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误差检测

合集下载

轴类零件跳动误差的测量.

轴类零件跳动误差的测量.

实验六轴类零件跳动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百分表、偏摆仪(跳动检查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轴类零件径向圆跳动和全跳动的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器材齿轮轴、偏摆仪(跳动检查仪)百分表、千分表图1 径向跳动检查仪外形结构1-手柄;2-手轮;3-滑板;4-底座;5-转动手柄;6-千分表架;7-升降螺母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图一图二(一)实验内容1)φd圆柱面对基准轴线(A-B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25μm(8级)。

2)圆柱齿轮右端面对基准轴线(A-B公共轴线)的轴向(端面)圆跳动公差为30μm(8级)。

3)φd圆柱面对基准轴线(A-B公共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为25μm (8级)。

(二)实验步骤1.被测工件及量具擦净,按说明安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

2.按图示要求分别在A、B、C三个截面上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

3. 调整指示表位置,按图示要求测量端面圆跳动4. 转动被测工件,同时让指示表沿基准轴线方向作直线运动,测量径向全跳动误差。

5.分别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根据被测零件的公差值,作出合格性结论。

四、实验说明1)φ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垂直于基准轴线的测量面内,径向圆跳动均不大于公差值8级(25μm)实验时将被测工件安装在两顶尖之间,让指示表的测量头置于被测件的外轮廓,并垂直于基准轴线,调整指示表压缩一圈左右,然后慢慢转动被测工件,在被测工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所测工件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2) 圆柱齿轮右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平行于基准轴线的测量面内,轴向圆跳动均不大于公差值8级(30μm)调整指示表测头让其平行于被测件基准轴线,重复上述动作,被测工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所测工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

3)φ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垂直于基准轴线的测量面内,径向圆跳动均不大于公差值8级(25μm)调整指示表测头垂直于被测件基准轴线,在被测工件连续回转过程中,同时让指示表沿基准轴线方向作直线运动,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所测零件的径向全跳动误差。

主轴检棒全跳动的两种检测方法

主轴检棒全跳动的两种检测方法
首先应检测两顶尖孔与基准锥柄是 否重 合。检查 接近两顶 尖孑 L 处 ( 指示 器 1和 4 )的径 向跳动是否为零或接近零 ( ≤ 0 . 0 0 1 m m) ,否则修理顶尖孔 。并 且观察锥 柄大端的径 向跳动 ( 指示器 2) ,如果高点为两点并且成 1 8 0 。对称分布 ,可 以判定 转换后基准重合 。此时在振摆仪平 台上按检测棒长度方 向推动表座 ,用指示器检查检测棒各位置的径向跳动 ,指示 器示值 的 最大 和最小值之差 即为检测棒的全径 向跳动 。 如果转换后基准不重合 , 并且锥柄大端径 向跳动的高低两点成 1 8 0 。对称分布。
分别计算( R . + ) 和 汁 的数值 ,取其 中的最小值记 为 t 。 ;分别计算( R 2 + T 2 ) 和( R 4 + T 4 ) 的数值 ,取其 中的最大值记为 t 2 ;
此检棒的检测端外 圆相对于基准 A的全跳 动 t =t 2 一 t 。 。
5 使用振摆仪检测 。将检棒安装在振摆仪上( 见图 3 ) ,分别检测锥柄基准 A的径 向跳动和检测棒的全径向跳动。由于测量基 准转换为两顶尖孔 ,直接 观测指示器示值 可以初步快速判定不合格零件 , 而不能直接判定得 出出零件合格的结果。如果要得 到相对于锥柄基准 A的检测棒的全径 向跳动 ,则要按如下步骤进行详细的测量 和计算 。
平 台上 ,被检测检棒垂直安装 在锥 度环规上 ,千分表触及 检棒侧母线 ,旋转检棒观察不 同位置检棒 的径 向跳动 。在径向跳动
最小和最大处 的位置标记 为 A 3 、A 4 ,径向跳动数值分别记为 T 3 、T 4 。检测标记 为 A 1 、A 2处的径 向跳动数值分别记为 T 1 、
T 2 。再次使用千分尺或平 台和千分表测量检棒标记为 A 3 、A 4处的直径 ,半径数值记为 ,J R 4 。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实验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实验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实验教学大纲一、学时:实验学时: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机械设计、机电、过程控制、车辆等机类、近机类,3年级三、实验目的:1. 熟悉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2. 理解齿轮径向跳动误差的定义。

