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合集下载

肝脏常见原发肿瘤的CTMRI表现

肝脏常见原发肿瘤的CTMRI表现
其它类型:透明细胞型,巨细胞型,硬化 型,肝纤维板层癌,血管肉瘤少见或罕见。
混合型肝癌表现与其病理类型有关:Allen: A独立瘤体,B同一瘤体不同分布,C混杂型; Libbrecht:碰撞型(I型)移行型(Ⅱ)未 分化(Ⅲ);WHO :B+C+II
(右)肝胆管细胞癌(中-低分化),Hepatocyte (-),AFP(-),CK19(+),CD56(-),CDX2 (浆+),CgA(-),Syn(-),SPA(-),TTF1(-),
女,38岁, 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月 CA199>12000U/L 右肝第VIII可见一大小约5cm肿瘤,质硬,
其它:远端胆管扩张,结石,节段性肝萎缩,黄 疸;
肿瘤标志物 :CA125,CA199
女,35岁,
体检发现肝内占位1周。B超示:肝内占位,血管 瘤首先考虑;
自诉既往有“乙肝小三阳”,未正规治疗。
CT:右肝巨大占位,考虑囊腺癌或囊腺瘤可能。
肿瘤主要位于肝脏IV段和VIII段,突出于肝脏表 面,大小约7×5cm,与膈肌无粘连。术中冰冻提 示:右肝腺癌。
增强信号,多有低信号包膜,边界清楚。 背景,无肝硬化;肝糖原累积症:肝肿大
以上检查缺少腺瘤的特异性征象,可与正常 肝细胞似,并发症导致不同变化
相对特异性表现:中心血管样结构/强化, 包膜
与HCC鉴别
男,59岁, 1月余前体检B超发现左肝区低回声团,门
诊查肿标正常
肝脏第II,III段有一5X5CM肿块,质中,呈 外生型向下凸出,包膜完整,质中,色微 黄,呈鱼肉状,未见明显坏死出血。
-16岁)少见2%. 直径大多<5cm,大的病灶可引起症状,腹部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肝转移瘤常以原发癌肿所引起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2)当肝转移瘤灶较大或较多时,则会出现转移瘤症状,与原发性肝癌相仿,如乏力、
消瘦、肝大、肝区疼痛和腹部肿块。 3)后期有黄疸、腹水、发热和恶病质等。
2.实验室检查: 1)95%的患者AFP阴性,少数来自胃、胰腺、卵巢癌的肝转移瘤AFP可轻微升高
【CT表现】
肾癌肝转移 A~D.增强扫描 肝内不同层面 均见高密度强 化结节(↑)
【CT表现】
➢ 2.增强扫描: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较高密度强化,最外层
又低于肝实质。多为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肉瘤的肝转移。 较小的病灶可有囊变,是肝转移瘤的特征。囊肿性转移瘤有时可见壁
PAGE
THANKYOU
低密度,显示为同心圆状。
【CT表现】
胃癌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分布均匀、大小相仿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腹主动脉右侧膈肌脚后淋巴肿(↑);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轻微强化,中心无强化
【CT表现】
结肠癌肝转移伴钙化 CT平扫见肝内大小不一的低 密度病灶,其内见多发菜花 状高密度钙化(↑)
【CT表现】
【CT表现】
➢ 1.CT平扫: 病灶的分布:病灶小而多是肝转移瘤的特点,病灶越多,大小分布越
趋向均匀。 病灶形态:绝大多数为圆形,个别大病灶外形可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病灶密度:肝转移灶多为低密度,3%有钙化多见于结肠癌、胃黏液癌、
卵巢癌和乳腺少病灶中心为更
腹膜后纤维肉瘤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病灶,边缘尚清晰,部分病灶中心呈更低密度;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强化,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不强化,较大癌灶见高密度强化假包膜,左侧腹腔内有多个 转移灶与胃及肠管相连(↑)

