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问题

合集下载

百年奏鸣——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百年奏鸣——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百年奏鸣——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关键词语: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研究近现代音乐史内容摘要:本文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文化属性、历史分期、形态特征、研究对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认为:近现代音乐历史的研究,应当从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的“断代史”研究入手。

在研究方法上应当“由大而小”、“由泛而专”。

指出: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如果一味地与宏观的“大历史学”、“大史学界”的研究保持一致的话,研究活动本身就会脱离于音乐艺术的本体属性和社会音乐生活的实际。

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提出:1、应当改变过去“大而全”的传统学科思维,“收窄”战线,把着力点放在做“主流”的音乐创作、主流音乐家的研究上面。

2、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应当把宏观的近现代中国音乐的诸多问题做体系化、门类化、具体化的处理。

3、把一些交叉性的“问题史”、“门类史”拿出来,借助其他兄弟学科的知识攻关。

……我们已经走过了20世纪,我们正在造就21世纪中国音乐的新历史,我们还在书写着数千年以来中国音乐的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

面对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应当怎样落下这沉重的笔触?这是一个横亘在每一个当代中国音乐艺术从业者面前的大问题。

作为一个音乐史学从业者来讲,他一方面应当深入、细致地收集历史史料,另一方面还应当在新史料、新史学观念的趋导下,书写富于个性色彩与新史学眼光的新的音乐史。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史学学科不至于走向固步自封的境地。

因为,历史的书写一直都是面向未来而无限开放的。

只有在新发现、新观念的支撑下,重新审视、梳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音乐史学事业才有可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当代音乐事业,才有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臻达更高的境界。

有鉴于此,音乐史学家、批评家戴鹏海先生在21世纪的初年,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重写音乐史”的呼吁。

对于这个富于历史责任感的呼吁,音乐史学界的同仁应当给予积极、认真的回应。

虽然笔者学浅识短,但仍不揣冒昧地提出一些自己的音乐史学观点,并试图以这种观念书写自己的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的历史。

[分享]1中音史简答题

[分享]1中音史简答题

1.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对近代京剧音乐的贡献?梅兰芳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其演唱凝重而流畅,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京剧伴奏音乐也有改革,在京剧伴奏中加用可二胡、月琴,在一些新戏中采用了新的配乐手法。

程砚秋,他对声腔和演唱有许多钻研和独到的见解,如“以腔就字”的创腔原则和“声、情、美、永”的演唱要求等。

他广泛地向其他戏曲、说唱学习,也向西洋音乐学习,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周信芳,其发扬“海派京剧”锐意改革的精神,不守成规,他的唱腔接近口语,酣畅朴直;念白饱满有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化短为长”形成了麒派唱腔的独特风格;注重做功,表演从人物内心出发调动唱、念、做、打全部予以充分展示,因内外和谐而真实生动。

善用髯口、服饰及道具等来塑造人物;在音乐作曲、锣鼓、服装、化妆等方面作了革新和创作。

2.萧友梅,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贡献?萧友梅,艺术特色:他的音乐创作在多种音乐体裁(尤其是西洋乐器音乐)的运用上富于开创性,室内乐作品完全仿作了西洋古典音乐的创作手法;管弦乐曲进行了民族风格的尝试与探索。

历史贡献:①推广音乐;②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赵元任,艺术特色:他的歌曲创作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科学、民主精神;在音乐写作方面有重要的创新。

在曲调写作与和声配置方面作了“中国派”的实验,其歌曲旋律与歌词声韵、语调的结合,尤为出色。

历史贡献: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

3.冼星海对近代合唱音乐创作的贡献?冼星海的《黄河》、《生产》、《九一八》、《牺盟》、四部大合唱之外还有《黄河大合唱》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式的杰作,他在《黄河大合唱》中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新的合唱形式,对其后中国大型歌唱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大合唱,也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大合唱作品。

