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含果糖基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腹盆腔疾病术后粘连的中医病机理论、药学基础及其临床诊疗评价标准体系技术构建与应用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三益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侯连兵(正高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项目主要策划与组织实施者。
)2.王春霞(正高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5)、(6)、(7)、(8)、(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3.腊蕾(副高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4)、(8)、(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4.罗仁(正高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立项、论证、组织开题研究的主要参入者。
是创新点(1)、(2)、(3)、(4)、(6)、(7)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5.曾煦欣(副高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创新点(1)、(5)、(8)、(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6.秦飞(中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5)、(8)、(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7.侯楚祺(初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7)、(8)、(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8.胡敏燕(正高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4)、(6)、(7)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9.杨西晓(正高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4)、(5)、(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10.郭丹(正高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4)、(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11.王成蹊(中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5)、(8)、(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12.刘文钦(初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创新点(1)、(5)、(7)、(8)、(9)的主要研究与贡献者。
2018年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胶质瘤的microRNA通路机制研究及靶向干预拟申报奖项及等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彭英(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为本项目的总负责人)容小明(主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本项目关于靶向给药系统研发的构想和规划,论文撰写和修改)邱树卫(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胶质瘤miRNA信号通路的相关机制研究)岳培建(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胶质瘤斑马鱼模型建立、胶质瘤靶向药物研发的实验研究)梁兵(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主要负责(FA-PEG-PEI)复合物治疗胶质瘤的离体和在体实验验证)訚亚涛(职称:医师,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靶向药物研发的实验研究)何蕾(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相关实验)黄达泉(职称:医师,工作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以及miRNA相关信号通路的实验)龚汉贤(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相关实验)沈庆煜(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以及miRNA相关信号通路的实验)李梅(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miRNA340和胶质瘤发病相关实验研究参与大分子前药LF-HA-DOX的功能验证)黎祥喷(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模型建立)项目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脑原发肿瘤,临床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仅为15-18月,五年生存率小于10%。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论文7:Identification of G6PD gene variants from Hakka popul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Yu Guolong; Jiang Weiying; Du Chuanshu; Chen Luming; Lin Qundi; Tian Qiuhong; Zeng Jingbo; Li Shugang. Zhonghua Yi Xue Yi Chuan Xue Za Zhi. 2004, 21(5): 448-51.
论文4: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platform applied to screen G6PD deficient variants. Jiang Wei-ying; Chen Lu-ming; Lin Qun-di; Geng Qian; Du Chuan-shu. Zhonghua Yi Xue Yi Chuan Xue Za Zhi. 2005, 22(6): 607-611.
2018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脊髓损伤修复新疗法的研究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拟申报奖项及等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 邓宇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次成果申报的组织者)2. 万勇(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2和第4项科学发现)3. 刘少喻(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第4项科学发现)4. 陈宁宁(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第2项科学发现)5. 魏福鑫(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第4项科学发现)6. 杨军林(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2和第4项科学发现)7. 杨立群(副教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中山大学、第3项科学发现)8. 张黎明(教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中山大学、第3项科学发现)9. 何志捷(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第1项科学发现)10. 王乐(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第4项科学发现)项目简介脊髓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后,内部微环境存在很多限制和阻碍神经再生的因素,营造一个良好的再生环境来正确引导残存神经元的延伸是重要的治疗策略。
本项目研究思路是去除神经再生的抑制因子,干细胞移植替代死亡的神经元,从去除神经抑制因子的角度揭示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和新的治疗途径;以水凝胶作为修复支架及发挥Lingo-1 shRNA慢病毒载体递送作用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在国内首次应用改进合成的Gd-DTPA 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用MR追踪其迁移分化。
本项目在基础及应用方面均取得突破:(一)细胞治疗及干细胞标记在大鼠和恒河猴模型上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可观察到新生神经的生长和功能恢复;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嗅鞘细胞注射于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在组织学、电生理学、功能评分上均较单独应用时有明显改善;Lingo-1 shRNA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增强了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干细胞标记在国内外首次应用改进合成的Gd-DTPA造影剂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MR检测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上的迁移,实验发现在信号强度、持续时间上更有优势,且可在出血动物模型中正确追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去除神经抑制因子及结合生物材料温敏性水凝胶(Pluronic F-127 )联合修复脊髓损伤Lingo-1在髓磷脂抑制因子阻滞轴突再生的信号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使用携带Lingo-1shRNA的慢病毒载体沉默Lingo-1基因表达,在大鼠脊髓损伤部位进行局部注射,实验证实在组织学与功能学上有明显改善,进一步揭示脊髓损伤神经修复新机制;Lingo-1 shRNA结合Pluronic F-127 联合修复脊髓损伤,结果发现显著促进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增强神经细胞的生长和突触的形成,保留了髓鞘,诱导胶质细胞的增殖,改善了神经元的存活和抑制细胞凋亡;(三)项目进一步研究纳米基因载体作为基因传递载体,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修复脊髓损伤,发现具有更好的转染效率。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含铜重金属工业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主要完成单位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 吴阳东(高级工程师、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完成人,项目总负责人。