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小肝癌:直径小于3cm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 〈3cm。
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化验检查AFP常升高,阳性率大 于70%。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容易侵犯血管、胆管及淋巴形成 肝内外转移、静脉瘤栓及阻塞性黄疸。
医学ppt
2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扩张 肿瘤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肝血管受压拉直、移位,或被肿瘤包饶 动静脉瘘 肿瘤湖征
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它部位 者另述。
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于 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
呈少血供型。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痛及腹块,胆管阻塞出 现黄疸。常有胆管结石病史;AFP阴性。
医学ppt
26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不明显,可见邻近血管的改变。 【CT】 平扫为边缘不清低密度肿块,瘤内可有钙化、结石。 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 实质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强化渐明显(延迟强化)。 近肝门者,肿瘤周围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 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 【MRI】 表现与肝细胞癌相似。可见瘤周血管受侵、胆管扩张。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转移途径:血行(经门脉、经肝动脉)、淋巴和直接侵 犯。
多来自消化道、肺、胰腺、肾及乳腺等。
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 也有形成巨块的。
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 灶内出血及钙化等。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此外, CEA生高有一定意义。
医学ppt
22
肝硬化、右肝小肝癌
医学ppt
23
左肝癌,门静脉瘤栓
医学ppt
24

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1]

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1]

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1. 引言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FNH(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是其中一种病理类型,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FNH和肝细胞腺瘤在临床上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因此在影像学中对FNH的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2. 影像学表现FNH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但通常呈现为一个局灶性肝实质结节,其特点如下:- 边界清楚:FNH与周围肝脏组织的分界清晰,无明显的侵犯现象。

- 良性特征:FNH无包膜,常有明显增强,密度均匀或稍高于周围肝实质。

- 细小血管丛:FNH对肝动脉血供丰富,常见细小血管丛形成“放射状”或“叶脉象限状”。

- 中心瘢痕:FNH的典型表现为中心瘢痕,呈50%~70%星芒状,这是其临床鉴别肝细胞腺瘤最重要的依据。

- 低血供区:FNH内可见低密度的低血供区,这是因为肝细胞腺瘤较FNH的血供相对较低。

3. 影像学诊断方法3.1 B超检查B超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费用相对较低。

FNH在B超图像上常表现为以下特点:- 良性特征:B超图像上FNH通常呈现为均匀增强的实质性结节。

在彩色多普勒下,FNH的内部血流较为丰富,可见到血管丛。

- 中心瘢痕:B超图像上的FNH常可见到中心瘢痕,呈星芒状。

- 清晰边界:B超图像上FNH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晰,无明显的侵犯现象。

3.2 CT检查CT检查在FN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良性特征:CT图像上的FNH通常呈现为均匀增强的实质性结节,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可见到明显的强化。

- 中心瘢痕:CT图像上FNH通常可见到中心瘢痕,呈星芒状或点状,这是其与肝细胞腺瘤的重要鉴别特点。

- 低血供区:CT图像上FNH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低血供区,这是其与肝细胞腺瘤的另一个重要鉴别特点。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 分类: • 1,正常肝脏CT体现, • 2,肝脏外伤破裂特点, • 3,肝脓肿, • 4,肝囊肿, • 5,肝血管瘤, • 6,肝脏恶性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 • 7,脂肪肝, • 8,肝硬化
• 1,正常肝脏旳CT体现:平扫肝脏实质密度 均匀,CT值一般是50-70Hu,可介于4080Hu之间,胰腺、肾脏和脾脏旳CT值一般
• 4,腹水形成,体现为脏器与脏器间、脏器与腹壁之间 旳带状水样密度影。
肝脏体积缩小,轮廓不光整,肝裂增宽,有腹水,脾脏增大
谢谢
低于肝脏。平扫肝脏内可见低密度旳线状、 分支构造,为门静脉和肝静脉旳分支。CT
能够很轻易探查胆树或门静脉内旳气体。第
一肝门:位于肝脏下面旳中心部,是门静脉、 肝动脉、肝总管进出肝脏旳部位,约占3cm
层面。第二肝门:位于肝顶部,肝静脉出肝
汇入下腔静脉旳部位。位于第一肝门上方,
肝左、中、右三条静脉在接近同一层面汇入 下腔静脉。
• 胆管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肝外胆管,少部分 见于肝内胆管。分为三种病变,实质性病变; 坏死性病变;混合型病变。影像学检验首选 CT。
• CT体现:视肿瘤大小而定,肿瘤较小时, 肿块本身不明显,体现为受累胆管旳近端扩 张,呈分支状,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CT 体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 体现,开始强化低于周围肝脏密度,延迟扫 描密度高于周围肝脏。
• 2,弥漫性:肝内实质密度普遍降低,脾脏密度 高于肝脏。重度脂肪肝平扫即可显示肝内血管, 呈相对高密度,临近实质器官、血管密度明显高 于肝脏。
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无占位Fra bibliotek应,增强后肝血管从其中穿过
• 肝硬化:是以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旳慢性 肝病,取代正常肝小叶构造,肝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纤 维化、肝内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晚期肝脏萎 缩变小。

