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四节_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地质: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2)人文: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台湾和福建等省都信奉妈祖。

(3)历史:台湾,在我国史书中记载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来侵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诗句抒发了台湾同胞对大陆浓浓的思念。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内同胞。

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是海峡丙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位置:(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跨越热带和北温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主体,以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 多个岛屿。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地形:山地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即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其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

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

地势东高西低。

故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

2、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北回归线从台湾岛的中南部穿过。

受纬度影响,气温南高北低。

受地势影响,气温中间低,四周高(这是影响台湾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年平均气温约 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 2000mm 以上,每年 6-10 月常受台风侵袭。

3、河流:河流湍急短促,大多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水能丰富(受山地地形、面积狭窄、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降水丰富的影响)。

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4、风景:日月潭(最大的湖泊)、野柳地质公园5、矿产: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什么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河流组:阅读图7.41,找出台湾最长的河流,从长度和水能资源、流速、流向等方面分析河流有何特点?台湾最长的河流、最大的湖泊是什么?
植被组:以阿里山为例,思考台湾植被的特点。

(承转)“云旅游”到了台湾,我们发现台湾和福建一样都有妈祖庙,太神奇啦,有和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文化。

三、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活动)阅读课本66页,收集史实资料和证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提示:从文化关系、历史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方面分析。


【课堂练习】
(2021陕西中考28题改编)“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台湾和福建的两所中学开展“云交流”学习活动。

根据台湾同学制作的互动卡,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岛东临________洋,地处________带和亚热带。

(2)台湾岛气候湿热,地形以________、平原主。

(3)卡片中A处为________岛。

(4)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请从台湾岛的地
【板书设计】
7.4.1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地形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气候
海陆位置
( 岛屿,环海 )
河流
范围
植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祖国圣神的领土—台湾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祖国圣神的领土—台湾课件--(共21张PPT)

海陆位置:
北回归线
台湾西隔(台湾海峡) 与(福建,南临 (南海)。
太平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 热 带北回归线


热带季风气候
北回归线经过 台湾(中南)部, 南部地区是 (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地区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想一想,在纬度位置的影响下,台湾的气候 有何特点?
气 候
北回归线
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特
点东高西低;在这种情形下,台湾的 河流特点是河流短急,水能丰;富最高 峰是玉山;岛上最长的河是浊水溪; 最大的湖泊是 日月潭 。
台风
想一想,四面环 海的海陆位置对降 水有什么影响?
3.农产品:稻米、甘蔗、茶叶、水果主要分布 在 西部平原 地区,原因是西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时间
主要出口产品特征 主导产业类型
20世纪50年代
( A )产品 (3 )密集型产业
20世纪60~90年代 ( C )产品 ( 1)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B )产品 ( 2)密集型产业
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越来越大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外向型经济
台湾省的行政中心 是(台北 ),北部港口 是(基隆),南部港口 是(高雄)。这些城市 都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西部是平原,地势平坦)
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1.丰富的高素 质劳动力; 2.多优良港口 3.积极吸收国 外资金; 4.政策扶持
人口:2300多万
[训练检测]
单项选择题

人教版地理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课件 (共48张PPT)