中音史复习(近代史)题

中音史复习(近代史)题

中音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华彦钧:(阿炳)江苏无锡人,在二胡、琵琶的创作、演奏上有相当大的造诣;琵琶技艺尤为高超。

以卖唱奏乐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曾派员前往无锡录制他演奏的曲目,但只初步录了6首,遗憾是他于1950年冬病故。

二胡代表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代表作:《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2、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年元月正式成立了蔡元培自任会长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它是一个新型音乐社团。

先后组建了国乐和西乐两部分,并设中乐唱歌班等。

聘请萧友梅为导师,并实际主持该会。

因此。

音研会实为北京大学所设一所业余音乐学校。

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

3、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

1929年7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萧友梅为院长。

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

学生以当时黄自“四大弟子”之称的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4、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1919年取字子恺,浙江桐乡人。

是李叔同的学生。

“五四”时期同吴梦非、刘志平,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和中华美育会。

是一位美术家,中国漫画的创始人,是文学家,翻译家,音乐理论家。

编写翻译编译了《孩子们的音乐》、《音乐的常识》、《近代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等。

5、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第一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开始;(1)标志:国力音专成立抗日救国会,进行爱国主义歌曲创作;(2)代表作品:《抗敌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3)代表人物:黄自、聂耳等2、第二阶段:1935年初;(1)标志:“民众歌咏会”、“业余歌咏团”等抗日爱国音乐社团的相继成立;(2)代表作品:《救国军歌》、《松花江上》等;(3)代表人物:吕骥、任光、冼星海等。

中音史资料

中音史资料

中音史资料1、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8000年可考历史的文物是什么?骨笛2、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周朝3、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是哪种分类方法?八音分类法金土石革丝木夸包竹4、我国最早论说音乐本质为“他律论”的文献是哪几部?《乐论篇》、《富国篇》、《乐记》。

5、“减字谱”是哪种乐器的记谱法?古琴6、宋代词人中,著有附曲谱的词集并流传至今者是哪位?姜夔7、“新法密率”的发明者是?朱载土育8、1927年中国创建的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是那所?国立音乐院9、儿童歌舞剧(可怜的秋香)的创作者是中国儿童歌舞剧题材的首创者是哪位?黎锦辉10、最早在国外演出的中国管弦乐曲是哪位?黄自怀旧11、乐府的设置可以上溯到哪个朝代?秦朝12、旬况《城乡片》属于什么形式的音乐?说唱形式13、先秦时期,“非乐”观点的提出者是谁?墨子14、隋朝公迁七部乐中,属于汉族传统民间音乐是那部?《神奇秘谱》15、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那部?《神奇秘谱》16、在昆山腔的发展过程中,将昆山土戏改为广水唐腔的人是哪位?魏良辅17、音谱《台湾歌曲》的作者是谁?江文也18、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哪部?长恨歌19、在中西音乐比较研究中,首次把世界音乐划分三大乐系”“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亚刺伯乐系》的人是谁?王光祈20、唐代的音乐理论著述有哪些?《北堂书钞》《教坊记》《乐府杂录》《通史》《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21、宋元时期流行流行的说唱形式主要有哪些?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22、姜夔自度曲的代表作有哪些?《扬州慢》《杏花天影》23、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有哪些?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乔吉甫24、元代散曲的体制形式有哪些?小令带过曲散套25、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有哪些?平沙落雁渔樵问答26、京剧发展史上涌现的著名旦角有哪些?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27、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有哪些?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28、萧友梅的作品有哪些?《小夜曲》《新霓裳舞曲》《问》《南飞之雁曲》《五四纪念爱国歌》29、冼星海的作品有哪些?《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30、中国古文献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有哪些?理解1乐府1 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

中音史总结未完成(1)

中音史总结未完成(1)

