馨的情感。
通过听、唱、议探究学习,学生能用轻柔、 连贯的歌声表现世上最纯真、最崇高的爱— —母爱的情感,抒发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舒伯特生平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 ( 17 97.1.31-1828.11.19)
他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 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 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其著名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 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 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 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 及许多其它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表述应反映以下几点:
1.应力求科学、明确,能够直接指导音乐 教学活动,体现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人音版音乐《我和你》教案

人音版音乐《我和你》教案一、教材分析《我和你》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歌曲,歌词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向往和珍视。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歌唱技巧,也能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正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我和你》的歌词含义,认识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价值。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我和你》,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我和你》的旋律、歌词及唱歌技巧。
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及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教材、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我和你》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新课教学:(1)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唱歌技巧。
(3)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不准确的部分。
3. 歌曲练习:(1)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重点练习高音部分的演唱。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我和你》的情感价值。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我和你》,家长监督并签字。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1.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及唱歌技巧的掌握情况。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 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歌曲《我和你》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情感表达等方面。
教师可通过课堂演唱、录音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篮曲(舒伯特)
摇篮曲是一种结构简单、节奏摇荡、旋律优美、情意甜蜜、用以 催眠的短歌。有声乐曲和器乐曲,也有根据声乐曲改编而成的器 乐曲。 这首作品以分节歌的形式写成。清新质朴的旋律,摇摆于主和弦 与属和弦之间,使我们沉浸在伟大的母爱,并感受带摇篮的律动。 全曲用行板速度、很弱的音量来渲染夜的静谧;旋律的级进、连 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出现、附点音符与装饰音的运用,使得曲调 更加起伏有致、柔美动人、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慈母, 在摇篮边,心 中荡漾着爱的波涛,轻柔地推动摇篮,哼唱着催眠曲的艺术形象。 重点:让学生用歌声描绘这个规定情景. 难点:唱准前复倚音与一字多音,掌握轻声唱法,力求声音连贯轻 柔,保持高位置。
《龙船调 》教材分析(三)
《龙船调》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由于 它词曲都很有特色。歌词通俗又洗炼,以浅显质朴 的歌词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 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 一幅鲜明生动画面。它的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较 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 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民歌《龙船调》音乐风格与情趣。 教学难点 湖北方言的学习与演唱风格的把握 。
作者简介:
理查德· 罗杰斯(Richard Rogers,1902~ 1979),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1902年出生于纽 约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受到父母对音乐喜爱的熏 陶,四岁开始学弹钢琴,十四岁作曲,1918年进 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毕业后为美国百老汇创作戏 剧音乐。后来又考入纽约音乐学院继续深造音乐理 论和指挥。1931年起为好莱坞创作电影音乐达三 年之久。代表作品有音乐剧《音乐之声》、《俄克 拉荷马》、《蓝月亮》,以及《旋转木马》、《南 太平洋》、《国王与我》、《我向朱比特发誓》等。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认知目标: 1了解福斯特歌曲的特点。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能力目标: 1通过听、看、唱、想、议、奏等活动体验歌曲,培 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 2通过创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二度创作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家 乡、热爱亲人、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故乡的亲人 》教材分析
歌曲《故乡的亲人》是一首思乡曲,bB大调, 4/4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由 一段主歌和一段副歌组成,歌曲旋律朴实、优 美抒情、结构简单,具有浓郁的黑人音乐风格。
重点:体验歌曲思念的情感,有表情地歌唱。 难点:8度大跳音程、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与 演唱。
摇篮曲(舒伯特)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感受节奏摇荡、旋律优美、情意甜蜜的 催眠短歌摇篮曲,享受甜美、温馨的情感。 通过听、唱、议探究学习,学生能用轻柔、 连贯的歌声表现世上最纯真、最崇高的爱— —母爱的情感,抒发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能唱准前复倚音与一字多音,运用轻声、连 贯声音演唱摇篮曲;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舒伯特生平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 ( 17 97.1.31-1828.11.19) 他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 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 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其著名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 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 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 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 及许多其它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Do-Re-Mi 》教材分析
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情感。 难点:临时变化音#4、#5、b7较难唱准,音乐模进的认知。