人教版地理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课件 (共48张PPT)
☆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哪?
台湾多发什么气象灾害? 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试从地形、气候、河流、开发历史、交通等方面分析。)
a、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气候温暖湿润 c、水源充足 d、开发历史悠久、
海陆交通便利 ……
自然资源 台湾“富饶的宝岛”
台湾岛资源丰富, 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玉山
玉山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 北起三貂角,南接屏东平原( 台湾南部的屏东县周围),长约300公里。主峰玉山位于北回 归线以北2.3公里,海拔3997米,不仅为台湾岛最高山峰,也 为中国东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森林分布, 材用、药用和化工用植物资源丰富。
河流 ①河流流向:
自中部向四周流
河流
②河流短小湍急, 水流量大, 水能丰富
③主要河流: 日月潭(最大湖泊)、 浊水溪(最长的河流)
它是台湾省最大的天 然湖泊,也是台湾最 负盛名的风景区。潭 中有一小岛,把湖面 分成南北两部分,北 半部形似日轮,南半 部状如月钩,故名为
日月潭。Leabharlann 气候气候类型及特点
☆台湾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 在 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 气温在 20ºC 以上。 ☆气候特征:温暖湿润。
(樟树、红桧) ??
盛产海盐 ??
----- -----
广泛种植兰花,种 类多、产量大
----- -----
植物种类多,数量大
“亚洲天然植物园”
----- -----
(请参考书P68图7.46“农矿产品分布图”回答)
“ 东 方 甜 岛甘 ”蔗
台湾岛水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于种植甘蔗 等作物,蔗田遍及全岛。甘蔗是全台湾最重要的经济 作物,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蔗糖工业也较发达,制 糖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蔗糖产量位居世界第 四位,并大量出口。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共40张PPT)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共40张PPT)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90年代以后 高__附__加___值____产品 ____技__术_____密集型产业
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越来越大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
20世纪50年代
1、表中列出了台湾的一些美称,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
美称
含义
东方甜岛
台湾盛产甘蔗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水稻产量高,其中“蓬莱米”最著名
生产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
植物王国
植物种类多,数量巨大
2、搜集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方甜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甘蔗。 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 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兰花之乡:气候适宜,兰花生长条件好。 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使 得台湾岛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普通工业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出口软件、晶圆、 集成电路板。
高附加值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业
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时间
主要出口产品特征
主导产业类型
50年代以后 ___初__级______产品 ___原___料_____密集型产业
60—90年代 普__通__工___业____产品 ___劳___动_____密集型产业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海产资源
台湾周围海域有宽广的大陆架和浅海 海区,鱼类特别多,是我国优良的渔场。 鱼、虾、海盐等资源丰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内容,主要包括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人口与民族以及与大陆的联系。

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我国的其他省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人口与民族以及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的内容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台湾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人口与民族以及与大陆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人口与民族以及与大陆的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查阅资料、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人口与民族。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对台湾省的了解,以及如何看待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人口与民族以及与大陆的联系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例2】 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 A.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B.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 C.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D.外向型经济 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 加工工业,形成外向型经济特点。 答案:D
1.关于台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台湾岛是我国第二大岛 B.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的省是湖南 C.台湾岛东部是肥沃的平原 D.日月潭是台湾岛的风景名胜
三、外向型经济
1.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1)20世纪50年代:以 农业 和 农产品加工业 为主,主要
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 樟脑 ,属于 初级 产品。
(2)20世纪60~90年代:以 出口加工工业 为主,形成
“ 进口—加工—出口 ”型的经济,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
用电子消费品,属于普通工业制成品。
二、台湾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1.台湾经济的发展特点:在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 品加工为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 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20 世纪9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了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台湾旅游业发达,也是经济的重要支柱。
5.台湾岛素有“东方甜岛”的美称,主要是因为台湾盛产( B )。 A.稻谷 B.甘蔗C.茶叶 D.香蕉
6.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台湾的部分资料,你认为下 列选项中与台湾无关的是( D )。 A.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B.盛产香蕉、菠萝等水果 C.森林覆盖率高,树种丰富 D.东部地区人口稠密
【例1】 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湾岛约有1/2的山地 B.台湾岛上多火山、地震 C.台湾山脉为东西走向 D.台湾岛东部为平原 解析: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约2/3为山地;台湾山脉 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台湾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所以多火山、地震;台湾岛西部有较宽阔的平原,东部山岭直抵太 平洋沿岸。 答案:B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一节关于我国台湾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但在台湾省方面,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台湾省相关知识的普及。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观念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

3.案例分析: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查阅的资料,加深对台湾省的了解。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撰写一篇关于台湾省的小论文。

七. 说板书设计1.台湾省地理位置2.台湾省地形特点3.台湾省气候特点4.台湾省经济概况5.台湾省文化特色6.祖国的神圣领土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台湾省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物产及经济特征。

(3)描述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简单了解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4)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3)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2.教学难点
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的设计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引入新课时,用歌曲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歌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正课进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设置了以随机“刮刮乐”为主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结时,利用台湾各地理要素的关联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联系。

课件中设置了随机抽人小插件,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小组内组织组员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由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导入。

歌词: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
随着歌曲的进行,五个不同大小的画面分别展示和台湾相关的内容。

PPT底部显示歌词。

通过歌曲、歌词、画面相互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有两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全部放完,如果时间紧的话,则可只放第一段,但部分图片则得不到展示。

利用最后一句歌词,让学生说出歌词中的“母亲”“我”分别指的是“祖国”和“台湾省”,然后提问为什么“台湾省”说“我要回来”?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增强学生的领土意识及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体会,说出本节课的教学主体,一方面可以完成课程标准中的“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一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七子之歌”不单单只有澳门,还有台湾、香港等。