CT肝脏恶性肿瘤讲解学习

CT肝脏恶性肿瘤讲解学习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有钙化、强化不均匀、持续强化,瘤周胆管扩
张、肝叶萎缩、门脉分支闭塞,血管受侵, AFP阴性。 【鉴别诊断】 与少血供肝细胞癌有时不易鉴别
肝转移瘤 (secondary tumors of liver)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转移途径:血行(经门脉、经肝动脉)、淋巴和直接侵
分流,门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内瘤栓,表现为血管 腔内充盈缺损。 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可靠征象。
巨块型肝癌
右后叶肝癌
肝硬化并肝癌
肝癌
左叶肝癌并 腔静脉瘤栓
肝癌并门脉 广泛癌栓
右叶肝癌
肝癌大部囊性变(壁结节)
包膜下肝癌
包膜下肝癌
右叶小肝癌
肝癌并门脉癌栓
肝癌并包膜下出血
病例
男性53岁,以腹胀纳差消瘦3个月余加重1周入 院。有慢性肝炎病史10余年。
同前病例栓塞前造影 栓塞后造影图象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MRI
T1WI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为高信号, 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 巨块型肝癌T2WI信号多不均匀,呈“镶嵌征”。 门静脉周围出现高信号套袖状水肿,或肿瘤内出现 偶数回波重聚性高信号血管影提示肿瘤侵犯血管。 发现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或肿瘤内的脂肪变性 征象,则支持早期肝癌的诊断。
犯。 多来自消化道、肺、胰腺、肾及乳腺等。 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
也有形成巨块的。 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
灶内出血及钙化等。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此外,
CEA生高有一定意义。
肝转移瘤影像学表现

肝脏肿瘤与肝结石的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与肝结石的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与肝结石的鉴别诊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产生胆汁等。

然而,肝脏疾病却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

肝脏肿瘤和肝结石是两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们在临床上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肝脏肿瘤与肝结石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肝脏肿瘤和肝结石的鉴别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扫描和MRI。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初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鉴别肝脏肿瘤和肝结石的形态特征。

肝脏肿瘤通常呈现为团块状、不规则形状的异常区域,而肝结石则呈现为明显的钙化影像。

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缘特征等,同时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供情况。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在肝脏肿瘤和肝结石的鉴别诊断中,常用的血液检查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

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如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

肝脏肿瘤患者常常伴有肝功能异常,而肝结石则很少引起明显的肝功能异常。

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可以作为肝脏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并非特异性指标,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3.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进行鉴别诊断的重要环节。

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疼痛性质等方面的描述。

肝脏肿瘤常常伴有进行性体重减轻、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而肝结石则常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体格检查时,应仔细观察腹部肿块、压痛点等情况,以帮助鉴别肝脏肿瘤和肝结石。