远古、夏、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
2、 这一章提到有哪些古歌与古乐舞?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狩猎生活)
3、 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几种乐器的名称?
吹奏乐器(骨笛、骨哨、埙)和打击乐器(鼓、磬、编磬、钟)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
1、 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哪些成就?
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民间歌手,并有传授歌唱艺术的人和歌唱理论。器乐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乐
4、 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3000年前,音阶大面积流行。河南辉县出土的陶埙。
5、 我国的乐舞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依据是青海大通出土的彩陶碗。比较大型的乐舞有皇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濩》,周的《大武》。
6、 浙江余姚县出土的7000年的骨哨。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皇帝时期开始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皇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代时的《大武》。

《大武》是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

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八音分类法周代乐器的分类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

共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三分损益律是我古代最早计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

它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的长度分为3份,去掉它是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

如加上它是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它所生的个律形成一种律制,为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

缺陷是: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3.旋宫转调受影响。

4.乐府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

1)职能:①编写各种宫廷仪式音乐,包括祭祀、宴飨等;②采集、整理、改编曲调和歌词;③编配乐器;④编写军乐;⑤训练军乐队;⑥研究音乐理论;⑦组织演唱或演奏活动 2)代表人物:李延年,协律都尉职位;创作《乐府新诗》5.乐记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美学著作。

《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其作者尚无定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乐记》讨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

②《乐记》探讨了音乐的特性问题。

③《乐记》探讨了音乐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

《乐记》强调音乐在教育和政治当中发生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6.李延年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

中音史考研题库

中音史考研题库

中音史考研题库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其考研题库内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以及音乐理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音史考研题库中的问题类型和内容。

一、古代音乐史1. 先秦时期音乐:请简述先秦时期音乐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汉代音乐:汉代音乐有哪些显著的发展?请列举汉代著名的音乐作品。

3. 唐宋音乐:唐代音乐与宋代音乐在风格和形式上有何不同?4. 明清音乐:明清时期音乐剧的发展情况如何?请列举明清时期著名的音乐家。

二、近现代音乐史1. 清末民初音乐变革:简述清末民初音乐变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2. 五四运动与音乐:五四运动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哪些影响?3. 抗战时期音乐:抗战时期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一些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新中国成立后,音乐领域有哪些重大变革?三、音乐理论1. 音律学:中国古代音律学有哪些重要理论?请举例说明。

2. 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 音乐教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与现代音乐教育有何不同?4. 音乐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创作有哪些特点?请列举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

四、音乐家与作品1. 古代音乐家:请列举几位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并简述他们的贡献。

2. 近现代音乐家:请列举几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并简述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3. 音乐作品分析:选择一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五、音乐与社会文化1. 音乐与宗教:中国古代音乐与宗教的关系如何?2. 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3. 音乐与民族:中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六、音乐的传播与交流1. 音乐的国际传播: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传播到国外的?2. 音乐的民族交流:中国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是如何交流和融合的?结束语中国音乐史是一个丰富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涵盖了音乐本身的发展,还与社会、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简史1.新法密率: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

所谓新法,是有别于三分损益法而言;所谓密率,即采用数学方法求得十二平均律每律的等比数后再产生十二平均律,记载于《乐律全书》。

2.神奇秘谱:由明代朱权所编辑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太古神品”:《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唐宋以前古曲15首;下、中卷“霞外神品”:《梅花三弄》、《大胡笳》、《离骚》等48首古代名曲。

3.梆子腔:○1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原于陕西、山西一带的民间曲调,又有秦腔、乱弹、西秦腔之称。

○2梆子腔运用整齐句势和板式变化为主的音乐结构,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辞通俗易懂。

○3梆子腔开创了戏曲音乐板腔体,即以一个基本的曲调为基础,作各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矛盾冲突。

这种结构方式有别于之前出现在戏曲、说唱音乐中曲牌体结构。

4.兴隆笙: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

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5.俗讲○1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是取佛经中的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说唱相间的表演方式讲唱,脚本叫做变文。

○2变文是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叫做俗讲、讲经文。

(讲经文是唐代一种说唱艺术形式)○3变文内容:a.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b.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4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