负责项目总体方案规划、设计,项目主导者、决策者;负责项目的核心技术开发、实施、落地及产品推广。
)2. 黄智源(工程师、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完成人,参与项目技术方案制定,主持项目技术方案实施工作)3. 谢逢春(教授级高工、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三完成人,参与项目技术方案设计)4. 孙水裕(教授、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第四完成人,参与项目技术方案设计)5. 刘敬勇(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第五完成人,参与项目技术方案设计)6. 王永成(高级工程师、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六完成人,项目开发及产业化应用资源配置)7. 查正炯(工程师、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七完成人,组织项目技术方案实施)8.刘杨(工程师、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八完成人,项目开发技术方案实施)9. 韩福勇(工程师、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八完成人,项目开发技术方案实施)10. 熊建民(无、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十完成人,项目产业化应用方案实施)项目简介一. 项目所属领域本项目隶属于重金属含铜废液、含铜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
二. 项目主要内容本项目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含铜蚀刻废液的资源化处理技术。
含铜蚀刻废液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又分为4部分:(1)含铜蚀刻废液除杂技术(2)含铜蚀刻废液制备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铜技术(3)含铜蚀刻废液一步法制备高纯碱式碳酸铜技术(4)含铜蚀刻废液两步法制备高纯电镀级硫酸铜技术第二部分:含铜污泥及废液的协同处理技术。
2018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罗非鱼良种培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单位2:上海海洋大学单位3:广东海洋大学单位4:化州市光辉养殖场有限公司单位5:茂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简伟业(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主要贡献:作为成果主持人,对本项目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组织及指导完成育成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吉奥罗非鱼”、罗非鱼杂交育种系列技术关键技术的建立。
为科技成果【茂科成登字2015060】的第1完成人,为第1项知识产权的第2完成人和第4、5、6、7、8、9项知识产权的第1完成人,为第7项代表性论文中的第2作者。
)2.赵金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中的第1、4、5项研究工作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课题设计、群体选育、组合杂交育种、利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罗非鱼选育良种群体等,为科技成果【茂科成登字2015060】的第2完成人,为代表性论文中第1、2、3、4、5、6、7、8项的通讯作者。
)3.邱文(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茂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贡献:提出的推广方法合理,措施得力,应用面广,规模大,效益显著。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中的第1、2、4项研究工作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组织试验、产定化应用,整体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为科技成果【茂科成登字2015060】的第3完成人。
)4.刘丽(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中的第2、4、5项研究工作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吉富罗非鱼选育、分子遗传分析,为科技成果【茂科成登字2015060】的第5完成人,为第9项代表性论文的第1作者和第10项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
2018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周琳(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与现场实施)2. 赵雁林(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结核病耐药监测研究)3.黄曦(研究员、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核病分子诊断新技术并成功转化应用)4.钟球(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第五次流行病学调查)5.陈亮(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结核病信息化项目研究与现场实施)6.肖艳文(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并组织结核病分子诊断新技术新产品的全国推广应用)7.杨应周(主任医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持并完成结核病流动人口管理策略研究与应用)8.吴惠忠(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与现场实施)9.郭卉欣(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与现场实施)10.刘磊(主任医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11.余卫业(主任医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12.周杰(副主任医师、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13.刘健雄(主任医师、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14.陈瑜晖(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15.李建伟(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项目简介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流行疫情居高不下,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广东省特色植物资源利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中山大学3.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4.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6.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邢福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项目总负责、野外调查、发现新种、撰写论著、关键技术研发,制定标准2.马国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撰写论文、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3.叶华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野外调查、发现新种、撰写论著4.刘信凯,高级工程师,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品种培育、栽培繁殖、推广应用5.廖文波,教授,中山大学,野外调查、发现新种、撰写论著、专科专属研究6.汪华清,高级工程师,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撰写论文、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7.罗伟聪,高级工程师,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撰写论文、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8.王发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野外调查、发现新种、撰写论著,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9.陈红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撰写论著,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10.胡晓敏,高级工程师,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11.刘东明,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发表论著,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制定标准12.易绮斐,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野外调查、撰写论著,制定标准13.刘黾,高级工程师,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14.