4. 活检检查活检检查是确定肝脏病变性质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在肝脏肿瘤和肝结石的鉴别诊断中,经皮穿刺肝活检(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活检可以获取肝脏组织样本,进一步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病理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影(假包膜) 肝脏病变中出现环影的有腺瘤、肝癌和囊腺瘤或囊腺 癌,肝癌最常见。环影在动脉期,甚至门静脉期都不 强化,表现为低密度,因为纤维组织强化很慢。环影 通常是在延迟期表现为相对高密度而易于观察。
肝癌包膜在平扫和动脉期显示为低密度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动脉期成像: 起因不明的肝脏肿瘤的特征。 对高甲胎蛋白患者的肝癌检测。 对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筛选。 检测富血管肿瘤患者的肝转移。
二.肝肿瘤的特征
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一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 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一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 首先从检测它的密度开始。如果病变接近水的密度,均 匀、具有清晰的边缘,并且没有强化,这是一个囊肿。 如果病灶强化,下一步判定病灶是否是血管瘤,这是最 常见的肝脏肿瘤。强化表现为边缘和结节状增强,各期 强化密度与血池相同。 如果既不是囊肿也不是血管瘤,就需要对病变进一步研 究。根据增强的不同表现,将肿瘤分为富血供和少血供 两类。通常增强方式和病理特性相关,如脂肪、出血、 钙化、囊变以及纤维成分等成分,并与临床病史相结合 进行鉴别诊断(图)。
富血管病变 动脉期增强病变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包括像FNH 动脉期增强病变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包括像FNH 和腺瘤的原发性肝肿瘤,以及快速充满对比剂的 小血管瘤。这些良性肿瘤需要与常见的富血供恶 性肝肿瘤鉴别,包括原发性肝癌以及像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乳腺癌、肉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 岛细胞瘤,类癌,嗜铬细胞瘤)等富血供转移瘤。
门脉晚期检测恶性转移低密度肿块。注意 肿块边缘一些增强。
平衡期 平衡期时对比剂从肝脏退出,肝脏密度开始降低。 该期开始于注射造影剂后3 该期开始于注射造影剂后3-4分钟,扫描最佳时 间在在注射造影剂后10分钟。此期的价值在于发 间在在注射造影剂后10分钟。此期的价值在于发 现如肝癌对比剂快速退出的低密度以及如在血湖 中仍存有造影剂的肝血管瘤,或者强化的环状纤 维组织(肝癌)或疤痕组织(FNH,胆管癌)。 维组织(肝癌)或疤痕组织(FNH,胆管癌)。
平衡期胆管癌相对高密度的瘢痕组织(箭头)。
疤痕 中央出现瘢痕的肝脏病变有FNH、纤维板层癌、 中央出现瘢痕的肝脏病变有FNH、纤维板层癌、 胆管癌、血管瘤和肝癌。CT上疤痕往往表现为 胆管癌、血管瘤和肝癌。CT上疤痕往往表现为 低密度结构。MR疤痕组织在T1WI及T2WI上纤 低密度结构。MR疤痕组织在T1WI及T2WI上纤 维结构都表现为低信号。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纤维 板层肝癌(FLC)的中央瘢痕。例外的是FNH的 板层肝癌(FLC)的中央瘢痕。例外的是FNH的 中央瘢痕因水肿而在T2WI上呈高信号。T2WI在 中央瘢痕因水肿而在T2WI上呈高信号。T2WI在 鉴别FLC和FNH具有重要意义。无论CT还是MR 鉴别FLC和FNH具有重要意义。无论CT还是MR 疤痕组织都表现为延迟期强化。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by Richard Baron Ra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衡期 血池和血管瘤 CT检查规程 CT检查规程