四、测量原理:齿圈径向跳动误差r F 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五、仪器简介: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可以使用齿轮径向检查仪、万能测齿仪、普通的偏摆检查仪等进行测量。

本实验采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

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的外形,在底座1上装有顶尖座和螺旋立柱。

顶尖座上装有左、右两个顶尖,用以装夹套在心轴上的被测齿轮。

旋转手轮可使顶尖座在底座上左、右移动,将齿宽中部移千分表测量头的正下方。

在螺旋立柱上,装有千分表架,其上装有千分表。

旋转升降螺母,可使千分表架沿螺旋立柱升降。

表架还能绕水平轴线回转。

六、实验步骤:1.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取合适的球形测量头装入指示表测量杆的下端。

2.将被测齿轮和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拧紧紧固螺钉。

3. 旋转手轮,移动滑板,使齿轮的被测部位(一般取齿宽的中部)进到测头之下。

调节升降螺母,使测头位于齿槽内。

调整指示表的零位,使其指针压缩1~2圈,再将表盘旋转使指针对零,记下读数。

4. 扳动手柄,使千分表测头放下进入齿槽,读数后向后扳动手柄抬起千分表,并转过一齿,逐齿测量一周,千分表变动的最大范围即为被测齿轮的径向跳动误差。

七、数据处理:测量一周中,千分表变动的最大范围就是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八、实验教科书、参考书教科书:张雅丽,肖艳军,刘兴荣.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内部教材,2001年. 参考书:1.何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年.2.何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年.。

项目六任务一 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

项目六任务一  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


定。
一、跳动公差
一、跳动公差
一、跳动公差
二、形位公差的选择
(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 (2)形位公差等级的选择 (3)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选择 (4)未注形位公差的规定
操作训练
一、被测零件
二、测量器具偏摆仪
操作训练
三、测量步骤
1.检查 2.测量
(1)测量径向圆跳动 (2)测量轴向圆跳动 (3)测量径向全跳动 (4)测量轴向全跳动
3、执行5S现场管理条例
四、填写测量报告单
回顾与总结
你学会了吗?
1.熟悉常用的跳动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 方法;
2.了解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异同; 3.了解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的异同; 4.掌握形位公差选择原则;
5.能正确使指示表类量具和偏摆仪进行 跳动误差的测量;
5.会对测量后取得的记录进行数据处理 。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通用教材
任务一 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
知 1.熟悉常用的跳动误差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识 2.了解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异同; 目 3.了解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的异同; 标 4.掌握形位公差选择原则。

能 目
1.能正确使指示表类量具和偏摆仪进行跳动误 差的测量;
2.会对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取得的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和评

跳动误差的测量

跳动误差的测量

实验六跳动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2.掌握偏摆检查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用跳动检查仪测量径向圆跳动和全跳动。

三、测量原理圆跳动公差是要素饶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面内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圆跳动的测量方向,一般是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

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检测,一般是用两顶尖的连线或V形块来体现基准轴线,在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使指示器的测头与被测表面接触,使被测零件回转一周,指示器最大读数差值即为该截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测量若干个截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

外圆跳动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两类。

跳动测量可用跳动检查仪或V形块和千分表来检测。

四、测量步骤1.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测量工具:检验平板、V形块、带指示器的测量架、定位装置。