王晶,工程师,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品种培育、栽培繁殖、推广应用15叶育石,实验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野外调查、论著撰写、栽培繁殖项目简介广东省是我国唯一具有从热带海岛至中亚热带山地植被的省份,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研究和利用各类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利6:<聚氨酯光交联树脂固定双酶颗粒及在低聚果糖生产中应用>(ZL201210547846.8)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制备的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及其系列产品已在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金城速冻食品有限公司、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明一乳业有限公司、无锡尚品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德泰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长胜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祥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美事食品有限公司、嘉兴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全国各地数十家功能食品企业应用。仅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金城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无锡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长胜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近3年来新增销售额13.24亿元,新增利润2.63亿元。本项目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创新了产品,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行业领先地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论文5:Continuously ingesting fructooligosaccharide can't maintain rats, gut Bifidobacterium at a high level
论文6:The primary biological network of Bifidobacterium in the gut
论文7:编码米曲霉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转移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
论文8:非对称灭活双亲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产果糖基转移酶的米曲霉新菌株的研究
论文9:Enhanced production of fructosyltransferase in Aspergillus oryzae by genome shuffling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
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功效分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暨南大学
江南大学
佛山市金城速冻食品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1.钟先锋(副研究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方案设计及实施)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论文1:Optimization of extracting stachyose from Stachys floridana Schuttl. ex Benth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论文2:Stachyose-induced apoptosis of Caco-2 cells via the caspase-dependent mitochondrial pathway
6.张毅(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负责负责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的生产)
7.郑元锋(副总经理,佛山市金城速冻食品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关键技术应用与实验,将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与传统食品结合在一起)
8.张宇博(高级工程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负责水苏糖促嗜酸乳杆菌机制研究)
9.王阿利(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负责水苏糖抗癌机制研究)
论文3:Proteomic analysis of stachyose contributed to the growth of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CICC22162
论文4:Lean rats gained more body weight from a high-fructooligosaccharide diet
论文10:高产果糖基转移酶米曲霉菌株的选育
知识产权名称
专利1:<一种果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及其制备方法>(ZL201210374664.5)
专利2:<一种高纯度低聚果糖的制备方法>(ZL200810030332.9)
专利3:<一种以糖蜜为原料制备低聚果糖的方法>(ZL200610123934.X)
专利4:<一种氢化的低聚果糖制备方法>(ZL200710028245.5)
10.罗剑鸣(博士后,暨南大学,负责低聚果糖功能性研究)
项目简介
肠道是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我国,每年有1.2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疾病,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病症都与肠道菌群失衡息息相关。肠道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菌间在质和量上形成动态平衡,以保障身体健康。但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减少,肠道菌群失衡,引发肠道疾病。肠道疾病是万病之源,不容忽视。摄入益生元,选择性地剌激和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和组成,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肠道健康的有效措施。低聚果糖和水苏糖是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的核心物质,它们被誉为“超强双歧因子”,具有促益生菌增殖、防止有害菌生长等特性,且无毒副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等领域。随着含果糖基天然
2.黄桂东(特聘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负责水苏糖促肠道健康-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调节肠道菌群生长机制研究)
3.彭喜春(教授、暨南大学、负责低聚果糖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研究)
4.马淑凤(高级实验师,江南大学,负责水苏糖及其相关产品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5.杨新球(副总裁,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低聚果糖及其产品推广应用)
益生元生产、应用及生理功效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消费者对益生元产品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前景极为广阔。本项目利用天然原料直接提取和酶法制备两种手段,通过工艺集成和改进,开发了完整、连续高效的水苏糖、低聚果糖生产关键技术。其中酶法制备蔗糖源低聚果糖工艺技术,是结合高活力果糖基转移酶生产技术、固定化酶技术、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及低温连续干燥技术,实现了不同纯度(55%-95%)液状或粉状低聚果糖的工业化生产,成果应用单位量子高科是低聚果糖生产全球最大企业,且产品毛利率可达46.02-52.74%。从中国特色植物银条中直接提取的水苏糖得率和纯度达到了46.9%和96.5%,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生产的不同纯度(45%-95%)水苏糖作为食品配料被应用于保健营养食品、传统面制食品等领域,2015-2017年,水苏糖下游行业企业应用产品销售额达7.46亿元。同时,本项目解析了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调节肠道健康(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改善肠道健康为靶标的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团队在相关领域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个项目资助;申请发明专利1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件;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2篇。本项目集成和突破的含果糖基类天然益生元生产关键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出的低聚果糖、水苏糖产品经保健食品、烘焙食品、饮料制品等下游行业企业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各类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产品,形成了“大众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大众化”,在推动消费者身体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金城速冻食品有限公司,2015-2017年相关产品产值就达到了8.67亿元,新增利税1.86亿元。同时本项目的推广及应用也将深化人们对“膳食-肠道菌群-宿主”关系的认识,对提高我国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