目录
肝脏占位的特征 富血供病变 乏血供病变 疤痕 包膜 钙化 脂肪 出血 囊变 肝硬化 边缘强化和逐渐填充
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平扫(左)及门脉期 (下图)表现为等密度,动脉期(中)表 现为清晰的高密度。
动脉期,富血供的肿瘤经肝动脉增强,而正常 肝实质因对比剂还没有进入门静脉系统不出现强化。 富血供肿瘤,表现为在一个相对低密度肝脏中出现 高密度病灶。但是当周围肝实质在门静脉期开始强 化时,富血供病变逐渐变得模糊。门脉期,正常肝 实质增强到最大限度时,少血供肿瘤将被发现。少 血供肿瘤将作为低密度病灶出现在一个相对高密度 的肝脏中。平衡期,大约在注射造影剂10分钟后, 的肝脏中。平衡期,大约在注射造影剂10分钟后, 肿瘤因强化迟于正常肝实质或造影剂退出快于正常 肝实质而出现较大的密度差异更易于可见。 这类病灶相对于正常的肝实质表现为高密度或低密 度。
肝硬化病人的 多个小肝癌。 注射速率分别 为2.5 毫升/秒 毫升/ (左)和5 (左)和5 毫 升/秒(右 图)。
门静脉期 与动脉期相反,门静脉期成像则是通过在门脉期 扫描检测肝脏低密度肿块(图)。扫描开始最佳 时刻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约75秒,这是门静脉晚 时刻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约75秒,这是门静脉晚 期,因为门静脉增强已经在35秒(动脉期晚期) 期,因为门静脉增强已经在35秒(动脉期晚期) 开始。门脉晚期也被称为肝实质期,因为此时肝 静脉已经强化。如果没有肝静脉的强化,那是扫 描太早了。如果为了寻找结肠癌低密度转移,只 需要做门静脉期成像,不必快速注射对比剂, 3ml/sec就足够了,而对比剂的总量更为重要。 3ml/sec就足够了,而对比剂的总量更为重要。
延迟期的高密度病灶 良性、致密纤维组织摄取碘或钆(Gd)较慢,同样, 良性、致密纤维组织摄取碘或钆(Gd)较慢,同样, 一旦组织强化之后,在平衡期对比剂的退出也较慢。因 此,当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减低时,肿瘤的纤维成分比周 围肝实质更亮。胆管癌因含有纤维间质,在延迟期时, 它是仅有的可发现的肿瘤(图)。
病变的显示取决于病变和肝脏之间的密度差别。 左:FNH动脉期显示高密度 左:FNH动脉期显示高密度 中:门静脉相转移瘤显示为低密度 右:平衡相胆管癌显示为高密度
动脉期 最佳扫描时机和注射速度对获得好的动脉期图像非常 重要。 富血供肿瘤在注射对比剂后35秒(动脉晚期)为扫描 富血供肿瘤在注射对比剂后35秒(动脉晚期)为扫描 最佳时机。 这个时间是指经周围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到达肝动脉, 再扩散到肝脏肿瘤。 下图是一个病人分别在18秒和35秒的两个动脉期像。 下图是一个病人分别在18秒和35秒的两个动脉期像。 早期,清晰地显示动脉血管,但只看到肝脏内一些不 规则强化。动脉晚期,可以清楚地辨别多个肿瘤的肿 块。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期后期已经有一些门静脉强 化。只有当需要为肝肿瘤化疗栓塞术进行一个血管造 影时才会采取早期动脉相作为路线图。
一.肝肿瘤的检查
肝脏病灶的发现取决于病变组织与正常肝 实质之间的密度差异。CT平扫肝脏肿瘤通常 实质之间的密度差异。CT平扫肝脏肿瘤通常 难以发现,因为肿瘤密度与周围肝实质密度基 本相似。只有少数肿瘤因含有钙化、囊性成分、 脂肪或出血而在平扫时发现。因此,为提高病 灶的显示,静脉对比增强是必需的。给予静脉 增强,重要的是要知道肝脏有双重血供,正常 肝实质门静脉供血占80%,肝动脉占20%,因 肝实质门静脉供血占80%,肝动脉占20%,因 此是在门脉期强化。而所有肝脏肿瘤100%由 此是在门脉期强化。而所有肝脏肿瘤100%由 肝动脉供血,因此它们是在动脉期强化。肝肿 瘤和正常肝实质之间因血供不同而表现为在不 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强化方式。