测量步骤:如图1所示1)以V形块体现基准轴线的测量方法。

(1)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上,使基准轴线的外母线与V形块工作面接触,并在轴向定位,使指示器测头在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与被测表面接触;(2)转动被测零件,观察指示器的示值变化,记录被测零件在回转一周过程中的最大与最小读数M1和M2,取其代数差为该截面上的径向圆跳动误差:△=M1-M2图1 (3)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2)以中心孔为基准轴线的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

将被测零件安装在两顶尖之间。

要求没有轴向窜动且转动自如。

指示器在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与被测表面接触。

转动被测零件,在一周过程中指示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该截面上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图22. 径向全跳动误差的检测全跳动公差是要素饶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多周旋转,同时指示器沿被测要素的理想轮廓作相对移动时,在整个表面上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全跳动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饶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要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圆跳动误差测量及浅析

圆跳动误差测量及浅析

果 的准确可靠?本 文就 三坐标测 量跳动进 行分析研究 , 为跳
动 的测量提供参考 , 并为现有三 坐标测量机 的测量软 件升级 提供依据 。
对于第二种测量方案 , 问题是测 头或者是 工件安全 关键
性的保证( 对于金属零件 , 头的安全是关 键 的; 于柔软易 测 对 碎零件 , 工件的安全是关键 的)如果采用接触测量 , , 那么安全 是很难保 证的 , 可以考虑非接触 测量 。文献 [ ] 为了提高 3 中, 测量系统工作 的可靠性与安 全性 , 以激 光三角法非接 触测 配
指示 计沿给定 方向 的理 想直线 做间 断移 动 ) 由指示 计在 给 ,
都 有相对 5j 56两段 圆柱 的公共 轴线 的圆跳 动要求 。以 6I 66这段轴为例 , 分别用 常规和 三坐标测量机 对其 圆跳动误
差进行测量 。先 用常规方法对其 5j 56两圆柱面的圆跳 动误
定方 向上测得 的最大 与最小示值 之差 …。签于此 , 以有 两 可 种测量方案 。第一种方法 , 被测件在工作 台上不动 , 测头相对
p r n n te g n rcme s r eh d a d C e i t e e a u e m t o n MM e s r .A l hsp o ie er frn e frte c re tme u e n fr n o telra d me o h i m a u e 1 t i r vd st ee e c or c a r me t — u lo h o h s ou ' n
关键 词 : 跳动 误差 三 坐标测 量机 测量 文章 编号 : 0 - 86 21 }5一 07 l 2 58 (00 0 O7 一 0
Ru lss n C删

端面圆跳动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端面圆跳动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端面圆跳动误差检测方法介绍摘要:为了检测被测件的表面或者端面是否符合生产产品要求,这时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跳动测量,测量其跳动误差是否在跳动公差带范围内,而端面圆跳动是针对其圆柱面来进行测量的。

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端面圆跳动测量方法1、传统测量方法1)测量仪器百分表、表座、表架、V 形块、被测件、全棉布数块、顶尖。

2)测量步骤a.将被测零件放在 V 形块上,基准轴线由 V 形块模拟,并在轴向固定。

b.将百分表安装在表架上,缓慢移动表架,使百分表的测量头与被测端面接触,并保持垂直,将指针调零,且有一定的压缩量。

c.缓慢而均匀地转动工件一周,并观察百分表指针的波动,取最大读数Mimax 与最小读数 Mmin 的差值,作为该直径处的端面圆跳动误差Δi 。

d.按上述方法,在被测端面四个不同直径处测量(直径 A 、B、C、D),取测量端面不同直径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

e.根据图纸所给定的公差值,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f.完成检测报告,整理实验器具。

测量示意图:2、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测量法1)测量仪器:偏摆仪、百分表、太友科技QSmart 数据采集仪。

2)测量原理:数据采集仪会从百分表中自动读取测量数据的最大值跟最小值,然后由数据采集仪软件里的计算软件自动计算出所测产品的端面圆跳动误差,最后数据采集仪会自动判断所测零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是否在端面圆跳动公差带范围内,如果所测误差值大于公差值时,采集仪会自动发出报警功能,提醒相关操作人员该产品不合格。