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

变文有三类形式:a.只唱不说;b.只说不唱;c.有唱有说(占多数)。

6.六代乐舞: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包括:○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星宿命;○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被孔子评为“尽善尽美”的音乐;○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5商汤时的《大濩》,内容描写商汤伐桀;○6周朝当代的《大武》,孔子评“尽美矣,未尽善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皇帝时期开始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皇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代时的《大武》。

《大武》是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

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八音分类法周代乐器的分类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

共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三分损益律是我古代最早计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

它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的长度分为3份,去掉它是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

如加上它是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它所生的个律形成一种律制,为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

缺陷是: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3.旋宫转调受影响。

4.乐府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

1)职能:①编写各种宫廷仪式音乐,包括祭祀、宴飨等;②采集、整理、改编曲调和歌词;③编配乐器;④编写军乐;⑤训练军乐队;⑥研究音乐理论;⑦组织演唱或演奏活动 2)代表人物:李延年,协律都尉职位;创作《乐府新诗》5.乐记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美学著作。

《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其作者尚无定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乐记》讨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

②《乐记》探讨了音乐的特性问题。

③《乐记》探讨了音乐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

《乐记》强调音乐在教育和政治当中发生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6.李延年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

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创作《乐府新诗》。

7.相和歌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

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

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

8.相和大曲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9.鼓吹所用乐器以排箫、笳为主,有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等。

10.鼓吹乐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

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的。

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

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

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

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宴饮中用。

鼓吹乐表现出雄壮、威武、粗犷、沉厚的气势。

11.琵琶汉代,在弦乐器的发展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出现了抱弹乐器。

这一时期抱弹乐器总称为“琵琶”,其中从外国传入的琵琶有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12.五旦七调在五个不同调高(旦)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声调式,可得三十五种调式。

这就是苏祗婆琵琶音乐的三十五调式理论。

13.管口校正法荀勖的笛律及其“管口校正”:荀勖的笛律是最具代表性,它是在不设钟磬的场合奏乐时,用这种特殊的笛为弦乐器和歌唱确定音高。

“管口校正”是律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在计算管乐器不同音高所对应的长度时,必须把气柱的长度与管长之间的差数考虑在内,这个差数就是管口校正的数据。

14.《碣石调·幽兰》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

传自南朝梁代丘明,现存谱式原件是武则天时期唐人手写卷子谱,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琴谱,属于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

该谱所以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可追溯至汉代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步出夏门行》)。

该谱所称“幽兰”是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15.曲子隋唐时期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起来,在城市里流行的一种歌调。

是汉魏乐府相和歌和两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的延续,不同的是它是由艺人和文人的民间行为创造出来的。

16.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17.教坊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歌舞和散乐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成员有男有女。

18.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是被后人誉为南宋“婉约派”的第一个人物。

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琴歌《古怨》一首,《越九歌》十首,《溪梅令》《扬州慢》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创作了十七首自度曲。

19.唱赚是一种由鼓、板、笛伴奏,曲式结构上又较为复杂的唱曲形式。

是宋代的瓦子里面产生的一种唱曲形式,分为缠合,缠达。

宋代艺术歌曲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以“缠令”和“缠达”的曲式结构,将各类曲牌组合成为套曲进行演唱。

最后又发展成“复赚”。

20.鼓子词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因歌唱时主要用敲击节而得名。

其结构特点是一个节目只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

21.宋杂剧是宋代源出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的结构通常是两段:一称艳段,是表演日常生活熟事的开场小段;二称正杂剧,是表演故事的杂剧主题;后面有时加上表演滑稽的尾段,称之散段或杂扮。

22.兴隆笙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

23.自度曲①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的词调。

②在旧有曲调外自己谱制新曲。

代表有宋代词人姜夔作有十七首《自度曲》。

24.诸宫调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其音乐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的曲牌构成,诸宫调的体制宏大。