肝硬化肝癌。注意在平衡期比周围肝实质 快速退去。
血池及血管瘤 通常,总是将病变的强化程度与肝实质的密度对比。 但是对血管瘤的强化不是与肝实质密度比较,而是 和血池对比。这意味着血管瘤的增强在每一期要与 合适的血管(血池)比较。在动脉期病变的强化几 乎与主动脉的增强一致,而在门静脉期与门静脉增 强相同。如果在每一个阶段病变与血池的强化不匹 配,就不能做出血管瘤诊断。 左图是一个血管瘤的特征。注意,平扫肿瘤的密度 与血管密度相同。动脉期病变的强化几乎与主动脉 一致,门脉期与门静脉密度一致,平衡期阶段,与 血管的强化密度一致。最终病灶密度与肝脏一致, 事实是因为血管密度与肝相同了,与肝实质本身的 密度无关。因此当考虑血管瘤的诊断时应该想到与 血池而不是肝进行对比。
血管瘤的平扫、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和平衡期 图像。注意血管瘤的强化程度与每一阶段的血池 (箭头)一致。
合适的CT操作规程 合适的CT操作规程
必须根据扫描机类型、对比剂注射速度以及病人 情况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如果是单排CT扫描机, 情况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如果是单排CT扫描机, 扫描肝脏大概需要约20秒。动脉晚期最理想的时 扫描肝脏大概需要约20秒。动脉晚期最理想的时 间是35秒,因此扫描在25秒左右开始,约45秒时 间是35秒,因此扫描在25秒左右开始,约45秒时 结束。但如果是64排扫描仪,4 结束。但如果是64排扫描仪,4秒钟能够检查完 整个肝脏,约33秒时开始扫描,这要迟得多。动 整个肝脏,约33秒时开始扫描,这要迟得多。动 脉期成像的时间窗口很窄,在整个肝脏开始强化 之前显示一个模糊富血管病变只有有限的时间。 门静脉期成像不同,不必太早,对比剂从门静脉 到肝实质使肝脏完全强化需要时间。有足够的时 间,延迟期或平衡期大约在3 间,延迟期或平衡期大约在3-4分钟开始。任何扫 描机在75秒开始扫描。只有以在5ml/sec高速注射 描机在75秒开始扫描。只有以在5ml/sec高速注射 时约在65-70秒钟扫描。 时约在65-70秒钟扫描。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中央疤痕病变。CT平扫中心表现为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中央疤痕病变。CT平扫中心表现为 低密度。门脉期病灶除疤痕外肿块强化。中央瘢痕纤维 组织只是在延迟期增强。 肿块均匀强化和中央疤痕相结合,是FNH的典型表现。 肿块均匀强化和中央疤痕相结合,是FNH的典型表现。
平扫、门脉期和平衡期所示FNH中央疤痕。
门脉期小胆管癌难以发现(左),延迟期表现为高密度病变(右)。
延迟期的低密度病灶 左图就是肝硬化病人检测肝癌的的延迟期重要性的 证明。注意,无论是平扫还是门静脉期肿瘤均不可 见,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同时展示了动脉期的重要 性。肝硬化患者发现一个小的强化结节可能是良性 的再生结节也可能是一个肝癌。在延迟期,可以发 现肿瘤较周围肝实质密度更低。良性病变通常不会 出现这样。例如,FNH或腺瘤在动脉期会迅速强化, 出现这样。例如,FNH或腺瘤在动脉期会迅速强化, 门脉期呈等密度,并一直保持到平衡期。良性肿瘤 因没有足够的肿瘤新生血管而出现快速退出。特别 是肝硬化患者,必须依靠延迟期这种小的强化来鉴 别良性病变还是小肝癌。
乏血供病变 肝脏乏血供比富血管肿瘤常见。大多数乏血供病 变是恶性的,转移瘤是目前最常见的。尽管大多 数原发性肝肿瘤血供丰富,但也有例外,10%的 数原发性肝肿瘤血供丰富,但也有例外,10%的 肝癌是乏血供。胆管癌也是乏血供的,但可在延 迟期出现增强(如图)。左图是一个乏血供肿块, 在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晚期表现为不规则强化,这 是一个恶性的表现。在延迟期图像肿块中央结构 相对致密,说明其强化较正常肝脏慢。这表明肿 瘤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纤维组织使得肝包膜回 缩。这些影像表现提示这是一个胆管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