转承:知道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需要了解、认识台湾,下面我们这里有四个“刮刮乐”,由你们来选择,你们要先了解哪一个?
展示课件:
四种颜色的按钮分别对应四个关键词,点击对应的方框,进入对应的学习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是自己在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老师在刻意地要求他们来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特别提示:除标题页外,在PPT每页的如上图所示的虚线处,有一个随机抽取小组成员的“PPT小插件”。

老师一方面可以用这个小插件来让学生选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它来随机抽取答题的小组成员,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及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如果你的课堂用不着这个小插件,可以不点击它。

如果要使用这个插件,但班级小组数和组员数与课件中的不一样,可以参照PPT最后一页的提示进行修改。

点击“刮刮乐”,分别出现以下四个关键词。

老师在处理这个部分时,最好选择点开一个关键词就进入相应的学习内容。

当学习完相应的内容后,课件会自动地回到这个页面,然后可再次点开其他的“刮刮乐”,继续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明珠:
展示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由全局图得出台湾是“祖国东南的明珠”,进而明确台湾省位于祖国的东南部,引出本小节的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让学生阅读“台湾省的地形”图,观察台湾周围的海洋及省级行政单位,然后让学生合上书,展示如上图所示的课件,随机抽取学生,让他随机选择一种颜色。

点击图片右边不同颜色的区域,图片内相应的颜色区域会依次打开,出现对应的地理名词。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台湾省的海陆位置。

随后显示北回归线,让学生描述台湾岛的纬度位置。

让学生在书上圈出台湾省主要的岛屿,了解台湾省的范围。

再次提问:台湾是祖国东南的明珠,为什么是“明珠”?从而引出本小节第二部分学习内容:台湾的物产。

展示“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随机抽取学生完成其中主要物产分布的描述。

随后展示台湾的各种美誉,让学生完成如下表格。

秘密:
首先展示台湾岛的“夜光图”,让学生来探索宝岛“夜光图”的秘密。

提问:台湾岛的“夜光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夜光明亮的地方一定会有什么?”让学生推测台湾岛人口的分布概况。

展示台湾岛人口分布图来印证学生的推测。

提问:台湾岛的人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展示台湾岛地形图,让学生来归纳。

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最后得出“台湾岛西部主要是平原,人口稠密;东部以山地为主,人口稀疏”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进入台湾岛地形的学习,得出“台湾岛东高西低,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的结论。

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台湾岛的“西部平原”及“台湾山脉”的位置。

贵宾:
设置一个场景:我要为一个面向祖国大陆的台湾水果网店打广告,老师用夸张的语气依次介绍水果,最后挑出其中一种水果,展示其生长习性,引出本小节的内容──台湾省的气候。

展示台湾岛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让学生重点观察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台湾岛中部和四周的海拔是如何变化的。

展示台湾岛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四个城市的气候统计图,让学生归纳相同点,从而得出台湾的气候特点。

(说明:此处的气候统计图是从台湾省本地教材截图而来。


展示全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台湾省的主要气候类型。

贺礼:
情景设计: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朋友的贺礼,结果发现,这些贺礼的品牌全部来自于台湾。

展示贺礼,并告知学生,这些产品不但中国大陆有,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

由此说明,台湾的经济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这种经济模式主要是面向台湾省以外的市场,我们将这种经济模式称为“外向型经济”,从而引出本小节主要的学习内容──外向型经济。

让学生阅读“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示意图,然后合上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PPT所展示的四张图片的含义,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说出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几个有利条件。

阅读台湾经济发展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完成书上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历程和特点”,随机抽取学生完成PPT中的填空内容。

课堂小结:
四个关键词展示完毕之后,进入课堂小结部分。

首先,由学生说出四个关键词关联的相应知识,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描述。

展示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说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

由于是初中学生,所以关联的设置都为单向性的,分别如下: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位置对经济的影响,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其他只要合理,老师可以在PPT中加上,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调整PPT内容。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然后老师加以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将正确的答案说出来。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知道地理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联系;二是补充前面四个关键词中没有涉及的台湾的河流特点及台湾的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了PPT课件的互动功能,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刮刮乐”、随机抽小组成员等形式,使课件真正成为了一个交互式的工具,有别于传统的线型课件的设计。

在PPT的设计过程中,结合了现在流行的小组活动的模式,而且采用随机抽人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紧张和兴奋中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

当然,课件的设计仍有诸多的不足,比如,教学设计局限于四个关键词,有的教学内容不得不移到课堂小结中来完成,这样处理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