测量效果示意图:优势:1)无需人工用肉眼去读数,可以减少由于人工读数产生的误差;2)无需人工去处理数据,数据采集仪会自动计算出端面圆跳动误差值。

圆跳动误差测量及浅析

圆跳动误差测量及浅析

圆跳动误差测量及浅析圆跳动误差是指机械系统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制造、安装和使用等方面的因素和影响,使旋转轴线无法完全匀速旋转,并产生所谓的圆跳动现象。

此时,如果想测量圆跳动误差,需要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本文将介绍圆跳动误差测量及其浅析。

测量方法常用的圆跳动误差测量方法有两种:机械式和光学式。

机械式测量方法是利用高精度的机械指针或电子指针来测量机床主轴沿横向、竖向和径向三个方向的轴向跳动误差的大小。

在测量时,先将机械指针或电子指针固定在主轴或工件或附件等旋转件上,使其随旋转件一起旋转,并记录下指针的读数。

然后再将旋转件旋转一个完整的圆周,再次记录下指针的读数。

最后,将两个读数相减,即可得出机床主轴沿该轴向的轴向跳动误差的大小。

光学式测量方法则是利用光电传感器和编码盘来测量机床主轴沿横向、竖向和径向三个方向的轴向跳动误差的大小。

在测量时,将编码盘的刻线固定在主轴上,并让其一同旋转。

同时,将光电传感器移动至主轴的跳动范围内,并记录下其与编码盘的相互作用,经过放大、处理等过程后即可求得主轴的轴向跳动误差大小。

测量设备机械式圆跳动误差测量设备主要包括机械指针、电子指针和触针式三点测头等。

其中,机械指针和电子指针都是通过机械作用或电子力学作用来检测主轴跳动的,其精度和测量范围较为有限。

而触针式三点测头则是通过三个探针来测量主轴跳动误差的大小,能够同时测量横向、竖向和径向三个方向的跳动误差。

触针式三点测头精度高、测量范围大,可以满足高精度机床轴向跳动精度的测量需要。

光学式圆跳动误差测量设备主要包括光电传感器和编码盘等。

其中,编码盘是利用光学原理制作的一种环形带有刻度的特殊装置,可用于记录旋转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光电传感器则是利用光电效应来检测刻度信号,将其转化成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输出主轴的跳动误差。

测量误差圆跳动误差测量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注意一些误差的来源和控制方法。

首先,测量设备的精度问题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动误差检测
1.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⑴用跳动检查仪测量径向圆跳动
用指示表在跳动检查仪上测量工件的径向圆跳动,图1a为被测零件的图样标注,图
dφ圆1b为其测量方法。

测量时,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来模拟体现公共基准轴线,测量
1
柱面上若干点到基准轴线的距离,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径向圆跳动的误差值。

⑴将工件安装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间,公共基准轴线由两顶尖来模拟;
⑵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⑶将被测工件回转一周,读出指示表的最大变动量;
⑷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跳动量的最大值作为径向圆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径向圆跳动的合格性。

⑵用双V形块测量径向圆跳动
用指示表测量工件的径向圆跳动。

测量时,用V形块来模拟体现公共基准轴线,测量
dφ圆柱面上若干点到基准轴线的距离,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径向圆跳动的误差值。

1
⑴将工件支承在一对V形块上,并在轴向定位,公共基准轴线由V形块来模拟;
⑵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⑶将被测工件回转一周,读出指示表的最大变动量,即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径向跳动;
⑷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跳动量的最大值作为径向圆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径向圆跳动的合格性。

2.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⑴用跳动检查仪测量端面圆跳动
用指示表在跳动检查仪上测量工件的端面圆跳动,图3a为被测零件的图样标注,图
d 右3b为其测量方法。

测量时,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来模拟体现公共基准轴线,测量
1
端面上某一圆周上各点至垂直于基准轴线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端面圆跳动的误差值。