25.新法密率新法密律是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

二、论述题1.远古夏商时期乐(主要有哪些)的制作材料A、利用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等B、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等C、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等。

2.夏商时期钟的类别:铙、镛、镈3.周代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周王朝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培养对象:“世子”、“国子”、“学士”。

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其中大多数是音乐奴隶。

4.西周的宫廷乐舞西周的宫廷乐舞大致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

5.论儒、墨、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哪些主要派别和音乐思想)三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A、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儒家代表人物主要: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其音乐审美理想:“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审美准则:“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音乐社会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提倡雅乐:“乐则韶武,放郑声”。

孟子:认为音乐就是快乐,主张“与民同乐”。

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反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认为音乐有感化人心,陶冶性情的作用。

B、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子。

墨子:主张“非乐”坚决反对音乐。

C、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认为:“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

庄子:认为音乐美的本质是表现“民之常性”,表现人的自然性情,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做作,朴素而不华饰,音乐美的功用是抒发性情,娱乐人心。

6.汉乐府的兴衰7.相和歌的形成与发展相和歌的发展历程相和歌,即相合大曲,包括艳、曲、解、趋、乱。

清商乐的三调为:平调、清调、瑟调吴歌多为民歌,以建康(南京)为中心,如《子夜歌》《上声歌》西曲以江陵为中心,有舞曲和倚歌。

吴歌、西曲的曲词多为五字四句为一段,另外还有附加成分“送声”、“和声”。

它们或在曲前,或在曲后出现,大致具有“引子”或“尾声”的含义。

8.鼓吹乐的形成和发展宫廷军乐,汉代以来我国传统音乐中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的演奏形式和乐种。

汉代鼓吹乐按照用途可分为①黄门鼓吹②骑吹③短萧铙歌④横吹。

9.《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专著是《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

《乐记》一书讨论了音乐各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关于音乐的本质的论述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

2.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3.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制、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

4.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有较深层次的论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10.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竹林七贤”之一,以弹奏《广陵散》著称。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的论乐专著,全文分八个部分,以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辨难,阐述‘声无哀乐’的观点。

总之,嵇康认为“声之无心,殊途异轨,不相经纬”。

11.清商乐的历史演变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继承汉魏相合诸曲,又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发展形成的‘俗乐’的总称,简称清商。

包括①中原旧曲,即相和诸曲②南方的民歌与西曲。

至隋炀帝时改称清乐,此后成为隋唐燕乐的一部分,使用调式仍然是相和调。

12.佛教音乐的发展1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对中国有哪些影响为隋唐九部伎、十部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种类及职责唐代音乐机构的规模是空前的。

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

1.大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

2.鼓吹署管理鼓吹音乐。

3.教坊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才。

4.梨园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丝竹之戏”15.隋唐燕乐在宫廷的地位(及有哪些主要的音乐表演形式)燕乐即宴饮之乐。

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高度的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放射出异彩。

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已达到空前的高度和水平。

燕乐中多部伎,坐立部伎的发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的。

唐代燕乐大曲:唐代燕乐是俗乐的宫廷化,是相对于“雅乐”来说的“俗乐”,包含十部乐和教坊乐。

唐代大曲是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于一体的大型歌舞音乐,他是由一首宫调的若于“便”组成的成套乐舞。

它在段落可分为“散曲”、“中序”、和“破”三大部分。

16.隋唐时期的音乐思想17.(隋唐时期主要的音乐专著)P146《乐书要录》《教坊记》《羯鼓录》《乐府实录》18.散曲的曲体形式以及它元杂剧、元曲之间的关系(南戏)散曲是金元以来以在北方中原形成的一种艺术性较高的城市唱曲形式,它取代了宋代词调的地位。

元杂剧元杂剧的结构:结构是一本四折,此外还有楔子,用在第一折之前或两折之间,主要是通过角色的自述来介绍人物和点明情节要点。

元杂剧主要一人主唱,其他人帮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