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改编 自玛丽亚· 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戏 冯· 剧作品,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之后 被改编成电影,其主题曲与电影同名。 电影曾获得38届奥斯卡奖十项提名,并最终夺得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与最佳 作曲五项大奖。影片中一些优美动人的歌曲如: 《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 《再见》等,在我国广为流传。
《故乡的亲人 》教材分析
《故乡的亲人 》由斯蒂芬· 福斯特所作。 美国作曲家斯蒂芬· 福斯特, 以歌曲创作为主,自学而 成。生于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作有《故乡的亲人》、 《我的肯塔基故乡》、《金发的珍妮姑娘》、《美丽的 梦神》、《噢,苏珊娜》、《老黑奴》等二百首歌曲, 其中很多都是广为流传的著名歌曲。 他的作品结构简单,节奏平稳,音域不宽,材料精练, 音调吸收源自古非洲文化及欧洲赞美歌的黑人民歌的养 料,于真挚纯朴中含感伤色彩。这种情绪既是对黑奴命 运的同情,又是他孤身异地生活的切身感受。
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分析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以人文为主线,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 音乐与大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情感要素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因此,音乐 教学必须抓住情感这条内线,通过音乐本身释放出来的要素, 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从 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追求完美人生的价值趋向 以及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三、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 音乐教师要善于在浓郁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情境中处理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细致分析教材中的知识暗线。
《故乡的亲人》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欣赏表现乡情的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得 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中浓浓 的乡情,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2、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 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 理解、掌握歌曲中延长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了解 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 带来的美感。
1=F 中速
2/4
《友谊地久天长》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苏格兰民歌,曾作为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F大 调、2/4拍,歌曲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每一小节强拍上的附点 节奏为全曲特征,旋律优美、深情,结构简洁,素材精练,特点 鲜明。歌曲为四句式二段体结构,前两乐句为主歌歌,后两乐句 为副歌。每句的节奏完全相同,弱起和附点节奏,使平稳、朴实 的旋律富有动感、充满着激情,歌词言真意切,情意绵绵,表达 了朋友惜别时的真挚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重点: 用真挚情感地演唱优美、抒情、略带伤感的歌曲《友谊地久天 长》,体验圆舞曲的创编乐趣。 教学难点: 旋律大跳(1、 6)音程的准确演唱,圆舞曲的创编
龙船调
《龙船调 》教材分析(一)
歌曲是一首优秀的湖北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评为世界最优秀的25首民歌之一。 《龙船调》是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原 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 演,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 男的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 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 划船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 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
《Do-Re-Mi 》教学目标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轻松、活泼、流畅的旋律和生动、有趣的艺术形 象,体验作品所带来的愉悦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唱、跳、奏等方式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形象, 用手号配合歌唱活动感受音乐的模进,尝试用模进的手法 即兴哼唱一句愉快的旋律,并体验音乐创遍的乐趣。观看 电影《 Do-Re-Mi 》的片段了解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能将( )中所缺的音符填上,知道附点4分音符、临时升降 记号的作用,并能准确地演唱。 能用模进的手法创编一句愉快的旋律。
京剧《卖水》片段
唱段: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梳个油头什么花香 脸上搽的是什么花粉 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红 京白: 清早起来莲花镜子照 梳个油头桂花香 脸上搽的是桃花粉 口点的胭脂是杏花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京剧的感受与体验》教学目标设计
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美,并有进一步了 解学习京剧艺术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听、唱、念、做、打” 的体 验,探究京剧的四大功夫“唱、念、做、 打” 表演形式的艺术美。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京剧表演形式的四大功夫“唱、念、 做、打”的基本特点,能用“唱、念、 做”艺术形式表演《卖水》片段。
《龙船调 》教材分析(二)
《龙船调》是一首五声G徵调式的单乐段歌曲,开头带 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 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 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 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 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 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 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 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龙船调》教学目标设计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体验湖北 民间歌曲《龙船调》的审美愉悦,从而增强对传统 音乐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自信心。并有进一步对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了解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聆听和模仿演唱歌曲《龙船调》, 集体探究歌曲的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体验音乐实 践活动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能有表情地演唱与表演。并对 《龙船调》音乐风格特点有基本的认识和对湖北民 间风情有一定的了解。
《友谊地久天长》教学目标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优美、深情、流畅的歌曲,分享朋友间友情和 友爱,珍惜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感受歌曲的真挚情感,观看电影 《魂断蓝桥》的片段了解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探 究用改变节拍、节奏的手法将乐曲改编为圆舞曲, 并享受创遍过程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认知弱起小节、附点节奏, 并能准确地演唱。 能采用改变节拍、节奏的手法将乐曲创编为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