⑴将工件安装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间,公共基准轴线由两顶尖来模拟;
⑵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⑶将被测工件回转一周,读出指示表的最大变动量;
⑷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跳动量的最大值作为端面圆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端面圆跳动的合格性。

⑵打表法测量端面圆跳动
d 用指示表测量工件的端面圆跳动。

测量时,用V形块来模拟体现基准轴线,测量
1右端面上某一圆周上各点至垂直于基准轴线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端面圆跳动的误差值。

⑴将被测件放在V形块上,基准轴线由V形块来模拟,并进行轴向定位;
⑵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⑶将被测工件回转一周,读出指示表的最大变动量,即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端面跳动;
⑷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跳动量的最大值作为径向圆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径向圆跳动的合格性。

3.斜向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打表法测量斜向圆跳动
用指示表测量工件的斜向圆跳动。

测量时,用导向套筒来模拟体现基准轴线。

⑴将被测件装在导向套筒内,并进行轴向定位;
⑵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⑶将被测工件回转一周,读出指示表的最大变动量,即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斜向圆跳动;
⑷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跳动量的最大值作为斜向圆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斜向圆跳动的合格性。

4.径向全跳动误差的检测
⑴用跳动检查仪测量径向全跳动
用指示表在跳动检查仪上测量工件的径向全跳动。

测量时,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来
dφ圆柱面上各点到基准轴线的距离,取各点距离中的最大模拟体现公共基准轴线,测量
1
值作为径向全跳动的误差值。

⑴将工件安装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间,公共基准轴线由两顶尖来模拟;
dφ外圆表面的最高点接触,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⑵调节指示表,使测头与工件
1
⑶将被测工件缓慢回转,同时指示表沿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使指示表测头在外圆表面的整个表面上划过,记下表上指针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
⑷取两读数的差值作为测量要素的径向全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径向全跳动的合格性。

⑵打表法测量径向全跳动
dφ用指示表测量工件的径向全跳动。

测量时,用V形块来模拟体现基准轴线,测量
1圆柱面上各点到基准轴线的距离,取各点距离中的最大值作为径向全跳动的误差值。

⑴将被测件放在V形块上,基准轴线由V形块来模拟,轴向通过圆球支承定位;
dφ外圆表面的最高点接触,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⑵调节指示表,使测头与工件
1
⑶将被测工件缓慢回转,同时指示表沿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使指示表测头在外圆表面的整个表面上划过,记下表上指针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
⑷取两读数的差值作为测量要素的径向全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径向全跳动的合格性。

5.端面全跳动误差的检测
⑴用跳动检查仪测量端面全跳动
用指示表在跳动检查仪上测量工件的端面全跳动。

测量时,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来
dφ右端面上各点至垂直于基准轴线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取模拟体现公共基准轴线,测量
1
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端面全跳动的误差值。

⑴将工件安装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间,公共基准轴线由两顶尖来模拟;
dφ右表面的最高点接触,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⑵调节指示表,使测头与工件
1
⑶将被测工件缓慢回转,同时指示表沿垂直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使指示表测头在右
端面的整个表面上划过,记下表上指针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
⑷取两读数的差值作为测量要素的端面全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端面全跳动的合格性。

⑵打表法测量端面全跳动
dφ用指示表测量工件的端面全跳动。

测量时,用V形块来模拟体现基准轴线,测量
1右端面上各点至垂直于基准轴线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端面全跳动的误差值。

⑴将被测件放在V形块上,基准轴线由V形块来模拟,并进行轴向定位;
dφ右端面的最高点接触,将指示表压缩2~3圈;
⑵调节指示表,使测头与工件
1
⑶将被测工件缓慢回转,同时指示表沿垂直轴线的方向作直线移动,使指示表测头在右端面的整个表面上划过,记下表上指针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
⑷取两读数的差值作为测量要素的端面全跳动误差
⑸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端面全跳动的合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